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北-吉南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北-吉南地区是我国典型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出露区之一。根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绿岩带可划分为清原型和夹皮沟型,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分别为与现代岛弧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和弧后盆地或大陆边缘裂谷相类似的裂谷型构造环境。与绿岩带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可划分为三类:即片麻状花岗质杂岩体、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底辟岩基以及钾质花岗岩。花岗岩-绿岩带的形成时代为2.5-2.9Ga。  相似文献   

2.
在前寒武纪地块广泛分布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质片麻岩是世界各大陆太古宙高级变质区片麻岩(灰色片麻岩)的主要岩石,也是绿岩—花岗岩地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大陆早前寒武地体的同位素资料表明,这些岩石的形成(或变质)年龄均老于绿岩带。显然,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地球早期历史中上地幔—地壳  相似文献   

3.
辽北—吉南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建  沈保丰 《地球化学》1996,25(5):458-467
辽北-吉南地区是我国典型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出露区之一。根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绿岩带可划分为清原型和夹皮沟型,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分别为与现代岛弧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和弧后盆地或大陆边缘裂谷相类似的裂谷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额尔古纳地块基底地质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额尔古纳地块是额尔古纳-马门-加格达奇拼合地块中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其基底由前中元古代绿岩及与之伴生的花岗质杂岩组成,它们具有地壳早期演化的地质构造特征.绿岩带为典型的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及部分变质沉积岩系构成的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向上过渡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表现为双峰态型特点.花岗岩类为TTG岩系及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组合.花岗岩-绿岩地体内各岩石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国外太古宙及我国华北陆台花岗岩-绿岩带内同类岩石极为相似.双峰态型火山岩及绿岩建造组合,以及类似于TH2、FII型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特征,结合高铝型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绿岩带的形成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弧后裂谷型火山-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夹皮沟绿岩带层序、岩石成因以及叠加其上的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的研究,认为绿岩带形成于硅铝壳的扩张环境;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成分的花岗质片麻岩是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的挤压环境下,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经部分熔融侵位的深成花岗质岩石。由此,提出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的裂谷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6.
辽北—吉南地区是中国典型的早前寒武纪大陆壳出露区之一,由花岗岩—绿岩带和高级变质区构成,赋存有丰富的Au、Cu、Zn、Fe矿产资源。单颗粒锆石UPb、40Ar/39Ar、SmNd和RbSr等时线年龄表明绿岩带形成时代为2700~2800Ma,三类同构造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555±35)Ma、(2515±4)Ma和2500~2400Ma。高级区表壳岩和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3018Ma和2950Ma。绿岩带同构造期和后构造期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别为2409~2475Ma和180~90Ma。本区早前寒武纪地壳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地幔部分熔融直接添加而形成的初始地壳,另一类是先存地壳深熔或部分熔融的活化再造地壳。其造壳时代可划分为3500~3700Ma、3000Ma、2700~2900Ma和2500~2600Ma。  相似文献   

7.
辽北—吉南早前寒武纪大陆壳的地质特征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北-吉南地区是中国典型的早前寒武纪大陆壳出露区之一,由花岗岩-绿岩带和高级变质区构成,赋存有丰富的Au、Cu、Zn、Fe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8.
