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中国和德国科学家合作主编的学术专辑《古生物学和化石库》最近在Springer出版社国际刊物《德国古生物学杂志》(Palaontologische Zeitschrift,简称PalZ)第90卷第2期正式出版。该专辑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和德国古生物学会主编,是2013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召开的首届中国和德国古生物学国际会议的会后学术成果专集之一。德国古生物学会主席、哥廷根大学Joachim Reitner教授,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杨群研究员,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王永栋研究员以及德  相似文献   

2.
张颖 《世界地质》2013,32(1):189
为贯彻落实《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提高我国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开展博物馆及相关工作,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古生物学会、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等和辽宁省化石保护局联合主办,2013年1月8-13日在沈阳(辽宁古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共同组织,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古全球变化计划(PAGES)和EGU共同资助的“第三届亚历山大.冯.洪堡国际会议:东亚季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于2007年8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代表和学生约130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我国著名科学家有刘东生院士、汪品先院士、安芷生院士、符淙斌院士、丁仲礼院士等;国外著名学者有EGU名誉主席Andre Berger,EGU创办主席Peter Fabian,PAGES国际…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南京古生物所和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联合承办的"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 学术年会"于科研、科普、人才培养及化石 8月11 ~14日在沈阳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旨在展示近年来中国古生物学在 保护等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交流经验,进一步推动中国古生物学事业的发展。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教 学、博物馆、化石保护、地质公园、科普基地、出版等行业以及地质、石油、煤炭等系统约九十个单位(包括两个国外高  相似文献   

5.
《辽宁地质》2014,(5):F0002-F0002
为纪念第45个”世界地球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4月20日至5月20日在沈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举办“2014马化石特展”。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林奈学会主席D爱德华院士以及国内著名古生物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仪式。在4月22日当天邀请中国地质学家、中科院刘嘉麒院士进行“气候变化与经济转型”专题讲座,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设分会场同步收视。  相似文献   

6.
<正>由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古生物学会、东北亚生物演化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黑龙江嘉荫白垩纪生物群及K--Pg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嘉荫化石保护论坛"于2019年8月18日至21日在黑龙江省嘉荫市召开,为期4天的学术会议和野外考察取得圆满成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革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古生物学与地层  相似文献   

7.
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在法国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7月18—2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这是首次在国际范围内召开的古生态学会议,这标志着古生态学发展的新阶段。会议受到国际古生物学会的赞同和支持,并纪念苏联科学院院士,古生态学家盖格尔教授。这次会议是各国古生态学家的一次盛会,会议云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三百多位代表,我国也派了以杨式溥教授为首的古生态学家代表团,代表团一行七人分别来自地质部、煤炭部和石油部,他们是杨式溥、项立文、  相似文献   

8.
1983年7月18日至2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这是首次在国际范围内召开的古生态学会议,这标志着古生态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会议受到国际古生物学会的赞同和支持,并纪念苏联科学院院士、古生态学家盖格尔教授。这次会议是各国古生态学家的一次盛会,会议云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三百多位代表,我国也派了以杨式溥教授为首的古生态学家代表团,代表团一行七人分别来自地质部,煤炭部和石油部,  相似文献   

9.
《地层学杂志》2011,(4):367-367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定于2011年10月21日~23日在贵州省关岭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召开。贵州是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十多年来,瓮安、凯里和关岭等化石群的发现和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力促进了我国古生物学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古生物化石保护等事业的发展。这次会议以"古生物科学...  相似文献   

10.
消息报道     
<正> 第12届国际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及地质大会(XⅡ ICC-P)于1991年9月22日至27日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召开,会期6天。会议涉及的学科有:地层学(区域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古脊椎动物、古无脊椎动物、古植物、孢粉、遗迹化石)、古地理学(包括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3日,由中国古生物学会、沈阳师范大学及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荫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恐龙发现115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嘉荫化石保护论坛》在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嘉荫县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0余个省区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博物馆及化石保护部门的代表共130余人应邀出席。著名地质学家刘嘉麒、恐龙学家董枝明及徐星等、古植物学家孙革及孙春林等应邀出席会议;来华参加夏  相似文献   

12.
古王 《地层学杂志》2006,30(4):383-384
“国际古生物学大会”是国际古生物学界的最高组织机构“国际古生物学协会”(IPA)的系列学术年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是世界古生物学科最高级别的大会。本届大会于2006年6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承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吉林大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常州中华恐龙园等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等共同协办。  相似文献   

13.
吕君昌 《地球学报》2010,31(Z1):49-51
本文回顾了中国翼龙化石的发现和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在辽宁省西部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大量的翼龙化石,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翼龙化石产地之一,尤其是对研究陆相沉积中的翼龙,物种分异和古生物学的重要性可以与德国的Solnhofen Limestone和巴西的Santana Formation 相媲美。目前中国发现有隶属12个科的34个属的翼龙。既包括原始的喙嘴龙类,进步的翼手龙类,也包括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达尔文翼龙类以及胚胎蛋化石。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秘书处消息,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二次学术年会将于2011年9月18日至21日在任丘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主办、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会议主要内容有学术交流、接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于2013年11月15~17日在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的浙江东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能源与地质勘探和生产部门,博物馆、地质公园、化石保护以及出版等行业和美国、乌克兰和香港地区的近八十个单位四百五十多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了这次年会。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浙江自然博物馆和东阳市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16.
第4届国际遗迹学大会于2016年5月6日—9日在葡萄牙新伊达尼亚世界地质公园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分析及遗迹化石的系统古生物学是当前遗迹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新概念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是未来遗迹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比表明,中国学者在遗迹化石的系统分类学、陆相遗迹化石以及新遗迹学领域研究较为薄弱。笔者认为,注重遗迹化石在地质突变期中的分析、发展新遗迹学、加强四足动物及鸟类足迹的研究,将是近期国内遗迹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1929年至2009年,中国古生物学会走过了80年的漫长历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同时又是国际古生物学协会具有重要影响的一员,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近八十年来,古生物学会在团结广大会员、组织学术交流和服务社会、弘扬科学文化以及科学普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广大古生物学工作者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积极创新进取,在基础研究、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科普教育、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以及学术出版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并于2006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中国化石双壳类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资料的积累到向基础理论方向发展和关门自守到走向世界的过程,逐渐摆脱了“标准化石”和从属地位,走上古生物学发展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我国几代双壳类古生物学工作者们的努力,中国各地质时期的双壳类组成总貌和双壳类化石的层序地层学已经得到揭示和确定,双壳类的起源、演化、埋葬、古生态和古生物地理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或探讨。双壳类古生物学已经并正在积极而有效地指导或支持地质生产。顾知微院士是我国化石双壳类学科最重要的承传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正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2021年7月9~14日,由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承办,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世界地质》和《Global Geology》编辑部协办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吉林省长春市成功举行。大会主席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古植物学分会副理事长、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主任孙跃武教授共同担任。  相似文献   

20.
5月 1 8日至 2 2日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 2 1届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 ,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专院校以及产业部门的科研单位的 1 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会议除学术交流外 ,还进行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换届选举暨新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 ,召开中国古生物学会教育与科普委员会会议和《古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 ,表彰学会活动积极分子 ,颁发第四届尹赞勋地层古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