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鉴别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和海捕中国对虾肌肉煮熟后的失水率,提取物中的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含量,以及虾肉脂质中所含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下列结果:(1)两类对虾鲜样煮熟后失水率相差6%以上;(2)海捕对虾肌肉中的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含量比养殖对虾的高,两者有显著差别;(3)养殖对虾肌肉所含C18:2ω6为17.3±1.5%,海捕对虾为2.0±0.8%。从以上结果本文推荐以脂肪酸C18:2ω6含量来鉴别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对虾病毒性病害在我国流行之广、发展速度之快、损失之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严格的对虾养殖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对虾养殖还是一个自然王国,一些地区和养殖单位,想怎么养就怎么养,爱怎样干就怎样干。其主要表现有:①有些地区不顾当地自然、海况等条件,在同一地段过于集中发展对虾养殖面积,结果使虾池排入浅海滩涂的污水来不及与海水进行交换,又被纳进虾池,加重了虾池的污染;②有些虾病严重的虾池,污水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厚余、研究员施奠族带领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对虾养成期系列预混料配方”,可有效控制对虾弧菌病。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广大养虾单位和虾农急需要能使对虾生长快、防病效果好、投饵系数低、价格适宜的高质量配合饵料。为此,该课题组于1989年受中国饵料工业  相似文献   

4.
对虾细胞培养及对虾病毒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虾病毒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建立连续性的对虾细胞系来揭示对虾病毒致病机理等关键问题。文章介绍了用于细胞培养的对虾种类、组织。用于细胞培养的对虾种类包括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等。用于培养的对虾组织包括甲壳下表皮、心脏、肝胰腺、鳃、肠上皮、淋巴、血淋巴、卵巢、神经、肌肉、造血组织等。同时重点介绍了离散细胞的方法和培养的方式,温度、pH、渗透压的选择,目前对虾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及促生长添加物,以及如何控制污染。探讨了目前在对虾细胞培养及建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为对虾与其它甲壳类动物细胞培养及细胞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此外还介绍了对虾病毒体外培养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域已报道的约90种对虾中,半数具有经济价值。其中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无论在捕捞还是在养殖业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3种虾的形态非常相近,特别是在早期生活史阶段,它们的幼体和仔虾很难区分,因而给对虾种群补充、预报和其它有关研究造成困难。尤其在热带海域,对虾生殖季节重叠,幼体和仔虾的鉴别更加重要,各期仔虾的数量统计需以严格的形态鉴别作为依据。作者对三种对虾的幼体的形态,区别已有专文报道(Liu and Liu,1994)。本文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仔虾的发育形态学,并进行了比较,使3种对虾的仔虾得以区别,并为今后的对虾生态学研究及资源管理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凡纳对虾、细角对虾和斑节对虾的RAPD鉴定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分析比较了凡纳对虾,细角对虾和斑节对虾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发现有3条引物(OPX-12,OPX-14和OPX-17)可扩增出重复稳定的图谱;3种对虾各有特定的RAPD标记:凡纳对虾有OPX-14^0940,OPX-17^1080,OPX-12^0760,细角对虾有OPX-14^1350,OPX-17^0850,OPX-12^1490,斑节对虾有OPX-14^0690,OPX-17^2260,OPX-12^0810。这些可作为3种对虾的鉴定标记。  相似文献   

