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以山东省济南西南裸露—覆盖型岩溶山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钻探资料,将区内岩溶发育形态分为小型溶洞与溶孔,并利用瞬变电磁法、电磁波CT成像两种物探方法,探讨岩溶分布、形态特征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对比瞬变电磁剖面与钻探揭露的岩溶发育段,确定出120 Ω·m作为解译岩溶发育区的分界值,以此圈定岩溶分布区域,之后实施钻孔进行验证,符合性较好;在验证孔及附近钻孔进行电磁波CT成像探测,进一步验证并刻画两孔间的岩溶发育特征。两种物探方法中,电磁波CT的探测数据离散程度较高;两种岩溶发育形态中,小型溶洞的地球物理参数离散程度较大,同时小型溶洞发育区视电阻率平均值较小,视吸收系数平均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发育深度、充填物、展布方向等岩溶发育特征是在高山峡谷地区进行桥址区地球物理勘察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受风化物、岩层、地下水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很难得到满意的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某悬索桥建于岩溶发育的高山峡谷地区,为了提高勘察效率,采用浅层地震、音频大地电磁、对称四极测深3种地球物理勘察方法,勘察精度依次提高,勘察内容相互印证,得到表观、宏观和微观岩溶发育特征。上述地球物理综合勘察方法能为类似地区岩溶发育地球物理勘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集水源地是岩溶地下水特大型水源地,岩溶地层发育,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地质构造复杂,为岩溶的发育、岩溶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大量查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查明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的富集特征,可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潞安矿区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芳珍 《地下水》1998,20(2):70-73,60
本文主要就潞安矿区奥陶系中统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岩溶的形成为滴水膏溶及其洞穴侵溶。讨论了石膏在岩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本区水源地的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5.
柳江水源地岩溶地面塌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秦皇岛市柳江水源地开采岩溶地下水,出现地面沉降、开裂与塌陷。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本区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地面塌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某大型水源地岩溶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某岩溶水源地是该市大型供水水源地,近年来,在水源地岩溶水周边水井中检出了微量重金属,引起有关部门和水文地质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查明水源地岩溶水的补给来源、补给途径及其与上覆第四系含水层的关系,识别重金属污染风险,成为保护该水源地的重要任务。根据水源地开采井水化学及同位素取样分析结果,对水源地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补给来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水源地岩溶水中的宏量阳离子组分主要来自碳酸盐岩中文石、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水源地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北部山区的大气降水;不同水井之间水化学及同位素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水井开采深度和补给过程差异造成的;水源地某些水井中Cl-离子和NO-3离子浓度较高,表明可能受到了上部第四系含水层或地表人类活动的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兴山县幅内的白龙泉为例,介绍了如何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示踪试验、同位素测试等手段,查明岩溶泉的成因,并对其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手段查明岩溶泉成因的应用进行了探究。裂隙测量等基础地质调查测得了研究区代表性含水岩组的裂隙发育程度,为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地球物理勘探确认了白龙泉的补给径流区中存在岩溶径流管道;示踪试验数据可分析岩溶径流管道的管道结构;而同位素测试则从水化学角度佐证了上述方法所得的结论。技术方法可以为南方岩溶大泉或地下河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水迁移系数是表示地下水由孔隙向裂隙中迁移的参数,它的大小与孔隙,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因此,在岩溶孔隙——裂隙含水层中水迁移系数的大小与岩溶发育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对河北王窑矿区、山东莱芜颐家台矿区、广东海南岛崖县大茅磷矿矿区及天津宝坻水源地等地的岩溶孔隙——裂隙含水层抽水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上述各地水迁移系数进行了计算,对水迁移系数数值变化范围(大小)及其与岩溶发育程度的关系有了深入的认识。本文对这一工作及工作成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2)
物探方法在铁路、公路线路岩溶探测中起着重要作用。岩溶探测物探方法种类多,本文以某铁路勘察项目为例,通过运用高密度电法、电磁波和弹性波跨孔CT三种方法,分别对岩溶较发育的铁路隧道进行勘察,查明工区内灰岩埋深、岩溶及可能与岩溶发育有关的断裂发育情况,并结合地质钻探等资料从施工参数试验、方法改进等方面综合比对分析,总结出各类物探方法探测岩溶的优缺点,提出在铁路、公路等线路勘察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岩溶,研究不同物探方法的施工参数和数据处理参数,建立不同地区岩溶的地球物理模型,针对不同岩溶类型选取最优的探测方法和参数,为以后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2)
贵州高原北部赤水河深切河谷区的寒武系白云岩大面积裸露,是区内重要供水岩层。以该白云岩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采取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长期动态监测、地球物理勘探和测井等手段,对获取的128个天然水点、7个钻孔、14条地球物理勘探线、2处测井和7处流量动态监测站基础历史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区内岩溶发育、地下水分布规律和含水岩组富水性的垂向分层性,并结合地形地貌和水系的空间关系,探明含水岩组富水性的分区特征。研究结果认为:岩溶区垂向上岩溶发育、地下水分布和含水岩组富水性具有分层性特征。靠近侵蚀基准面岩溶发育深度浅,多在65 m以内,远离侵蚀基准面地区的岩溶发育深度较大,包气带内的岩溶较发育,潜水面以下的岩溶亦以多在50 m以内;地下水系统的天然出露点高程在垂向上具有4个显著的分层;在地貌、水系的控制下,含水岩组富水性分层特征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该类缺水区域的地下水机井靶区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