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南九孔鲍养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我国皱纹盘鲍苗种及成体发生大规模死亡以来 ,北方鲍鱼产量一直处于低谷阶段 ,鲍鱼人工育苗及养殖严重受阻 ;1996年开始增产 ,但速度缓慢 ,生产极不稳定。南方福建东山一带 ,目前发生鲍鱼大规模死亡现象 ,并有向南方拓展之势 ,如广东湛江、汕头、汕尾也发生鲍鱼大规模死亡现象。海南省政府决定 ,今后几年内全省计划大力发展鲍类养殖 ,全省计划几年内发展网箱养鲍10×105箱 ,许多企业大力开展工厂化养鲍。本文针对海南养殖九孔鲍的独特特点 ,从养殖模式及养成技术的操作和管理 ,以及养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一简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鲍的育苗、养成和工厂化蓄养发生严重的异常现象,造成大面积减产。1995年1月,受长岛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我们承担皱纹盘鲍病因和病害防治研究项目。本文着重讨论养鲍用水的水质状况及水质处理技术。1材料与方法1.1样品的采集采样地点和时间。1995年7月13日取长岛鲍鱼育苗厂附近海水、育苗用沙滤水和排放的育苗废水;1995年7月16日取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码头涨潮水。1.2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步骤取自长岛的水样,沉淀后取上清液,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因需分析元素总量,所以未经过滤。…  相似文献   

3.
鲍鱼作为‘海八珍’之冠,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医药疗效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食客,其市场价格高达每公斤500多元,鲍鱼养殖热潮也因此在沿海各地蓬勃兴起。今年以来,荣成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针对当前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成活率低,养成中易发病,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与山东寻山水产集团总公  相似文献   

4.
砣矶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海岛镇,全镇共8个行政村,3600户,1.1万人,岛陆面积7.05平方公里。近几年来,我们立足海岛实际,把组织实施以鲍鱼增养殖业为标志的“捞金工程”,作为“耕海牧渔”、抢占海洋开发“制高点”的重大举措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全镇已形成一个育苗、养成、销售系列化,海上、海底、陆上立体化发展,集体、个体、股份多元化经营的格局,全镇共有工厂化、坑道、筏式、大棚、潮间带、潮下带等各式养鲍场100多处,存养鲍鱼3000多万头。到1994年,累计收获商品鲍30吨,销售收入1200万元。鲍  相似文献   

5.
耳鲍人工养殖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经过1a的养殖实验,研究了耳鲍(Haliotis asinina)在海南省人工养殖的可行性,发现室外水泥池池底波纹板流水养殖,其生长速度快,年平均壳长增长率为75.5%,成活率高达83.3%,比我省主要鲍鱼养殖品种九孔鲍和杂色鲍年平均壳长增长率分别高了13.8%和13.5%,成活率高了31.7%和30%,同时证实耳鲍不适合室内目前通用的工厂化笼养。  相似文献   

6.
温文 《海洋信息》1996,(7):19-20
近年来,广东汕尾、汕头、深圳和湛江等市都积极发展鲍鱼养殖,并从海上养殖发展到陆地采用工厂化进行养殖生产。据了解,其中仅汕尾市近年就投资过亿元建成了鲍鱼养殖场8个,共1.6万平方米,年产鲍鱼160吨,成为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工厂化养殖鲍鱼基地之一。在陆地工厂化养鲍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据  相似文献   

7.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是鲍鱼中的一种。它个体较大,繁殖力强,产量占我国鲍鱼总产量的70%以上;主要分布于山东、辽宁两省。 日本于1952年弄清了盘鲍生活史,在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工作中居世界首位。目前英、美、法、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在积极引进种苗生产技术。我国对鲍鱼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筏式养鲍的海区条件、苗种饵料选择、病害防治、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本实验共筏养10万头鲍鱼,经三年养成,成活率达80%以上,年亩纯益达四万元,明显高于其他海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长岛县科委关于臭氧化消毒技术在鲍鱼育苗中应用已申报山东省科委立项。这一应用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探索臭氧消毒海水对鲍鱼育苗的作用机理,研究不同臭氧浓度处理海水对稚鲍成活率及生长速度的关系,总结出一套利用臭氧消毒海水清除病害的困扰、提高稚鲍成活率的育苗生产新工艺,推动鲍鱼育苗生产走上高效低耗、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 臭氧化消毒技术是利用其臭氧的强氧化  相似文献   

