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进行了3个不同构造EPS模块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试件低周反复荷载抗剪性能试验。试件1为200 mm厚普通再生混凝土剪力墙;试件2为320 mm厚EPS模块外保温再生混凝土剪力墙;试件3为320 mm厚EPS模块夹芯保温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各试件剪跨比均为0.8。对比分析了各试件抗剪承载力、刚度及退化过程、延性、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及破坏特征。研究表明:EPS模块外保温再生混凝土复合墙体与普通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相比,承载力、刚度、耗能、延性均提高,损伤过程相对缓慢,表明EPS保温模块及其外侧防火保护层对墙体抗震性能有明显贡献;相同截面厚度EPS模块外保温再生混凝土复合墙体试件比EPS模块夹芯保温复合墙体试件承载力略高,但刚度、延性和耗能均略小,两种构造形式复合墙体抗震性能均良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EPS模块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研究的概况,深化分析了这种结构复合墙体的抗震和保温性能。研究表明:EPS模块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房屋,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与传统的粘土砖房相比较,其承载力、刚度、延性、抗震耗能能力均有显著提高;EPS模块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节能房屋,适于地震区低层和多层房屋的抗震设计,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村镇地区低层砖混结构建筑抗震能力普遍不足的现状,采用整浇砌筑墙体代替单一砌筑墙体的方式,将砌筑墙体与现浇墙体结合,使现浇墙体与圈梁、构造柱形成复合框架体系,较大程度地提高墙体的整体性,从而改善墙体的抗震性能。同时,结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充分利用旧有建筑拆解的废弃黏土砖,制备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于现浇墙体的浇筑,从而降低建筑物的建造成本,缓解村镇地区因建筑废弃物遗弃而产生的环境污染。试验表明:再生混凝土整浇砌筑墙体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单一砌筑墙体,且随再生混凝土整浇墙体所占比例的增大抗震性能提高,试验提出且修正了再生混凝土整浇砌筑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供进一步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带竖向构造钢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结构,进行了2个两层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结构1/2缩尺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2个结构模型的墙体厚度均为120 mm,一层设有门洞和窗洞,二层设有窗洞。2个模型中,1个为带竖向构造钢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1个为普通无竖向构造钢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试验中输入El Centro地震动,测试分析了台面加速度反应、一层和二层顶板加速度反应、结构层间位移反应以及各阶段结构损伤与破坏特征等。研究表明:带竖向构造钢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比普通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的破坏程度轻,墙体裂缝位置相对错动小,抗震性能显著提高;带竖向构造钢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可用于地震区村镇建筑。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Tilt-up建筑体系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3片分别带有门洞、窗洞、不带洞口的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和1片普通再生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着重考察了墙体的开裂方式、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承载力以及刚度退化性能、耗能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不带洞口的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和传统的再生混凝土墙体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洞口形式对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提出应严格控制开洞大小和形式,并配置加强筋以防止墙肢发生剪切脆性破坏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剪跨比的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抗震性能.将生产车间预制成EPS保温模块拼接成墙体模板,在横向和纵向孔洞中分别布置钢筋,然后在孔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形成“EPS新型节能”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然后对6个参数不同的试件进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的试验.结果,墙体破坏形态为:首先墙体相邻格构柱间的连梁出现环状裂缝和“X”...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保温夹层砌体组合墙,为研究这种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不同构造组合砌体墙与1种带限位装置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结合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1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再生砖组合墙试件,试件2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粉煤灰砌块夹层-再生砖组合墙试件,试件3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粉煤灰砌块夹层-端部再生砖约束型土坯组合墙试件,各试件墙体两端均内置了竖向构造钢筋。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承载力、延性和滞回性能,给出了轻钢芯柱-保温夹层砖砌体墙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研究表明: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保温夹层砌体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用于农村低层房屋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8.
免拆EPS模板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研究涉及两项重要内容,一是剪力墙受力性能,二是剪力墙热工性能。研究了免拆EPS模板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的热工性能。进行了4个剪力墙试件的热工性能试验研究,试件1为普通C40混凝土剪力墙,试件2为粗骨料采用100%再生粗骨料、细骨料采用普通砂的C40再生混凝土剪力墙,试件3为在试件2基础上单侧加设EPS模板的剪力墙,试件4为在试件2基础上双侧加设EPS模板的剪力墙。各试件高、宽一致。采用C-533CD-WTF稳态热传递热工性能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基于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传热系数、试件厚度方向温度分布、输入功率随时间变化至稳态的过程。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剪力墙比普通混凝土剪力墙保温性能好;单侧加设EPS免拆模板可明显提高墙体的保温效果;双侧加设EPS免拆模板后可进一步提高墙体保温效果,但提高的幅度减缓;免拆EPS模板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可用于节能型剪力墙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
