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艳辉 《华北地质》2010,33(1):35-41
通过对牛圈银(金)矿床的细粒花岗岩、隐爆角砾岩、同位素特征等方面研究,笔者认为与矿床关系密切的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由基底岩石的部分重熔形成,而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上地幔重熔岩浆;成矿热液为重熔岩浆分异演化形成的富气相流体。这些热液与次火山岩浆相伴或滞后上升,经多次隐爆作用在破碎带中形成矿床。银矿体呈脉状产出于粗粒花岗岩之破碎带中,含矿岩石为隐爆角砾岩。熔浆物质既成角砾又呈胶结物,成矿带发育中低温热液蚀变。矿床为含矿凝灰岩(英安质)熔浆经隐爆作用形成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陕西山阳色河铺地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段、凤镇-山阳大断裂近南侧。区内广泛发育隐爆角砾岩,其受凤镇-山阳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和云镇-冷水沟-牛耳川复背斜的联合控制。隐爆角砾岩是岩浆前锋在近地表封闭条件下发生剧烈爆炸所形成的一套浅成—超浅成(0.5~3km)相碎屑岩建造。隐爆角砾岩可进一步划分为熔浆质隐爆角砾岩、混合质隐爆角砾岩、热液震裂岩3类。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研究,认为它们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具一定的分带性,其间呈过渡关系。该区蚀变、矿化主要发生在热液震裂岩中,在混合质隐爆角砾岩中很少,在熔浆质隐爆角砾岩中更少见。蚀变和矿化类型有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镜铁矿化、石英铁白云石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等,具有Hg、Sb、As异常。热液震裂岩是容矿岩石,是寻找铜矿的主要勘查对象。Hg、Sb、As可作为找Cu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耿庄隐爆岩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岩浆的侵入发生在距地表0.5~1.5公里的深度范围内时,所形成的具有浅成到超浅成侵入体典型特征的火成岩,称为次火山岩。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岩浆侵入速度加快,岩浆柱前锋气体高度聚集和岩浆内压增高,可引起地下爆破作用,而不会发生已经爆破的围岩碎屑、岩浆凝块以及熔浆之外溢。这个过程弥为隐蔽爆破作用(简称隐爆作用)。由隐爆作用所导致的具有不同形成方式和不同特点的各种角砾岩,称之为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和与之有关的隐爆角砾岩  相似文献   

4.
河北牛圈银矿隐爆角砾岩地质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牛圈银矿隐爆角砾岩形成的地质背景、隐爆角砾岩的岩石特征,分析了隐爆角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岩方式及与银矿化的成因联系。查明隐爆角砾岩呈岩脉(墙)状沿断裂产出,复式角砾发育,角砾成分复杂,垂向、水平分带明显。隐爆角砾岩系深源富气体的火山熔浆,在地下封闭环境中经多次隐爆作用,沿断裂贯入而成。隐爆角砾岩形成之后,还经历了岩浆期后的气液活动和金属矿化过程,角砾岩体普遍含矿,复式角砾矿化强,隐爆角砾岩即是银矿体。  相似文献   

5.
周友清 《贵州地质》2015,32(2):119-125
紫金山铜金矿属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共生矿床。金矿体赋存于氧化带中,为原生含金金属硫化物矿床经表生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富集金矿床。金矿体容矿岩石和赋矿围岩基本一致,主要是中细粒花岗岩,其次是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然而金矿床仅在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呈脉状似"蟹脚"出露地表区域富集成工业矿体。带着这一疑惑,作者借助在紫金山矿区工作的优势,通过对紫金山铜金矿区金矿床空间形态分布特征、隐爆相、次火山岩相、断裂构造、金属硫化物氧化特征等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紫金山铜金矿金矿床次生富集规律与紫金山火山机构隐爆相隐爆角砾岩和次火山岩相英安玢岩是否侵入地表以及出露地表的形态特征极为密切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隐爆角砾岩与断层角砾岩、火山爆破角砾岩的区别,隐爆岩筒上、中、下部隐爆角砾岩的区别,含矿隐爆角砾岩筒特征,以及与隐爆、成矿作用有关的次火山(超浅成)岩特征。  相似文献   

7.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浅覆盖区之南陵—宣城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中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文章以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内发育的隐爆角砾岩为对象,通过详细的钻孔岩心观察和显微岩相学研究,确定其地质特征并探讨其与成矿的关系。根据钻孔岩心观察确定的岩石构造特征及钻孔剖面圈定的角砾岩空间分布特征,茶亭铜金矿床发育的隐爆角砾岩呈上大下小的不规则筒状体,被隐伏的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包孕。根据角砾特征以及角砾间的裂隙和胶结物特征,可将隐爆角砾岩划分为隐爆浆屑角砾岩、隐爆热液角砾岩和隐爆破裂角砾岩三类,三类隐爆角砾岩空间上有规律地分布,以隐爆浆屑角砾岩为中心向外或向上依次过渡为隐爆热液角砾岩→隐爆破裂角砾岩→石英闪长玢岩。基于隐爆角砾岩与蚀变和矿化的关系推测,岩浆—气液隐蔽爆破作用所产生的大量裂隙为后期含矿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热液的运移、交代、混合乃至卸载、沉淀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空间。