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板块碰撞时会聚边缘的地质状况AsahikoTaira在现代地球上,大地构造板块多会聚于深海海沟或碰撞槽内(参见1992冬季/93Oceanus中有关岛弧、深海沟和弧后盆地的讨论),海洋钻探已提供了有关板块碰撞过程方面的主要信息,包括从俯冲板块到仰冲板...  相似文献   

2.
《海洋地质译丛》2008,(4):13-13
第六届亚洲海洋地质大会近日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亚洲海洋地质奖”,以表彰他对亚洲海洋地质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地球气候系统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特别是有关这三大洋海-气耦合主模态研究已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在被热带太平洋“充电”的同时,如何通过大气桥“放电”,从而改变热带太平洋海洋动力过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指出了海洋动力过程在三大洋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洋陆边缘科学计划2004》述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经过16年对科学问题的凝练,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公布了《洋陆边缘科学计划2004》。该文献确定了洋陆边缘的4个主要研究领域,即大陆岩石圈裂解、俯冲带物质转换、地震带实验、源-汇系统。该计划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代海洋地质科学的重点已经从区域特征的刻画转向“过程”和“方法”的研究,即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理解过程、机制、动力学,发展和应用多学科交叉方法、过程模型方法、新型现场观测和采样技术。掌握这些最新动态对于我国边缘海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冲绳海槽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与盆地演化历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冲绳海槽盆地通常指的是东海陆架以东,琉球群岛以西,北起西南日本岸外,南至台湾宜兰附近的一个为海水淹盖的大型沉积盆地,南北长约1200公里,东西宽约100—150公里,分布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由于盆地处在活动大陆边缘的沟-弧-盆体系中,大地构造位置比较特殊(图1),早已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们的兴趣.从六十年代开始,日、美、苏等国先后都对冲绳海槽区域进行了一些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的调查研究.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地质矿产部、国家海洋局、石油工业部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也先后对冲绳海槽地区进行了一些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我们从八十年代开始,对该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海洋地质与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调查项目有海底沉积物取样、测深、重磁测量及多道地震调查等.本文就是在总结各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冲绳海槽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与盆地的演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东海大陆架及邻域大地构造演化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利用“活动论”的观点和大地构造历史分析方法,对黄东海大陆架及其邻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调查资料与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并将地壳演化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总结出了中国东部及邻域的大地构造发展与演化规律。并依据不同地质时期区域构造主应力的分布特征和不同地区的基底、盖层发育情况,着眼于中国东部及邻域构造演化的动力机制,客观地再造了研究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7.
大陆架边缘陆地与海洋之间过渡带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界线之一,海洋地球化学家们经常把大陆架边缘作为一个“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器”。Turchyn与Schrag的研究显示,在大陆架边缘存在化学物质循环的新的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构建数字海洋系统的模式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地球信息系统迅速发展起来了 ,它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地球问题 ,并为人类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资源 ,也包括丰富的海洋信息资源。本文从“数字海洋”的角度来讨论海洋信息系统 ,这对我国的海洋管理、调查、研究、开发、利用、维护和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1“数字海洋”的特点我国海洋事业的迅速发展 ,极大地推动和确立了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思想。其进展可归纳为5个方面 :一是发展了海洋调…  相似文献   

