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位于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珠江口东南侧,北纬22°9′—22°37′,东经113°52′—114°30′。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地区,总面积为1061.8平方公里(1981年统计数),其中香港岛面积为75.6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面积为11.1平方公里,“新界”地区(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岛屿)面积为975.1  相似文献   

2.
伍龙畅 《海洋科学》1986,10(4):61-64
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位于东经108°36′—119°00′、北纬18°09′—20°16′;西临北部湾、东部与南部濒临南海、北靠大陆和雷州半岛只有琼州海峡一水之隔;岸线长达1447千米、有大小港湾60多个和可供海水养殖的滩涂约20万亩。该岛气候温和,热带、亚热带性海藻生长繁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有凝花菜(Gelidiella)、江蓠(Gracilaria)、凤尾菜(G.eucheumoides)、马尾藻(Sarga-  相似文献   

3.
面对北部湾的思考──关于环北部湾海岸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部湾位于我国南海西北部,是中越两国共同的海域,处于北纬17°-21°30′,东经105°40′-109°50′。东起广东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面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陆沿岸;西至越南陆地沿岸;南面紧接我国南海及越南南部海一部分,是三面陆地环绕的一个大海湾。根据1964年中越两国调查材料,全湾面积为1.28万平方千米。湾内海底地形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倾斜度一般在2度左右,水深一般为20-60米之间,平均水深度为38米,近湾口处,少数地方水深增到100米,属于浅海半封闭性大陆海域。北部湾连同我国南海,在汉代统称为涨…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卫星重力场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98年公布的EGM96全球重力模型,计算了南黄海区32°~37°N、120°~126°E范围内的2~360阶卫星重力场,分析了该区的卫星重力异常场特征,将南黄海区的卫星重力异常划分为8个异常区,长期的板块运动结果控制了该区的重力异常格局。晚二叠纪至早三叠纪,华北与华南古陆在秦岭—大别山—胶南—临津江带碰撞对接,南黄海区经历了一次造山运动,由此产生的挤压剪切形成南黄海盆地雏形,当时的沉积中心在南黄海中部隆起区。侏罗纪—白垩纪,Izanagi板块在亚洲大陆下向西北方向俯冲,南黄海区发生了剧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晚白垩世,在拉张构造环境下发生张裂裂陷作用,南黄海区北部坳陷和南部坳陷分别裂陷,出现雏形,揭开了新生代盆地的序幕。新生代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运动促使原坳陷区即中部隆起区上升,南、北两个断陷盆地发展成为两大坳陷。晚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南黄海盆地进入区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5.
从海南岛全新世孢粉研究看海滨红树林的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位于18°09'~21°10'N,108°03'~110°03'E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海岸线长达1500km,全岛面积为33900km2,四周地形低,中南部山地耸立,海拔100m以下的台地、平原占全岛面积的近2/3.  相似文献   

6.
用三峡及邻区(东经108°~113°,北纬29°~33°)地质资料,地震资料,现场地应力测量资料论证三峡及邻区晚第三纪以来构造应力场稳定性及其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7.
用全息光弹性、普通光弹性模拟试验成果分析三峡及邻区(东经108°~113°,北纬29°~33°)地壳能量分布,并在研究区确定18个潜在震源体。  相似文献   

8.
西沙海槽位于我国南海西北边缘,西沙群岛以北,海南岛东南面.即北纬18°附近,其范国西起东经111°,东止东经114°,呈近东西向展布,海水深度1500-3300米.该海槽西北面为莺歌海盆地东部拗陷(即琼东南拗陷),东北面为珠江口盆地,东南与中沙海槽交会后与深海平原相连,南面为西沙隆起.(图1)  相似文献   

