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微生物栖息的特殊环境。特殊的盐类成分,低温,高压,低浓度的有机物质,植物及动物区系的稀少等组成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广阔海洋区域一些主要生态特征。海洋中最初的微生物学研究,早在上一世纪就已进行了,但是它们局限于较狭小的任务——确定细菌在海洋中的存在及其组成。而伊萨琴科的卓越著作《北冰洋细菌的研究》奠定了阐明微生物在全世界海洋(约近15亿立方公里)的巨大水团内物质转化过程中作用的开端。这项工作是在1908年结束的,但是直到1914年才出版。这篇包括有关海区中微生物活动多方面资料的专论,确定了海洋微生物学多年的研究方向并使海洋微生物学发展成独立的科学部门。  相似文献   

2.
文章由地微生物学谈起,论述海洋地微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及难度等。讨论海洋地微生物学内容及其环境的特点、研究现状及方向。文章寄希望于海洋环境、地质等地球科学家与微生物学家等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大力开拓我国的海洋地微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莉蕾 《海洋工程》2000,18(1):28-28
由国家首次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化学原理和应用》一书是我国著名海洋化学家张正斌教授的新著。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海洋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海洋化学。本书的独到之处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海洋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 生态调查是海洋微生物学的一项基本工作。目前调查海域中细菌总量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平皿培养法、直接镜检法、稀释计数(MPN)法及超滤膜萌发计数法等,但各有优缺点。此  相似文献   

5.
孙国玉 《海洋科学》1980,4(4):48-51
海洋微生物学的发展落后于海洋的其他学科,迄今仍然处于年青阶段;因此,海洋微生物的调查仍然是海洋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海洋细菌的调查,海洋中的放线菌、霉菌和超微微生物等也约略地提到一些。对于浮游生物的调查,本文不予讨论。  相似文献   

6.
记述国际著名海洋微生物学家,亦即被许多人推崇的现代海洋微生物学之父、“著名老人”佐贝尔从出生(1904年)到1946年他出版专著《海洋微生物学》这段时期中的履历和主要研究内容、工作成绩和世人评论,目的是为了激励年轻学者早立志献身科学,抓住机遇,勤奋努力,为人类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简讯     
应山东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文圣常教授的邀请,日本地质学会评议委员会委员长、日本东海大学海洋学部大学部科学科主任、海洋资源系主任星野通平教授84年10—11月间在海洋学院访问讲学。星野教授讲学的内容是: 1.大洋底——关于洋底的地壳组成及沉积物等。  相似文献   

8.
海——微生物栖息的特殊环境。特殊的盐类成分,低温,高压,低浓度的有机物质,植物及动物区系的稀少等组成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广阔海洋区域一些主要生态特征。 海洋中最初的微生物学研究,早在上一世纪就已进行了,但足它们局限于较狭小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14,(4):2-3
近日科学家们表示人们严重低估了海洋里鱼的数量——大多数鱼类从未被捕捞过。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卡洛斯·杜阿尔特教授表示海洋中层鱼,也就是生活在海洋表面下方100--1000米深处的鱼类,组成了全世界鱼类生物量的95%,且从未受到渔业的影响,秘诀在于它们躲避渔网的能力。杜阿尔特教授搭乘西班牙考察船赫斯珀里得斯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全球旅行,他带领的科学家小组收集了海洋中层鱼的回声探测。他表示,大多数海洋中层鱼在夜间会在靠近海洋表面处进食,而白天进入更深水域以避免鸟类攻击,它们能够在5米远的范围内探测到渔网并设法避开。  相似文献   

10.
正当我们欢庆我们的老师——郑重教授80大寿的时候,也迎来了郑重教授从事海洋生物教学和科研工作60年,我们向他表示衷心地祝贺! 郑重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在60年的海洋生物学,特别是浮游生物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中,他以渊博的学识、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献身精神。为我国浮游  相似文献   

