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新方法对尼木—曲水岩基段进行了解体。建立了26个侵入岩单元,其中归并7个超单元,2个超单元组合。讨论了各超单元内部不同单元之间的演化规律以及岩基段的形成发展。通过各单元、超单元特征研究,确定该区存在四种花岗岩系列,即M型、科迪勒拉I型,加里东I型和S型,后两类系列为该岩基段主体岩石类型,且具同碰撞花岗岩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1:5万区调填图中,应用岩石谱系单位的理论、方法、将著名的锥子山复式深成杂岩体进行了解体。建立了黄土坎超单元,南大天超单元,焦家沟超单元和围场超单元,构成锥子山超单元组合。并从岩体内部组构,变形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岩体就位的底辟机制,破火山口塌陷机制及岩墙扩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冯长明 《地质通报》2001,20(2):170-177
在浙东沿海火山-侵入岩地区系统地研究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分、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年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机制,确定存在成分演化和结构演化两种同源岩浆演化序列。详细划分了侵入体,归并和建立单元、超单元及超单元组合三级等级体制。  相似文献   

4.
玲珑、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的源岩均为胶东岩群变质岩;玲珑超单元花岗岩表现出岩石的不均匀性,其成因为原地、半原地交代一重熔型花岗岩;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则属于有幔源物质参人的同熔型花岗岩。两个花岗岩均经历了多期构造一岩浆作用,最终形成于燕山期;郭家岭超单元最终形成晚于玲珑超单元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西坡花岗岩类深成侵入体的岩石谱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维敬  方宗斌 《江西地质》1994,8(4):281-295
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地区出露着数百处规模不等的花岗岩类深成侵入体。通过对早古生代至第三纪的不同年代花岗岩类综合类比,在该区建立单元48个,归并12个序列,5个超单元和1个超单元组合。基本上形成了该区内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岩石谱系单位,反映了构造岩浆旋回的特征和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吴俊华  彭志新 《湖南地质》1993,12(4):226-230
通过对桂东超单元各单元特征的对比,我们认为桂东超单元包括了两类不同地质、岩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进而探讨了这两类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形成构造环境,得出牛塘、三洞两单元为1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碰撞的环境,大塘、寨前、子公坑、五峰仙单元为S型花岗岩,形成于陆一陆同碰环境。建议将牛塘、三洞两单元建立桂东序列,其余四单元归属江西汤湖超单元。  相似文献   

7.
张玉生 《中国区域地质》1995,(4):304-308,303
朱沿沟岩体是中酸性复式岩体、共圈定出26个侵入体,建立5个单元,该岩体是燕山早期同一大地构造环境下,上地幔基性岩浆在一次热事件中,经多次脉动所形成的超单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丰镇朱沿沟中侏罗世复式岩体进行分析研究,圈出26个侵入体,建立了5个单元(连石窑单元,三道洼单元,石堤沟单元,泉子沟单元,西施沟单元)。据各单元之间接触关系,演化特征,同位素年龄,归并为朱沿沟超单元,探讨了岩体就位型式及侵入体就位的构造与应力特征,根据包体变形与片麻理特征讨论了岩体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9.
宁镇地区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嘉生 《江苏地质》2000,24(2):81-86
宁镇地区中生代岩次作用经裂,多期次侵入活动频繁。按照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可分为2个超单元(序列)和8个单元。不同超单元、单元之间,在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等方面表现明显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显示有清晰的亲缘和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胶东西北部玲珑、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玲珑、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的源岩均为胶东岩群变质岩;玲珑超单元花岗岩表现出岩石的不均匀性,其成因为原地、半原地交代-重熔型花岗岩;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则属于有幔源物质参入的同熔型花岗岩.两个花岗岩均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最终形成于燕山期;郭家岭超单元最终形成晚于玲珑超单元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南秦岭铁瓦殿岩体岩石谱系单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铁瓦殿岩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厘定为2个超单元,即铁瓦殿超单元和马院子超单元。研究认为:铁瓦殿超单元形成于消减带活动板块边缘环境,其岩浆物质来源于上部地壳,以类岩墙扩张形式被动顶蚀上侵定位,是新元古代活动陆缘聚合作用的产物;马院子超单元形成于造山晚期-晚造山期消减带环境,其岩浆物质来源于上部地壳,以类岩墙扩张-底劈形式上侵定位,是印支-燕山造山期陆内裂槽聚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加多措岩体因逆冲推覆断裂切割、肢解而分布于三个不同的逆冲推覆岩席之上,且产出形态多样。经对比研究,建立了岩石谱系单位;经条件分析,成岩时代及岩性对比,划分了四个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探讨了成份极性特征,并确定甘孜-理塘结合带的俯冲方向是由东向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充分分析已有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之上,综合大面积水文地质调绘和多种勘探成果,对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和南梁隧道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将隧道区域划分为娘子关泉域系统、威州泉域系统和散泉系统三大地下水含水系统,同时将太行山隧道区划分为5个水文地质单元,将南梁隧道区划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另外,论述了隧道开挖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断层或岩脉与隧道相交地段的水位、水量产生影响,这为进一步解决特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突水、涌水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性资料,加深了对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水文地质条件薄弱地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二郎坪岩群与秦岭岩群间的构造边界是北秦岭一条重要的地质界线,经历了多期、不同层次复杂的构造变形,经研究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期韧性逆冲推覆变形期和晚期脆韧性逆冲推覆与走滑剪切变形期两个变形阶段。早期变形与二郎坪弧后盆地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晚期变形反映了陆内造山阶段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藏是现代石油工业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吉林两井油田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低渗透油田。将研究区下白垩系泉头组四段储层砂岩划分成 5种岩石微相。分析了近源沉积物、成岩作用及粘土矿物演化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 ,复杂的成岩作用是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成因。讨论了低渗透储层孔隙的成因、粘土矿物与微孔隙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4种储层 ,最后根据储层特征与裂隙发育程度建立了 4种低渗透储层油气储渗单元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查明滇西北云岭陆缘弧的地质构造特征,经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整理,将该区划分为6个四级大地构造单元.即:雪龙山岩群(Pt1Xl)、德钦断块(Pz1)、攀天阁酸性火山岩浆弧(T2)、工农弧间盆地(T2)、崔依比中基性火山岩浆弧(T1-2)、鲁甸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T).前2个单元属岛弧基底,后4个单元属岛弧主体.各单元的岩石组合、变形变质特征有明显差异.岛弧主体形成于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的产物.岛弧主体之上被上三叠统角度不整合覆盖.  相似文献   

