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浙江是中国入境旅游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对浙江主要入境旅游客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浙江入境旅游科学的规划和旅游市场的针对性拓展.在搜集历年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亲浙度指数、时空分布集中性指数、竞争态等定量性指标的研究,刻画了浙江省主要入境客源国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浙江入境旅游流地理集中指数降低,稳定性加强,但主要客源国仍较为集中.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演替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模型,对福建1998—2007年间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时空演替特征.并在探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相关性的的基础上,将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4种类型:成熟型市场、成长型市场、崛起型市场和停滞型市场,据此提出开拓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对省级区域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其发展竞争现状与局势.依据1996-2005年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国内旅游客流量统计指标,运用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理论,分析了1997,2001,2005年3个特征时段各省区市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态,按东、中、西3个地带划分出各自的4种市场竞争态类型;并通过对3个时段的比较,揭示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态的转移及核心驱动因素,将其归纳为相对稳定型、持续增长型、跳跃增长型、周期波动型、稳定回落型5种转移类型.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阶段理论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根据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其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并以各国的旅游经济统计数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文发展指数为依据,推出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阶段划分方案,即初级阶段的非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国、中级阶段的旅游目的地国、高级阶段的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国,指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国家应制定不同的符合自己国情的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本国更快地向较高级别的旅游发展阶段转化。最后对蒙古、中国、新加坡进行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海外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市场格局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文章分别从旅游客源、旅游客源地、旅游客源国3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海外入境旅游市场格局的现状特点,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根据前若干年的数据,对15个主要客源国未来3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4点扩大海外客源市场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德务实合作是大国关系的典范,德国也是我国在西欧地区最大的客源国之一,因此研究德国旅华客源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连续多年的大量统计资料为基础,并利用季节性强度指数、GIS技术等研究方法,从人口统计学、时空结构和消费行为等三方面对德国旅华客源市场进行了全面审视,将分析结果与其他客源国市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人口统计学特征复杂,男性、中青年、观光游客和商务游客占据较大比重;②年际间游客人数总体增长,年内接待表现为双峰型,在华呈现“由沿海向内陆、由首都向华北”的扩散规律,出境离华后多以回到本国为主;③入境方式多样,参团比例高,人均消费高,但交通占去绝大部分,平均停留时间长;④可以从旅游合作领域、旅游产品供给和旅游服务质量三方面进行市场拓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客源市场等级划分理论的应用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旅游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对目前用于客源市场等级划分的3种基础理论——引力模型、空间距离递减规律及旅游竞争态模型理论的内涵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述;以神农架旅游客源市场等级划分为案例,从模型变量、数据要求、科学程度、应用难度、应用程度等方面对上述3种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应用价值和科学程度而言,引力模型在市场域较大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区(点)客源市场等级划分中具有显著优势;空间距离递减规律可作为市场域较小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区(点)客源市场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与引力模型、空间距离递减规律相比,旅游竞争态模型对数据要求较高,其应用较少。同时,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应用条件,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对理论划分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8.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提出旅游业市场竞争态模型,运用此模型可以定量分析、对比旅游市场的现实竞争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研究,确定本地区在旅游高超中的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为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应用这一模型,分析了新疆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竞争态及省内各地区目的地市场竞争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入境旅游市场"现实环境"与客源国对接待国"实际贡献"的双重视角,该文提出了入境旅游市场贡献力的概念,并基于此概念构建了客源国对华入境旅游市场的贡献力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2000-2013年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对华入境旅游的市场贡献力时空演变特征及国别变量下的差异成因。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市场贡献力受客源国和接待国双方共同作用与影响;2)2000-2013年,美、韩、日、俄对华入境旅游的市场贡献力分别以4.7、3.08、2.82、0.38倍进行增长,相比于20世纪末,近13年的增幅尤为显著;3)各国市场贡献力的年度及观测期平均水平降序排名均为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4)各国贡献水平差异较大,人口重要度、对华人口流向和旅游花费偏好是影响客源国这一贡献水平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运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指标,定量分析1995—2004年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从时空角度探讨4类亲景度市场和4种市场竞争态的相关性,据此确定苏州国际旅游宜发展的4类市场: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并提出开拓苏州国际客源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入境旅游的游客数量及其增长率是反映一个地区国际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运用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对2001~2004年云南省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及目的地市场在云南国际旅游中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进行分析,反映了各市场在入境旅游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与态势,揭示了云南境外游客的变化情况,并给出各市场的相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海外客源市场地域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瑛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4):78-80,84
通过数据分析,对陕西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地域结构进行了研究,划分了不同开发方向的客源市场类别,提出了进一步扩大陕西海外旅游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和距离的旅游国际竞争潜力评价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绪才  钟静  丁敏 《地理研究》2011,30(5):827-834
本文将旅游竞争力分为旅游竞争效力和潜力两个方面,并从旅游资源和距离两个方面构建旅游国际竞争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和从特定区域客源市场视角对中国旅游国际竞争潜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世界主要旅游强国相比,中国旅游国际竞争潜力综合评价值最高,竞争潜力很大,且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但在与客源地距离方面总...  相似文献   

14.
