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岩浆岩成岩时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区内主要分布有次英安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钼多金属矿床受NW、E-W、NE等方向断裂组成的构造格架控制,矿体分布与岩浆岩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丘坝次英安斑岩和船肚花岗闪长(斑)岩单颗锆石LA-ICP-MS测试,得出丘坝次英安斑岩单颗锆石U-Pb法206Pb/238U表面年龄(419~496 Ma)、花岗闪长(斑)岩单颗锆石U-Pb法206Pb/238U表面年龄(410~489 Ma),反映二者形成时代一致,可能为同一来源岩浆的产物;大宝山强蚀变次英安斑岩锆石SHRIMP U-Pb法206Pb/238U表面年龄有两组,一组为145~168 Ma,另一组为412~420 Ma;认为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大面积分布的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加里东末期形成的岩浆岩,而紧贴钼多金属矿体分布的岩浆岩为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形成产物。  相似文献   

2.
银岩含锡花岗斑岩为复式岩体。钾-氩年龄约为92百万年,属燕山晚期产物。化学成分以富硅,富碱,富氟,富锡、铝、铋为特征。其稀土模式与华南壳源重熔型花岗岩颇为相似。顶部具爆破特征。矿体赋存在斑岩体上部,呈倒杯状。金属矿物主要为锡石,次为黑钨矿、辉钼矿、辉铋矿。矿石为半自形结构,细脉浸染状构造。可分出四个蚀变带:绿泥石角岩带;黄玉绢英岩带;为主要富锡地段之钾硅酸盐与绢英岩叠加带;钾硅酸盐带。包裹体测温表明,成矿温度约为360—160℃。  相似文献   

3.
粤北大宝山Cu-Mo-W-Pb-Zn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矽卡岩型Cu-Mo成矿带南部。对于该矿床成因目前存在志留纪海底喷流沉积成因和燕山期斑岩矽卡岩成因2种争议。文章以大宝山次英安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区填图和钻孔编录,查明次英安斑岩与矿体矿化的空间关系;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提示成岩成矿时代与背景;结合区域资料探讨次英安斑岩与金属成矿关系。野外地质填图提示,层状铜矿体赋存在志留系东岗岭下亚组碳酸盐岩中,但存在透闪石化、绿泥石化等与斑岩型矽卡岩型岩体有关蚀变,而且周围发育侏罗纪花岗闪长斑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精确定年方法,获得次英安斑岩年龄为(434.3±1.0)Ma(DB009)、(431.50±0.12)Ma(DB022)和(417.00±0.87)Ma(DB031)。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次英安斑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集Hf同位素特征和古老模式年龄,指示岩石成因主要源于古老地壳重熔,这种重熔有可能伴生有钨、锡、铌、铊等矿化,但不会产生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结合辉钼矿Re-Os等时线成矿年龄(166.0±3.0)Ma,笔者认为大宝山矿床成矿主要与侏罗纪花岗质岩浆侵位密切相关,与志留纪次火山岩无关。  相似文献   

4.
王阔  应立娟  王开建 《地质论评》2016,62(S1):225-226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该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中部南边缘处,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南侧,处于北东向的吴川-四会断裂带与大东山-桂东岩浆构造带交汇区域。矿区主要出露泥盆系棋子桥组灰岩和桂头群石英砂岩,侏罗系砂岩粉砂岩。矿体主要赋存在棋子桥组下段灰岩中。矿区出露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两种岩体,次英安斑岩的锆石U-Pb年龄175.0±1.7Ma(王磊等,2010),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161.02±0.94Ma(毛伟等,2013),笔者认为大宝山铜硫铅锌矿主要与次英安斑岩有关。矿体呈现似层状和透镜状,厚度和延伸长度不一。  相似文献   