茶亭铜金矿床的矿体赋存于浅成斑岩侵入体中,其围岩蚀变类型与分带,以及矿化呈细粒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等地质特征显示其与斑岩型矿床极为相似,但矿化富集部位与隐爆角砾岩筒(体) 的一致,且矿床同时发育角砾状、脉状、团块状矿化,矿脉中发育热液硬石膏甚至形成硬石膏岩等地质特征又明显不同于斑岩型矿床。因此,文章将茶亭铜金矿床确定为一个与中酸性浅成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鲁西铜石中生代复式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石岩体就位于燕山早期,有五次脉动侵入活动,相应地可建立五个单元,归并为铜石超单元;岩浆末期形成细晶岩,霏细岩,热膨胀形成隐爆角砾岩,侵入角砾岩及沉陷角砾岩等。铜石岩体具有花岗岩类高位深成复式岩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河北丰宁隐爆角砾岩型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丰宁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隐爆角砾岩体中,发育一组典型低温热液矿物组合的围岩蚀变,矿化为典型低温热液成因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硫化物组合;控矿隐爆角砾岩划分为震裂花岗岩相、震碎花岗岩相、熔浆角砾岩相和气爆角砾岩相4类;宏观、微观研究认为其中的硅质角砾由4次喷发作用形成;气爆形成的萤石化可确定赋矿空间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冯守忠 《贵金属地质》2000,9(3):155-159
香炉碗子金矿区分布的次火山岩是由花岗质岩浆沿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上升到地壳浅部陷爆而成,隐爆角砾岩体上与霏细岩脉来自同一岩浆源,为同一岩浆活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隐爆角砾岩体(脉)、霏细岩脉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与隐爆角砾岩、霏细岩同源,成岩与成矿是同一岩浆作用不同阶段的产物。东西向脆一韧性剪切带内隐爆角砾岩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政和东际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建立矿床成矿模型,论证矿床物质运移动力学过程,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矿山经过系统的勘探和开采,将暴露于地表580~620 m的矿体直至延深到地下-200 m,均得到钻探和探硐的完整揭露。采用常规、可靠的地质论证法全面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以及宏微观的岩矿鉴定及部分电子探针分析,对研究标的进行综合论述。政和东际金(银)矿床矿化角砾岩筒自上而下可分为5个相带:震裂相、震碎相、隐爆相、上部通道相及下部通道相。从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矿体侵入围岩接触关系、角砾特征、胶结物成分等一系列现象判断,矿床为矿浆隐爆成因。源于壳幔过渡带深部中酸性岩浆熔离分异的富硅、富铁熔浆,富硅熔浆先一步上侵形成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及潜火山岩的侵入,富铁熔浆滞留于"源地",俘获硫化物液滴,储集形成混合矿浆。物理性状及运移动力学特征表明,在外驱动力作用下,矿浆沿着石英斑岩"岩浆热场通道"上侵,在古地表之下2.0~2.5 km处,石英斑岩硅帽隔挡层下聚集、隐爆、定位成矿。石英斑岩为容矿围岩,与矿床有密切的时空关系但与成因无关。深部钻探验证表明隐爆角砾岩筒尾部在石英斑岩中收敛,矿化随之结束。"矿浆隐爆"作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大家族中新成员,目前尚未见报道。该新类型的发现,为中酸性岩浆熔离分异成矿理论提供了难得的实例,也将有助于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区同类型金矿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是国内外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床类型。在分析山西代县滩上隐爆角砾岩区的金多金属矿床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滩上一带隐爆角砾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发现该区金多金属矿体赋存部位位于岩体内、内外接触带及四集庄组岩组捕虏体中。研究认为,金多金属矿由石英斑岩中硫化物局部富集形成,其主要物质来源与滩上岩体之岩浆期后热液有关,黄铁矿化隐爆角砾岩为容矿岩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裂隙等构造活动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导矿通道,燕山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岩浆活动为研究区成矿提供了大量含矿热液和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乌伦布拉克铜矿、老山口铜—铁—金矿两地皆存在花岗质岩浆隐蔽爆破作用。前者形成了与潜火山英安玢岩侵入体密切伴生的英安玢岩质隐爆角砾岩,后者形成了与潜火山闪长玢岩侵入体相伴生的闪长玢岩质隐爆角砾岩和闪斜煌斑岩质隐爆角砾岩。岩浆隐蔽爆破作用是伴随该区华力西中晚期—晚期地槽褶皱造山运动而发生的一种超浅成岩浆作用,其与铜、金等金属成矿的关系密切;与其有关形成了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两种类型的矿床都显示出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老鸭巢铅锌金多金属矿床中的岩体超覆侵入时形成了一系列角砾岩,其中岩浆隐蔽爆破角砾岩就是矿床铅锌金矿体主要赋矿构造.隐蔽爆破角砾岩可分为隐爆角砾、震碎角砾、流化角砾.老鸭巢矿区广泛分布着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古岩溶沉积体,这些沉积的孔隙度高且富含地下水.当岩浆超覆侵入此处时,由于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岩浆减压、降温、二次沸腾,并不断析出流体,在局部圈闭环境下流体压力将逐渐增大;加之岩溶中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不断的气化,使气体的压力骤然增大.在屏蔽作用良好的超覆部发生了爆破作用形成了隐爆角砾;在爆破的外部震碎带形成了震碎角砾;而爆破之后的流化作用则形成了流化角砾.通过对老鸭巢爆破角砾岩的特征的研究,结合爆破角砾岩形成的地层、构造、岩体等条件的分析来探讨隐蔽爆破角砾岩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老鸭巢铅锌金矿体与隐蔽爆破角砾岩的关系,为今后矿山找矿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冯守忠 《地质与资源》2000,9(3):155-159
