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津地区海积软土结构强度及其对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积软土是一种结构性土,具有结构连结强度.其压缩曲线呈现出超固结土的压缩曲线形式.强度曲线为二段折线,在应力小于σ'k时表现出超固结土的力学特性.而当应力水平高于这一临界值时.表现出正常固结土的力学特性.对其结构连结的成因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
强结构性天然沉积土的强度变形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广泛分布在日本大分县的天然硅藻土是一种令人惊奇的具有正常固结历史的天然沉积结构土,其含水量如豆腐,却硬如石头。由于具有强结构性,其土样不会受到取样及成形过程的扰动影响,能够在室内对其天然状态进行力学性状研究,是一种难得的天然沉积结构性土。采用最大压力达10 MPa的高压三轴仪对天然沉积硅藻土进行试验,以探讨强结构性天然沉积土的力学性状。结果表明,其固结屈服压力达到上覆压力的57倍以上,固结屈服前的压缩曲线是水平的,固结压力达到固结屈服压力时,压缩性突增。强度试验结果显示,处于固结屈服前状态的强度与应力水平无关,而处于固结屈服后状态时其强度包络线与重塑粘土同样为通过原点的直线。  相似文献   

3.
陈波  孙德安  金盼 《岩土力学》2015,36(3):730-738
在深入探讨海相沉积原状软黏土压缩、变形等力学特性和详细分析加载屈服面随荷载情况变化的基础上,确认了海相沉积原状软黏土的强度、变形特性与结构屈服应力密切相关。即当固结压力小于结构屈服应力时,其力学特性与超固结重塑土的力学特性类似;当固结压力大于结构屈服应力时,其力学特性与正常固结重塑土的力学特性类似。为描述海相沉积原状软黏土的上述力学特性,将姚仰平等提出的超固结重塑土本构模型引入到海相沉积软黏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构建中。在本构模型构建过程中,考虑了海相沉积原状软黏土具有的抗拉强度及其演化规律,软黏土强度包线的特点及其进一步修正的表达式,使模型更符合海相原状软黏土的强度、变形特性。最后,将3种不同海相沉积软黏土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体变曲线与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比较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海相沉积原状软黏土的剪缩硬化、剪胀软化以及变形的应力水平依存性等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重大工程的开发建设,大量的基础工程应运而生,部分结构物对地基土变形问题尤为敏感,需要专门研究以确保重大工程安全。然而,土体的天然的结构性与固结状态的差异,不仅会对土体的压缩特性和相关力学指标产生重要影响,也给变形的分析与沉降计算带来挑战。厘清土的结构性与固结状态的表现形式,探讨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于课题组多年研究成果,立足于土的侧限压缩特征,本文着重分析了土体反常“超固结”特征的成因机制,讨论了结构性的动态变化,并尝试给出了结构性的概念表达。初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土的结构性产生的实质包括颗粒排列和结构连结两方面要素。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代表固相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包括固结压力在内的多种作用力的合并体现;结构连结是土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总和,其在侧限压缩条件下,主要表现为抵抗变形的结构强度。一般来说,所有土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包括原状土与重塑土;(2)土的颗粒排列和结构连结存在动态的耦合关系。土体与应力历史不符的“超固结”性质正是来自结构连结对土骨架的差异“强化”以及除自重荷载外其他作用力对土体的压密作用;(3)提出了考虑附加排列效应ΔPa的结构屈服压力σk的概念表达形式,即σk=Pc+ΔPa+q。Pc与ΔPa共同反映颗粒排列特征,由q反映结构强度。相关成果可能为土体力学特性的评价与分析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结构土屈服破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4,他引:8  
天然沉积土往往均为结构土,结构土的屈服破坏是研究结构土力学性状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结构土的屈服破坏至今没有合理明确的定义。对两种天然沉积软粘土的高质量不扰动土样进行了固结压缩试验和三轴等向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以探讨结构土的力学性状。基于结构土的强度特性,提出了当外加应力达到固结屈服应力时结构土达到完全屈服破坏的新概念,并且初步探讨了结构土的强度性状与变形特性的本质联系与其耦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俊然  孙德安  姜彤 《岩土力学》2015,(11):3094-3100
