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部,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由于盆区地处柴达木盆地荒漠沙漠地带,形成了干旱、大风、多风沙的气候特征。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年减少的趋势,格尔木也不例外。特别是近十年,居住在格尔木  相似文献   

2.
从戈壁新城格尔木出发,沿青藏公路向西南方向行进,身后的城市渐渐远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穿过戈壁滩,汽车开始翻越纵横延绵的昆仑山。莽莽昆仑,巍峨壮丽,汽车仪表盘上的海拔高度指针也随着蜿蜒起伏的公路不断向上攀升,直到几乎不动地指到4600米左右的刻度上时,才让人意识到这里就是唐古拉山了,那举世瞩目的可可西里就在这里,那闻名遐迩的伍道梁气象站就坐落在无人区,气象站海拔4612米,犹如唐古拉山上的一颗小草,坚韧苍劲。  相似文献   

3.
从戈壁新城格尔木出发,沿青藏公路向西南方向行进,身后的城市渐渐远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穿过戈壁滩,汽车开始翻越纵横延绵的昆仑山。莽莽昆仑,巍峨壮丽,汽车仪表盘上的海拔高度指针也随着蜿蜒起伏的公路不断向上攀升,直到几乎不动地指到4600米左右的刻度上时,才让人意识到这里就是唐古拉山了,那举世瞩目的可可西里就在这里,那闻名遐迩的伍道梁气象站就坐落在无人区,气象站海拔4612米,犹如唐古拉山上的一颗小草,坚韧苍劲。  相似文献   

4.
海拔4802米 一下子把你举得很高 在很高的起点上 你拚命地挥锹抡镐 支起栖身的帐篷 架设生存的自豪 唐古拉山上的风云 尽收眼底 西疆雪域的恶劣气候  相似文献   

5.
林祥 《气象》1979,5(4):21-22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习惯上把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昆仑山以南,称为“羌塘”,藏语意为北方高原。在黑(黑河)阿(阿里)公路以北、青藏公路以西的广阔地带,通称为“北羌塘”。由于人烟稀少、景观荒漠、交通不便,至今还没有气象台站,历史上零星的观测资料也极少。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地面站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选取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境内的72个气象站逐日观测的积雪深度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积雪的年变程并不完全一致,高原东南缘的积雪主要发生在3月份;高原东南和东北部的积雪一年有两个高值区:前冬10~12月,后冬2~4月;高原中部和西南部的积雪主要在隆冬12~1月;中部一些站点的积雪一年存在3个峰值:10月、1月和5月.青藏高原的积雪主要发生在10月至5月份,9月和6月的积雪相对来说很少,7月和8月基本无积雪.高原沿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以及喜马拉雅山坡的站点最早开始有积雪,8、9月份就会有积雪产生,并且这些地区最迟有积雪的月份也较晚,6、7月份还会有积雪存在;而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到湟水流域、沿雅鲁藏布江的河谷地带积雪出现得晚(10、11月),最迟出现积雪的月份却要早(5、6月份),雅鲁藏布江东段地带甚至最迟出现积雪的月份要提前到3、4月份.高原积雪存在三个高值中心:一是由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沿线各站组成的南部高值中心;二是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东段山区;三是位于高原东部的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地区.青藏高原积雪总的来讲呈平缓的增长态势,20世纪60年代初积雪稍偏多,20世纪60年代中到20世纪70年代中是积雪偏少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是积雪偏多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到20世纪80年代末,积雪明显增加,20世纪90年代积雪又表现出减少的趋势.高原冬春多雪年为1983、1978、1982、1998、1993、1962、1968、1989、1995、1990;冬春少雪年为1965、1999、1984、1969、1985、1971、1976、1967、1960、1991.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冬夏平均流场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用1959、1960年1月和7月青藏高原上及其附近100个站的高空资料作出了距地300米、900米、海拔1500米、3000米、4000米及5000米等六层平均风场图。研究指出: 1.1月自高原中部至云贵一带存在一条辐合带,其厚度约距地1000米。近地层的反气旋性环流中心不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而在高原东侧的大陆上。天山和祁连山分别对西风都有明显的分支作用。 2.7月在高原上的风向辐合更为明显,但和印度北部的内热带辐合带是截然分开的,它北部的反气旋性环流轴线在3000米以下,位于42°—43°N一带,到5000米南退到35°N附近,这与日常天气图上小高压活动的情况相符。 3.不论1月和7月风向的日变化都清楚,20时普遍有吹向高原的分风向,且在高原的边缘附近表现最为明显,不少站的风向日变化达到180°。  相似文献   

