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石——一种锌和铁的硫酸盐新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石是一种Zn和Fe~(3+)的硫酸盐新矿物,发现于我国青海省柴达木锡铁山铅锌矿氧化带。矿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m或P2_1,晶胞参数a=9.759(9)A,b=7.134(9)A,c=7.335(11)A,β=106.2(1)°,Z=2。化学分子式为ZnFe~(3+)(SO_4)_2(OH)·4H_2O。它是四水铜铁矾(guildite)的类似物。  相似文献   

2.
作者曾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中发现一种硫酸盐矿物。经过反复研究,证明它是一种高铁硫酸盐新矿物。根据产地命名为锡铁山石(Xitieshanite),其化学分子式为Fe~(3 )(SO_4)(OH)·7H_2O。该矿物于今年八月经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审查投票(19∶1)通过。  相似文献   

3.
锡铁山石(Fe~(3 )[SO_4][OH]·7H_2O)是一种高铁硫酸盐矿物,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中。它作为一种新矿物已有报道,本文仅介绍它的穆斯鲍尔效应和电子顺磁共振研究结果,以补充该矿物一些新的资料。 将矿物晶体与纯淀粉按1:5的比例混匀研细,在钢模内压成片状吸收体,其有效厚度约为4mg/cm~2。等加速穆氏谱仪,用α-铁的六线谱进行速度标定。~(57)Co(Pd)放射源,约10毫居里。  相似文献   

4.
锌赤铁矾是1964年在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硫酸盐类新矿物。它的实验化学式是(Zno_(0.64)Mg_(0.27)Mn_(0.11)Fe_(0.05)~(2+))_(1.07)Fe_(1.00)~(3+)(SO_4)_(1.96)(OH)·6.61H_2O,理论分子式为ZnFe~(3+)(SO_4)_2(OH)·7H_2O。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四圆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精测。根据所得实验资料,着重对如下晶体化学问题做了讨论;(1)氢键;(2)多面体的畸变;(3)原子的热运动;(4)结构和物性的关系;(5)Zn~(2+)和Mg~(2+)的类质同象等。同时,对锌赤铁矾的某些谱学特征和它与类同矿物的关系做了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 性能蛭石又名水云母,是由金云母或黑云母交代作用、水化作用或水热变质等作用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变质云母。化学成分属于复杂多变的镁铝或铁的含水硅酸盐矿物。蛭石的分子式为:(Mg、Fe~(2+)、Fe~(3+))_3[(SiAl)_4O_(10)](OH)_2·4H_2O。蛭石成  相似文献   

6.
李时珍石—一种Zn硫酸盐新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万茂  陈国英 《矿物学报》1990,10(4):299-305
李时珍石是一种Zn硫酸盐新矿物,发现于我国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化学分子式是ZnFe_2~(3+)(SO_4)_4·14H_2O。该矿物产于硬石膏裂隙或孔洞中,与粒铁矾、叶绿矾、自然硫、石膏、黄铁矿、石英等共生。晶体习性板状或板柱状。淡玫瑰紫色,玻璃光泽。硬度3.5,解理{010}近于完善。实测密度D_m=2.206(4)g/cm~3,计算密度D_c=2.201g/cm~3。偏光镜下无色,无多色性,2V(-)-47°;黄光中的折射率:α——1.522(2),β——1.568(1),γ——1.578(4)。空间群P(?),晶胞参数:a=6.477(1),b=15.298(3),c=6.309(1),α=90.20°(1),β=101.11°(1),γ=93.97°(1),V=611.9(1)(?)~3,Z=1。DTA曲线在119—156和740℃处有2个主要强吸热峰,在214,246,296和802℃处有4个弱吸热峰。TG曲线表明矿物在加热时,分阶段脱失结晶水,到310℃时,总失重量为30%。红外光谱在3351—3035和1131—997cm~(-1)处有2个主要吸收带;在1658—1651,667—537和484cm~(-1)处有3个次要吸收带。不同温度下测量的穆斯堡尔谱,由-Fe~(3+)离子的宽阔不对称单峰组成。  相似文献   

