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戴英华  刘永强 《地震》1996,16(4):329-336
现有的多数综合模型,大多忽略了各种异常在震前所显示不同的持续时间,本文针对各前兆在时间轴上的不均匀,由可容纳不同异常持续时间的动态系统模型,依据知于不可逆过程的ARMA参量预测模型,以华北北部区域为例,探讨了进行未来强震危险性的预测的途径,最后,对影响预测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灰色系统预测在地电预报地震三要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系统预测方法,分别建立震级M、震中距R、发震时间t_f与地电异常幅度U、持续时间T的灰色预测模型CM(1,3)。由于引入了GM模型,就避免了人为确定统计函数形式,并且在震例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三要素预报,这样就可以建立起适合各个具体台站的预测关系,预测结果较目前统一的预报公式要好。该方法所需资料少,计算简单,给出的结果简明实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MaPInfo的中长期地震预测动态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丁香  王晓青 《中国地震》2002,18(1):86-95
“中长期地震预测动态系统”(MapDEP2000 for Windows)是以强震时-空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与单项地震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评价方法为理论基础,以强大的数据为支持,集成桌面地图信息系统(MapInfo0的主要功能而研制完成的运行于Windows9x或以上环境下的地震综合预测系统。系统具有中长期单项预测方法的计算,异常提取,效能评价,概率增益统计,外推预测和概率增益综合预测等计算与各种输入/输出,图形显示等强大而实用的功能,为运用数据库和GIS实现多手段,多尺度,动态和交互的信息综合,进行地震预测提供了一套实用的系统和完整的解决方案,本文对该系统的科学依据,设计思想和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的概念、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学异常预测法是基于CAPSeis软件对N值,蠕变值,能量值,b值,缺震值、η值,GL值,Rm值,C值,D值等10项地震学预报指标空间扫描数据进行综合异常判定的方法。以华北及华东地震的地震资料为例,系统总结了该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历史震例,地震学异常度预测图的判读原则与预测实例。结果表明,其预报效能明显高于各单一参量的统计概率。根据环江地震,嘉义地震的预报经验以及对环江地震和张北地震后两种不同类  相似文献   

5.
主成分分析及地震活动参数的约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从不同侧面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特征的地震频次N(MLge;3.0)、b值、eta;值、A(b)值、Mf值、Ac值、C值和D值8个参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的综合指标W. 通常这8个参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预报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综合指标W在华北13次5.8级以上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表明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 本文还对主成分分析所得结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b,η和广义时间分维Dt值的时间扫描计算方法,对广东省及邻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15次Ms≥4.6级地震中周围的小震活动进行单项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震前2个月至1年半内,这三种参量大都存在明显的低值异常过程,与地震的对应率在69%,表明该组参量可作为本区地震预测的有效判据,利用其综合预测效能,可提取本区地震的中短期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7.
连续形变观测的异常综合指数SA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雁滨  蒋骏  张燕  李胜乐 《地震》2001,21(1):33-38
主要介绍了连续形变异常信息的综合指数SAD值的有关研究。在连续形变观测单项异常分析方法和参量研究的基础上,异常综合指数SAD较全面地综合了多种前兆参量和方法及同一测点的多台仪器观测信息,并顾及了不同台站之间的不同观测情况,所获得的结果较真实,更具可信度。可作为判定台站连续形变观测综合异常程度的判定值。此外,还对华北及川滇地区几次强震前SAD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前半年时段,地区的连续形变观测点的SAD值会有一个显增高(SAD值从平时的0.1-0.3的变化范围,增高到0.5以上)的前兆过程。特别是震中及邻近地区100多公里范围内的测点,SAD值出现显的高值异常(达0.6以上),未来强震则发生在SAD值在0.6以上的分布地区。异常综合指数SAD值反映了监测区内与强震有关的连续形变前兆性异常程度和危险程度,可用于对未来强震的预测。但需要有合理的观测布局及一定的观测密度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采用作者提出的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取地震频度和蠕变量两个完全独立的地震学参量,在时间序列的变化上演化出10个判断地震学异常的预测参量,以待定系数法和平均法两种数学模型组成所有空间扫描点的数字预测解析式,形成2002年度的空间预测图像。经1998-2001年四年的预测结果检验,地震学异常度预测的预测效能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地震活动参数约简的因子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地震活动性分析有许多指标参量,各参量在不同时段变化各异,预报效果不理想。由于各参量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选择地震频次N(ML≥3.0)、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和D值8个参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的综合指标Wfa。结果表明Wfa在2005年江西九江5.7级地震和华北14次5.7级以上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还对因子分析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强震时-空综合概率增益模型与中长期预测方法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青  吕金霞  丁香 《中国地震》2002,18(4):346-355
本文在介绍强震时-空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与单项地震预测方法效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给出了各种中长期预测方法的概率增益统计值和预测效能R值。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On the basis of the viewpoint of prepa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group, the spatial andtemporal sc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ity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and its coast regionare studied, and some problems regarding the prediction of seismic hazard a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M=4. 0 earthquakes has overall presented arelative stable state, but the partially concentrated area wbich evolves and migrates and theanomalous low b-value area have appea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 moderately strongearthquakes with M=5. 0~6. 0 have taken place on the edge of the anomalous area. Theaccumulative frequency of M=4. 0 earthquakes in the anomalous area presents non-linearindex acceleration and th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have appeared in the late period ofthe non-linear index acceleration of M=4. 0 earthquakes or in the later anomalous tranquilperiot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uneven Phenomenon of seismicity has some stability andreproducibility, and has som  相似文献   

12.