Liu  W 赵国春 《世界地质》1991,10(1):147-148
基于中国地质资料和构造演化序列,作者将花岗岩石划分成三大类型和十三个亚类,它们分别是: 地槽阶段的花岗质岩石:早期(1)大洋岛弧M型花岗质岩石;晚期(2)褶皱带轴部S型花岗质岩石(褶皱变质重熔型);(3)沿造山带两侧发育的韧性剪切带S型花岗岩(断裂-变质型);(4)大陆边缘或岛弧Ⅰ型花岗质岩石;(5)造山期后沿着断裂带分布的高层位侵入型花岗岩(断裂-重熔型)和A型花岗岩。活化阶段(地洼阶段)的花岗质岩石:(1)地拱中的S型花岗质岩石;(2)地拱边缘混熔型花岗质岩石;(3)地拱内Ⅰ型花岗质岩石;(4)活化晚期阶段裂谷A型花岗质岩石。回返活化型花岗质岩石:(1)沿着韧性剪切带发育的S型花岗质岩(断裂-变质型);(2)混熔型花岗岩岩石;(3)A型花岗质岩石。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地区,主要由寒武纪关子镇武山蛇绿岩带、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李子园群浅变质活动陆缘沉积火山岩系、奥陶纪草滩沟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以及加里东期岛弧型深成侵入岩体、俯冲碰撞型花岗岩体等组成。关子镇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NMORB型玄武岩,武山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EMORB型玄武岩,是洋脊型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时代大致在534~489Ma之间的寒武纪。李子园群火山岩主要形成于岛弧或与岛弧相关的弧前盆地构造环境,草滩沟群火山岩形成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环境。关子镇流水沟和百花中基性岩浆杂岩总体形成于中晚奥陶世(471~440Ma)古岛弧构造环境,同时发育加里东期俯冲型(450~456Ma)花岗岩类和碰撞型(438~400Ma)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古洋陆构造格局经历了从洋盆形成洋壳俯冲消减直至陆陆碰撞造山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总体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晚寒武世古洋盆初始形成阶段;②早奥陶世洋盆初始俯冲阶段;③中晚奥陶世洋壳大规模俯冲与古岛弧发育阶段;④志留纪陆陆或陆弧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地区,主要由寒武纪关子镇-武山蛇绿岩带、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李子园群浅变质活动陆缘沉积-火山岩系、奥陶纪草滩沟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以及加里东期岛弧型深成侵入岩体、俯冲-碰撞型花岗岩体等组成.关子镇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N-MORB型玄武岩,武山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E-MORB型玄武岩,是洋脊型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时代大致在534~489Ma之间的寒武纪.李子园群火山岩主要形成于岛弧或与岛弧相关的弧前盆地构造环境,草滩沟群火山岩形成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环境.关子镇流水沟和百花中基性岩浆杂岩总体形成于中晚奥陶世(471~440Ma)古岛弧构造环境,同时发育加里东期俯冲型(450~456Ma)花岗岩类和碰撞型(438~400Ma)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古洋陆构造格局经历了从洋盆形成-洋壳俯冲消减直至陆-陆碰撞造山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总体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晚寒武世古洋盆初始形成阶段;②早奥陶世洋盆初始俯冲阶段;③中晚奥陶世洋壳大规模俯冲与古岛弧发育阶段;④志留纪陆-陆或陆-弧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绿岩带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绿岩带产在古陆核之间或边缘,可能形成在古裂谷或古岛弧的构造环境。按原岩建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作用,绿岩带可分夹皮沟型、清原型和小秦岭型。按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强度,可分基本稳定型、活化改造型和强烈活化改造型绿岩带。根据变质程度的不同,可分高级变质和中级变质为主的绿岩带。华北地台绿岩带的形成可分四个时期:中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新太古代晚期和早元古代。华北地台绿岩带同其他国家绿岩带相比较,其岩石类型、不一的变质程度、相似的花岗质岩石、形成在早前寒武纪和赋存丰富矿产资源等基本地质特征相似。但也具有独自的特色:1.分布面积小;2.科马提岩不甚发育;3.同构造晚期的浅成花岗岩侵入体尚未发现;4.变质程度较高;5.赋存的矿产类别有差异;6.受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12.