9.
渤海盆地是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含油气盆地,为华北含油气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东西分别为胶辽隆起区和燕辽、埕宁隆起所限,南起莱州湾北到辽东湾,面积约四万平方公里。由辽东湾拗陷、渤中拗陷、黄河口拗陷和郯城——庐江断裂带四个构造单元组成。(图1)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洋水准的海面动力地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东经100°~170°,北纬0°~50°的西北太平洋海域1930~1990年的大量海洋和气象资料,以深海等压面1000,1500,2000,2500和3000db为依据,按动力学原理,计算了面积约3000多万平方公里广阔海域的动力深度及其偏差。并以标准海面为基准,绘制了迄今最为精细的海面动力地形图。通过与全球海面动力地形的比较,研究了该海域海面地形的起伏特征,发现了苏禄海盆地及其周围海域海面起伏的异常区,初步研究了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日韩大陆架协定》是日本和韩国于1974年1月3日在汉城签订的。该协定将东海1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划为日本和韩国的共同开发区。涉及的范围从北纬28°36′至北纬32°57′,东经125°55′5″至东经129°9′。“开发区”的  相似文献   

12.
舟山群岛位于长江口东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北部沿海,介于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由1339个岛屿、3550个岩礁组成,陆地面积1241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群岛,其中舟山岛面积502平方公里,是我国第四大岛。较大的岛屿集中在西南部,其余岛屿按分布、排列状况,自北至南又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以下简称“系列图”)评审会于1989年8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评审的著名专家有黄汲清、程裕祺、叶连俊、孙殿卿、王鸿祯、傅承义、张炳熹、马杏垣、郭文魁、臧胜远、李廷栋、肖序常和王福庆等.“系列图”(比例尺均为1:200万)是在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的领导下,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为该项目的主持单位,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参加主持下共同完成的.该项目从1986年开始工作,于1989年第一季度完成,包括地形图、地貌图、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剖面平面图、地质图、地球动力学图、大地构造图、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图9幅图件.编图范围为东经102°—140°,北纬0°—42°.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北起山东成山角至朝鲜白翎岛一线,南止长江口至朝鲜济州岛一线。在这个面积为30万2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两个大型的第三系沉积拗陷区,统称南黄海盆地。 东经120°30′~124°15′,北纬35°~36°45′之间是一个大型拗陷区,称为北部拗陷区,简称北拗。  相似文献   

15.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的油气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安盆地位于南沙海域西南部,其介于我国万安滩与越南昆仑岛之间。地处N 5°30′~10°,E 107°30′~109°45′之间。为一早第三纪时形成的陆缘裂谷盆地。该盆地的西界为科勒隆起(Chorat Swell),北界为昆仑隆起(Conson Swell),南界为纳土纳隆起(Natuna Swell),东界为万安东断裂(Wanan Dong Fault)。该盆地的总面积为67 000km~2,其中约5万km~2位于我国传统海疆线以内。越南称该盆地为南昆仓盆地(Nam conson  相似文献   

16.
昌黎黄金海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吕彩霞昌黎黄金海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9°11′~119°37′,北纬39°27′~39°41′,坐落在河北昌黎县东部,面积约300平方公里。该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海洋局负责管理的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大陆架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其中沉积盆地面积37万平方公里,水深在200米以下的沉积盆地有15万平公方里,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沉积盆地有22万平方公里。日本最早的近海油田勘探可以追溯到1890年。当时在新泻县尼濑海岸架起了长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海洋石油发展的历程我国海域辽阔,水深小于200米范围的沿海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可供找油找气的沉积盆地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等盆地。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石油勘探工作者在海上进行了重力、磁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陆缘大陆架是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主要分布区,1:100万广州幅(F49)南半幅一海南岛幅(E49)范围内包含了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等。本文是该图幅矿产图及其说明书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和油气盆地分布、沉积、油气资源概况,地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勘探、远景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沿海大陆架新生代含油汽盆地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德生  杜永林 《海洋学报》1983,5(6):766-776
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水深二百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自北而南分布着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西部、东海东部(冲绳海槽)、台湾西部、台湾东部、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和西沙北海槽等以新生代为主的沉积盆地,环绕大陆呈弧形展布,斜列错开,自第三纪以来其构造发育、沉积模式和海水进退等都与全球板块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目的在于阐明其形成发育历史的一些基本地质条件,以便为这些含油气盆地的类比和远景评价提供依据(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