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丘区小流域地形空间分析及数字信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丘区小流域地形特征及数字水系的自动提取为山洪防治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准备.本文采用地形特征自动提取软件包DigitalHydro,对山区小流域地形及水系基本信息进行了提取试验.研究中,地形数据引用栅格型DEM数据SRTM,水平分辨率接近90m,研究对象为浙江省姜湾水文实验流域.该流域拥有3个流量站,提取的集水面积分别为20.64km2,10.21km2,1.31km2,误差分别为-1.2%,0.1%和-3.0%.分析显示,流域地形总体起伏较大,平均坡度为33%,现有DEM分辨率能满足流域水系等基础信息的提取.但在河谷地带存在洼地,造成提取的水系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提取水系时,局部需要引入空间分辨率更为细致的地形信息.  相似文献   

2.
胡洁  王程 《地下水》2011,(6):151-152
基于坡地水文学、GIS空间分析原理、流域侵蚀地貌学等理论方法,对小流域坡长提取及不同坡长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基于格网DEM分析目前国内外坡长的不同算法,来揭示坡长在小流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美姑河沿线10个小流域山洪灾害对省道公路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山洪高危险性、中危险性和低危险性小流域的分布图件,山洪高危险性和中危险性小流域沟口处的公路路段为汛期高危险路段。利用最新获取的SRTM-DEM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了美姑河流域及10个子流域的典型地貌参数,综合考虑提取的地貌量化参数与小流域山洪危险性的关系,分级量化了小流域山洪对沟口公路的危险性大小。通过对流域地貌参数的分析,得出流域南北向伸展的狭长外形受区域构造和断层控制,美姑河流域新构造运动活跃,处于侵蚀循环的活跃阶段,与美姑河流域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育的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4.
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方法,很多学者以灾害面积和灾害数量为基础数据提取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评价。在使用灾害数量或点密度等指标进行分析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实地调查确认等手段严格保证数据的精确性。以白沙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了灾害面积比(Ph)、灾害数量比(Pn)和地表面积比(Pa)作为3个评价参数,通过相互对比的方法揭示了地震灾区小流域都江堰白沙河流域内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范围分别为坡度30~50,高程1450~2740m,坡向为E-SW向坡。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更加全面的快速评估地震灾区小流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较多的灾害信息,判断小流域地表破坏严重程度,为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提供帮助。同时发现,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集中分布区与破坏严重区并不一定重合,因此,在对地震灾害进行空间分布分析时需要同时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可忽略。将分析结果与汶川震区已有成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汶川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区存在坡度和高程上限,分别为50和3000m; 白沙河流域的地质灾害坡向分布与北川映秀断裂走向关系密切,其主要分布坡向中间值与断裂走向夹角约90,但在该研究区灾害的分布不存在背坡面效应的特点; 该流域内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岩性分布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冰川动力学模型部分参数自动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冰川进行动力学模拟,对于理解和预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条冰川主流线上各节点间的面积-高程分布、坡度等是冰川动力学模拟中必需的参数,采用人工方法提取冰川的这些参数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因此,在GIS技术支持下提高获取参数的自动化程度对于获取参数的效率十分重要.以叶尔羌河流域为例,以冰川分布矢量、冰川主流线、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开展了冰川动力学模型参数自动提取流程的试验研究.研究参考了人工提取的流程,先自动提取冰川主流线上各节点处的高程,进而获取主流线上各节点之间的分带面积,最后计算出其他参数,如冰川作用差、长度、坡度等.整个过程基本实现了提取流程的自动化,为流域冰川动力学模拟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方法,很多学者以灾害面积和灾害数量为基础数据提取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评价。在使用灾害数量或点密度等指标进行分析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实地调查确认等手段严格保证数据的精确性。以白沙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了灾害面积比(P h)、灾害数量比(P n)和地表面积比(P a)作为3个评价参数,通过相互对比的方法揭示了地震灾区小流域——都江堰白沙河流域内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范围分别为坡度30°~50°,高程1450~2740m,坡向为E-SW向坡。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更加全面的快速评估地震灾区小流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较多的灾害信息,判断小流域地表破坏严重程度,为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提供帮助。同时发现,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集中分布区与破坏严重区并不一定重合,因此,在对地震灾害进行空间分布分析时需要同时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可忽略。将分析结果与汶川震区已有成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汶川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区存在坡度和高程上限,分别为50°和3000m;白沙河流域的地质灾害坡向分布与北川—映秀断裂走向关系密切,其主要分布坡向中间值与断裂走向夹角约90°,但在该研究区灾害的分布不存在"背坡面效应"的特点;该流域内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岩性分布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华东地区特小流域洪水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特小流域雨洪特性及参数变化规律,与一般中小流域不同,本文根据特小流域雨洪特性,应用推理公式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华东地区95个测站845场次洪水,并参考应用了其它省的43个测站200余场次洪水分析资料,着重研究和总结特小流域资料处理的原则、方法;探讨特小流域的雨洪特性;洪水参数的变化规律。