7.
8.
天然对虾与养殖对虾维生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9年6~9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天然中国对虾与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养殖对虾体内的维生素含量进行了定期系统地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对虾与养殖对虾腹部的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前者比后者平均高出81.9%;随着天然对虾体长的增加,其头胸部的维生素C含量也不断上升,而自8月10日以后,养殖对虾头胸部的维生素C含量却随体长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但二者体内的B1、B2、B6、菸酸(NAc)、菸酰胺(NAm)和叶酸(FAc)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维生素C可能是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对虾非特异性免疫与对虾疾病监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樊廷俊 《海洋科学》2002,26(4):26-31
在全球范围内 ,对虾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其养殖和后口动物之间的一些相类似的例子已被查清 ,如防不同种之间是非常相似的。位于种间和位于原口动物电镜下还显示出了凝集素在血细胞质膜上的规则分布。所有结果均表明确有一种膜凝集素参与了非己识酸序列 ,它们均含有脂类 ,因此其密度比对虾的绝大的HDL也具有高度相似的氨基酸组成和N -端气基有一个2121bp 的开读框和一个881bp 的3′_端非翻译区。其分子量为79kDa,pI约为5 8 ,存在有2个Cu因而被命名为对虾素(penaeidin)。对虾素表现有抗真些分子与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6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肌肉为材料,研究了机体内含有的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醇脱氢酶的相对活性和它们的绝对含量.通过对两种对虾这6种同工酶的比较,初步探讨了日本对虾耐干旱的能力比中国对虾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长毛对虾、短沟对虾和日本对虾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利用高新技术,如实行生殖和遗传操作进行对虾品种改良的设想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加紧实施,但对虾遗传和生殖学研究尚欠深入,限制了这项研究的进展。其中对虾染色体知识的贫乏和研究技术的短缺就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3.
对虾无公害生态育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稳定性二氧化氯对对虾育苗用水预先消毒处理,再配合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封闭式生态育苗。结果表明,稳定性二氧化氯能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有益微生物制剂能促进氨氮转化,稳定pH值,确有改善水质之功效,可做到育苗全过程不用抗生素和换水。该方法能提高对虾育苗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培育出的虾苗个体大小均匀、丰满度高。用假设检验法进一步证实实验组虾苗平均体长与对照组明显差异(显著性水平a≥0.05),两批幼体体长T检验值分别为-5.0和-5.5,实验组个体差异小于对照组,S2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海洋甲壳动物是否具有色觉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根据色觉的三色理论,视细胞水平色觉的首要基础是多种视色素的存在。Wald和Scott等人先后利用电生理、显微分光光度术和视色素提取方法对多种甲壳动物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螯虾属(Procambambarus)、口合螯虾属(Oroconetes)和小长臂虾属(Palaemonetes)等具有两种以上视色素,可能有辨色能力,而龙虾属(Panulinus)和龙螯虾属(Homarus),海洋蟹类如蜘蛛蟹(Libinia)、青蟹(Carcinus)和瘤蝤蛑蟹(Callinectes)等只有单一视色素,故无色觉。本文运用电生理方法,根据视网膜电图(即ERG图)对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色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世栋 《海洋科学》1989,13(3):68-69
对虾养殖近几年发展很快,养殖面积成倍增加,经济效益明显。但也存在着生产发展不平衡、单产高低悬殊、及近几年来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等问题,经济效益出现下降趋势。为了适应对虾养殖生产发展的需要,以适合我区具有推广意义的对虾精养高产技术,1983年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接受了“对虾精养高产试验”任务,对高产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放流增殖对虾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景耀 《海洋科学》1983,7(6):55-58
渤海是我国内海,封闭性较大;沿海有许多河流入海,水质肥沃,基础生产力较高,是黄、渤海区多种经济鱼虾类的产卵场和索饵肥育埸。渤海在我国渔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开展鱼、虾类资源放流增殖的良好场所。 渤海经过20余年秋捕对虾的生产实践表明:这种长期进行的人为干预使得渤海的生态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海水养殖场注重加大企业的科技含量,今年,他们强化生产措施,力促对虾养殖再上新台阶。 针对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而制约养殖生产发展的现状,他们认真剖析各个养殖环节,把培植科技型企业做  相似文献   

18.
陈皓文 《海洋科学》2004,28(2):75-76
对虾是全世界海水养殖国家、地区集约化规模养殖对象之一,其经济价值颇高,但连年来对虾养殖面临严重病害,这包括4类病毒、7种细菌、2属真菌等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对对虾疾病病理学研究已做了许多工作,但就病原生物的寄主反应方面的研究仍相当有限。最近几年来发现了被命名为Penaeidins的对虾抗微生物肽类。  相似文献   

19.
20.
对虾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我国对虾资源较丰富,但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资源衰退。为了满足国內外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对虾的人工养殖事业。人工饵料是现代化养殖事业中重要的一环,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大大促进人工养殖。对虾消化酶的研究可以为人工饵料的合理配方提供依据;因为对虾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其食物有不同的需求,而消化酶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它的这种生理状况。比较理想的人工饵料,应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