5.
西藏甲玛矿区位于冈底斯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陆缘岩浆弧中段南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林布宗组(K1l)砂板岩、角岩(矿体顶板)以及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灰岩、大理岩(矿体底板)。矿区岩浆岩主要呈岩脉产出,岩石类型包括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闪长岩、闪斜煌斑岩、角闪辉绿(玢)岩、石英辉长岩等。由于矿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金矿是滨太平洋成矿域浅成低温-斑岩成矿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特大型金矿床。矿区已发现爆破角砾岩筒型、环状一放射状裂隙充填型、似层状微细脉浸染型和断控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等矿化类型。为确定成矿时间,作者应用高精度单颗粒激光熔蚀氩氩法,选择Ⅻ号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中多金属硫化物一石英脉中石英和J-9号爆破角砾岩筒型矿体中闪锌矿进行年龄测定。获得Ⅻ号矿体石英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19±5Ma(MSWD:6.3),J-9号矿体闪锌矿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29±0.8Ma(MSWD=3.7),限定了成矿作用的上限。结合最新获得的相关成矿地质体精细年代学成果,进一步认定金厂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与同时代闪长玢岩一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金厂金矿成岩、成矿环境具备寻找富金斑岩型铜矿的有利条件,与成矿关系密切侵入岩呈岩脉、岩枝状,指示矿区剥蚀程度浅,深部还有发现斑岩型Au(cu)矿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马鸿文 《地质论评》1984,30(5):456-466
马拉松多矿床位于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中段。与矿化有关的A(昂克弄)和K(卡仁马勇)两岩体先后侵入于下三叠统马拉松多组酸性火山岩中,其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分别为40.8和34.6百万年。两者的空间形态均呈陡立的小岩株,面积分别为0.103和0.005平方公里。A岩体赋存大型斑岩铜矿体,K岩体仅显示铜矿化。它们的岩石类型分别为黑云母花岗斑岩和黑云母碱长花岗斑岩。本文主要讨论造岩矿物的标型特征及其对研究岩石和矿床成因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矿区地处新华夏体系中一个地堑型断陷盆地的西南角。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但规模较小,以被流纹斑岩充填的南北向断裂为主。区内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晚期中酸性次火山岩,主要有流纹斑岩、花岗班岩等。金银矿体主要分布于流纹斑岩体及其两侧的蚀变破碎带中,少部分在岩体顶盘安山岩的硅化带中。目前己圈出3个含矿带、20多个矿体。矿区内划分出4个成矿阶段。红石金矿床成因与火山岩有直接关系,成矿温度为240—385℃,属中低温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霏细岩中的富铯锂云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云母通常产于花岗伟晶岩或钠长花岗岩中。本文所研究的锂云母系产于霏细岩脉内,并因富含铷、铯、定名为富铯锂云母。本区霏细岩产于古老隆起的边缘,主要受北北东、北东和北北西向构造的次级断裂控制。围岩为雪峰期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混合岩以及震旦系浅变质岩.据钾-氩法测定,霏细岩脉的地质年龄为118百万年,属燕山中期晚阶段的产物。霏细岩单脉长150—2000米,宽0.5—10米,延深300米。脉体与围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南侧,为多因复成矿床,包括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和叠加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系统的野外考察发现,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主要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和角砾状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具有典型喷流沉积型矿床特征;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主要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体围绕大宝山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产出或叠加在喷流沉积形成的层状-似层状矿体之上。对矿区内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中辉钼矿和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中炭质泥岩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63.6?1.0 Ma(MSWD=0.58),代表了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年龄;炭质泥岩Re-Os等时线年龄为387.6?9.9 Ma(MSWD=56),代表同沉积矿床即喷流沉积矿床形成年龄。这反映大宝山多金属矿床至少存在两期重要的成矿事件: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相关,层状-似层状Cu-Pb-Zn矿床形成与海西期海底热液喷流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安徽金寨银山地区,发现了钼-铅-锌多金属矿床,赋矿岩石为中酸性岩浆岩.岩浆岩中的黑云母和角闪石单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表明,矿区内的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和细晶闪长岩脉分别形成于(136.8±1.6)Ma、(130.4±1.2)Ma和(125.4±1.0)Ma,为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侵入岩.根据岩体产状和接触关系,赋矿石英正长(斑)岩和爆发角砾岩的形成晚于二长花岗岩和细晶闪长岩脉.