强震前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时空扫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德瑜  冯浩 《地震学报》1981,3(3):283-291
在大地震发生之前, 伴随着应力的集中加强及其在震源附近区域引起的非弹性变形, 区域地震活动性可能呈现某些异常特征.本文选择一些有明显物理意义并得到岩石破裂实验支持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例如有震面积数 A、平均释放能量E、地震累加频度 N 和大小地震比例系数 b 值等, 采用扫描方法在大范围内搜索, 识别孕育强震的危险地区, 并对假想孕震区进一步做时间扫描计算, 寻找并判断大震前由中期异常过渡到中短期异常的阶段, 在对华北、西南及东北若干强震资料扫描计算的基础上, 着重剖析唐山地震前华北地区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变化的一些特征.讨论了上述地震活动性参数在强震中期预报中的不同效能, 认为这种时空扫描方法, 特别是 b 值扫描应用于强震的中期预报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for predicting strong earthquakes using seismicity patter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eismicity anomalies, generally called anomalous seismicity patterns, as the basis for prediction based on some historical data in the Sichuan-Yunnan seismic zone. Using our results, 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these anomaly patterns, which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the late stage of strong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stress release in the main shock rupture zone, did exist before many earthquake cas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repeatability and its validation result, and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of repeatability, which will have an application value for strong earthquake tendency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疆1978年4月22日库尔勒5.8级地震前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和运动学特性的某些短期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讨论了5.8级地震前通过孕震区的小地震的直达波振幅比、振动持续时间比以及波速比的短期异常变化,並且,结合震前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图象作了对比分析。实际观测结果表明,较大地震发生前,通过孕震区的小震的地震波特性可能出现一些较明显的短期异常变化,因而,对此进行研究无疑对于探讨地震孕育过程和地震的预报途径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从大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增强过程和大地震常常发生在异常区外围的现象出发,提出用描述地震分布时、空、强基本特点的空间集中度C、地震危险度D和地震强度因子Mf进行交汇预测未来中强地震,应用于华南地区的震例一般预测半径范围为2°,并总结了综合异常的中短期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基于库仑破裂准则的地震活动性准静态模型,模拟计算了川西地区长达10000年的理论地震目录,通过对理论地震目录的分析发现川西地区Ms≥7.0强震在时间上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与平均地震发生率为1/22.0年-1(≈0.0454年-1)的Poisson过程很相近, Poisson模型可能是川西地区开展长期(数10年)地震危险性计算中较为合适的模型.而单一断层Ms≥7.0强震的时间间隔分布与Poisson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异,用Poisson模型估计单一构造上长期地震危险性可能是不合适的.通过分析模拟产生的长时间理论地震目录,逐一给出了川西地区主要断层的Ms≥7.0强震的时间间隔分布与平均Ms≥7.0强震的复现时间,并讨论了主要断层间强震活动的相互关联,计算出了强震在各断层间的转移概率.定量计算了研究区一断层的破裂产生的库仑应力在研究区其他断层面上的投影.从而为研究断层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断层发生强震对其他断层发生强震危险性的影响提供了依据.本文为开展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思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Investigation of complex dynamics of ambient seismic noise remains as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research challenge.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d dynamical features of the ambient noises at Oni seismic station, Georgia. We used stochastic model reconstruction method from measured data sets. Seismic records fo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round Oni seismic station have been analys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dynamics of fluctuations of seismic noise vertical component undergoes essential changes for considered time period from 2005 to 2012. These changes are more noticeable for time periods of preparation and aftershock activity of strong M6.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2009 in the vicinity of Oni seismic station.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MS6.9地震前几种地震波参数的异常特征。该次地震前初动符号、振幅比、尾波衰减系数、尾波持续时间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地震活动空间图象、时序曲线也存在一定的异常。根据上述异常作者对该次地震作出了短临预报,预报三要素与实际地震相符。介绍了预报思路和方法,并对异常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杨欣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9,13(3):221-232
强地震的孕育过程也是孕震介质的形成过程,在强震前震源附近小地震的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变化过程,则反映了孕震介质的变化过程,为研究地震的孕育,发展和发生的过程,采用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尾波持续时间比,尾波衰减系数这3项地震波参数作为地震学短期前兆指标,分析其震兆特征,从而达到监测孕震介质变化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单台地震波参数能够有效地发现地震的前兆,但地震波参数的前兆图像复杂多变,不具有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对青海地区强震综合预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玉虎 《高原地震》2005,17(3):8-17
以一个青年地震工作者的认知程度分析了青海省地震活动特征、地震监测预报现状,并简要回顾了青海在地震预报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及课题攻关的部分成果,着力分析了几次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普适性和前兆异常的时间演化特征。基于青海地质构造复杂,强震频繁,台点稀疏且分布不合理的现状和特征,探讨了青海省强震综合预报开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2000年9月12日兴海6.6级地震为例对某些思路及预报实践遇到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