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周边地区强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强震活动的关系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周边地区活跃时段期间和其后3年是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主要活动时期,周边地区强震活动增强后,中国大陆内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强震活动可能会逐步进入高潮,南北地震带中段未来数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西南地区1900年以来M≥6.0级强震资料出发,对强震活动的群体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强震活动呈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在时间分布上表现为活跃期与平静期相交的周期性,在活跃期M≥6.0级地震活动的丛集特征显著,并且符合非线性加速发展过程。在空间分布上强震活动在活跃期表现为具有主体活动地区、群体迁移、由局部区域向整体地区发展等特征。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分析认为,西南地区自1988年开始的最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强震活动特征及短期震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研究了滇西北强震活动韵律特征及最近10多年来6.0级以上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活动空间演化图像。对1986年以来滇西北5.0级以上中强震前该地区M≥3.0和M≥4.0地震的活跃和平静异常以及3级以上震群进行了清理和配套性研究,定量地给出了滇西北强震短期震兆指标。得到以下主要结果:滇西北6.0级以上强震前,在全省4.0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阶段或3.0级以上地震活跃阶段,震中附近3级地震比较活跃,并形成明显的条带、围空、密集等地震活动有序分布异常图像;滇西北6.0级以上地震短期异常综合预报量Y≥0.56。短期震兆模型可分为两种:①滇西北3.0级以上地震活跃异常和3~4级震群活动同时出现;②滇西北4级以上地震出现平静异常后又出现3.0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  相似文献   

4.
2020年1月25日,藏东昌都丁青地区发生5.1级地震,尽管此次地震发生在监测能力较低地区,但震前仍监测到小震调制比高值、低b值等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文中系统总结了地震构造背景、震源物理参数、序列特征以及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发现:震源机制解显示为拉张型破裂,最近断裂为巴青—类乌齐断裂;序列活动特征、序列h值和b值计算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主余型地震序列。目前,藏东地区仍存在一些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表明该地区存在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背景,丁青5.1级地震的发生未能缓解该地区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陈宇卫  张军  闫素萍  庆梅 《地震地质》2003,25(4):647-654
在分析 190 0年以来中国大陆西部特大地震 (MS≥ 7 5 )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了大陆西部特大地震与大华北地区强震 (MS≥ 6 0 )活动的相关特征 ,结果表明 :地震构造对西部的强震活动显示出很强的控制力 ;大华北强震与西部特大地震具有同步活动特点 ,但滞后于西部的地震活动 ;西部特大地震第 3活跃时段已经开始 ,但大华北地区出现 6级以上地震的连发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6.
自1988年11月唐古拉山7级地震及澜沧-耿马7.6与7.2级地震以后,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发生了7级地震,至今中国大陆已有两年半的时间未发生7级地震了。而同一时期,中国西部周缘地区7级强震却很活跃。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区强震前中小地震活跃—平静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 ,讨论了云南地区 1970年以来 ,各个强震孕震区的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 ,系统计算了Ms≥ 6 3级强震前的ZL值曲线 ,结果表明 :强震前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异常表现出的地震孕震区的地震平静—活跃或活跃—平静过程至少出现一次 ,且震例中的 83 %开始出现平静(活跃 )的时间为强震前 1~ 2 12 年 ,强震前半年左右结束出现活跃 (平静 )。  相似文献   

8.
我国周边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及中国周边地震资料,认为周边强震活跃必然导致大陆地震活跃,即中国大陆强震与周边强震活动具有一体性或滞后性;我国台湾和东北地区7级以上强震与华北地震活动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日本8级以上强震的发生表明太平洋板块活动增强,受这一影响东北地区地震也将进一步活跃。  相似文献   