矿区内,钼矿体和铅锌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不同岩性的岩浆岩体中,钼矿体主要发育于爆发角砾岩中心附近的石英正长斑岩中,铅锌矿体则主要赋存在二长花岗岩体中.钼矿床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12.6±1.3)Ma和(113.5±1.3)Ma.根据矿体与岩浆岩的相互关系以及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矿区内的钼-铅-锌多金属矿床与石英正长斑岩的形成时间接近,成矿与浅成-超浅成偏碱性岩浆的侵入和相关的热液作用有关,属于斑岩-隐爆角砾岩型矿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该区的岩浆岩和钼-多金属矿床形成于中国东部大规模岩石圈减薄、拆沉和热侵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大别造山带应力场由挤压转化至伸展阶段以后;区内的钼-多金属矿床归属东秦岭-大别钼成矿带的东延部分,是中国东部EW向大规模成矿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湘南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年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是本世纪初在南岭中段湘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区内的锡多金属矿化产在王仙岭岩体东南内、外接触带,已发现有Ⅰ、Ⅱ、Ⅲ和Ⅳ号4个主要锡多金属矿体。其中,Ⅰ、Ⅱ和Ⅳ号矿体由早期矽卡岩型和晚期蚀变碎裂岩型矿石组成,Ⅲ号矿体则由独立产出的蚀变碎裂岩型矿石组成,且包含有部分碎裂花岗斑岩。以往研究已对Ⅳ号矿体中的矽卡岩型矿石和Ⅲ号矿体中含矿斑岩脉分别采用辉钼矿Re-Os法和锆石SHRIMP U-Pb法进行了测年,获得的年龄分别为224.0±1.9Ma和142±2Ma。本文补充了晚期蚀变碎裂岩型矿石的~(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Ⅱ号矿体中蚀变碎裂岩型矿石白云母样品和石英样品的坪年龄分别为151.88±1.58Ma和155.39±7.04Ma;Ⅳ号矿体中蚀变碎裂岩型矿石石英样品的坪年龄为156.94±1.64Ma。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荷花坪矿区存在印支晚期(224Ma)、燕山早期(151~156Ma)和燕山晚期(142Ma)三期成矿作用,分别与区内印支期中粗粒含电气石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早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晚期花岗斑岩脉有关,不同期成岩、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均为岩石圈的拉张伸展。湘南地区印支期(205~224Ma)基性岩浆活动及荷花坪矿床印支期成岩、成矿过程中均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它们共同指示南岭地区中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或岩石圈伸展减薄可能始于印支主期(230~244Ma)之后的224Ma左右,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13.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北中甸红山一带,其一直被认为是印支期夕卡岩型矿床。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山矿区存在两个成矿系统:1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其典型矿床是与石榴子石夕卡岩伴生的含铜磁铁矿体与磁黄铁矿体;2与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Cu-Mo-Pb-Zn成矿系统,其包括地表喷溢沉积成因的含铁钙硅质岩、可能为流体通道相的Cu-Mo多金属石英网脉与大脉、充填于岩溶洞穴中的层状Pb-Zn矿体、花岗斑岩内部的浸染状Cu-Mo矿化、及岩体外接触带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含矿石英脉6个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介于75.46~78.46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77Ma,红山矿区花岗斑岩型Cu-Mo矿床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红山矿区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及其伴生斑岩型Cu-Mo矿床和大规模流体活动是滇西地区晚白垩世区域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有关,据此可推断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及其伴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在77Ma就已开始。红山矿区晚白垩世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系统的厘定对于斑岩型矿床成矿流体结构模型和区域成矿与构造学的研究具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矿区浅成-超浅成岩脉发育,并与矿脉密切共生。前人的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区岩脉与矿脉同属于燕山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因此该矿床成因被定为与矿区次火山岩脉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本文通过选取矿区分布最广,且与矿脉相伴出现的霏细岩脉和英安斑岩脉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两个英安斑岩脉样品DJ-7和YX-20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40±1Ma和239±1Ma,而霏细岩脉样品DJ-1的形成年龄为162±1Ma。因此,矿区岩脉至少形成于两个不同时代,即印支早期和燕山中期。结合前人在区域上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英安斑岩脉和霏细岩脉形成的构造背景分别为同造山-后造山转换阶段和造山后的伸展阶段。因为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可以确定在140Ma左右,所以本文认为矿区岩脉的形成与矿床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只是为后者提供了有利的就位空间。  相似文献   

