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地球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作为地球运动参照物的日月星辰又与地球相距甚远,因而难以据此直接观测地球运动。当前虽然不乏较为准确地表现地球运动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但由于其制作技术和呈现方式多为二维形式,学生难以从中获得三维感受和亲身体验。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应当为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  相似文献   

2.
陈琳 《地理教学》2019,(10):56-58
为改变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讲授"地球运动"教学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现象并将其融会贯通的局面,笔者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测量常州正午太阳高度角或经纬度"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设计仪器、实际测量,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3.
"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成因不作教学要求,但其偏转规律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每当学到该内容,总有一部分学生始终无法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判断存在很大疑问。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发动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寻找"地转偏向力,在"寻找"的过程中感悟、领会地转偏向力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李梅 《地理教学》2010,(8):45-47
对于本活动主题,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但存在差异性。比如,很多学生知道魏格纳,但对于他提出的证据是否确凿没思考过。专题5板块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板块运动的内容从大陆漂移说开始,到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全球构造理论作为《板块运动》这一专题的学习活动,以“体验解释板块运动的理论如何形成的过程”为主题。  相似文献   

5.
黄春媚 《地理教学》2022,(12):34-37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能有效触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在动力,为其持续高效学习地理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基于思维可视化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课,通过创设思维情境引领思维发展,运用视频、地图、思维导图、流程图、景观图和地理模型等思维可视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由知识层上升到思维层,深入分析地理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措施,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褚军 《地理教学》2013,(18):22-24
正一、实验教学探究的操作过程(一)实验探究设计的原则1.实验探究的主题能有效体现教学主题,难点知识所选取的实验主题能直观有效地体现地理现象,突破学生传统认知和思维的困难,或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运用等具体的能力。依据"地球运动"的实际教学内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3种类型、5个实验教学探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8.
缪尧平  林浩平 《地理教学》2014,(2):32-33,40
正【设计意图】"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基础理论,其对空间思维要求极高,历来都是教学难点。教师们多采用直观演示、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缺乏直观认识,且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仅通过观察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认识、体会地球的运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课件及软件运用到地球运动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虚拟三维地球仪"软件,能较为完美地虚拟演示地球运动,其功能强大,操作便利。笔者以该软件为基础,通过学生亲手操作软件,形象地去体  相似文献   

9.
热力环流因其较强的逻辑性,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的一大难点,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故也是一大教学重点。为突破该教学的重难点,众多地理教师也是费尽心血,但很多时候是“枉费心机”,教学效果不明显。研读了江苏两位老师“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2010年05期,本文简称“难点突破策略”)后,深有启发,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任苏蕊 《地理教学》2023,(15):35-38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落实的。地理教学需要走出课堂。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素材之一。本文以必修《地理2》主题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为例,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为调查区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从身边的乡土资源出发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12.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5):276-279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presents a report by two geographers who have ha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using educational television. In the first instance, educational television is being used to produce two enrichment series for the public schools of Texas. In the second, a university is using educational television to provide first-class instruct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lieving professors from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freshman courses. The two authors have been involved in sessions concerning ETV at the last two NCGE conventions. It was their observation that interest was high; certainly the discussions indicated a desire for more knowledge by the membership. This article, therefore, will provide the profession with provocative and stimulating ideas on what can be done with educational television.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9):491-492
  相似文献   

16.
Digital divides—uneven patterns of access—are a major feature of cyberspace. This article opens by noting that most students are digital natives who grew up with the Internet. Second, it summarizes digital divides, including global patterns, rural–urban differences, ethnic and gender discrepancies, and the role of smartphones. The third section justifies teaching digital divides as a way of understanding of sociospatial inequality. Next, it offers six strategies to get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is topic, including mapping Internet users, interviewing a nonuser, discussing rural–urban differences, going without the Internet, exploring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divide, and imagining the pre-Internet world.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