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L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9月6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40.3°N,115.4°E)发生MS4.3地震,震源深度10 km,发震构造位于延庆—矾山盆地北缘断裂。涿鹿地区位于首都圈西北部的延怀盆地。在研究区域内有北北东向唐山—磁县地震构造带和北西向张家口—渤海隐伏构造带。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河—平谷MS8地震(1679年9月2日)和唐山MS7.8地震(1976年7月28日),因此,本区是  相似文献   

3.
澜沧7.6级地震形变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维贤  柴天俊 《地震地质》1991,13(4):343-352
澜沧7.6级地震形变带主要以地震裂缝带的形式出现,未发现有类似耿马7.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裂缝主要沿木戛断裂带和大塘子断裂带分布,构造地裂缝的性质有左旋和右旋。对构造地裂缝实测资料及现场的综合分析认为:澜沧7.6级地震的主压应力方向应为近南北向至北北东向,地震时断层活动主要以右旋为主,左旋地裂缝是在断层突发性的右旋错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西缘地震构造背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的基本格架是由纬向、经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北西—北北西向构造及弧形构造构成的。鄂尔多斯地块与西缘构造带以经向构造相隔。由于纬向构造的分割作用,将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分成三段,即银川平原段(北段),中宁、中卫—天水段(中段),天水—武都段(南段)。这三个构造地震特征、新活动特点都存在着差异。本文重点阐明了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的构造格架、地震构造特征、新活动特点、分段控震关系及控震机制、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部一条明显的北西向中强地震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清-临沂地震带是山东中部一条明显的北西向中强地震带,由9次中强地震组成。这些地震沿北西向展布,主要分布在四个震源区,大致呈50 ̄55km等间距分布。除1668年郯城地震与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有关外,其它地震受北西向蒙山断裂控制,是该断裂各为层段新活动的结果。另外,该地城带内地震的发生还有一定深部构造背景。未来应注意研究该带内再次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福建沿海地区断裂构造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南北向及环状或弧形断裂等构造系。近期以北北东—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活动性最强。它们控制着本区海岸地貌的发育以及地震的发生和分布。本文拟根据地壳垂直形变及海平面变化的资料,讨论本区有强震产生的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赣南主要断裂构造及其与中强地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数年来的调查研究,在赣南范围内,从发震构造背景来看,对地震影响颇大的构造体系是:通过寻邬、会昌、瑞金、石城的河源—邵武北北东向新华夏系断裂构造带;大余—兴国北东向华夏系断裂构造带;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寻邬东西向构造复合带;环状构造等,它们都是历次构造运动产生单一的断裂破碎带或由若干断裂组合的复武褶皱断裂带。目中生代以来由于构造力逐渐强化,积累起来的能量释放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沿断裂带相对  相似文献   

8.
山西断陷带地震活动的新构造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陷带,是块体周缘形成最晚、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断陷带.地震活动与控制断陷盆地的主干断裂、盆地的沉降中心、盆地的发育历史、盆地新构造的复杂程度、盆地的北北东走向段等密切相关.盆地间与盆地内的北西向断裂对地震活动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文章还讨论了断陷盆地是一种地震构造类型及晋陕断陷带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1992年7月30日西藏尼木6.5级地震宏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木6.5级地震的主要破坏区分布在尼木县东北部与当施县交界处,等烈度线总体呈北35°东展布的椭圆形。极震区(朋果至多那一带,I_0=Ⅶ)内的房屋受到了较严重的破坏或损坏。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尼木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中的一条北北东向断裂。  相似文献   

10.
1976年盐源—宁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四昌  王绍晋 《地震》1995,(3):275-279
使用地震活动图象和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研究盐源-宁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结果认为:6.7级地震破裂面是北北东向左旋走滑断层,5.6级6.4级地震破裂面是两条北西西向右旋走滑断层,构成以北北东向断为主干的共轭破裂组合,该序列受弥渡-木里地壳深部活动断裂带控制。  相似文献   

