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趋势分析——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鹏  丘萍 《中国岩溶》2014,33(4):483-489
岩溶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根据岩溶地区旅游发展的特点,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同时从生态安全的概念出发,涵盖生态风险、生态健康和生态足迹指标,建立了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调整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地压力指标、旅游经济密度、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指标、旅游空间密度、游客密度指数、旅游收入指标等。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权法,分别引入2012年和2007年两年的数据,对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变化趋势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从现状评价看,2007、2012年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安全级别的城市主要位于广西中部区域,其他城市则处于不安全级别;(2)从影响指标看,经济状态和旅游生态状态对当地的旅游生态安全影响较大;(3)从变化趋势看,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状态逐渐好转,广西中部地区保持安全状态,紧邻广西中部地区的地市处于持续危险区域,但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梧州和贵港两个位于广西东部的城市同样处于持续危险区域,但是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小幅下降趋势;(4)旅游生态安全状态和趋势与岩溶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类型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广西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岩溶区之一,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8. 95万km2 ,占广西总面积的37. 82%。区内有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为丰富多彩的岩溶旅游资源,至今已发现的、比较重要的岩溶旅游资源实体达500余处,分属26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峰林景观,包括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名山和象形山石、洞穴、岩溶峡谷以及古人类遗址等。以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为代表的岩溶峰林地貌景观构成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清江半峡地区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旅游资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半峡是清江流域岩溶洞穴集中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着重介绍该区岩溶洞穴发育的地质背景条件、主要特征及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色,旨在为该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岩溶区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是我国岩溶主要分布区,蕴藏的各种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不同岩溶区蕴藏的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能资源、热水资源,岩溶矿产和旅游资源等利用问题,以及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旅游路线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形态类型典型,景观独特,发展岩溶地质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其岩溶发育的特点和类型及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可设置5条各具特色的岩溶地质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按阶段任务目标,基本查明了我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潜力,发现了石漠化、地下水污染、内涝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岩溶作用对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岩溶旅游资源、碳循环和环境地质问题的控制机制,启动了“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岩溶动力学理论、岩溶石笋高分辨率测年、岩溶人工增汇和岩溶地下水探测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科技创新。建立的不同类型区岩溶地下水富水模式、成井模式、有效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石漠化区综合治理模式,经实践表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可为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岩溶贫困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临城县白云山岩溶洞穴旅游地学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笔者开展科技扶贫、开发河北省临城县白云山岩溶洞穴旅游地学资源的成果。将岩溶洞穴旅游地学资源的形成分为3个时期,即成岩期、成洞期和成景期,文中还进行了旅游市场分析及旅游效益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发临城风景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正安县岩溶旅游资源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安岩溶旅游资源丰富,地表、地下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中、低岩溶台面景物(点)具浓厚的高原岩溶生态、地貌景观特色。洞穴系统大,洞景分段明显。与岩溶景区配套的森林、竹林、娃娃鱼、锦鸡、猕猴等稀有珍贵动植物资源,显示出高原特有的生态、环境特色。文物古迹众多,保存好,是辉煌的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业,可望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09-116
兴文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奇特优美、得天独厚,尤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其中岩溶洞穴资源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全域旅游思路的提出和开展,摸清兴文县岩溶洞穴资源分布特征规律以及保护利用现状,成为了兴文县旅游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通过本次对兴文县276处岩溶洞穴资源的调查,对其中有价值的187处资源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兴文县岩溶洞穴发育规模较大,发育方向主要受北西-南东向、南西-北东向构造控制;岩溶洞穴的发育表现出对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的选择性,其中三叠系嘉陵江组与二叠系栖霞组与茅口组最为发育;从岩溶洞穴发育的构造部位来看,主要分布于褶皱构造的前端近翼部;从保护利用现状来看,兴文县岩溶洞穴资源保护利用率相对较低,保护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彭一民  赵华新 《地球科学》1994,19(2):262-272,T001
介绍了笔者开展科技扶贫、开发河北省临城县白云山岩溶洞穴旅游地学资源的成果,将岩溶洞穴旅游地学资源的形成分为3个时期,即成岩期、成洞期和成景期。文中还进行了旅游市场分析及旅游效益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发临城风景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