福建国际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是我国著名侨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优势突出,现已成为福建省跨世纪发展的重点产业部门。本文在分析福建国际旅游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旅闽海外客源的年际变化、区际结构和消费状况,着重探讨了其海外市场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今后的市场开拓、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提出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区位熵法与旅游产业链及专业化分工相结合的方法,判别出新疆大喀纳斯旅游区旅游产业的集聚态势,根据本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的作用,在现有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GEMS模型,对新疆大喀纳斯旅游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其现有竞争力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是其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文章分析了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并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考察入境旅游和各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东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类似地,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增长是其第三产业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是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和相应区域第三产业的增长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在区域层面上。只有少数区域支持入境旅游是区域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它们是东部地区的北京、广东、上海、天津、福建、江苏、浙江、海南和广西;中部地区的黑龙江和湖南以及西部地区的云南和陕西。在这些省区市。入境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入境旅游在我国还没有足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旅游11强(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为提高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效果,该文运用定量评价法对全球旅游11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美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最强;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次之(强);德国、中国、英国较强;加拿大、墨西哥、奥地利、希腊相对较弱。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居全球第六位,但与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以2001—2016年入境外国休闲旅游者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地理集中度、市场收敛性和市场竞争态3项指标再分析旅华外国客源市场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旅华外国客源市场集中度较高,近6成客源来自亚洲,且主要依赖于韩国、俄罗斯、美国和马来西亚等核心市场;市场多样性不足,远程洲际市场对中国旅游规模的增长贡献不大;韩国最具竞争优势,蒙古最具发展潜力,其他市场的竞争潜力相对较弱。最后,通过比较休闲旅游数据与总体旅游数据的结果,发现以往基于总体入境旅游数据的研究结论有偏差:在市场占有率上,日本、蒙古、菲律宾和印度被高估,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被低估;在市场贡献上,意大利、瑞士、荷兰和加拿大被高估,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美国被低估;在市场竞争地位上,蒙古、菲律宾和印度被高估,泰国被低估。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海外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状况考察入手,重点分析当前湖北面临的国际旅游市场形势,找出存在的问题,预测发展趋势,明确市场目标和几个关系,提出相应的市场开发战略,以期促进湖北旅游市场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文龙  吕君  王珊 《干旱区地理》2019,42(2):404-413
入境旅游作为我国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于我国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可或缺;以内蒙古89个县域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吸引力、产业实力、接待组织能力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函数模型法、ArcGIS Voronoi图分析、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对入境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研究区入境旅游资源吸引力与产业实力呈现出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空间格局,组织接待能力空间呈现破碎化特征。(2)竞争力呈现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空间格局,且竞争力较强的县域多分布在内蒙古边缘区。(3)强竞争力与较强竞争力县域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赤峰、通辽、锡林浩特形成两大竞争力集聚区。(4)准则层中障碍度指数由大到小排名为:旅游资源吸引力、产业实力、接待能力;指标层障碍度来看,位于前5名的单项指标分别是:旅游资源质量,旅游外汇收入,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数量,国际旅行社数。(5)旅游资源吸引力与旅游组织接待能力相差悬殊是造成内蒙古入境旅游目的地旅游竞争力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旅游产业实力差异加剧了竞争力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