对经历较广吸力范围内不同吸力历史的非饱和弱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吸力控制的三轴剪切试验。关于最大吸力的施加,高吸力采用蒸汽平衡法;较低吸力采用轴平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净应力和吸力相同条件下,经过湿化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升高、剪缩体变小;经过高吸力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也升高、剪缩体变小,随着经历过最大吸力的增加其应力比-应变关系、体变表现出的超固结土特性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前期试样受过较大的吸力,相当于受过较大前期固结压力,同时弱膨胀土失水收缩性明显,经过较大吸力后试样孔隙比明显减小,使试样剪切过程中表现出超固结黏土的特性。因此,讨论非饱和弱膨胀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时需考虑吸力历史引起的体积收缩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俊然  孙德安  姜彤 《岩土力学》2015,36(11):3094-3100
对经历较广吸力范围内不同吸力历史的非饱和弱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吸力控制的三轴剪切试验。关于最大吸力的施加,高吸力采用蒸汽平衡法;较低吸力采用轴平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净应力和吸力相同条件下,经过湿化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升高、剪缩体变小;经过高吸力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也升高、剪缩体变小,随着经历过最大吸力的增加其应力比-应变关系、体变表现出的超固结土特性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前期试样受过较大的吸力,相当于受过较大前期固结压力,同时弱膨胀土失水收缩性明显,经过较大吸力后试样孔隙比明显减小,使试样剪切过程中表现出超固结黏土的特性。因此,讨论非饱和弱膨胀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时需考虑吸力历史引起的体积收缩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凯  陈正林  路德春 《岩土力学》2018,39(5):1589-1597
改良土中土颗粒和水化物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聚合体而表现出较强的结构性。与重塑正常固结土相比,改良土的结构性更强且具有一定的超固结比。在变形发展过程中,由于聚合体结构逐渐破坏,黏聚强度逐渐损失,土体表现出应变软化的力学特性。基于适用于超固结重塑黏土的统一硬化模型,引入改良土黏聚强度及其随塑性变形的演化规律,对统一硬化参数进行了修正,并采用更适用于改良土的非关联的流动法则,建立了一个可以较好地描述改良土力学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与水泥改良土和石灰改良土的三轴剪切排水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该模型能够较为合理地描述改良土加载过程中黏聚强度损失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黏聚强度的存在导致土体表现出超固结土的特性,当黏聚强度损失时会加剧土体的软化速度。  相似文献   

9.
花岗岩残积工作为一种特殊土,在我国东南地区分布广泛,但其特殊的结构特性使得该类土体的工程事故频发。针对广东省肇庆市播植县某边坡残积土进行了一系列三轴试验,研究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在三轴应力状态时的应变和孔压变化特征,以及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剪切结构性屈服特性,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三轴压缩试验分别针对原状土、重塑正常固结土和重塑超固结土,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土和重塑超固结土均表现出一定的结构性,排水剪切时均表现出明显的剪胀性,应力-应变曲线均表现出应变软化,不排水剪切的超静孔压均为先增大后减小,但原状土超静孔压减小的幅度更大;超固结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符合SHANSEP理论,试验常数Λ_0为0.67;重塑正常固结土的归一化刚度随着加载的进行缓慢减小,ε_1=15%左右时完全屈服;原状土和重塑超固结土的归一化刚度曲线不能重合,分别于ε_1=1.5%和ε_1=1%左右发生结构性屈服,并且均在ε_1=15%左右发生整体破坏,围压越大,结构性土的刚度曲线变化规律越接近于扰动土。  相似文献   

10.