11.
我省属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有近东西向、北东向(包括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大构造体系。但与破坏性地震有关的孕震构造主要是北东向,特别是其中之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其次是东西向。北西向断裂虽较活跃,但规模小,一般为发震构造。在地震关系密切的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比沿着上述老断裂带继承活动为主。但各断裂带及其不同地段活动强度则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长岛第四纪断裂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岛地区的地震地质考察,发现岛内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向、北西-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等多条断裂。岛内发育的断裂在第四纪时均有过活动,这一特点与长岛处于张家口—渤海—威海断裂带内的构造背景是相符合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本区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研究,对1548年渤海海峡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和震中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聂文英  祝治平 《地震研究》1998,21(1):94-102
近斯完成的北北东向的繁峙-太仆寺旗宽角反射/反射剖面,由山西断隆进入内蒙地轴,穿过了山西地震带的大同-阳高震区和北西西向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西北缘。其主要目的是探测研究张~渤地震带及其两侧壳幔构造与速度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张~渤海地震带壳内界面及莫霍面较其两侧有1.0~2.0km的不同程度的上隆;在阳原~张家口之间地壳结构纵向与横向非均匀性明显,上地壳和下地壳上部有局部的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区域重力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1°×1°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大体以东经104°线为界分为东、西绝然不同的两部分,东部异常变化平缓,线性异常的走向以北北东向为主,西部异常变化急剧,线性异常的走向以北西西向为主,进而还可分成异常特征明显不同的东部、中部、新疆、青藏四大区。文章初步讨论了中国大陆区域重力场与大地构造,地壳均衡和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中国东部线性异常主要反映了北北东向新华夏构造体系,中国西部线性异常主要反映了北西西向西域构造体系,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大都对应断块间的断裂带;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高程基本上呈负相关, 中国大陆地壳在大范围内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地震大都发生在重力梯度带上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10日唐古拉山北唐古拉兵站附近发生了5.5(M_S)级地震,根据地震烈度考察,宏观震中位于唐古拉兵站和青藏铁路777号桥附近,震中烈度为Ⅵ度,Ⅵ度区的面积3245km~2,呈椭圆形,长轴为北北东向,短轴为北西西向.现场调查和震源机制解表明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北北东向的温泉断裂.  相似文献   

16.
论广州地区的地震构造及其发震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潘建雄 《华南地震》1992,12(4):32-41
广州的主要断裂构造是北北东向的广州—从化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带与广州—三水断裂带。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上述两条近东西向的断裂带组成右行左阶排列,导致岩桥区出现近东西向的附加挤压应力场,酿成广州—从化断裂带广州段内发生右行剪切运动,它是广州地区历史上数十次地震的发生带,是广州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而右行左阶排列的近东西向断裂带的活动则是蕴育广州地震的原因。由于广州地区之主要发震构造规模不大,地震最大强度将以中强震为主,其极震区之地震烈度一般为六度,少数情况下可能接近七度。  相似文献   

17.
山西地震带的现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地震带具有强度大、频度高、地震在断陷盆地内集中的特点、是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之一。山西隆起区的中部,由一系列斜列断陷盆地组成,主要分布方向是北东和北北东向。盆地之间存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几个主要的断陷盆之间,均由横向隆起带所隔开,隆起带主要分布方向为近东西向,是最新活动的隆起构造,廿多年地壳垂直形变资料表明,这些隆起带现代构造活动强烈,形变速率大,两侧相对变化显著。同时、钻探和物探资料表明,在断陷盆地内部还存在着局部隆起带和凹陷带。  相似文献   

18.
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斌  梁雪萍  周健 《高原地震》2008,20(1):38-43
江苏及其周边地区的断裂带按其展布方向可以分为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4组,其中北西向、北北东向及东西向的断裂带发育时代新、活动性强,并多处切割了北东向断裂带,是该区重要的控震、发震断裂构造。通过分析现有资料认为,江苏及其周边地区具备发生Ms≥6.0级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安徽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及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计了安徽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4组,它们与震中区及其附近的新生代活动断裂的走向有较好的一致性,大致反映了安徽各地的发震构造及破裂方位。其中北东、北西向断裂活动时间最新,多与地震活动相关,而北东向活动断裂是研究地区主要的地震构造。从构造地貌、断裂活动、遥感解译活动线性构造和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印证关系来看,大别山北麓、皖东北地区是安徽现代构造和中强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其中,皖东北地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1976年龙陵地震地震地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陵地震是由7个相对独立的次级序列组成的强震群,除了两次大震(M7.3,7.4)之外,还发生了M≥6的强震5次。 龙陵地震序列的主要成分发生在被三条大断裂包围的三角形断块内部。发震构造是由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断层组成的“断层带”,这是一种新生的、处于崛起过程中的活构造,强震的发生是断层发展、连贯过程的体现。发震构造是由北北西—南北向和北东—北东东向的“断层带”交切而成的构造格架,在北北东向的主压应力场作用下,地震活动过程显示了突出的共轭性构造活动。 整个龙陵序列没有一条规模较大的构造统一控制,7个次级序列的主震有各自的破裂面,这些破裂面对震区地震活动的控制能力很低,说明龙陵地震的脆性“碎裂”特征。龙陵序列的主要成分发生在花岗岩基上,花岗岩的相对各向均一性是“碎裂”特征的物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