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王可玲 《海洋科学》1987,11(1):52-53
本文以大连海洋渔业公司1953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分析论述了黄海牙鲆资源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牙鲆的分布与洄游,并提出了增殖黄海牙鲆资源的几条途径:1.进行人工放流以增殖资源;2.开展幼鱼放流;3.以增殖黄海北部渔场资源为主,兼顾全局;4.应充分重视牙鲆在鲽鲆类中恢复能力较强的特点,发掘其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2.
丁永敏 《海洋科学》1987,11(1):48-51
本文以大连海洋渔业公司1953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分析论述了黄海牙鲆资源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牙鲆的分布与洄游,并提出了增殖黄海牙鲆资源的几条途径:1.进行人工放流以增殖资源;2.开展幼鱼放流;3.以增殖黄海北部渔场资源为主,兼顾全局;4.应充分重视牙鲆在鲽鲆类中恢复能力较强的特点,发掘其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3.
浅析山东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现状与人口、环境、技术之间的矛盾以及渔业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山东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重点分析加快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和远洋渔业体系建设步伐;减少捕捞能力、促进渔区人力资源整合;改善海洋渔业环境;加快技术转化,立足于循环经济标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完善海域管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推进海洋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施山东省生态的、永续的、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渔业资源以及遏制渔业资源衰退,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保护行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化、机制化的局面逐步形成。文章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海洋牧场创建、增殖放流行动、伏季休渔以及遏制过度捕捞5个方面阐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建设现状,从海洋渔业资源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生态环境3个方面解析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生态贡献,并从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估评价、制度优化3个方面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建设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助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通过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等水域投放或移人渔业生物的受精卵、幼体或成体,以增加水体生物资源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从海洋渔业发展的全局作出的一项战略性调整,既是优化渔业内部结构、落实国家渔业发展方针的具体步骤,也是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途径,更是实现渔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威海市牙鲆增殖放流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9年在山东省威海市进行的牙鲆增殖放流试验,探讨了在该地区增殖放流的可行性及剪景,并且对比了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放流增殖三种方式的经济效益,认为该地区适宜放流增殖并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近海的主要渔业资源呈现衰退趋势,因此从2000年至今相关单位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以修复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7—2021年浙江近海鱼类增殖放流统计数据作出分析,对比放流资金、放流数量、放流物种等变化趋势得出:2017—2021年主要在浙江近海12处重要的增殖放流海域投放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等16种海洋鱼类,累计投入放流资金11 285.9万元,投放海洋鱼类苗种共计46 799.8万尾,其中标志鱼投入共330.1万元,放流苗种48.8万尾。调查和文献报道显示,增殖放流对增加浙江近海海洋鱼类生物资源量、恢复海洋鱼类群落结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调研情况和相关文献梳理了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今后科学规范实施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迎宾 《海洋学报》2021,43(2):28-37
为应对渔业资源的日益衰退,增殖放流成为了目前补充资源、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增殖放流实施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特征是学者们普遍关心,却又无法使用传统剩余产量模型有效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传统的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增殖放流情况下的剩余产量模型(增殖剩余产量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增殖放流和捕捞策略对模型的影响。该模型的形式与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相似,但加入了描述增殖群体增长特征的参数—有效增殖率,以此来表示增殖放流的群体对产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合理的增殖放流可以起到增加最大可持续产量的效果,使用增殖剩余产量模型能够得到合理的最大可持续产量等关键指标的估算结果。与无增殖放流情况相比,在增殖放流影响下,海域原存资源(海域原本存在的群体)达到最大可持续产量时所需的生物量较小,而可承受的捕捞努力量则有所增加。增殖剩余产量模型所反映的原存群体和增殖群体之间会产生抑制作用。在该作用影响下,不同增殖放流和捕捞策略会对模型的评估结果产生影响。与传统模型相比,该模型将增殖放流纳入最大可持续产量的评估过程,提高了增殖放流影响下最大可持续产量评估的准确性,可用于诸如海洋牧场等边界较清晰的海域内增殖定栖性种类最大可持续产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长期调查研究,分析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日本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群体数量变动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加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科学监管的建议:(1)正确划分大黄鱼和带鱼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为资源繁殖保护提供参考依据;(2)修订若干《渔业法》条款,重新审定《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管理规定》;(3)充分合理开发利用闽东渔场近海岛屿周边海域,并且采用抗风浪升降式圆柱形深水养殖网箱养殖大黄鱼;建立内湾性官井洋大黄鱼海洋牧场渔业基地,并新建中国著名舟山渔场大黄鱼繁殖保护区;(4)继续加强大黄鱼原种场建设,大力开展大黄鱼良种选育研究,每年提供大批量野生大黄鱼人工培育的原种子一代幼鱼进行增殖放流;(5)巩固和扩大伏季休渔效果,全年禁止违法而严重损害带鱼幼鱼资源的各种张网作业;(6)以法治渔,加快制定符合于我国实情的海洋渔业科学监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92年至1994年在大亚湾开展了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的放流增殖研究,以探讨恢复业已衰退资源的可行性。标志放流体长53—109mm的日本对虾11188尾,生产性放流体长20—41mm的日本对虾苗640万尾。放流增殖效果明显,标志放流的回捕率为2.91%,生产性放流的回捕率为9.3%。大亚湾内放流的日本对虾,不作季节性远距离洄游,只作季节性短距离的浅水-深水区移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大竹蛏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捞等原因急剧减少, 主要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方式进行补 充。对我国沿海大竹蛏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 评判增殖放流活动对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能 够了解大竹蛏当前的种质资源状况, 为合理保护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 对 广西北海(BH)、江苏启东(QD)、山东日照(RZ)、辽宁营口(YK)、河北秦皇岛(QH)5 个野生大竹蛏群 体及江苏蒋家沙增殖放流群体(JJ)共150 个样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我国沿海大竹蛏遗传多 样性水平高, 但各野生群体间已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 江苏蒋家沙增殖放流群体较启东野生群体遗 传多样性有所下降, 但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并不明显。所以在苗种培育过程中, 应当保证亲本数量及 品质, 扩大亲本选择区域来提高遗传多样性水平, 同时应加大本地原种保护力度来避免种质混杂。  相似文献   

12.
