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氢脉泽磁屏蔽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磁场在氢脉泽储存泡处的影响降到最小,对一种新型氢脉泽进行了磁屏蔽设计。给出了该新型氢脉泽磁屏蔽的相关理论计算、设计,包括对屏蔽体缝孔的设计考虑,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磁屏蔽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氢脉泽的支持电子学系统是氢脉泽频率标准中子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脉泽的热控制、磁场控制、氢压以及调谐控制。本将介绍上海天台新近研制成功的新氢脉泽(H7)的支持电子学系统的各控制部分的设计思想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氢脉泽是射电天文所必需的频率标准.文中对为流动vLBI站研制的新一代氢脉泽的物理结构特点进行了讨论,包括对腔泡结构、磁屏蔽、原子束光学系统等.同时性能测试表明在80秒到1天之间频率稳定度优于1×10  相似文献   

4.
郑兴武 《天文学报》1996,37(4):387-395
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在1665MHz频率上,观测超致密氢II区G45.07+0.13的左右圆偏振羟基(OH)分子脉泽辐射.利用多条纹率成图方法,获得了这个区域20mas相对位置精度的脉泽结构图.除两个弱子源以外,所有脉泽子源都位于彗状结构氢II区“彗头”的前沿.脉泽团离致密氢II区中心投影距离为0".4.在完全饱和辐射的假设下,估计脉泽活动区具有氢分子数密度约为4.5×108(H2)cm-3.在脉泽源中,发现一对Zeeman对,从它们的LSR速度差,导出脉泽区的磁场约为3mG,方向为远离地球方向.在致密氢II区G45.07+0.13彗头附近的脉泽团的直径为6×1016cm.这与G34.03+0.2的观测结果很类似.这给解释彗状结构的氢II区的各种模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观测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5.
Wils.  EW 《天文学进展》1994,12(2):150-153
1993年11月4日-12月15日,上海天文台氢脉泽安装在澳大利亚帕凯期天文台,本文给出在此期间这台氢脉泽的试验结果,这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这台氢脉泽作为VLBI频率标准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小型化的氢原子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减小体积和重量的前提下为保持氢钟现有的工作指标,对现有的氢钟物理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在氢钟屏蔽层数减少时保持磁屏蔽系数不变。原理分析、计算仿真了高磁导材料和磁场线圈2种屏蔽方法在氢钟上使用的优劣性,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在氢钟上使用磁场线圈代替磁屏蔽材料产生磁屏蔽效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磁屏蔽系统是被动型氢原子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理系统输出信号的具体数值,表现为氢钟抵御外界磁场干扰的能力。通过仿真较为直观地展示并分析了特定磁屏蔽系统在特定外界磁场环境中的工作情况,并且通过原理分析,仿真了在使用特定退磁工艺时磁场在磁屏蔽上的分布情况。根据仿真结果建立了模型,探索了适应于被动型氢原子钟的退磁方法,及相应的结构设计。该方法贴合被动型氢钟磁屏蔽材料的特性,使得退磁工艺的设计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对国产实验室型氢脉泽在守时中两方面的应用可能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实验研究:1.分析了影响长期稳定工作的可能因素并进行了控制,使氢脉泽可直接参加守时;2.氢脉泽作为实时主钟高稳源的可能性,取得了较为乐观的结果.HZ在TAI计算中权重最高已达到9.实验在继续进行中.  相似文献   

9.
基于氢原子微波激射器(氢脉泽)的主动型氢原子钟(氢钟)拥有极好的中短期频率稳定度,而原子储存泡是氢脉泽的关键技术。位于微波谐振腔内的原子储存泡中的氢原子系综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简述了氢原子系综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氢脉泽和主动型氢原子钟的相位噪声,还介绍了原子储存、原子与原子的自旋交换碰撞、原子与泡壁的碰撞和磁场不均匀弛豫等主要弛豫过程。并概述了在腔频的自动调谐方法、双选态系统方面的发展和电离源、真空系统等技术方面的改进。最后,讨论了氢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种用来装备中国VLBI网络的新型氢脉泽标准已在上海天艺台研制成功。这种新型氢对标准是一种的可靠的和可搬运的小型氢钟。本将描述它的机械和电子学设计特点,并与上海天台早期制造的氢钟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章给出了新的小型氢钟的初步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稳定性能。并且展示了这种新型氢钟在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照片。  相似文献   

