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石油污染事故的频发对世界各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环境危害及经济损失.通过添加营养剂来提高石油的生物降解速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清污措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对营养剂在清除海洋石油污染中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项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种适用于石油平台的有缆潜标系统的设计与布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平台上的海洋环境动力检测,设计一套有缆潜标系统,并进行现场布放.该设计采用从海底到石油平台垂直布放一根受力钢缆,测量设备和通讯电缆依附于受力钢缆上.布放时采用船舶布放有缆潜标水下部分,平台布放有缆潜标水面以上部分,两部分在水面附近进行连接,调整受力.该设计可以大大降低布放成本,避免有缆潜标系统缠绕平台桩腿等问题,有一定的工程施工参考价值,可以应用于石油平台的有缆潜标布放设计.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海上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的发展,在我国北方相继建成了几个比较大的油田和油码头。在石油开采和运输中不断有溢油、漏油事故发生,这些事故所泄漏的石油,少则几吨,多则十几吨,几十吨,甚至上百吨,不仅污染了港口海面水域,而且给鱼业和海产养殖业带来损失。这些漂浮在港口海面上的溢油,在春、秋、冬三季多呈现不同的固体块状。为了回收这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海洋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绍良  郑立  崔志松  高伟  李倩 《海洋科学》2011,35(12):127-131
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等,使石油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10^10kg的石油进人海洋环境中,中国每年排人海洋的石油达1.15×10^8kg,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卜列。2010年4月和7月先后发生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漏油事故和大连新港储油码头输...  相似文献   

5.
运用平面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在长乐海上风电场B区建成之后对海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风电桩基概化为边长为6. 4 m的正六边形,采用网格嵌套、逐层加密的方式对研究区地形进行刻画,模型经过6个测点和1个临时潮位站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模型结果良好,能够反映研究区潮流性质,并模拟风电场建成后对所在海域和风电桩基附近的影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风电场建成后对所在海域的主要影响集中在桩基附近,对流场影响主要体现在流速的变化上,在桩基根部附近,流速会因为桩基之间的束水效应增大;在桩基周围因为其阻水效应,桩基背水面和迎水面流速均会减小,且背水面流速变化范围会大于迎水面。工程会对北部两排桩基周围的余流产生10%左右的影响,产生30%数值变化的范围仅在桩基根部。  相似文献   

6.
海洋溢油的风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石油的分布与归宿取决于溢油风化.在溢油扩散漂移的同时,发生油类蒸发与溶解过程.石油烃在光能的激发和微量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石油入海后,在风、浪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乳化作用.油膜和分散液滴可附在海洋中悬浮颗粒物上沉淀,溶解的烃类吸附在固体颗粒物上沉淀.石油烃类的生物化学作用为其决定性降解作用.油的风化是许多不同过程的综合过程,它们是同时发生,互相影响的.未来需要在组成、性质和行为相互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在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溢油风化过程对于溢油事故发生后肇事者的确定、危害评价以及生物修复效果评估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解析水面浮油膜光谱特征,采用水面以上光谱测量方法,去除太阳直射和天空光两部分反射的影响,获取了珠江口水域不同厚度水面柴油膜光谱信息,对其光谱响应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面柴油膜光谱对背景水体光谱具有依赖性,但水面柴油膜光谱在可见光波段高于背景水体,且随着油膜厚度增加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油膜反射光谱在蓝、紫光区域出现明显反射峰;360~500 nm区域油膜反射率与厚度相关系数大于0.8,有利于油膜厚度的遥感估算。最后指出,水面浮油膜类似于光学薄膜的单层增反膜,导致光谱反射率的增加,在360~420 nm区域的反射峰和石油类物质的荧光性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水域溢油污染遥感监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荣 《海洋科学》1986,10(5):71-71
流漏的石油严重地污染海面。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剂,它能清除海面上的石油。该制剂由一种能溶解石油的化学物和粘性物质组成。借助于喷嘴将这种制剂喷撒在已受石油污染的海面上,制剂同石油混合后,能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9.
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正扩充女军人到战斗舰艇上服役,并为此制定了名为增加上舰服役机会的计划,简称 EOEP 计划。美国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为何还要让女性上战斗舰艇服役呢?目前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缩编,减少大量人员,空出许多职位。作为维持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任  相似文献   