9.
四川马边地震地质背景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云金 《四川地震》2001,1(1):39-41
马边是川南地震活动较活跃的地区,地震活动显示出一种与四川其它地区不同的特点。马边地区地震活动具有地台区地震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地震活动与荥经一马边一盐津深大活动断裂带和上、下地壳间的滑脱面有关。该地区的6.0级以上强震与川西地区的强震活动相一致,它们受到地表活动断裂的控制;6.0级以下地震则与地表活动断裂关系不密切,呈现出一种弥散的图像,但其空间展布范围不超过荥经—马边—盐津深大活动断裂带所展布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以来全球8级地震呈现新的活跃态势, 7.5级以上强震在空间上呈优势分布, 强震相对集中在西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汇聚边界带上尤为突出。 2009年全球发生20次7级以上强震, 其中有15次发生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近期仍具有延续全球强震活动优势空间分布。 本文在以往关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运动方式以及相关地震活动研究基础上, 将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分为印度亚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 依据强震应变释放资料分析中国大陆西部、 印度板块边界和澳大利亚板块边界之间强震活动可能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西部地区与印度板块边界的强震活动有较好的相关性, 印度板块边界与澳大利亚板块边界活动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1914—1993年时段的中国大陆西部地区5个完整强震释放时段与印度板块地震活动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且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强震活动相对印度板块边界地区滞后0~5年, 这对于中国大陆地区强震趋势跟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区M≥6.8强震活跃期首发地震前中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登堡  刘丽芳 《地震研究》2005,28(3):213-218
云南地区M≥6.8强震活跃期首发地震具有强度大、破坏重、影响广的特点。为深入剖析M≥6.8强震平静期中强地震活动特征,捕捉活跃期首发地震预测信息,研究了云南20世纪以来4个强震活跃幕的基本特征;根据平静期中强地震时经、时纬动态变化的有序迁移,以平静期6级首发、结束地震为参照,将平静期划分为调整、迁移、平静三个阶段,提出平静期比活跃期长以及6级地震的指示意义等活跃期首发强震的震前特征,同时提出预测标志以及平静期中青藏块体对云南SSE向侧向挤压是主要动力源等新观点,为首发强震的预测、短临跟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陆近期强震能活跃起来吗?:关于地震趋势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富  黎令仪 《地震》1994,(3):10-15
本文对我国近几年强震活动趋势估计出现高预报和低活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全球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反相关关系以及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和自律节奏分析得出:(1)中国大陆近期连年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活动期尚未到来;(2)目前的低水平活动状态不会突变;(3)近期的趋势应注意西藏,四川,云南的地震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3.
四川强震活动的时间间隔初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6 级以上强震分为连发与单发两类, 分别讨论了各自的间隔时间。有些强震发震时间间隔的部分规则性可以作为地震趋势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云南地区6.7级以上地震具有时空丛集分布特点。在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结束云南地区20世纪第Ⅳ强震活跃期后,21世纪强震活跃期首发大震研究成为地震形势跟踪的重点。2011年3月24日,滇、缅交界缅甸境内发生孟帕亚7.2级地震,震中距中缅边界仅80km。该地震的动力及地震带、区归属对云南地区6.7级以上地震活动统计特征及其大震形势研判有重要影响。根据地表破裂及余震的空间展布等证据判断,发震断裂为穿越中缅两国的NE向孟帕亚-勐腊断裂(国外称之为Nam Ma断裂)。事实上,北起云南腾冲、龙陵一带,南至泰、缅、老交界地区,近等间距平行展布一系列包括孟帕亚-勐腊断裂在内的NE向断裂,其中绝大多数在历史上都发生过7级地震,而这些7级地震在空间上又构成了一条非常清晰的NNW向地震密集条带,它同样穿越了滇、缅、泰、老多地。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现今地壳运动状态及地震活动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孟帕亚7.2级地震与传统划定的云南地区西南部的地震活动动力同源,构造相连,应归属滇西南地震带上的地震;进而应纳入云南地区6.7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的统计研究中。由此认为,缅甸孟帕亚7.2级地震拉开了云南地区21世纪首轮强震活跃期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土耳其境内发育有众多的活动断裂,这些断裂的活动是土耳其强震及大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该国比较重视对活断层及其与地震关系的调研工作,近年来又开展了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并已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在对土耳其作短期访问的基础上,本文对该国活动断裂的研究概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   总被引:75,自引:9,他引: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巴颜喀拉和华南三大活动块体的交接部位,发育着多组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裂。由于横向次级活动断裂的存在,川滇块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滇中和川西北2个次级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可划分出东端的龙门山次级块体。深部探测反映出川滇和巴颜喀拉块体地壳中均存在着低速-高导层(体),它们是上地壳多震的原因之一。地质研究和现今GPS观测表明:各级块体均存在着SE向或SSE向平移运动、顺时针转动和隆升运动,但量值存在着一定差异。文中还给出了各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地质或GPS滑动速率,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云南地区强震原地复发的基本特征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登  范杨 《地震研究》1999,22(2):130-138
云南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带上,不仅强震活动频繁,强震重复的特点也较多,其中M≥63/4级强震原地复发尤为突出,从1500年云南有记载的M≥63/4级地震38次,其中仅4次强震未原地,这就成为云南强震活动的重要特征,它对中长期预报中的地点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0年5月,以《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国民研究员为团长的中国地震局《在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学术交流代表团一行8人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代表团在美国期间,先后参观访问了门洛帕克美国地质调查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单位,并与美方有关专家学者和项目管理人员就有关学术问题科研项目的评审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康定—泸定地区地震对策及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余河生(甘孜州地震局)杜江(泸定县地震办公室)康定—泸定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环境而面临严峻的地震形势。为了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甘孜州地震局和泸定县地震办公室分别代政府制定了破坏性地震应急反...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区强震活动过程中的调制比、b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云南地区1900-2000年,反映地壳介质状态的地震调制比、b值的系统研究,探讨了云南地区强震不同活动阶段的中强地震调制比、b值的活动规律,以及与云南地区强震活动规律的关系,并从地壳介质状态反应的孕震机理作出相应的剖析。结果表明中强地震的调制化、b值在强震活跃期与平静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强震活跃期,中强地震Rm值经过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过程,完成一次准周期性变化过程,结束活跃期;强震平静调制比Rm开始时高,结束时低;在活跃期与其后的平静期,b值形成一个有规律的低-高-低周期性变化;Rm、b值的最大值都出现于平静期;显示出不论是强震活跃期与平静期,中强地震的活动与强震孕育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