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学旅行立足于真实情境,促进学生合作、自我发展、参与体验与创造,是"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得以习得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初步探究了地理实践力的内涵、研学旅行对地理实践力的体现,并尝试提出了研学旅行中培育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研学旅行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人地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乌兰哈达火山地貌实况,从资源概况、研学活动设计及研学评价三个方面,设计了火山地貌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为当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学旅行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人地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乌兰哈达火山地貌实况,从资源概况、研学活动设计及研学评价三个方面,设计了火山地貌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为当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玲  殷航 《地理教学》2019,(13):51-53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各地中小学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呈现碎片化特征,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设计。文章从地理课程系统性开发的视角,根据每种研学旅行基地的特点,提出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案,并以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的地貌部分教学内容为例,结合镇江本地资源,构建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实施方法,尝试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明涛  李开明 《地理教学》2020,(4):48-50,56
研学旅行是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河西走廊研学旅行”为例,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探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跨学科综合型研学旅行方案设计,尝试将研学旅行课程化。  相似文献   

6.
张春杰 《地理教学》2021,(15):57-60
高中地理作为唯一将实践力列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引导未来职业规划的研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托桂林市的岩溶地貌,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通过区域内典型岩溶地貌地点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张超伟 《地理教学》2020,(8):61-64,21
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2018年暑期虎峪自然风景区的一次研学旅行为例,通过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基于优化研学旅行设计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虎峪是良好的研学旅行基地,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维度优化后的研学旅行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刘刚 《地理教学》2023,(1):60-64
在“三新”背景下,研学旅行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本文以丹霞微地貌区的植被为研究对象,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依据,通过思维建模,按照观察现象、质疑提问、初步研判、地理建模、释疑展示以及评价反馈的流程开展深度研学旅行,帮助学生培养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为深度研学旅行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研学旅行活动正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众多部门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公司都以研学旅行的名义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各地中小学也依托自身和社会力量组织各种研学旅行实践。语文、英语、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都开展了对研学旅行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尤其是地理学科,改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学旅行与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育相互交织形成合力,地理实践力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素养基础,而研学旅行为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利的实施途径。基于各地、各学科、各种主体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有益尝试,应当认识到,研学旅行不是随意的市场化游学,也不属于某一学科,而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衔接,属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各学科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必须综合用作研学旅行活动的基础,研学旅行活动又是对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成效的实践检验。当前,研学旅行的开展方兴未艾,难免出现一些目的不明、属性不清、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规范、有效、均衡地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促使研学旅行成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相关人员特拟定了本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以连载方式分四期刊登于《地理教学》杂志,作为研学旅行指导性规范,促进研学旅行规范化、课程化、优质化。本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九个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段玉山、郭锋涛、周维国,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袁书琪,福州市地理名师工作室李文等编写。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必要前提,结合博物馆展品设计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是满足当前县级中小学在本地开展研学旅行刚需的可行途径。利用地理核心素养与县级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之间的契合之处,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解读馆藏展品,并以县级的曲周博物馆为例进行课程设计。经过反思发现,博物馆展品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根本,博物馆科研成果决定研学旅行课程质量,博物馆本应成为区域研学旅行的集散地,博物馆联动促进区域研学旅行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琳娴 《地理教学》2021,(18):46-49
近年来,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已成为常态.本文以四明山研学旅行的设计与实践为例,确定乡土研学的内涵与流程,以乡土资源为载体,探究研学目的地的选择、研学路径设计、研学节点设计及研学方法的组合方式,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多策略辅助、多效能评估的乡土研学组织策略,提供乡土研学实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学旅行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2014—2021年有关研学旅行的3407篇论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方法分析研学旅行研究的现状、热点以及趋势。结果表明:第一,研学旅行主题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学旅行”“中小学”“核心素养”等主题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家教育部门、高校、中小学是三大研究主体;第二,我国研学旅行领域的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何优化研学旅行方案设计是近年来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第三,“互联网+”、地理信息技术等更多地被运用到研学旅行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研学旅行发展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依托省级研学基地——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系统探讨了校际联合的研学旅行的作用,呈现中学自然地理研学课程的方案设计、实施、评价和反思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构建校际联合的研学旅行具有必要性,可为高校地理师范生培养、地理相关课程改革和中学开展、丰富自然地理相关研学旅行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在地理研学旅行中进行思政教育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在理论上尝试探索出地理研学旅行思政元素的融入机制,在实践中挖掘地理研学旅行中的思政元素,给出合理的思政教育融入策略,为地理研学旅行的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达到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吕媛  周秋文  罗娅 《地理教学》2021,(17):59-64
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的迅速发展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为探究国外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的发展状况,本研究以2002-2020年在国外期刊收录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基础,系统阐述了国外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的相关概念以及研究特征.研究发现,国外的相关研究可大致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研学资源开发研究、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三个方面.通过吸收国外学术研究的优秀成果,对于我国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越  刘康  李巍巍 《地理教学》2021,(16):43-45
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后,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文献呈指数型增长,涉及的方向有研学前准备、研学主题设计、研学评价、研学反思等诸多环节,但是关于研学旅行分组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借助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原理,从高中生的职业兴趣出发,遵循组间匀质化和组内差异化的原则,探索研学旅行中效率较高的分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第一届广东省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立足关注学生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撰写报告过程中表现出的信息搜集与分析、组内交流与协作、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等能力;关注学生在复杂真实情境中探究问题的综合思维、认知深度、素养表现;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流露出的地理探究兴趣与地理审美情趣等,进而制定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活动内容、达成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活动任务、创设测评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表现评价。  相似文献   

18.
研学旅行作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融合的一种教育方式,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如何推进以教学改革为方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研学旅行,同济中学在研学旅行的内容设计、研学过程和综合评价上做了有效尝试——京蒙天文地理研学活动,践行着"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相似文献   

19.
黄晶  付迎春  黄道才 《地理教学》2021,(2):45-47,55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Google Earth Studio平台辅助教学的功能为基础,分析了基于Google Earth Studio平台制作虚拟旅游卫星动画的可行性和设计思路,并给出操作步骤与具体应用方法,为研学旅行的课堂教学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四、课程结构1.设计依据(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切实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线,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认知为基础,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研学活动的文化性、科技性、自主性和社会性,让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提升终身发展所需的情商和智商,做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