11.
蓝色新事     
<正>被严重低估深海鱼量捕鱼Fishing近日科学家们表示人们严重低估了海洋里鱼的数量——大多数鱼类从未被捕捞过。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卡洛斯·杜阿尔特教授表示海洋中层鱼,也就是生活在海洋表面下方100~1000米深处的鱼类,组成了全世界鱼类生物量的95%,且从未受到渔业的影响,秘诀在于它们躲避渔网的能力。杜阿尔特教授搭乘西班牙考察船赫斯珀里得斯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全球旅行,他带领的科学家小组收集了海洋中层鱼的回声探测。他表示,大多数海洋中层鱼在夜间会在靠近海洋表面处进食,而白天进入更深水域以避免鸟类攻击,它们能够在5米远的范围内探测到渔网并设法避开。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14,(7):76-77
<正>第七届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开营啦!海洋知识夏令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之一。时至今日,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今年的夏令营,我们将奔赴风光绮丽、素有"黄海明珠"之美誉的海滨之城——青岛。在这个金沙绿树、碧海蓝天的地方,小伙伴们将度过充实而美好的七天时光。青岛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海洋科研基地——全国60%以上的海洋科学高端人才集中于此。  相似文献   

13.
应国家海洋局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司司长克劳斯(DALEC·KRAUSE)教授于今年三月来我国访问。其间于3月14日—15日访问了国家海洋局二所。 克劳斯教授此次来访,主要想了解我国海洋机构及活动情况,并商谈与我合作问题。他在海洋局二所访问期间,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组织活动情况,并参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东海大学综合研究机构主办的“中——日海洋研究讨论会”于1981年10月28—29日在静冈县清水市东海大学海洋学部召开。我国应东海大学副总长松前达郎的邀请,经国家海洋局组织,一行五人,在团长毛汉礼教授率领下,赴日参加了中、日之间海洋科学工作者的首次学术交流会。会后并在清水市及东京参观访问了有关的海洋学科研和教育单位。所到之处,均受到日方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所以,此行不仅与日方海洋学界进行了有益的交流,也增进了两国海洋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友谊,收获是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15.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顾问任美锷教授在参加于西德举行的第三次国际海洋地球科学会议后应该所邀请来青作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欢迎.首先,任教授作了“海洋地球科学发展动态”的报告,介绍了今后十年海洋地球科学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以及当今世界海洋地球科学的最新动向.当前,海洋地球科学的研究可概括为四个重要方面.(一)关于海洋大地构造的研究:日本Uyeda教授,通过活动海洋边缘的研究,强调了活动边缘的多样性,从而提出“比较俯冲学”的概念,并建议使用地球物理仪器,对沟-弧-盆完整系统进行定量研究,以获得其俯冲变形数量和俯冲速率.此外,对边缘高原和微大陆也提出海洋大地构造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海洋、水产、石油地质、地理、造船、水利、能源、地震、航海、声学、海洋湖沼、仪器仪表等十三个全国学会和海军装备部、海军后勤部工程部联合举办的“全国海洋开发工程技术交流会”于1987年12月17日至22日在广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从事海洋开发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海洋开发第一线的250多位工程技术专家、教授和科技管理人员。著名的物理学家汪德昭教授、生物学家刘瑞玉研究员、造船专家杨(木酉灬)教授、河海工程学家黄胜教授、地理学家王颍教授等一百多位教授、付教授、高级工程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展示了我国建国30多年来海洋开发工程技术的科研、设计、施工、制造和管理方面的新成就,切磋了海洋开发工程和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我国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东海大学海洋学部大学部科学主任、海洋资源系主任、日本地质学会评议委员会委员长星野通平教授于今年10月间来我院进行讲学和访问。 星野教授讲学的内容是: 1.大洋底——关于洋底的地壳组成及沉积物等。  相似文献   

18.
日前,工程院院士赵法箴同来自全国近60位海洋科技专家、教授,带着高水平的报告聚会烟台,探讨21世纪海洋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这是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分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促进海洋科技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而举行的学术讨论、交流,并赴海洋高科技密集地、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山东寻山水产集团总公司现场考察。中国老教授协会常务副会长毕风、烟台市副市长李皆荣、市海  相似文献   

19.
卫星遥感技术因其在海洋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成为各国海洋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已实施的卫星计划为切入点,阐明了海洋科学卫星对海洋科学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指出海洋遥感已进入科学卫星时代。针对当前海洋亚中尺度和近温跃层遥感观测的科学前沿需求,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正在实施的新一代科学卫星计划。重点围绕新一代海洋科学卫星的两大代表性载荷——干涉成像高度计和海洋激光雷达,回顾了测高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展望了这两大载荷在亚中尺度海洋学、海洋跃层动力学和大数据海洋学领域的未来潜在应用,对中国海洋科学卫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2011,(1):150-150
[本刊讯]在去年12月"海峡两岸海洋生物多样性研讨会(2010)"于厦门召开期间,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学会、福建省海洋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台湾海峡》的编委会聘请台湾海洋学家邵广昭研究员、黄将修教授和周莲香教授为编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