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表层土、深层土的采样研究资料,获取了江西某蔬菜基地的土壤主要重金属元素基准值,分析了5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区表层土中的分布、分配及相关特点,分析了元素的迁移特征。对该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作了初步评价,并提出了合理调整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该蔬菜基地表层土(耕作土层)中Cd、Hg、Pb存在明显的积聚现象。局部地段土壤中已超出了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蔬菜产地以及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成了"不安全生产区"。同时发现区内重金属含量本底值并不高,重金属的污染积蓄主要与人类生产活动有关,可能来源于长期不合理的施肥与喷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江西赣南横市地区基性岩墙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基性岩墙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属于富钠基性岩类;Ti O2含量较高,平均含量1%,属于钛较高的基性岩类;A/NCK均小于1,属于准铝质基性岩类,具幔源型岩浆特征。基性岩墙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年结果为422.8±1.8 Ma和421.7±2.2 Ma,时代属于晚志留世,表明该基性岩墙是加里东期褶皱造山运动期后拉张(伸展)作用的产物。该地区不仅出露了加里东期同造山期和后造山期两类酸性花岗岩岩体,而且在该地区还同时出现加里东期的酸性岩类及基性岩类,大致反映了该地区从挤压型酸性岩浆侵位逐渐转换为拉张环境的基性岩浆侵位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3.
1∶20万曲水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一条东西向巨大韧性剪切带,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组构特征,该剪切带属于正剪切带性质,是在始新世晚期(40~42Ma)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时的产物。区内在构造—岩浆作用下,造成地壳不同层次拆离滑脱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成,解释了地壳增厚、构造变形弱及地球物理多层结构不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江西不同构造单元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横跨扬子、华夏两板块。由于受不同构造旋回演化,形成了不同时期花岗岩类,这些花岗岩类往往定位在构造活动带部位。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等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带。尤其是燕山运动形成的构造岩浆带特殊性和耦合性,构成了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期。由于不同构造单元内部地质结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成分组合、成矿物质来源有所差异,导致矿种、矿床类型在空间上定位不同,说明了成矿作用复杂性和耦合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新方法对尼木—曲水岩基段进行了解体。建立了26个侵入岩单元,其中归并7个超单元,2个超单元组合。讨论了各超单元内部不同单元之间的演化规律以及岩基段的形成发展。通过各单元、超单元特征研究,确定该区存在四种花岗岩系列,即M型、科迪勒拉I型,加里东I型和S型,后两类系列为该岩基段主体岩石类型,且具同碰撞花岗岩特征。  相似文献   
6.
“修水运动”存在与否仍在讨论中。以新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室内各类测试数据 ,围绕赣北地区这一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进行讨论 ,认为“修水运动”不能成立 ,并提出了砾岩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赣中地区开展的1:5万区调工作中,于南华纪早世古家组之上新发现一套变沉凝灰岩、变余砂岩、千枚岩夹灰岩组合,其层位与南华纪晚世下坊组相当,但岩性组合差异很大,两者属同时异相的沉积产物。早期工作中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将这套岩性组合及其下伏古家组合砾岩石组合统称源里组。新厘定的源里组是将原定义的源里组下部含砾的岩石组合划归古家组,其上部不含砾的这套岩石组合才归属于重新厘定的源里组。鉴于新厘定的源里组分布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对接带的南缘,代表古家组冰碛岩之上沉积的一套斜坡相浊积岩,与下坊组盆地相复理石建造明显不同,其空间展布及其边界对确定两大板块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故本文作者将该套岩性组合重新厘定为源里组,时代归属于南华纪晚世.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分析鄱阳湖东南部地区zk10钻孔剖面植硅体及硅藻组合特征,探讨该区自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化规律。zk10钻孔剖面主要为黏土,含少量粉质黏土,属滨湖相沉积。黏土中植硅体含量高,形态丰富,主要来源于禾本科植物,少数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阔叶类植硅体。根据植物、植硅体类型组合及温度指数,划分为 7个植硅体组合带,自下而上分别为:Ⅰ方型、长方型、扇型、哑铃型-多面体型-薄板型、球型组合带; Ⅱ方型、长方型、尖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薄板型组合带; Ⅲ方型、长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球型组合带; Ⅳ方型、长方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纺锤型、球型组合带; Ⅴ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 Ⅵ长方型、扇型、尖型、刺边棒型-三棱柱型-多面体型-球型组合带和Ⅶ长方型、扇型、鞍型-刺边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7个植硅体组合带反映了4次大规模的气候演化旋回,包括4次温暖湿润和3次温凉偏干的气候环境,植硅体可作为恢复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