从减少地震波吸收的角度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对提升普通农居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具体做法:一是设计并应用了新的建筑构件承载结构棒和新结构砌块砖;二是将框架结构技术有效应用到普通房屋的建造中,使普通农居房屋具有了框架结构的稳固作用效果;三是对墙体砖块采用捆绑加固手段,并将房屋的墙体结构和屋顶结构实现整体式连接;四是对地基结构进行改进,采用了减震和隔震手段。通过上述做法既加强了墙体强度,消除了应力集中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减轻屋顶重量达到降低、缓解地震作用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组合砌体这一新型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再生混凝土组合砌体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下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砖砌墙体相比,再生混凝土组合砌体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且随着再生混凝土墙体比例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组合砌体的抗震性能随之增加。并且分析结果还验证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再生混凝土组合砌体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复合墙体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中高层结构。为研究这种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本文设计了高宽比为1:1、模型比例为1/2及高宽比分别为2:1与3:1、模型比例为1/3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密肋复合墙体试件,并进行拟静力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密肋复合墙体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延性、耗能以及变形等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边框柱的破坏过程与普通密肋复合墙体相似;相同条件下,其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都明显好于普通复合墙体;边框柱中加入型钢后,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得到明显提高;随着高宽比的增加,该结构的承载力减小,但延性、耗能增加,型钢的有利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再生混凝土剪力墙适用于多层住宅结构.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和再生混凝土带暗支撑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5个剪跨比为2.0的高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试验模型包括:1个用作比较的普通混凝土高剪力墙,3个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1个再生混凝土带暗支撑高剪力墙.分析了其承载力、刚度及其退化过程、耗能、延性、破坏特征和破坏机制等.试验表明:与普通混凝土高剪力墙相比,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略差;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呈下降趋势;这种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经过合理设计可以满足多层剪力墙住宅结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康定县地处我国四川西北部,藏族人口约占70%,康定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IX度。该地区有大量的藏式片石房屋、穿斗木结构,同时,有砌体房屋和框架(剪)房屋。在四川康定6.3级地震中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破坏程度差异巨大。通过对震区3个区域17个居民点的调查,本文统计了震区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比例及分布,并对各种结构类型建筑的构造方式、造价、震害特点以及平均震害指数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藏式居民因地理条件所限就地取材,多采用片石和木构架混合承重的片石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在不同烈度区都有程度不同的震害。穿斗木结构、设防砌体结构和框架(剪)结构在此次地震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在分析不同建筑震害特点的同时对今后藏式房屋的建造方式给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层混凝土砌块房屋抗震设计时,仅考虑地震引起的剪力作用和整体房屋的抗倾覆性能是不全面的。为此,提出了多层砌块房屋墙体倾覆力矩的计算与分配方法,通过典型砌块房屋的算例,利用本方法得到的墙体倾覆力矩与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TWE的结果相近,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为多层砌块房屋抗震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村镇房屋多数为砌体结构,具有抗震构造要求少、施工质量差、监管不利等特点,历次地震中大量村镇自建房屋倒塌,给人民生命及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幸的是现有的传统加固方法虽然可以满足部分工程应用,但是由于其工期长、造价高、对环境影响较大等缺点,无法满足村镇砌体房屋的加固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既有砌体的结构特点和后张预应力技术的优势,提出了一个抗震加固新技术;通过实验室对比试验考察了新型加固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通过实际的农村自建房加固改造工程,验证了新型技术在既有砖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方面的优越性。结果表明:与同条件下未加固的墙体相比,采用后张预应力加固方法可提高墙体的延性,及墙体带裂缝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力;通过示范工程可知,与传统抗震加固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仍可正常使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肖遥  丁浩  王超  齐鑫 《震灾防御技术》2017,12(2):369-382
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是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辽宁省盘锦、海城、营口地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从房屋的结构特点、建造年代分布、房屋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鉴于该区域结构特点和建造年代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给出了该调查区域的农村住宅分类方法。提出基于调查中发现的进深与分类之间的相关性,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图片判读能够在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建立农村房屋存量数据库的成本。最后,本文结合震害中农村民居砌体墙破坏模式及《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2008)指出了盘海营地区农村房屋在抗震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汶川8级地震中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归纳分析了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震害特征及其原因,总结出了砌体结构抗震“选材合理、整体设计、注重细节、确保质量”的总体原则,提出了采用“高宽比”来设计窗间墙的宽度、房屋底层中部加设圈梁的建议,讨论了采用隔震技术、墙体开缝耗能、“隐形构造柱”和“捆绑”抗震、设置减震缝及耗能砂浆抗震技术来改进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最后对砌体结构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碧雄    赵开鹏    王甜恬    刘慧军  李梁慧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2):021-28
传统安多地区藏式民居历史悠久,建筑特色鲜明,建造材料和建造工艺相对原始,川西北地区发生的几次地震中其抗震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安多地区藏民的居住安全性,本文基于现场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全面梳理了该地区民居的结构组成和构造特点,结合九寨沟地震中安多民居的震害特点和易损性特征,剖析了其抗震性能。研究表明:该类民居的建筑结构兼具藏式碉楼和汉式穿斗木构架的特征,易损性接近砖混结构;分层建造方式削弱结构竖向整体连续性,客观上通过层间错动有助于提高抗震耗能能力;结构体系混杂、砌筑墙体强度低、节点抗震性能不佳和楼屋盖自重大是其抗震主要薄弱环节。建议在保留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优化结构体系,加强抗震连接构造,引入装配式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但在再生混凝土横孔砌块砌体方面的研究较少。文中通过对3片再生混凝土橫孔砌块墙体的轴心受压试验以及3片再生混凝土橫孔砌块墙体的偏心受压试验研究,得到了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在均匀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受压工作机理及变形特征等。根据我国相关规范,结合试验结果,文中得到了再生混凝土横孔砌块墙体的抗压强度计算方法。通过研究解决了再生混凝土横孔砌块墙体强度设计问题,为再生混凝土横孔砌块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和内力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振动台试验方式研究了打包带加固对西藏典型单层混凝土砌块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结构平面布置、抗震设防及砌筑质量三个因素。选取3种西藏地区民居的经典户型制作了7个1∶3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模型分别为3个无打包带加固模型、3个有打包带加固模型以及1个加固一半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打包带加固墙体能明显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减轻墙体震损;无打包带加固但砌筑质量好的单层民居抗震能力较好,基本满足当地9度设防的要求;高烈度下平面布置不规则的结构容易因扭转作用而发生破坏,圈梁、构造柱也在高烈度下发挥较大作用。打包带加固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加固技术可在西藏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