由于海洋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不断衰退,人工增殖放流已成为修复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安全有效的放流方式对增殖放流实践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行为学方法,对体长(4.5±0.5)cm,体重(3.5±0.5)g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在实验室水槽的行为特性进行观察,分别记录了在无礁(对照组)和有礁条件下,保护装置、滑道和直接放流三种方式对许氏平鲉分布模式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保护装置放流方式下许氏平鲉在放流有效区的数量显著多于滑道和直接放流两种方式。有人工鱼礁时,许氏平鲉幼鱼在放流有效区的分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保护装置放流方式对许氏平鲉的应激性最小,结合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能够有效地提高增殖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e stock enhancement programs for black sea bream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for a fewyears.However,little information has been reported concern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genetic effect of black sea bream stock enhancement.In order to detect the contribution of released individuals in Zhujiang River Estuary(ZRE) and Daya Bay(DB),six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hatchery-released individuals.In addition,this pedigree of hatchery populations(broodfish and hatchery-released offspring) was traced to detect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parents(N_e),the inbreeding coefficient and the decrease of genetic variability in the reproduction.The pedigree reconstruction showed that at least 69(out of 93) broodfish had offspring.The estimated N_e was 54.8,consequently the inbreeding coefficient was 0.91%.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hatchery-released offspring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at of broodfish(heterozygosity alleles,0.727-0.774),some alleles(number of alleles,61-69) and genetic variance were lost during reproduction.It was observed that wild samples had higher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compared with hatchery populations as well as recaptured samples in releasing area.A total of 128 hatchery-released black sea bream were identified among 487 recaptured samples in ZRE,while a total of 15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among 96 samples in DB.In summary,there was a high survival of released fish.Nevertheless,the results provided evidence to consider a loss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hatcheryreleased stock and a negative genetic effect of the stock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   

14.
采用RAPD技术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中国黄海、渤海沿岸种群(H)朝鲜半岛西海岸种群(K)和即墨健康养殖群体(S)的DNA进行检测,41个随机引、物在3个群体间共筛选到了3个稳定的RAPD标记F-02540,OPN-13800和OPN-202200,可用于群体间的鉴别,研究将为中国对虾分子标记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Cu、Zn释放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别经重金属Cu、Zn污染后,研究了在不同pH和不同粒度条件下Cu、Zn的释放能力,同时研究了在特定酸性条件下Cu、Zn的释放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Cu、Zn从污染沉积物中的释放,主要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并且释放量随pH的升高而迅速降低。粒度越大,释放量越大。释放能力Zn>Cu。重金属Cu、Zn的释放动力学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快速释放阶段和释放平衡阶段。Cu、Zn释放动力学过程可以用Elovich方程和Freundlich修正式较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真鲷(Pagrus major)是中国沿岸海域重要的经济种类,增殖放流作为修复真鲷渔业资源、恢复自然群体的方法,现已在中国被广泛地应用。然而,将大量人工繁育的苗种投入自然海域中,可能会对自然群体造成一定程度的遗传学影响。因此,在开展真鲷增殖放流的同时,应进行遗传监测。本研究使用7对真鲷微卫星标记,对2017年于防城港沿岸海域开展的真鲷增殖放流进行遗传监测,对比分析了真鲷亲体、放流真鲷苗种以及放流后混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真鲷亲本群体与真鲷放流群体的等位基因丰度(13.525 3,16.428 6)和期望杂合度(0.792 7,0.814 5)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苗种繁育过程中,没有出现遗传多样性丢失的现象。真鲷放流群体和放流后混合群体的期望杂合度(0.814 5,0.822 8)、等位基因丰度(16.428 6,16.755 5)相似,表明真鲷放流群体和放流后混合群体处于相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768 8~0.805 5,表明3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0.016 667)和遗传距离(0.265 375~0.301 915)的结果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微弱,未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因此,可认为本研究中真鲷增殖放流未对放流后混合群体造成明显的遗传学影响。本研究为今后真鲷增殖放流遗传监测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