17.
经资料搜集与野外调研,对云南三江造山带西部重要断裂的位置、特征及南北连接,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即:①怒江断裂在滇西北为高黎贡山变质基底杂岩与丙中洛地块、滇西南为潞西断块与保山地块的边界断裂,属三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②班公错-东巧断裂进入云南后,北段、中段与位于高黎贡山主峰的向东倾斜的高黎贡山逆冲推覆断裂相连接,南段称为龙陵-瑞丽断裂;③高黎贡山断裂、龙陵-瑞丽断裂为腾冲造山带与三江造山带的边界断裂,属一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④昌宁-孟连结合带东西两侧的双江-竹塘断裂、沧源断裂北延至滇西北后,分别与位于碧罗雪山西坡的福贡断裂、捧当断裂相连接;⑤迪麻洛-昌宁-孟连结合带为二级构造单元,东西两侧的二级构造单元分别为崇山-临沧地块、丙中洛-保山陆块.云南三江造山带西部划分为2个二级构造单元、7个三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8.
经资料搜集与野外调研,对云南三江造山带西部重要断裂的位置、特征及南北连接,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即:①怒江断裂在滇西北为高黎贡山变质基底杂岩与丙中洛地块、滇西南为潞西断块与保山地块的边界断裂,属三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②班公错-东巧断裂进入云南后,北段、中段与位于高黎贡山主峰的向东倾斜的高黎贡山逆冲推覆断裂相连接,南段称为龙陵-瑞丽断裂;③高黎贡山断裂、龙陵-瑞丽断裂为腾冲造山带与三江造山带的边界断裂,属一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④昌宁-孟连结合带东西两侧的双江-竹塘断裂、沧源断裂北延至滇西北后,分别与位于碧罗雪山西坡的福贡断裂、捧当断裂相连接;⑤迪麻洛-昌宁-孟连结合带为二级构造单元,东西两侧的二级构造单元分别为崇山-临沧地块、丙中洛-保山陆块.云南三江造山带西部划分为2个二级构造单元、7个三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板块构造理论,依据近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相关科研成果,对辽宁地壳发展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辽宁地壳发展可暂划分为早前寒武纪大陆增生构造体制和中元古宙以来的板块构造体制.中太古代-古元古代发现了绿岩地体和古元古宙裂谷,因此将早前寒武纪视作原始板块,中元古代-古生代视作古板块,中生代以来视作现代板块.在此基础上对辽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辽宁Ⅰ级构造单元为塔里木-华北板块.Ⅱ级构造单元为天山-赤峰陆缘活动带和华北陆块.Ⅲ级构造单元5个,分别为建平-西丰华力西陆缘造山带、冀辽地块、铁岭-清原微地块、辽吉地块及下辽河-辽东湾新生代裂谷.Ⅳ级构造单元16个.为清楚地了解辽宁地壳发展演化特点,对5个Ⅲ级构造单元地质特征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辽北1:5万地质填图中应用遥感技术提供超前地质信息,加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根据遥感图象结合航磁资料,划分出以线性影象为主的太古宙变质上壳岩系,以环形影象为主的变质深成侵入体等影象地质单元,并解译出以细线纹为标志的韧性剪切带和片麻岩中面状构造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