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析地球化学环境的生物效应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环境对生命物质具有正、负两方面的生物效应。地壳物质和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在相当程度上控制、影响着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发育,以及生物生态的地区差异。人为活动对原有元素分布状况的任意扰乱和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地球化学环境的复杂性和危害性。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地球化学环境的不良生物效应及其危害,概括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分布规律,提出环境地质工作急需探讨研究的问题,同时强调从减灾防灾和提高民族素质角度研究地球化学环境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深海热泉生物——人类的基因资源宝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广泛存在于大洋之中的深海热泉生物群落依靠化学自营维持生存与繁衍,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对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理论的一个挑战和补充,在生物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于揭示生命的起源与拓展生命的生存空间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孕育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具体体现在新型医药开发、基因疗法、工业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深海热泉生物将是人类最重要的基因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3.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奋起拯救地球和地球上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生物———对环境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是人类20世纪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伟大贡献。其中,地质科学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功不可没。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历来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地质科学注重研究地球的形成及其演化历史,在满足不断前进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地质学家弄清楚了地球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系统。地质科学在研究地球演化历史时,总要研究生物的进化过…  相似文献   

4.
李师翁  陈拓  张威  刘光琇 《冰川冻土》2019,41(5):1221-1234
冰冻圈是地球上的负温圈层。冰冻圈各个要素中生存的微生物是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对这些生命体及其生长繁殖和起源演化规律的揭示,不仅极大地丰富着生命科学和冰冻圈科学,还为深入了解全球变化和地外生命提供重要线索。冰冻圈微生物学的发展也将造福于人类。在回顾冰冻圈微生物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冰冻圈微生物学的概念,为冰冻圈科学和微生物学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联合古陆(PANGEA)──全球沉积地质计划的新目标王成善编译(成都理工学院沉积研究所)人类生存在地球,就存在着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强烈欲望。于是,伴随着工业化革命,在19世纪中叶时诞生了地质学中的现实主义原则和理论。随之,在本世纪初期也...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进展》1995,10(5):411-411
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纪念《地球科学进展》创刊十周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利用地球的一切资源,既要认识地球,也要保护地球。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对地球的依赖性。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等都取之...  相似文献   

7.
地球难以承载人类重负——《生命行星报告2004》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反映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要定量反映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就需要定量评价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每2年发布一次的《生命行星报告》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对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的定量评价分析研究报告。《生命行星报告2004》运用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提供的新的科学分析方法比较了世界上150个国家的生态足迹;以更加复杂的数据和分析、更加详细的时间趋势,测算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报告肯定,地球的生态超载已经成为一个现实,人类目前消费的自然资源超过地球生产能力的20%,即人类目前使用着1.2个地球,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快速减少。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与由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组成的地球密切相关。人类在依赖自然界的同时,也在其造成了破坏,地球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危机。了解和认识地球有利于人类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地球面临着超负荷极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这一挑战时。开展地学科普和教育对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母亲,  相似文献   