根据华东地区流域下垫面类型,采用了按下垫面分类的办法,将各流域的洪水参数分成五类。在第二类中又分成三个型,分别建立了各种类型洪水参数m的计算公式,可供华东地区流域面积F<30km~2(特别是F<10km~2)的工程推求设计洪水使用。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22个流域进行了实地查勘、对比分析,对流域下垫面的分类作了充分的有效的论证,并提供可供野外查勘对照确定流域下垫面类型的影集。为了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采用实际流域、工程设计的资料对参数综合成果进行了检验和工程经济效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滇东典型小流域——罗平县板桥小流域为例,进行滇东山区小流域山洪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提出滇东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得到结论如下:(1)首先采用曼宁公式推求设计洪水位;再次基于DEM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洪水的淹没范围分析;最后根据淹没范围,统计不同危险区内的人口和建筑等的分布情况,从而进行洪灾损失评估。(2)根据对小流域暴雨洪水的计算,采用水文比拟法推算出板桥小流域范围内10个重要河段控制断面的设计洪峰流量,然后再采用曼宁公式进行洪峰水位推求,其中有8个现状防洪能力不能抵抗10a一遇的洪水,现状防洪能力较低。因此板桥小流域范围内重点沿河村落的防洪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9,(6)
目前,小流域水土保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方案优选及其综合效益评价方面,为了构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体系,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和评价标准统计分析了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主要参数;然后以普兰店区天新小流域为例,对其综合治理利用频度≥0.46的11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普兰店区天新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这11指标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和客观性,评价体系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流域系统内综合效益在治理期间的变化状况,可为缓解小流域生态供需平衡矛盾和提高流域生态承载力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丽秋 《地下水》2018,(5):202-203,206
本文以辽宁省大凌河中小流域为例,结合流域特征对SCS模型采用系统偏差系数k和初损比例m进行改进,并在辽宁省中小流域降雨径流模拟中验证了改进SCS模型的适用性与可行性。研究表明:改进后的SCS模型可准确、有效的模拟辽宁省中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其模拟效率系数达0.8以上;模型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可用于相似流域的径流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晋祠泉和兰村泉是山西著名的岩溶大泉,受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两个泉于20世纪末相继断流。针对山西省政府提出的要使晋祠、兰村泉水复流的生态修复目标任务,文章在泉域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就泉水复流密切相关的四个关键性岩溶水文地质条件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了新认识。核实了目前划定的晋祠—兰村泉域边界,依据最新资料对现行的晋祠、兰村泉域边界提出了7处修正,修改后晋祠泉域面积由2 030 km2变为2 713 km2,兰村泉域面积由2 500 km2变为2 614 km2。汾河二库在蓄水后库区的主体部分划归到晋祠泉域而非兰村泉域,其渗漏补给是造成近年来晋祠泉域区域岩溶地下水位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确定了晋祠泉域内盘道—马家山断裂带是一个岩溶水强富水带,也是岩溶地下水从北部中、上寒武统含水岩组向南部中奥陶统含水岩组的转换带。圈定了晋祠泉域:玉门河南峪村—杜儿平煤矿东侧—官地矿与白家庄矿交界处—龙山—明仙村东—晋祠泉的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这些认识是开展晋祠—兰村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开发管理和保护的基础,更是制定晋祠、兰村泉水复流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碳汇效应,以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清镇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贞丰顶坛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地监测数据,分别测算了各研究区总碳存量,分析并比较了碳储量在各碳库以及不同等级石漠化之间的分布情况和大小关系。研究发现:三个研究区总碳存量仅为32 434.9tC;各碳库碳存量:土壤层>>植被层(草本层>>灌木层);碳密度在不同等级石漠化间关系表现为:轻度>中度>强度;总碳密度在各研究区中的大小关系表现为:毕节>清镇>贞丰,其中土壤层碳密度起决定性因素。此外,本文最后还提出在未来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增加碳汇监测指标、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碳汇研究的范围、加强岩溶作用碳汇效应基础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威  陈植华  牛俊强  李伟  王亮  黄荷 《中国岩溶》2021,40(3):430-438
为研究香溪河岩溶流域地表水系结构特征与洪峰流量衰减过程规律,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典型子流域的水系结构特征,采用流量衰减方程分析其典型退水过程。地表水流量衰减过程存在若干个亚动态,将各个亚动态的水量分配比例作为描述洪峰特征的特征值,将水系数目比例、水系长度比例作为描述水系结构的特征值,把两者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区水系长度比例与水量比例在第一和第三亚动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性判定系数高达0.84,使用水系长度比例更能反映水系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山克强 《中国岩溶》2021,40(2):334-345
数字高程模型可以定量描述地貌,而基于峰丛洼地实体的岩溶地貌量化统计方法目前尚未确立。文章在1:50 000地质测量的基础上,将西南岩溶区地质填图试点地区的地层重新划分组合为火山岩层组、碎屑岩层组、灰岩层组、白云岩层组、泥灰岩层组、灰岩碎屑互层层组、白云岩碎屑岩互层层组7种层组类型;基于1:50 000数字地形图构建了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了区域洼地锥峰DEM,以岩溶层组为统计单元,分析出各个单元的锥峰洼地数字特征,并定义锥峰洼地发育系数(k),量化峰丛洼地发育程度,将研究区地貌划分为5种地貌类型:峰丛洼地(k>8.5),锥峰洼地极为发育;峰丛谷地(1.9<k≤8.5),锥峰较为发育,洼地中等发育;丘岭谷地(0.9<k≤1.9),锥峰弱发育,洼地极少发育;溶蚀中山(0<k≤0.9),锥峰、洼地极少发育;侵蚀中山(k=0),发育冲沟,无岩溶形态发育。   相似文献   

15.