俯冲的大陆岛弧--柴北缘片麻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片麻岩分为花岗质片麻岩和副片麻岩 ,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 (90 0~ 10 0 0 Ma) ,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岩 -奥长花岗岩 -石英二长岩 -花岗岩 ,非活动性元素的特征类似于岛弧环境形成的花岗岩。副片麻岩的原岩可能为富铝的沉积岩 ,其稀土元素特征类似于 PAAS(后太古宙澳大利亚的平均页岩 )的稀土元素分布 ,非活动性元素的特征与大陆岛弧沉积岩的特征类似。根据花岗质片麻岩与副片麻岩的共生关系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它们的原岩形成于岛弧环境。鱼卡河花岗质片麻岩的εNd(t) =3.2 (t=1.0 Ga) ,TDM=1.3Ga,表明岩浆源区有大量起源于亏损地幔的初始地壳物质。而落凤坡、锡铁山、沙柳河的花岗质片麻岩与副片麻岩的 Sm - Nd同位素组成类似 ,εNd(t) =- 3.4~ - 7.3(t=1.0 Ga) ,TDM=1.8~ 2 .2 Ga,表明岩浆源区为先存的大陆地壳 ,两类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性说明岩浆源区的成分类似于变质沉积岩的组成。这项研究说明柴北缘早古生代的深俯冲卷入了大量的大陆岛弧岩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太古宙地质体组成、阶段划分和演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沈其韩  钱祥麟 《地球学报》1995,16(2):113-120
我国太古宇陆壳主要见于华北克拉通区内,由高级变质的麻粒岩相带、角闪宕相区和低、中级变质的绿岩-花岗岩区组成。按地质时序可划分为始、古、中、新太古4个阶段。麻粒岩相带的组成主要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为主和少量表壳岩或主要由表壳岩含一些花岗质岩石。绿岩-花岗岩区时代主要属新太古代,绿岩属基性火山-沉积建造,基性岩的原岩物质来自相对亏损的上地幔,形成于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太古宙末,板块体制已经形成,麻粒岩相带是板块体制的俯冲碰撞机制的产物。对克拉通古陆块能长期成为大陆的解释,应认为是下地壳的挤压环境,促使陆壳以板底垫托叠置、垂直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14.
扬子地台西缘对Rodinia形成期地质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扬子地台西缘冕宁-会理地区在中新元古代Rodinia形成期地质响应强烈,地质记录丰富,在中元古代时期,本区自北而南、自东而西由克拉通边缘盆地演变陆缘拗陷盆地(南部)和陆间裂谷盆地(西部);自新元古代以来,盆地构造演化分异更为明显,其北部会理天宝山地区形成岛弧(906Ma),而冕宁地区演变为弧后盆地,同时伴有广泛低绿片岩相区域动力变质,岛弧南部会理菜子园、西南部盐边荒田地区产生地块碰撞拼贴,形成混杂岩带(856Ma);西侧形成双成岩带(800.9-815Ma),沿该岩带产生高绿片岩相-麻粒岩相区域低压热流变质;随汇聚继续向陆块推进,产生新生火山弧(812Ma),并相继产生弧-陆碰撞,导致S型岩浆侵位(669-687Ma)。至此,本区陆块汇聚作用结束,至晚震旦世,重新拗陷转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时期。  相似文献   

15.