9.
介绍并探讨了人类运用天文学、深空探测及计算机模拟与统计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在太阳系内的地外天体及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上寻找地外生命的进展,如:美国航空航天局及欧空局的一系列探测器都发现火星土壤略呈碱性可能适宜生命的存在,火星大气正在不断释放可能由火星地质或生物作用产生的甲烷;表面为巨厚的水冰覆盖的木卫二如果内部炽热,则极有可能存在生命;而土卫六则非常类似现代生命起源理论中生命起源时的原始地球。对彗星的撞击探测结果表明,其内部存在着有机物和黏土矿物,可能给早期原始地球带来了有机物甚至生命;对太阳系外的射电天文观测则发现了仅银河系中就有无数的类地行星。不仅如此,"寻找地外智慧生命"计划还试图通过倾听地外智慧生命的通讯信号和主动发射地球人类的通讯信号以和地外智慧生命取得联系。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了带有地球位置及生命信息的太阳系外探测器,也做出了类似的努力。从取得的探测结果和重要发现来看,地外可能存在着适宜生命产生及演化的条件,这使我们看到了寻找地外生命的新曙光。但囿于对地外生命形式认识的缺乏和深空探测技术的限制,目前想要找到它们还是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陆松年 《地质论评》1996,42(4):311-316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在前寒武纪岩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有用资源。前寒武纪还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大陆地壳的形成、成因、演化过程及其模式是地球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出露地表的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已成为研究深部地壳的窗口,为岩石圈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信息。而生命起源及其早期演化则必须依赖前寒武纪地层中的生命化石记录进行研究。纵观地球科学的发展历史,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其它分支学科无法替代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地球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飞速发展,不仅使人类成功地解决了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问题,同时也给整个人类提出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入21世纪,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科学——地球科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围绕人类社会面临韵全球性危机和可持续发展地球观,地球科学领域将出现一系列崭新的前沿问题。这些前沿问题是本世纪固体地球科学有待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跨越千年的地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瑞祥 《中国地质》2000,(11):1-6,41
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结构、组成、过程和演化的科学.不断膨胀的人口需要更多的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灾害的频发,人类活动向大气、水和土壤中排放的污染物日益增多等,都给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损害.由于生命在地球表部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因此,人类为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地球和谐相处这一永恒的命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需求。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矿产资源,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灾害,象残杀人类的战争一样,不知夺去了地球上多少生命和财产。 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适于人类居住的星球,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星球。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人类和自然环境既协调又不完全协调的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探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地球和谐相处这一永恒的命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需求。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矿产资源,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被大量消耗,以至于我们今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许许多多重要能源与矿产资源供应瓶颈。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前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2个极为重要的研究主题,也是CNC IGBP当前开展工作的2个核心。一方面,人类受到来自变化中地球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亦正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速率影响着地球系统。人类社会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挑战,如何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变化的环境,即人类如何可持续地管理“地球生命支撑系统”,以满足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是21世纪初全球变化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1 国际全球变化总体趋势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和全球社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青少年地质爱好者协会: 值此上海市青少年地质爱好者协会成立之际,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向大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地质爱好者队伍中增添了新军,祝贺地质战线上增加了后备力量!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属六大基础科学之一。地球自五、六十亿年前诞生以来,在不断发展演化中,蕴育了生命,创造了人类,形成了丰富的矿藏,塑造了雄伟壮丽的大好河山,为人类文明创造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同时地球在发展运动中也产生了山崩、地震、火山、冰河……,给人类带来灾难。地球既可爱又可怕,既美丽又神秘。在人类登上月球遨游太空的今天,而对地球的了解却很有限。目前最深的钻孔还不到地球半径的六百分之一,真是上天容易入地难了。许多地质问题仍是千古之谜,大量地下宝藏仍待发现。地球科学是如此的有用和有趣,正等待着有志的青少年去探索钻研。  相似文献   

18.
李友贵 《湖南地质》1994,13(2):127-129
第二讲环境地质学的兴起与发展1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历史状况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地球,因而地球环境,是环境科学的最基本内容。在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分工有利于单学科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各学科减少了联系、互相渗透、促进的功能。特别...  相似文献   

19.
生物圈是地球系统中唯一具有生命活动的圈层,生物圈及其与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球环境变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有关生命过程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对于人类理解地球系统以及利用地圈、水圈和大气圈资源至关重要。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的内涵就是研究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相互作用中的各种化学、物理、生物过程,以及其在地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各子系统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增进对地球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区分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评估气候与环境变化对生命过程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揭示生命过程对于地球环境的适应性及其调控机理,为科学地管理地球,确保地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其核心目标就是通过理解生命过程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评估人类对自然平衡和自然循环造成的影响,进而实施地球管理,确保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前沿,提出了未来关于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需 要重视的方面,尤其是关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阈值研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与社会:全球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人类要长期继续生存和繁荣,必需了解支持人类需求的地球和它的能力。地球科学的任务是认识地球,进行推断,从而达到规划人类社会的目的。推动地球活动的内因是其内部的对流作用,外因是太阳能,固体地球、水圈、大气圈与生物圈形成了全球循环系统。固体地球科学委员会注重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1.地球内部动力学;2.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3.大陆动力学;4.生物的多样性和灭绝;5.活动的行星:地质灾害;6.地质历史中的全球环境与变化;7.持续的能源与矿产资源;8.了解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与运用这些知识于社会。人类社会是地球循环的一部分,它从地球中提取资源,把废料又送回地球内,它破坏地球的自然保护圈。对于全球的认识将可指导人类社会减少对地球的流体层与土壤这个保护圈的野蛮性破坏。因此,地球科学是社会的一个好的测试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