香炉碗子金矿区分布的次火山岩是由花岗质岩浆沿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上升到地壳浅部隐爆而成,隐爆角砾岩体与霏细岩脉来自同一岩浆源,为同一岩浆活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隐爆角砾岩体(脉)、霏细岩脉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与隐爆角砾岩、霏细岩同源,成岩与成矿是同一岩浆作用不同阶段的产物.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内隐爆角砾岩体(脉)、霏细岩脉的存在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山西堡子湾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保全 《铀矿地质》2003,19(4):220-224
山西堡子湾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是以金为主伴生银铜多金属的中型金矿床。赋存地层为太古界集宁群。燕山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石英二长岩及有关的隐爆角砾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围岩蚀变分布于角砾岩体内,主要为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石英二长岩的稀土分布型式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其为重熔型岩浆侵入所形成。矿体中石英的氧同位素δ^18O值接近花岗岩类范围;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范围为-3.2‰~-1.2‰,接近陨石硫。堡子湾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活动以及隐爆作用和流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定义、成矿构造背景、隐爆角砾岩及其矿床特征、成矿流体特征以及隐爆角砾岩成岩-成矿模式等方面研究进展。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多产于古老地块活化区、中生代断陷盆地边缘、滨太平洋岛弧火山岩带内。矿体与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多赋存于斑岩体的顶部。侵入岩具有富碱、富硅特征,属Ⅰ型花岗岩类。当侵入体顶部高热能流体压力大于围岩抗拉强度和最小主应力之和时发生隐爆作用而形成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筒垂向可分为裂隙相、震碎相、爆破相和通道相;角砾粒径从中心到边缘水平分带一般呈由小到大的趋势。成矿流体由于爆发作用瞬间由封闭体系进入半开放或开放体系,产生较大的压力梯度,流体减压沸腾、混合、不混溶和水岩反应等引起成矿元素稳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导致金络合物的溶解度降低而产生金矿化。隐爆角砾岩筒的形成及流体演化分别具有"自下而上-顺次推进-序次叠加"和"升温-(爆破)沸腾-降温-升温-(爆破)沸腾-降温"的演化过程,其中"沸腾-降温"阶段为矿质主要沉淀阶段。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成矿具有"一体多型""一筒多型"的特点,运用矿床系列-成矿系统理论指导勘探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是国内外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床类型。不同类型隐爆角砾岩是该类金矿最主要的容矿围岩。造成隐爆作用发生最直接的因素是受热的多源流体或气体,岩浆隐蔽爆破主要作用方式是气爆和浆爆,其次是热液注入。通常气爆发生于早期,浆爆较晚,而热液注入最晚。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是隐爆角砾岩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气液的隐蔽爆破作用是隐爆角砾岩有角砾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原因,成岩与成矿是同一地质过程不同阶段产物。不同级别的构造对该类型金矿档的产出空间、矿化类型和矿体形态等具有分级控制作用,矿化、蚀变存在明显的垂向分带及其空间套叠。该类型金矿可划分为Au-Ag和Au-Cu系列,矿床系列、矿床规模有富矿部位可通过一系列指标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9.
地质研究发现,南金山金矿区出露的下石炭统白山组上岩组的部分岩石为隐爆角砾岩,其中厚层-块状变花岗质砂砾岩为隐爆岩浆角砾岩,厚层-块状变凝灰质砂砾岩为隐爆凝灰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体呈近EW向带状分布,隐爆岩浆角砾岩分布于岩体中部,构成岩体的内带,隐爆凝灰角砾岩对称分布于岩体南北两侧,构成岩体的外带。经矿床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受隐爆角砾岩体及隐爆断裂构造的控制,金矿体分布于隐爆角砾岩体外带的隐爆凝灰角砾岩及隐爆断裂中;提出了隐爆角砾岩体外带成矿、对称成矿和双层成矿等3条矿体分布规律。采用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进行了深部地球物理测量,测量结果验证了隐爆角砾岩体控矿及其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