7.
硫酸钠通常称为芒硝或元明粉(无水芒硝),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清洁剂、造纸、玻璃和其他化工产品.国外硫酸钠的用量一半来自天然矿产资源,另一半为化工合成;我国则来自天然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硫酸钠组成的矿物仅有数种:芒硝NaSO_4·10H_2O(Na_2SO_4占44.1%),无水芒硝Na_2SO_4(Na_2SO_4占100%),钙芒硝NaCa(SO_4)_2(Na_2SO_4占51.07%),白钠镁矾Na_2Mg(SO_4)_2·4H_2O  相似文献   

8.
贵州铜仁坝黄含铀磷质岩岩层表面及节理、裂隙缝中产出大量粉末状、絮状、毛发状白色矿物集合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及能谱(SED)分析,确定该矿物为多水硫磷铝石,粒径约1.55~1.85 mm,单晶形态常呈菱形薄板状,自形,具{001}1组完全解理,吸湿性较强。计算多水硫磷铝石矿物晶胞参数分别为a≈10.8150nm,b≈15.0956nm,c≈22.6058nm,化学式为(Al_(8.75)Fe_(0.75))(PO_4)_(3.26)(SO_4)_(1.24)(OH)_(16.24)·55.67H_2O,与其他地区的多水硫磷铝石比较,坝黄含铀磷质岩中的多水硫磷铝石Al_2O_3、Fe_2O_3、SO_3、OH~-含量较高,P_2O_5、H_2O含量则有所减少,可能是由于类质同象Fe~(3+)置换Al~(3+),以及表生期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过程中OH~-、SO_4~(2-)共同置换PO_4~(3-)所致。坝黄多水硫磷铝石与外生风化作用密切相关,是一类氧化次生矿物,应为含磷沉积物遭受长期表生风化淋滤形成,说明坝黄磷矿在沉积成岩后还经历过表生风化成矿的改造和叠加,次生作用可能导致了原生磷质的迁移、流失。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石—一种新的硼碳酸盐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世清  王立本 《矿物学报》1993,13(2):97-101
作者在鉴定青海省居红图硼矿床的矿物标本时发现了祁连山石,经系统测试确定为一种含硼的碳酸盐新矿物,并经国际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批准,现予以报道。祁连山石呈无色透明的板状或柱状晶体,多以集合体产出。矿物具玻璃光泽,硬度约等于2,D=1.706。{100}和{010}解理完全。矿物的化学分子式为NaHCO_3·H_3BO_3·2H_2O。该矿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常数:a=1.6119 (8),b=0.6928 (4),c=0.6730 (3) nm;β=100.46(4)°,V=0.7390nm~3,Z=4。二轴晶(-),a=1.351(计算值),β=1.459,γ=1.486,2V=50°,光性方位x=b,y∧a=1°,z∧c=9°,中等色散r相似文献   

10.
苏州高岭土中的变磷铝石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平  郑直 《地质论评》1986,32(2):119-128
变磷铝石(Al[PO_4].2H_2O)为含水的铝磷酸盐矿物,其化学成分和磷铝石(Al[Po_4].2H_2O)相同,但晶体结构截然不同,两者为同质二相体,前者属单斜晶系,后者属斜方晶系。变磷铝石结构中的Al可被Fe~(3+)置换,和红磷铁矿(Fe[PO_4].2H_2O)共同组成类质同象系列。变磷铝石在自然界中的产状国内很少报导。经笔者研究在苏州高岭土矿体的底部发现富集有一种球状变磷铝石,其产状特征对研究苏州高岭土成矿后期的淋滤改造很有意义。本文报导该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汉克托石—Hetorite;Гекторит,是一种不含铝而含锂、镁的、其层间阳离子钠可被钙交换的含水硅酸盐矿物。它的分子式:(Ca_(0.5)Na)×(H_2O)_4{Mg_(3-x)Lix[Si_4O_(10)](OH),F},X≈0.33,或者写成{Si_8(Mg_(4.95),Li_(1.05))O_(20)(OH)_4}Mg_(1.05)~+·H_2O,其中Mg~+几乎经常是Na~+。晶体结构为三八面体型,归属于蒙脱石—蛭石族中的蛭石亚族成员。该矿物首先发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汉克托,故而得名汉克托石。  相似文献   