10.
鲍以其营养价值和口味鲜美名列“海八珍”之首。现在我国鲍的增养殖业已在迅速崛起,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也日臻成熟。作为一种产业当前矛盾主要集中在如何缩短养殖周期和提高经济效益上。鉴于鲍养殖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养殖周期长就意味着风险大、投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育苗是我国培育中间球海胆养殖业种苗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海胆附着基的人工育苗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控制稚胆剥离损伤方面。目前,海上吊笼养殖是中间球海胆人工养殖最主要的养成方式之一,而随着室内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更新和优化,海胆的室内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并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以软质塑料膜作为中间球海胆附着基的育苗效果以及不同规格种苗养殖的效果,分别使用硬质波纹板和软质塑料膜作附着基进行中间球海胆人工育苗,并开展了大、小两种规格(壳径分别为0.5 cm和2.0 cm)的海胆种苗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养殖研究,旨在明确软质塑料膜替代传统硬质波纹板作海胆育苗附着基的可行性以及中间球海胆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养殖效果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软质塑料膜在采苗效率方面与波纹板无异,但在促进稚胆生长和提高存活率方面优势显著(p<0.05);在不同规格中间球海胆种苗的工厂化养殖和海上养成研究中,相同养殖条件下,养殖12月龄的大规格种苗相较于小规格种苗在生长和存活方面优势显著(p<0.05),同时工厂化养殖能确保更高的养殖成活率和更优的生长性能(p<0.05),然而中间球海胆的工厂化养殖在...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13,(11):46-47
鲍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由于鲍鱼天然产量很少,所以价格昂贵。目前,很多产鲍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我国也不例外。当前,国内养殖鲍病害严重,鲍苗难培育,养殖成鲍生长缓慢,存活力低下,而种质退化、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和养殖技术不当等是造成以上危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硅藻在鲍育苗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鲍鱼(Haliotis)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量也不断上升。2000年中国商品鲍产量已达到2000吨以上。但目前养鲍业中普遍存在着养殖稳定性低、病害严重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鲍与牙鲆工厂化养殖普遍存在的设施配套标准差、养殖容量低、生产成本高、病害日趋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工厂化养殖设施适应性技术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要点。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鲍育苗的基础上 ,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南方沿海的鲍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 ;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 ,应用后鲍苗产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山东省荣成市渔业战线广大干部渔民战胜了海洋资源衰退、渔需物资涨价、鱼货价格下跌、销售市场疲软等重重困难,使渔业经济实现“九五”开门红,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88万吨,渔业总收入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20%,为“九五”后四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养殖业重点突出,新品种增养殖发展迅猛。鲍鱼实现了育苗、养殖一体化,陆地工厂化养殖、浅海筏养和底播增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步入循环生产阶段。去年全市越冬鲍鱼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鲍与牙Ping工厂化养殖普遍存在的设施配套标准差、养殖容量低、生产成本高、病害日趋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工厂化养殖设施适应性技术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要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养鲍业的迅猛发展,陆上工厂化养鲍也在全国沿海各地普遍兴起,为了深入地研究生态系养殖,进一步提高工厂化养鲍设施的利用率和人工养鲍的经济效益,我们在筏式网笼鲍参混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90年,在石岛捕捞公司的工厂化养鲍槽中进行皱纹盘鲍和刺参混养的试验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鲍的养殖形式,目前主要有浅海筏式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以及海底养鲍等。1海底养鲍及其优点所谓海底养鲍,就是人们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的方法、将人工鲍苗投放于事先选择好的海区底部,让其自然或半自然生长。其优点是:1.1投资少它不用像工厂化养鲍那样需建设水、气、暖配套的大型生产车间;也不用像筏式养鲍那样需要购置大批的根橛、筏架、网笼和浮漂等养殖器材。其生产投资较其他养鲍形式少。1.2成本低海底养鲍靠自然潮汐进行水交换,不需用提水设施;所用器材、饵料和人工也都寥寥无几。1.3安全可靠养殖对象处于海域的底部…  相似文献   

20.
石斑鱼是非常名贵的鱼种,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养殖业者的关注,在我国南方沿海各省,网箱养殖石斑鱼发展很快,前景十分诱人。然而,因苗种、亲鱼、饵料、病害等诸多问题没能很好解决,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就现状看,国内已有数家单位实验成功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但至今因技术上不稳定、亲鱼难得等原因,仍未能解决商业化大规模石斑鱼全人工培育。 现在好了,有海南大学陈国华、张本等专家组成的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现场实验、研究,解决了石斑鱼的工厂化全人工培育问题。他们研究和解决的内容包括:(1)亲鱼的选择及培育技术;(2)药物促使石斑鱼提前完成性转化技术;(3)亲鱼催熟、催产技术;(4)石斑鱼的人工孵化技术;(5)石斑鱼苗种培育技术,等等。这全套技术已于2000年4月12日通过了海南省农业厅组织的现场验收。 ●南美白对虾已引进我国多年,育苗、养成技术已基本成型,但其中尚有好多技术性障碍是业者很难逾越的;蓝对虾则是近几年才引进的,有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尚未解决。中国科学院九五攻关重大项目专项“池塘对虾持续、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研究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邀请了此项目专家海南大学和中科院海洋所的教授、研究员为业者传授一些技术、技巧,可使听者受益。 ●鲍鱼养殖现在已成了许多业者致富的通衢大道,然而其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阻碍了事业的发展。我们请了专家为您答疑解难。 为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我国海水鱼养殖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期刊社会同多位专家决定举办“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南美白对虾、蓝对虾等育苗、养成技巧,鲍鱼育苗、养成技术研习班”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研习内容: 1石斑鱼班 1.1石斑鱼的生物学 1.2埋植外源激素诱导点带石斑鱼性转化 1.3点带石斑鱼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 1.4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 1.5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 1.6点带石斑鱼仔鱼开口期的食性 2对虾班 2.1南美白对虾、蓝对虾生物学特性 2.2南美白对虾、蓝对虾育苗、养成技巧 2.3健康养虾与病害防治 3鲍鱼班 3.1鲍鱼的育苗、养成技术 3.2鲍鱼养成期间的病害防治 @开班时间和地点 1时间:2001年2月12日~2月18日, 石斑鱼班:2月12日报到,13~14日开课、研习; 对虾班:2月14日报到,15~16日开课、研习; 鲍鱼班:2月16日报到,17~18日开课、研习。 2地点:海南省海口市人民路58号, 海南大学学术中心 @报名电话及传真:(0532)2879062-2529 E-mail:MSJ@ms.qdio.ac.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