8.
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58,自引:16,他引:58  
本文利用1954—1956年的高空及地面记录,作出了平均流场,并计算了垂直速度、冷暖平流及辐射等,得出下面几点结论:1)冬季在1.5千米及3千米的西风,在高原西边有明显的分支,东边有明显的会合,且在东西两边各有一“死水区”(风速很小),在高原北面形成了高压脊,而在其南面形成了低槽,到了6千米除了二个“死水区”消失以外,其余基本上没有变化。2)夏季1.5千米及3千米在高原附近的流线,绕高原作气旋性旋转,而到了6千米则相反而呈反气旋性旋转,其中心在高原西南部分,且随高度增加而向西偏。3)夏季在高原上基本上是上升运动,可能达到9千米;冬季在高原上估计可能是下沉运动(除西南角有部分上升运动)。4)夏季可以肯定高原是一个热源,而冬季除了西南角有—部分是热源外,其他地区可能是一冷源。  相似文献   

9.
西藏是我国雪崩灾害多发和频发区,几乎每年都有雪崩致人伤亡的报道,而且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雪崩灾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念青唐古拉山及其东延部分和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是西藏雪崩发生频次最高的两个区域,高原内陆降水少,雪崩发育受到抑制,仅在高寒积雪山区和冰川作用区才有常年雪崩存在.西藏常年雪崩易发区面积非常有限,仅占高原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热力状况与四川盆地汛期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叶月珍  方之芳 《高原气象》1999,18(2):162-170
应用高原积雪日数和高原气温、四川盆地逐月降水量资料,应用SVD等方法,探讨高原热力状况分布异常与四川盆地汛期降水分布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积雪日数场分布特征是以巴颜喀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为中心。该区域冬季积雪日数异常与川中盆地汛期干旱有相当好的联系。春季青藏高原北部和祁连山的温度场的大范围异常则与川西的洪涝和川东的干旱均有较好的相关,均可作为四川降水长期预报综合考虑的重要参考因子。一般而言,积雪  相似文献   

11.
林志强 《气象学报》2015,(5):925-939
为分析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特征,利用1979—2013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500 hPa高度场,基于气旋客观识别和追踪算法得到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低涡路径,同时利用客观分析方法对500 hPa温度场进行分析得到低涡的冷暖性质,从而得到一套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的资料。对高原低涡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地理位置和移出高原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35年间青藏高原上活动的系统主要为高原低涡,年均约53个,其中,年均6.7个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高原低涡持续时间从少至多呈指数减少,强度和冷暖性质的出现频次均呈正态分布,初生的高原低涡以暖涡居多,占81%。高原低涡发生且强度较大主要在青藏高原的汛期(5—9月),高原低涡源地主要在西藏那曲地区西部和阿里地区北部,消亡地主要位于源地高频中心东侧的唐古拉山地区和青海西部当曲河流域,高原低涡的消亡可能受地形影响。近35年来高原低涡生成频次呈不显著减少趋势(-2个/(10 a));移出高原低涡数(-1.4个/(10 a))和高原低涡移出率(-2.3%/(10 a))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2.
按照民航管理局相关规定的划分,海拔高度1500米(4922英尺)及以上、低于2438米的是高原机场;海拔高度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是高高原机场。西南地区高原机场有10个,高高原机场9个(其中2个在建)。  相似文献   