12.
蔡长金 《地质论评》1983,29(5):465-476
水绿矾(FeSO_4·7H_2O)和泻利盐(MgSO_4·7H_2O)都是较常见的矿物。它们的化学成分、形态和物性特征、光学性质、晶体结构以及人工合成等,前人已有较详细的描述。水绿矾中的Fe~(2+)被Mg~(2+)取代及其在自然界的含镁变种——镁绿矾,文献中也有过报导。在自然界  相似文献   

13.
沈立建  刘成林 《岩石学报》2018,34(6):1819-1834
通过搜集显生宙以来不同地质时期内海相碳酸盐岩鲕粒及胶结物矿物成分、钾盐矿床矿物种类及组合特征、蒸发岩盆地中石盐流体包裹体成分,并利用这些资料与人工海水模拟实验得到的石盐中Br分配特征的对比,得出海水成分在5.5亿年以来的显生宙期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晚元古代至寒武纪早期、二叠纪早期至中生代早期、新生代早期至现今,这些时期的原始海水组成特征系数m(SO_4~(2-))+m(HCO_3~-)/2m(Ca~(2+)),为Na-Mg-K-SO_4-Cl型海水,此期间沉积的钾盐矿床的钾镁盐矿物主要为钾盐镁矾、无水钾镁矾、杂卤石、硫酸镁石等含MgSO_4矿物,海相鲕粒和碳酸盐胶结物矿物成分为文石;而寒武纪早期至石炭纪、中生代早期至新生代早期,原始海水组成特征系数m(Ca~(2+))m(SO_4~(2-))+m(HCO_3~-)/2,为Na-Mg-KCa-Cl型海水,此期间沉积的钾镁盐矿物主要为光卤石和钾石盐,甚至含有溢晶石,海相鲕粒和碳酸盐胶结物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根据石盐流体包裹体成分计算得出:显生宙期间,海水K+含量大部分时间变化幅度较小,为9.3~11.5mmol/kg H_2O(除了石炭纪和晚元古代),平均为10.55mmol/kg H_2O。Mg~(2+)含量在早寒武世≥67mmol/kg H_2O、晚志留世至中泥盆世31~41mmol/kg H_2O、晚古生代≥48mmol/kg H22O、晚白垩世34mmol/kg H_2O和现代55.1mmol/kg H_2O。Ca~+含量在晚元古代至古生代早期≤11mmol/kg H_2O、古生代早期至石炭纪22~35mmol/kg H_2O、石炭纪至中生代早期≤17mmol/kg H_2O、中生代早期至新生代早期19~39mmol/kg H_2O及新生代早期至今7~21mmol/kg H_2O。SO_4~(2-)含量在晚元古代至古生代早期≥23mmol/kg H_2O、古生代早期至石炭纪5~17mmol/kg H_2O、石炭纪至中生代早期13~22mmol/kg H_2O、中生代早期至新生代早期5~19mmol/kg H_2O及新生代早期至今12~29.2mmol/kg H_2O。海水Ca~(2+)与SO_4~(2-)含量的相对变化是控制海相钾盐矿床钾镁盐矿物类型的基本因素。同时,利用以上数据计算得到的显生宙各时期海水[m(Mg~(2+))+m(SO_4~(2-))]/[m(K~+)+m(Ca~(2+))]的变化与各时期海相蒸发岩系石盐层底部的Br含量变化具有同步性,进一步验证了显生宙期间海水成分是不断变化的,是约束海相蒸发岩钾盐矿物类型的主要因素。海水成分变化的控制因素为洋中脊热液和陆地水,其中洋中脊热液起主要作用,而控制这些因素变化的根本原因为板块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4.
这是地球科学探矿法中可期望的指示植物,也是一般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矿物研究的一环.本报告揭示了在高等植物内属于被子植物双子叶类合瓣花类的代表菊科的实例.研究对象的矿物主要是10mц大小的微细物质,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采集时需要特别小心.在试样制备上除常温灰化之外,必须排除地表矿物及肥料的污染等因素,在处理上应加注意之点很多.在菊科植物中发现的矿物主要有CaC_2O_5·H_2O(水草酸钙石),也有K_2SO_4(钾芒硝),K_2Ca(SO_4)_2·H_2(钾石膏),KCl(钾盐)等.在这些矿物中,也有在细胞中直接观察不出的矿物.  相似文献   

