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考点及分值可以看出,区域地理在高考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区域地理在高考地理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命题中大量出现区域地理本身的知识。即世界和中国最基本的自然和人知识。从横向看包括位置、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和工农业、城市等人特征,从纵向看包括大洲地理、分区地理、国家地理及国家内部区域差异(主要指中国);二是在高考命题中以区域为背景考查涉及该区域的自然和人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爱娣 《地理教学》2013,(16):37-39
在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区域特征的分析是高考命题核心内容。区域地理教学容易出现为掌握大量的区域地理事实让学生机械记忆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增加学生的负担,并出现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不能有机结合、分析应用能力较差、地理空间尺度意识较差、知识不能有效迁移等问题。高中区域地理复习应重在让学生学会构建和运用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的思维框架,培养学生通过空间尺度的变化进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能力。依据认知心理学原理,结合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阐述了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思维框架的构建和应用过程,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思维框架构建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07,(10):15-16,38
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地理高考关注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很多试题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区域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明高考对学生空间定位准确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要适应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必须做好区域地理的针对性复习。  相似文献   

4.
吴祺  陈昌文 《地理教学》2007,(11):29-33
区域地理作为我国地理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高考试卷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区域地理试题的命题已经由“知识立意”逐年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回顾和探讨近些年来在能力立意背景下区域地理高考试题的发展变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区域地理试题的编制水平,  相似文献   

5.
梅国红 《地理教学》2015,(5):32-35,7
一、考纲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原因。2.用事例说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二、教学思考纵观福建省近五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地理),对综合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从区域特征入手,考查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并以此  相似文献   

6.
林建风 《地理教学》2010,(10):26-27
基于区域地理知识在高考命题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区域地理在高中教学特别是高考复习中的教学对策。初中教材区域地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教学目标仅定位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简单记忆。地理高考虽然主要考查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但地理原理、规律的再现和应用离不开某个特定的区域,需要将区域地理作为背景性材料和基础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胡锋光 《地理教学》2012,(14):31-33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地理高考命题中,往往只作为系统地理的基础或背景被涉及。教学中,如何合理把握区域地理的广度和深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仍按部就班地进行传统式的教学,从区域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8.
徐成鹏 《地理教学》2012,(1):52-53,48
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其中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就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涉及地理区域的教学,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新课程高中地理侧重于系统地理的学习,地理的科学属性和学科特点决定了新课程以问题发现为中心的,以案例为基本呈现方式的教与学,需要地理区域的具体化支撑;二是新课程的高考,出于对能力目标“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两方面考察的要求,以及创设实证性试题情景的命题,需要学生在地理备考中对地理的区域背景有所熟悉和了解。因此如下表所示,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特别是高中高二年级文理分科后的地理教学,需要整合地理区域的有关内容,统筹安排,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关联性示意图题几乎年年高考必考。这类题目以框图中的文字信息为背景材料,汇集多个文本或数字图框,形成单一或多重逻辑相关的关系,综合考查地理事物及事物问的相互关系,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运动及其演变规律,探究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这类题目汇集信息多,有利于发展学生聚合思维和线性逻辑思维,有利于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和趋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精神,所以多为命题者倚重。  相似文献   

11.
赵健 《地理教学》2020,(6):18-21
高考地理试题给学生提供了观察地理"小世界"的窗口,搭建了走向地理"大世界"的桥梁。"区域"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变化"是走向世界的桥梁。因此,区域认知便成为新课标下高考地理试题的"基本盘"与"切入点",也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内容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的第一视角。要正确理解和认识高考地理试题服务选拔和导向教学的社会功能,就需要从区域认知的目的性、结构性、导向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对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加以研究和探讨,最终实现地理教育考试理念的质变和地理学科命题内容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余燕 《地理教学》2014,(2):54-57
正一、梯度式教学的背景1.从高考试题中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看浙江省近年来高考自主命题的两道地理综合题,其呈现方式基本上以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图为切入点,分别侧重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从基本的区域地理特征考查,到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实际情景分析地理事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将思维转化为文字的语言描述、归纳和组织能力。层层递进的梯度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易到难掌握区域地理基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2.结合区域地理本身的学科特点来组织教学。区域地理从自然到人文,知识点多而杂,覆盖面广,地理事  相似文献   

13.
徐波 《地理教学》2014,(17):54-57
正地理(课标版)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江苏等省市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要求学生能够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掌握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地理分布包括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地理空间分布"就是指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性状、地理符号等在地球表层展开的空间范围和位置排列状态。地理  相似文献   

14.
胡启华 《地理教学》2019,(11):45-48
本文以近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部分旅游地理试题为研究文本,主要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高考旅游地理试题,以助一线地理教师了解高考旅游地理试题命题的趋势和风格,进而提出旅游地理的复习策略,以供一线地理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秋官 《地理教学》2014,(1):47-49,46
正区域地理历来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任何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对众多地理事实、地理现象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每一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离不开特定的区域,可以说,区域地理既是系统地理的"出发点",又是系统地理的"归宿"。因此,在高中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除江苏、上海、海  相似文献   

16.
陈文魁 《地理教学》2012,(15):36-38
无论是2001年开始的全国地理高考,还是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后的自主命题,都十分重视对地理能力测试的考查,历年《福建省高考文综考试说明》地理部分均特别强调四种能力的考查,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许露 《地理教学》2019,(10):8-12
历年高考试题中暗藏了命题的意图,既体现了命题导向,又展现了命题的形式和内容。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探析1978—1985年高考地理试卷,可看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命题导向注重淘汰,命题形式不断探索,命题内容保持稳定。这种阶段性特征为日后高考命题奠定了基础,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研究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考查方式和方向是区域地理备考的基础和前提,下面笔者对近些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进行探讨。一、区域地理的考查规律1.区域位置的判断方法主要是以经纬网和区域轮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陈静 《地理教学》2015,(5):56-58
地球运动,是高考命题者青睐的考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笔者纵观近几年“地球运动”的高考试题,发现其命题考查变化很大:命题背景材料新、越来越接近生活地理、命题图形简单化、试题的难度降低等。不仅考查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而且考查学生获取新信息、解读新信息和地理思维分析等能力。通过认真分析2014年全国各省地理高考试卷中的“地球运动”高考试题,提出2015年“地球运动”命题的新思考及备考策略。希望能为2015年高三学生地理学习及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田始善 《地理教学》2008,(12):32-32
一、把握高考命题趋向 1.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的深入研究。 综合分析历年高考地理命题的指导思想,提高备考的针对性,认真分析近年的高考评价报告,同时对历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深入的钻研,以把握2008年高考的命题思路趋势和方向。这样教师备课时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要心中有数,对未列入《考试大纲》内容、教材中的楷题字部分、注释、插图等也要关注。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几乎年年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