11.
氢脉泽频率稳定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定氢脉泽标准的性能,上海天台氢脉泽实验室研制了一套微机化的实时稳定度测量系统。这篇章描述了这个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主要介绍氢原子钟的主要部件--腔泡的改进与氢脉泽运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介绍了一种高稳定锁相接收系统,这种系统不仅整体合一、体积小、而且性能优良、可靠性高,为氢频标的工种化、商品化提供了条件。它可以提高氢脉泽频标的长期频率稳定度,对影响氢脉泽频标中短期频率稳定度的旧的电子系统也有所改善。章详细介绍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原则和各项技术指标,并对环路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该系统的实测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描述一种测量氢脉泽微波谐振腔参数的新方法,在一些测量中,可同时得以谐振腔的有载QL和无载Q0以及耦合系数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特大微波IVμ型爆发的观测待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作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微波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向异性的空心束分布,从而激发出电子回旋脉泽辐射(ECM),它们的垂直分量的能量便产生了尖峰(spike)辐射,叠加在微波IVμ型爆发之上.结合怀柔的太阳磁场图,采用双极磁场模型,作出了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6.
本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特大微波Ⅳμ型爆发的观测特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作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微微汉Ⅳμ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向异性的空心束分布,从而激发出电子回旋脉泽辐射(ECM),它们的垂直分量的能量便产生了尖峰辐射,叠加在Ⅳμ型爆发之上,结合怀柔的太阳磁场图,采用双极磁场模型,作出了定理  相似文献   

17.
电子回旋脉泽辐射是一种重要的射电辐射机制,将其应用在太阳物理中,需要解决两个困难:一是自由能来源问题;二是辐射的逃逸问题。高能电子束离开加速区后,在磁等离子体中与磁场、波等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的速度空间分布,可以为脉泽辐射提供自由能。对于辐射逃逸问题,日冕低密度导管的假设可以解决这一困难。介绍了近几年回旋脉泽辐射研究的进展及其在太阳射电爆发中的应用,以及阐述了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柱坐标下将黑子周围的环形区域(黑子除外)内的振荡分解为朝向黑子传播的(入射的)波和离开黑子传播的(出射的)波。对无黑子的环形区域内的振荡也进行了同样的分解。将黑子周围的入射波看成是被黑子磁流管磁化了的介质(介质内的磁场基本是水平的)中的波。而无黑子区的入射波看成是非磁化介质中的波。比较这两种波在固定波数下功率随频率的分布发现,在磁化介质中不同径向除n的声波(p模)频率系统降低,同时功率也降低,降低的功率最高达非磁化介质中波的功率的30%。而比较在固定频率下功率随波数的分布发现,磁场中f模及n=1,2,3的p模的脊向高波数方向位移,功率的降低受频率调制,即声波在某些有限的频带中被吸收。这些观测表明,在磁场中p模与磁声重力波(MAG)产生了模式混合或耦合。模式混合的存在支持了模式转换作为p模式被黑子吸收的机制的解释。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转换的MAG波进入黑子磁流管(其中的磁场基本上是垂直的)后进一步被吸收,吸收的功率最高达MAG波的20%。在磁流管内没有进一步观测到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设计主动型氢原子钟蓝宝石谐振腔的结构尺寸,对根据TE011模式下蓝宝石谐振腔的麦克斯韦尔方程组推出的超越方程进行了求解,利用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蓝宝石腔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计算S参数,确认了所设计的氢原子钟蓝宝石谐振腔实现氢脉泽自激振荡的现实性。利用SOHM-4型氢钟机架作为实验床,在离子泵电流1.1 mA时,得到了强度为-102.93 dbm的脉泽振荡信号。此信号强度与标准的主动型氢原子钟在相同的离子泵电流下的信号强度相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35个不同类型含SiO(v=1,J=1-0)脉泽发射的AGB星的近红外观测结果(其中包括6个Ⅰ型OH星,13个Ⅱ型OH星,9个仅有SiO脉泽的星以及7个无OH脉泽但有SiO和H2O脉泽的星).得出了它们的JHK星等和流量.同时经认证找出了它们对应的IRAS观测数据.通过对它们的近红外、中远红外以及OH射电资料的同时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型SiO脉泽星的色指数、谱斜率以及在近红外波段上拟合的等效黑体温度Teq.由红外及OH射电资料导出了其中心星的质量损失率M,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知的SiO脉泽源资料,找出了不同类型SiO脉泽星各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SiO脉泽具有普遍性,在各类脉泽星中都可出现.SiO脉泽的光度与质量损失率弱相关,并且从(Mira)SiO到(OH/IR)SiO逐渐增加.SiO脉泽的流量与近红外“色”以及等效黑体温度Teq的关系较为密切.SiO脉泽积分流量的上限与IRAS在12μm和25μm上流量分别都相关.本文对SiO脉泽在AGB演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性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