15.
辉锑锡铅矿是结构复杂而尚未确定,以及晶体化学尚有争议的一种稀有矿物。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其结构是由假四方亚层(称T层)和假六方亚层(称H层)穿插组成的层状结构。T层的化学成分具有MeS形式,H层则具有MeS_2形式。本文通过广西大厂的辉锑锡铅矿的穆斯堡尔谱研究,确定了矿物中Sn的大部分为Sn~(4+),而Sn~(2+)只占较少的部分;Fe中含有Fe~(3+)和Fe~(3+)。它们在T层和H层中的分布为Sn~(2+)(T)占5.6%,Sn~(4+)(T)占25.9%,Sn~(4+)(H)占68.5%,Fe~(2+)(T)占59.5%,Fe~(3+)(H)占40.5%。从Sn、Fe的穆斯堡尔谱参数还可看出H层的共价性比T层的强。  相似文献   

16.
<正> 杂卤石(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钾盐矿物,几乎所有硫酸盐型的钾盐矿床中都有杂卤石层分布。波兰下三迭统赫洛波夫杂卤石矿床是一重要的工业矿床,绝大多数氯化物型钾盐矿床中也常有少量杂卤石产出。杂卤石是最易保存的钾盐矿物之一。美国新墨西哥钾盐矿床,就是在石油钻井岩屑中发现了杂卤石之后,进一步找到钾石盐的。袁见齐教授(1974)指出:就现有的地质资料来看,杂卤石的产出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与可溶性钾盐矿层(或矿化)有密切的关系。不论成因如何,一个盐盆地中若有杂卤石出现,其中就有可能存在其它钾盐矿物或矿  相似文献   

17.
钛榴石的晶体化学和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测定了六个钛榴石样品(TiO_2含量9.70—15.34%)的穆斯堡尔谱。所测样品的穆谱均星复杂谱形。对拟谱方法作了改进。观察到一组新的组分谱。确定钛榴石穆谱由六套四极双峰组成。它们被分别指派给Fe~(2+)(X)、Fe~(2+)(Y)、Fe~(3+)(Y)、Fe~(3+)(Z)和两种电子离域。根据本样品的单晶结构数据对谱线指派和有关穆斯堡尔参数作了阐述。求出了各样品中阳离子的位置分布。阳离子在四面体(Z)位上的绝对量为Fe~(3+)>Al~(3+)、Ti~(4+)。Fe~(3+)比Ti~(4+)优先占据Z位。本样品中普遍存在三价钛。Ti~(3+)/∑Ti范围为3.83%至9.26%。Fe~(2+)/ΣFe比值范围为7 32%至10.01%。给出钛进入石榴石结构的五种替代方式。并对从这些实验结果可能获取的地质信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子探针能谱仪检查新矿物——锡铁山石的成分时,发现有相当含量的氯。因此,原来的化学式Fe3+(SO4)(OH)·7H2O应修改为Fe3+(SO4)Cl·6H2O。  相似文献   

19.
Q凹陷杂卤石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弭力 《地质论评》1982,28(1):28-37
杂卤石(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是较钾芒硝、钾石盐、光卤石等难溶的钾盐矿物。 Q凹陷下第三系杂卤石发现于1972年底。虽因其埋藏太深(1410米—2800米)而无工业价值,但通过研究表明,杂卤石在硫酸盐型碎屑岩系含盐盆地的发展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泡面是一种富含镁的粘土矿物,在自然界中分布不广,很少形成单独的大量堆积,在文献中常作为罕见的粘土矿物面加以鉴定、描述.在电微照片上海泡石为毛发状、针状、纤维状晶体组成的集合体,常呈束出现.化学分子式为:Si_(12)Mg_9 O_(30)(OH)_6(OH_2)_4·6H_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