贵州福泉市双眼井泉小流域流量估算及排洪方案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进  董毓  丁坚平 《中国岩溶》2011,30(3):291-294
贵州双眼井泉小流域为一地表分水岭与地下分水岭不闭合的岩溶峰丛洼地小流域。双眼井泉主要通过落水洞、溶蚀裂隙接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水量动态变化较大,幅度从枯季的0.2L/s到雨季的35.5L/s不等,最突出的是2007年暴雨期间水量骤增,曾导致流域内磷石膏堆场子坝溃坝。为解决该流域防洪工程设计问题,本文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缺少长观资料的情况下,以隔水层作为双眼井泉地下汇水边界、以当地丰水期最大径流模数计算得到的流量27.5L/s再乘上相应的安全系数得到的流量作为防洪工程过水断面设计依据,并提出了在双眼井冲沟口940m高程处新建一座拦水坝的排洪方案。经3年多的实践检验,设计流量计算合理,方案制定科学,工程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6.
The anthropogenic impact on karst in Papua New Guinea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a specific case is presented detailing the effect of road erosion sediments on a small karst. The karst is in the perennially humid tropics and covered with primary rain forest. The road was placed high above the karst on steep friable rock and traverses several of its catchments. The changes to and the rate of burial of parts of the karst and the infilling of the caves are described. The karst drainage has altered, and there is increased water storage. The sediment build-up ceased in less than a year due to veget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the road embankm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any construction within a catchment leading to a karst should be assessed as to its impact on the karst.  相似文献   

17.
桂林地区峰丛洼地的形态量计及其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82,1(2):127-134
<正> 桂林地区的岩溶峰林地貌发育在质地颇纯的碳酸盐岩地层之中,这些地层主要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的泥亮晶颗粒灰岩,桂林组的层孔虫泥晶灰岩,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的泥晶生物灰岩和斑块状白云岩。少部分发育于下石炭统大塘阶和岩关阶的碳酸盐岩相地层之中。本区的这些上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裂隙、节理和断裂十分发育,对水流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山东省济南西南裸露—覆盖型岩溶山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钻探资料,将区内岩溶发育形态分为小型溶洞与溶孔,并利用瞬变电磁法、电磁波CT成像两种物探方法,探讨岩溶分布、形态特征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对比瞬变电磁剖面与钻探揭露的岩溶发育段,确定出120 Ω·m作为解译岩溶发育区的分界值,以此圈定岩溶分布区域,之后实施钻孔进行验证,符合性较好;在验证孔及附近钻孔进行电磁波CT成像探测,进一步验证并刻画两孔间的岩溶发育特征。两种物探方法中,电磁波CT的探测数据离散程度较高;两种岩溶发育形态中,小型溶洞的地球物理参数离散程度较大,同时小型溶洞发育区视电阻率平均值较小,视吸收系数平均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The region of eastern Herzegovina and Dubrovnik coastal belt is one of the hydrogeologically and hydrologically most interesting regions of Yugoslavia karst. The main water course in the region is the Trebinjica river, the largest sinking river in Europe. All the poljes in the catchment area are temporary flooded, hydrologically separated, and closed karst entities. Enormous quantities of available water are not evenly disturbed neither in the time nor in the space. The Trebinjica Hydrosystem project uses the basic concept of total water regime organization and its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seven dams, six artificial reservoirs, six tunnels (with total length, 57 km), and four canals (with total length 74 km) the natural regime of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waters has been completely changed.As a consequence of water regime disturbance, a lot of chang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catchment area: changes in the karst aquifers; local changes of climate conditions; eolic erosion effect; influence on the karst underground and littoral belt; influence on the springs yield; influence on adjacent catchment area; pollution of karst aquifers and influence of storage reservoirs on seismicity—induced seismicity. This article presents influences observed after the first stage of hydrosystem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20.
贵州典型岩溶流域日降雨径流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尚晓三  王栋 《中国岩溶》2009,28(1):43-48
以蓄满产流方式描述岩溶地区的产流过程,采用稳定入渗法划分径流,将非线性水箱模型用于模拟单元流域的调蓄过程,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率定模型参数,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率定参数的概念性岩溶水文模型,并以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采用流域内老黑潭、六谷、后寨测站的水文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以相对误差、互相关系数和确定性系数来评定模型.结果表明,本模型预报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士10%,互相关系数均大于0.80,确定性系数均大于或等于0.70,说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模拟及预报岩溶地区的降雨径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