13.
林志强 《气象学报》2015,(5):925-939
为分析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特征,利用1979—2013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500 hPa高度场,基于气旋客观识别和追踪算法得到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低涡路径,同时利用客观分析方法对500 hPa温度场进行分析得到低涡的冷暖性质,从而得到一套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的资料。对高原低涡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地理位置和移出高原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35年间青藏高原上活动的系统主要为高原低涡,年均约53个,其中,年均6.7个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高原低涡持续时间从少至多呈指数减少,强度和冷暖性质的出现频次均呈正态分布,初生的高原低涡以暖涡居多,占81%。高原低涡发生且强度较大主要在青藏高原的汛期(5—9月),高原低涡源地主要在西藏那曲地区西部和阿里地区北部,消亡地主要位于源地高频中心东侧的唐古拉山地区和青海西部当曲河流域,高原低涡的消亡可能受地形影响。近35年来高原低涡生成频次呈不显著减少趋势(-2个/(10 a));移出高原低涡数(-1.4个/(10 a))和高原低涡移出率(-2.3%/(10 a))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孟昭翰 《气象》1975,1(9):12-12
带有高原特色的雷雨云 从格尔木翻越昆仑山,经唐古拉山到拉萨一线,Ac、As很少出现,Sc和Cb占80%以上。在高原上,淡积云发展成浓积云后,往往一跃而发展成鬃积雨云,看不出形成秃积雨云的过程。高原上的Cb个体较小,云体结构不如平原地区那样密集结实,而显得很松散,看上去也不大亮。但在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71-2016年青藏高原81个气象站逐月积雪日数和45个测站第一冻结层下界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探讨了积雪冻土下垫面变化对高原植被及沙漠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积雪日数分布极不均匀,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为高原积雪日数的大值区,且年际变率较大。2)青藏高原积雪日数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平均以3.5 d/(10 a)的速率减少,且在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减少速率进一步加快,达到5.1 d/(10 a)。3)青藏高原第一冻结层下界呈上升趋势,达到-3.7 cm/(10 a),与青藏高原增暖紧密相关。4)青藏高原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与高原气温、降水的增加趋势相一致,积雪冻土的变化对不同区域植被NDVI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形成的暖湿环境促进积雪消融、冻土下界提升,使土壤浅层含水量增加,有利于植被恢复和生长,其结果对高原土地沙漠化防治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领太 《气象》1980,6(1):38-38
南极的温度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其年变化如何,很久以来一直为科学家们所关心。最早了解到南极高原温度情况的是英国的探险家沙克尔顿。他在1908年12月率领一支考察队在87°S、海拔3千多米的南极高原上观测了15天,测得夏天温度在-23—-40℃之间,平均温度为-29℃。  相似文献   

17.
吴鹤轩 《气象》1981,7(9):38-39
照片1 浓积云 可见长度约30公里,照片是其中约1O公里的一段。左边云底平整,“云阶”清晰。 1976年7月25日11时15分摄于唐古拉山区,海拔4872米,方位西西南。  相似文献   

18.
我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念青唐古拉山从西到东横贯全县,其南侧为狭谷,有戒河、大书河汇流成克店河注入拉萨河,沿河两岸牧草丰盛,有25个公社,拔海高度在4,200—4,600米之间;其北侧为高原上最大的湖泊——纳木湖,面积达2,100平方公里,沿湖有4个公社,拔海高度在4,700米左右。全县以畜牧业为主,每年冬春(从当年10月中  相似文献   

19.
陈金水之歌     
陈金水之歌王志学一个气象人的名字,在祖国大地上响起;古子湖唱赞礼,唐古拉山舞红旗.珠江滚滚颂不尽,草原赞歌马蹄疾.陈金水的名字啊,响彻祖国大地!(一)安多气象站,海拔4802米,站地之高,堪称世界第一.空气薄稀,寸草不生,荒无人迹,鸟兽也难以栖息.气...  相似文献   

20.
陈洪田 《气象》1980,6(11):23-24
西藏高原的云有着不同于平原地区的特征,这是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热力、动力条件有关的。本文对高原云的几个特点及成因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高云低、低云高、中云少 西藏高原高云的云底高度通常为4000—6000米,有时低于4000米。低云的云底高度,除东南部少数测站外,通常为1000—3000米,大多在2000米左右,有时高于3000米(不包括碎雨云、碎层云)。与同纬度华东沿海一带比较,高云平均低三、四千米,低云要高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