张能  李剑波  杨云松  那福超 《岩石学报》2012,28(4):1291-1304
弯岛湖蛇绿混杂岩带是金沙江缝合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蛇绿岩混杂于上三叠统变质碎屑岩夹变质火山岩中,成份主要为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岩石类型有变质橄榄岩、变质堆晶质辉长岩及其伴生的岛弧型花岗岩系。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主要为低Ti(岛弧-弧后)型、富集型洋中脊(E-MORB)拉斑玄武岩;与之共(伴)生的基性喷出岩、辉绿岩脉属板内洋岛型裂谷型碱性玄武岩及其过渡类型系列。在变质辉长岩获得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值为232±11Ma,代表了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的形成年龄,可能为洋壳初始俯冲变质的时间。在蛇绿岩上覆的硅质岩中发现有中三叠世拉丁晚期至晚三叠世卡宁早期的放射虫化石,表明弯岛湖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可能形成于中三叠世多岛洋盆或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4±1Ma,柴水沟花岗岩分别为404±5Ma、406±4Ma,其中的辉绿岩为454±4Ma,常春沟花岗岩分别为411±5Ma、406±3Ma,茫崖镇北石英闪长岩为466±5Ma,阿卡龙山花岗岩为469±6Ma。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大多数为正值,少数继承性锆石为负值,反映了它们的源岩以新生地壳为主,同时,也混有少量的古大陆壳的成分。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各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划分为3期,第一期(465~469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具有岛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二期(404~411Ma)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有关,第三期(264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也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柴北缘前寒武纪岩体(地层)分布广泛。为确定柴北缘地区前寒武纪岩体(地层)受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采用LA-ICP-MS技术,对大柴旦地区前寒武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黑云斜长片麻岩获得479~472Ma的变质年龄,斜长角闪岩获得440Ma和470Ma 2个变质年龄,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获得418.8Ma±3.0Ma的变质年龄。初步确定,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对前寒武纪岩体构成了3次强度不等的变质作用叠加,分别为大洋俯冲末期阶段(495~467Ma)岛弧花岗岩弱热烘烤变质作用、大陆碰撞造山阶段(467~423Ma)区域变质作用、S型花岗岩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大陆后碰撞造山阶段(423~371Ma) I型花岗岩强烈接触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克塔什塔格地区,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阿克塔什塔格杂岩,主要由米兰岩群、新太古代TTG花岗片麻岩和侵入其中的各类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构成。其中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发育塑性流变褶皱和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具有强烈的混合岩化,并遭受后期的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米兰岩群中的长英质片麻岩和TTG岩系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 567±32)Ma和(2 592±15)Ma,二者普遍低Si高Al、富Na贫K、富Sr贫Mg、富集LILE和LREE,亏损HSFE和HREE、轻重稀土分馏强烈、Eu异常不明显,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形成于俯冲带的岛弧环境,为岛弧玄武岩俯冲至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指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太古代晚期古老克拉通的大陆地壳水平增生。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周缘早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年代格架问题,认为塔里木盆地具有统一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9.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花岗-绿岩带中出露的花岗岩类型比较复杂,研究其类型、成因及其与绿岩带之间的联系,对于探讨花岗-绿岩带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内蒙古三合明铁矿西侧红山子地区的花岗-绿岩带进行了研究。其不仅包含有大量的变质科马提岩、科马提质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等绿岩带的表壳岩,而且发育着多种变质侵入岩。研究表明,区内与绿岩带相关的侵入岩主要有3种,即变质英云闪长岩、变质花岗闪长岩、变质花岗岩,本文对其中的变质英云闪长岩和变质花岗岩两种岩石进行了地球化学和锆石测年的研究。变质英云闪长岩是一套富铝、低钾、贫铁镁和稀土元素强烈分异的太古宙高铝型TTG岩,SHRIMP锆石U-Pb测年为(2 534±7)Ma(MSWD=1.3),与研究区南部的赞岐岩和TTG的年龄相同;而变质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低铁、镁、钛、锰的特点,是一套钙碱性的过铝质岩石,SHRIMP锆石U-Pb测年为(2 509±7)Ma(MSWD=1.5),野外地质现象表明变质花岗岩明显地侵入到区内的绿岩地层和变质英云闪长岩之中。研究发现变质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板块俯冲时TTG岩系岩浆弧构造环境,而变质花岗岩成因则可能与加厚地壳中变沉积岩的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祁连南缘嗷唠山花岗岩SHRIMP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祁连南缘嗷唠山花岗岩锆石的SHRIMP年龄变化于445-496Ma之间,平均为473Ma,属早奥问世。该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I型花岗岩,有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得出,该花岗岩类似于岛弧或活动陆缘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该花岗岩是祁连南缘早石生代超高压变质带的一部分,它的形成与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