9.
1 俯冲区最古老的地壳构造板块在俯冲区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得最少的地质问题之一。很明显 ,被吸收的物质应当改变位于俯冲区的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参数。但是不知道这个物质的哪一部分参与了喷发产物的形成 ,而哪一部分在地幔中被再改造。在俯冲区被改造的地球陆壳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海洋板块沉积盖层中的化学元素(如稀土元素、Th、Ba、Be) ,而在其火山基底最上部氧化带则为K、B、V、CO2 和H2 O。因此 ,研究海洋板块和位于俯冲区的大陆板块边缘部分剖面的地球化学参数 ,可以提供计算物质平衡及其在这些地区被改造的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以来海洋地质学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近20年来,海洋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科学之一。新思潮、新学说、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各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向宏观和微观的深入,向海洋深处和海洋地球的扩张等等,把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地球动力学计划”(GDP,1972—1977)、“国际海洋考察十年计划”(IDOE,1971—1980)、“深海钻探计划”、“岩石圈动力学和演化计划”以及“海洋卫星”的实施,使海洋地质学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反过来,海洋地质学的进展又为各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学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该中心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为依托单位,以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中心成员来自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大地海洋科学系和生命科学院等院系,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现任研究中心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少涌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院士。本研究中心目前确立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洋矿产资源地球化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勘查与研究;大洋铁锰结核和结壳资源研究;以及古代和现代大洋底热液活动和硫化物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2)海洋生物资源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以海底“深部生物圈”和海底热液作用与极端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洋底微生物的地球化学效应、物质循环、环境演变和基因资源。(3)古海洋环境研究,通过海洋沉积记录,追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研究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在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尺度、轨道尺度、海洋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对全球环境变迁的影响。目前,侧重于新元古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和大洋富钴结壳高分辨率时序元素和同位素演化与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变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8):F0002-F0002
南京大学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该中心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为依托单位,以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中心成员来自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大地海洋科学系和生命科学院等院系,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现任研究中心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少涌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院士。本研究中心目前确立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洋矿产资源地球化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勘查与研究;大洋铁锰结核和结壳资源研究;以及古代和现代大洋底热液活动和硫化物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2)海洋生物资源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以海底“深部生物圈”和海底热液作用与极端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洋底微生物的地球化学效应、物质循环、环境演变和基因资源。(3)古海洋环境研究,通过海洋沉积记录,追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研究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在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尺度、轨道尺度、海洋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对全球环境变迁的影响。目前,侧重于新元古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和大洋富钴结壳高分辨率时序元素和同位素演化与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变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研究文献搜集和资料统计,总结出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具有平台多样化、装备高精化、技术方法系列化、目标综合化的现状特点,并通过分析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之间的密切关联性,指出地球系统科学理念对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范式、方向和内容、技术架构具有宏观全面的指导意义。未来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将在调查理念、装备技术、方法手段、合作研究、数据融合交换与共享5个方面有显著的改变和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三十卷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如同年轮,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洋地质科学的成长史.如今中国的海洋科学,已经开始进入世界大洋,活跃在世界海洋科学的前沿.新的发现证明,深海海底是地球表层和深部系统之间的通道,深海的认识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瓶颈.与此同时,海洋科学正在从“考察”向“观测”过渡,海底观测网正在成为观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近200年来大地构造理论建立与发展历史。当今大地构造理论研究的现状,各种学派的理论观点,特别是板块构造理论在地学革命中对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影响,随之产生的地体构造和新的全球构造观。尽管板块构造理论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但有关大陆构造、全球构造、造山作用和运动机制等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得到完满的解决。7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一系列重大调查研究计划,使地球科学朝着“广、精、深”方向发展,这将有力地  相似文献   

16.
为庆祝海洋地质学科30岁华诞.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拟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生活动、师生重聚。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创建于1975年。1982年恢复学位制后,首批获得海洋地质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成为当时国内高校中惟一的海洋地质学博士点。1992年成立海洋地质教育部开放实验室。2002年.在原有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现在的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005年1月通过科技部“深海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论证。  相似文献   

17.
唐启升 《海洋科学》1993,17(2):21-23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在今后的年代里,人类活动的影响幅度将大于自然界的影响幅度。因此,80年代以来,研究全球变化成为国际科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产生了许多与海洋科学有关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计划(TOGA)、全球海洋环流实验(WOCE)、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海洋科学与生物资源(OSLR)和全球海洋观察系统(GOOS)等。在这些计划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海洋物理过程与生物资源变化相互关系研究方面出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办的地学部院士、专家第二次学术茶会,于1995年7月19日在北京举行。地学部30多位院士和专家出席了茶会。这次学术会的中心议题是“当前海洋科学发展的紧迫问题”。 苏纪兰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强调了海洋科学在地球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忽视占地球面积70.9%的海洋,  相似文献   

19.
黄东少大陆架及邻域大地构造演化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利用“活动论”的观点和大地构造历史分析方法,对黄东海大陆架及其邻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调查资料与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并将地壳演化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总结出了中国东部及邻域的大地发展与演化规律。并依据不同地质时期区域的构造主应力的分布特征秒同地区的基底、盖层发育情况、着眼于中国东部及邻域构造演化的机制,客观地再造了研究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东海及其邻域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东海陆架盆地和冲绳槽盆地的地质概况,地壳结构、地热场分布及热水活动状况,地震层析成像及其它地球动力学研究做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偏重于大陆地壳下的物质向边缘海方向扩张,形成边缘海和边缘洋盆的模式,从而取代多年来关于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盆是由于海沟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产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