15.
团结沟斑岩金矿床多源成因的同位素地质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床地质特征团结沟矿床是我国著名的斑岩型金矿床.矿区内主要发育一套侏罗-白垩纪中酸性陆相火山岩及次火山岩.火山活动初期以中酸性熔岩为主,包括玄武安山岩、英安岩等;中期有次火山岩相的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并带来该区的工业金矿化;火山活动末期以喷发活动为主,并生成各种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包括火山角砾岩、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其底部火山岩中见有含矿斑岩体的角砾.钾氩法测定含矿斑岩体的年龄是100、102、112.6百万年,为燕山期产物.火山岩周围是元古界片岩,更远处往西15公里有混合  相似文献   

16.
雪鸡坪铜矿位于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中南段。矿区含矿岩体为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石英二长斑岩,岩石蚀变强烈,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具"典型斑岩铜矿"的蚀变分带特征。矿区Ⅰ-1矿体为主矿体,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金、银、钼等多种有用组分。该矿体沿倾向延伸部分还未完全控制,深部找矿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7.
滇中老街子Pb-Ag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内的姚安铅多金属成矿区。矿区出露正长斑岩脉、粗面斑岩脉、煌斑岩脉及白榴石斑岩脉等多种类型富碱岩脉,与Pb-Ag矿(化)体在空间上密切共生。粗面斑岩脉为矿区内最为发育的富碱岩脉之一,根据岩相学特征,可分为斑晶以钠-透长石为主的Ⅰ类和斑晶以透长石和黑云母为主的Ⅱ类。本次工作对矿区粗面斑岩脉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其成岩年龄,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2类粗面斑岩脉锆石U-Pb年龄不具明显差别,分别为(32.32±0.2) Ma和(32.43±0.4) Ma,与区内粗面岩、正长斑岩成岩年龄以及Pb-Ag矿床成矿年龄一致。2类粗面斑岩脉均属钾玄岩系列岩石,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极低的εHf(t)值(-13.55~-8.53),指示岩浆源区主要为加厚下地壳,混入了少量富集地幔组分。岩石为印-亚板块俯冲背景下,青藏高原隆升引发岩石圈拆沉作用产物,加厚下地壳和少量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钾质岩浆,晚碰撞阶段的剪切-走滑作用诱发岩浆上升侵位,期间经历不同程度的岩浆演化,最终形...  相似文献   

18.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地处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枪口—哈龙休玛海西-燕山期铁、银、铅、锌、铜、金、钼成矿亚带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区目前已圈定9条矿化带,21个矿体,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钼等,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热液(脉)型铜铅锌银矿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枪口南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物质,区内NE向断裂控制区内金、铜、铅锌等矿体的产出,NW向断裂组控制着区内金、银矿(化)体。NW向断裂组,是区内重要控矿构造;区内中部发现的Ⅳ号含矿斑岩体,具有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显示其具有斑岩成矿条件。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有构造热液(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斑岩型。  相似文献   

19.
《地学前缘》2017,(5):93-108
淘锡坑钨矿床是赣南崇(义)-(大)余-(上)犹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石英脉型钨矿床,深部存在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燕山期花岗岩体。本次研究在详细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基础上,首次在淘锡坑钨矿区发现煌斑岩脉,岩石定名为闪辉正煌岩,属于钙碱性钾质低钛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强烈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Rb、Ba、Sr、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LREE的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两组年龄,223.3~228.5 Ma可能代表了煌斑岩浆中所捕获锆石的年龄,说明区内存在印支期岩浆活动;158.2~159.6 Ma为煌斑岩脉的侵入年龄。该煌斑岩的侵位是与燕山期(170~150 Ma)南岭地区岩石圈发生全面伸展-减薄,大规模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产出相伴随,记录了本区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岩浆活动,是南岭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冷水沟铜钼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内,是南秦岭晚中生代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冷水沟矿区内除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外,还发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但对于铜钼矿化与金矿化之间是否存在成因联系一直存在疑惑。本次通过对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中辉钼矿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中蚀变钾长石和绢云母分别进行Re-Os和40Ar-39Ar定年,以期能够通过成矿年代学研究来厘定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测试结果显示,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7.4±8.4)Ma,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中蚀变钾长石和绢云母40Ar-39Ar年龄约为144 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铜钼矿体和金矿体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并与区域内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冷水沟铜钼金矿床形成于晚中生代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变的动力学背景。同时,冷水沟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限定也表明南秦岭地区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金矿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