蔡建 《岩土力学》2012,33(7):1965-1971
为了研究土的现场原位与室内试验抗剪强度指标的关系,根据饱和土固结理论,土的固结过程就是在某一压力作用下有效应力增大、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因此,随着有效应力增大土的孔隙比减小,而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土的压缩曲线与土的抗剪强度线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从土的现场原位和室内压缩曲线出发,研究了加、卸载过程中土的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土的卸载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土的黏聚力和土的内摩擦角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分析得到了原状土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姜泉  姚培军 《岩土工程技术》2013,(5):222-226,233
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当前公路测量工程中常见类型曲线中线坐标、里程、曲线元素计算的主要技术方法、程序设计编制及其运用方法,特别是解决了两端插入非对称型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中线计算,并结合CAD绘图系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费永法  平克建 《水文》2001,21(6):26-28
运用全国91座大型水库洪水资料,比较分析了绝对值最小准则适线、离差平方和最小准则适线、概率权重矩法和双权函数法等适线结果与设计成果采用值(一般为目估适线结果)的差别.结果显示,无论是频率曲线参数,还是各频率洪水设计值,离差平方和最小准则适线结果均与采用成果的差别最小,多数(56%~87%)水库设计值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绝大多数(79%~93%)水库设计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3.
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肖建英  李永涛  王丽 《地下水》2007,29(5):46-47
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用砂性漏斗测量中砂的吸湿过程和脱湿过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实测曲线和拟合曲线吻合很好,并得出Van Genuchten模型中的残余含水量、特性参数α和n,模拟计算表明,中砂有αw=1.69αd的关系,为研究水分和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运移问题提供土壤水分运动键参数.  相似文献   

14.
土体侧限压缩模量简易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国雄  宰金珉  赵维炳 《岩土力学》2003,24(6):1057-1059
地基土的模型已不下数百个,但真正能反映土体真面目的几乎没有,其原因是土体本身太复杂。要想全面地考虑土体本构关系,其模型参数将会多得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因此,从实用角度出发,应建立简单的(包括形式和参数的可得到性)、能够反映研究问题主要矛盾的模型。结合建筑工程关心的沉降问题,根据e-p曲线和e-lgp曲线的关系,建立了与土体竖向应力有关的土体侧限压缩模量的计算方法,并假定泊松比根据不同的土类,确定为不同的常量,从而,可以较为简单地计算土体的沉降及其应力,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声波测井曲线在地震反演中起着约束和控制模型反演的作用,当其不能反映地层岩性变化时,通常会将现有的非声波测井曲线按照一定的经验公式或统计方法来重构新的声波曲线。但是,这些拟声波曲线构建技术并没有考虑到地层岩石孔隙及孔隙中流体的影响。在考虑到岩石孔隙和孔隙中流体的情况下,拟声波曲线构建技术可以先利用岩石基质的声波速度与自然伽马之间的关系来重构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然后结合原声波曲线中能够反映背景速度的低频信息,构建出新的声波曲线。该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易达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5,26(4):617-620
介绍了复杂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涌现,同时介绍了一种用于研究复杂系统涌现行为的CGP(constrained generating procedure)模型方法。首次将涌现概念应用于岩土工程,提出基于CGP模型拟合岩土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新方法。通过算例,说明所提方法可对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成功拟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十红滩铀矿区电测井曲线形态特征,详细总结了该区反映不同层位沉积环境的电测井曲线组合类型,井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公路测量中几种基本的平面线型——直线、园曲线、缓和曲线和卯型曲线的特点,直接给出各线型的中桩坐标和切线方位角的计算公式,根据中桩坐标的计算结果及边线桩至道路中线的水平距离,计算边线桩的坐标。这4种线型的计算公式非常适宜于极坐标法放样矿区公路的中桩和边桩计算。对于较长矿区公路的测量,可以把它分解成多个直线、园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图元对象,再运用其相应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0.
龙凡  韩天成 《地下水》2004,26(1):43-47
本文通过联剖、电测深、磁法和测温法等综合工作成果,分析、推断出汤上屯热水构造的产状、性质和热水出露条件,圈定出了热水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