10.
围油栏是水面溢油处理的主要设备之一。文中所研究的自充气围油栏是在传统充气式围油栏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其结构来实现围油栏自充气,同时通过气阀的改造和工作系统的改进,使围油栏的作业速度和自动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溢油的控制和后序处理赢取了宝贵的时间,并有效降低了水面作业的工作量。与传统围油栏相比具有存储空间小、布放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海海上溢油预测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了中国近海海上溢油预测与应急决策系统,由三维水动力模型、溢油风化模型、环境敏感区图和决策支持模型组成。系统能够预测海面油膜的漂移-扩散行为和风化过程,提供敏感区污染预警和资源优先保护次序、溢油应急优化方案以及溢油清污效果实时动态模拟。作为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决策平台,系统能够通过网络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海上石油平台结构复杂、所处环境极端,一旦发生事故,若不能准确及时地对人员进行疏散撤离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以深海极端环境中的海洋石油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BIM和改进Multi-agent的ABM技术建立了面向海洋平台的最优疏散仿真模型,构建反映被疏散者与海洋平台耦合关系的熟悉度社会力模型,优化被疏散者对逃生路线的选择,并以整体疏散时间为评价指标对比评估模型的性能。经实验对比验证,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疏散空间平衡性,缩短人群整体疏散时间,较为真实地反映实际人员疏散情况。  相似文献   

13.
漂浮于自由水面的污染物的的迁移、扩散会受到天然随机海浪的影响。之前的研究(以Herterich和Hasselmann(1982)为代表)普遍认为,随机波浪作用下的斯托克司漂移速度会引起水面污染物的离散,这个离散甚至有可能跟风和海流引起的离散同一量级。本研究就随机波浪作用下的斯托克司漂移速度是否会引起水面漂移物的离散进行理论和试验探讨。从理论推导可知,随机波浪下的质量输移速度是个定常分量,因此它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引起水面漂移物的离散。随后我们在实验室水槽中进行了漂移物在随机波浪(P-M谱)作用下的漂移过程的测量。试验结果也印证了随机波浪作用下的斯托克司漂移速度不会引起水面漂移物离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海洋石油光化学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进入海水会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以往的研究已证明光化学氧化在石油及其精炼产品风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光化学氧化机理主要在于接受日光照射的能量,以不同的方式与溶解氧结合,从而最终降解石油烃.生成的光氧化产物一般为羧酸、醇、醚、羰基化合物等几类,还有一些产物尚不能确定其结构.光氧化产物仍然存在毒性,对海洋生物等十分有害.在动力学方面,针对其某一组分已证实为一级反应动力学行为,并定量地得出了速率常数.光降解速率会受到光照条件、溶解氧、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对石油光化学进行深入探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万肇忠 《海洋科学》1982,6(6):19-24
石油在海洋中的扩散漂移,一般可有三种类型:①固定点源的连续扩散漂移,如井喷等;②运动点源的连续扩散漂移,如航船的漏油等;③点源非连续扩散漂移,如船舶非法的“瞬时”倾倒含油废水等。 本文通过实验观测,重点讨论了点源非连  相似文献   

16.
纪元 《海洋预报》2006,23(1):69-69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海冰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11月14-16日在黄山市召开了2005年度海冰预测会商会。来自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远集团、天津海事局、中国海监北海航空支队等十六个单位的海冰监测预报专业人员、海冰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1967年3月18日,利比里亚油轮“托雷·卡尼翁”号在英吉利海峡中的七块石暗礁区因搁浅漏油12.3万吨。1972年8月21日,利比里亚油轮“泰克赛尼塔”号和“奥斯维哥护卫者”号在南非海岸处发生碰撞,10万吨石油流入海里。1972年12月19日,油轮“海星”号在阿曼湾沉没,泄油11.5万吨。1975年6月7日,日本油轮“昭和丸”在马六甲海峡出事,溢油23.7万吨。1976年3月13日,载有25万吨石油的“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18.
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的地质研究人员,在对南海莺歌海盆地的地质剖面解释过程中,发现该盆地的北部1号大断裂和莺东大断裂之间,有一个大型的古潜山构造.这一地质上的发现,迅速引起了有关地质专家的重视。据地质人员分析,这个大型古潜山构造具备储藏石油天然气的地质条件,很有可能通过钻勘探井而获得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9.
极限波浪运动特性的非线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德志  滕斌  姜立明  臧军 《海洋学报》2008,30(3):126-132
利用时域高阶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模拟极限波浪运动的完全非线性数值模型,其中自由水面满足完全非线性自由水面条件.采用半混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追踪流体瞬时水面,运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更新下一时间步的波面和速度势,同时应用镜像格林函数消除水槽两个侧面和底面上的积分.研究中利用波浪聚焦的方法产生极限波浪,并且在水槽中开展了物理模型实验,将测点试验数据与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得很好.对极限波浪运动的非线性和流域内速度分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盆地浅水与深水区地质背景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油气分布及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1)油气分布具“北油南气”的富集规律.浅水区北部裂陷带和东沙隆起及以北地区,地温梯度低、大地热流小,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处在油窗范围,以产大量石油为主伴少量油型气,故形成了以文昌、恩平、西江、惠州及陆丰油田群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