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内蒙古沙锡拉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为明确找矿方向,对研究区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用单元素异常、组合异常与因子分析对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评价。单元素异常显示,Ag、Pb、Zn与Sn元素的异常规模大、强度高。组合异常圈定4个异常,分为Ag—Au—As—Sb与Bi—W—Pb—Zn—Sn两类。因子分析将所分析元素分为五组,其中F1因子由Ag—Au—As—Sb元素组成,F2因子由Pb—Zn—Sn元素组成。根据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在本区圈定2个找矿靶区,BQ—1为Pb—Zn—Sn找矿靶区,BQ—2为Ag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河南洛宁石龙山金多金属矿预查区的找矿工作,在深入了解该区地质特征后,对此预查区进行了1∶10000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基于测量数据,利用元素变异系数、浓集系数及分形特征等方法对Au、Ag、Cu、W、Mo、Pb、Zn、As、Sb、Bi十种元素含量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各元素的空间分布与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区内Au、Ag、Cu、Mo元素成矿潜力较大。运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将SPSS软件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划分出F1(As-Sb-Au)、F2(Cu-Zn-Pb-Ag)、F3(Mo-Bi)、F4(W)四组元素组合并做出因子得分异常图。根据因子得分异常分布的套合情况以及元素在区内的成矿潜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圈定找矿靶区5个,这为该区后续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藏东达翁金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其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研究该矿区找矿潜力,利用SPSS软件对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获得的Au、Ag、Cu、Pb、Zn、As、Sb、Mo、W、Bi等10种元素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运用元素异常NAP值累加方法和组合元素NAP值异常评序方法分别对各元素的成矿潜力及综合异常的找矿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内矿化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有关,Pb、As、Sb、Ag、Bi是矿化体前缘晕指示元素,Au是主成矿元素,W是近矿指示元素,Cu、Mo是矿化体尾晕指示元素;Au的成矿潜力最大,Bi、Mo成矿潜力较大,Sb、Ag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区内共圈定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5个,其中HS-1综合异常找矿潜力最大,其次是HS-4综合异常。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和异常查证结果认为,区内具有寻找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斑岩型钼金矿的巨大潜力及热液型银锑铋多金属矿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五一沟-驼峰山地区,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变异系数解释图对11种元素进行了数理分析,分析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Au、Ag、As、Sb、Mo为主成矿元素。用剩余异常分量因子得分法采用趋势面分析对研究区化探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其中反映局部异常变化的剩余异常分量,再对剩余异常分量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到与矿化关系密切的6个因子。用因子得分图描述研究区与矿化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情况~([1]),通过进一步验证,发现两处金矿化点。  相似文献   

5.
为扩大夏家店金矿规模,对夏家店金矿外围刘家峡测区进行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Au及其伴生元素Ag、Cu、Pb、Zn、As、Sb、Hg、Mo及Bi等10种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R型因子分析,划分出F1[Au、Ag、As、Hg、Sb]、F2[Ag、Cu、Pb]、F3[Zn]、F4[Mo]及F5[Bi]共5个因子分组;并将其单元素异常及组合元素异常处理成图,分析了Au及其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元素异常图及研究区地质情况,对夏家店金矿进行成矿预测,圈定出6个预测区。通过探槽及钻探工程验证,最终于3个预测区内发现了4条金矿体,成功实现金矿边部找矿突破,验证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同时发现新的赋矿层位泥盆系西河岔组,为夏家店金矿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找矿方法及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五龙金矿是辽东地区大型岩浆热液型金矿床,163矿脉是矿区内目前发现的最大含矿构造。为进一步探测深部找矿潜力,近几年矿山对163矿脉进行了大量的探采工程,其中在-762 m坑道实施了600 m钻孔。本文在详细编录该钻孔的基础上,对全孔样品进行成矿元素测试工作,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测试数据进行元素相关性、聚类、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显示,具有显著正相关的元素主要为Bi、W、Cu、Ag、Au和As、Sb、Sn、Zn两组;Mo元素与Sn、Ag、Cu、Bi、W、Sb地素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Pb元素与Cu、Mo、Au、W元素呈显著负相关性,Hg元素与其它元素相关性不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型聚类在类的距离为5的水平上,这些元素明显可分为3组:Hg、Cu、Pb、Zn、Sn、Mo、As、W;Ag、Au、Sb、Bi。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提取3个因子可以反映出12个元素变量64.42%的地球化学信息,F1的主要载荷因子组成为Sn、Ag、As、Zn、Sb, F2的主要载荷因子组成为Au、W、Bi、-Pb, F3的主要载荷因子组成为Hg。根据成矿元素随深度变化特征,结合前人构造叠加晕研究成果,推测该钻孔深部还...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凉城县草几坝一带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浩 《地质与勘探》2011,47(3):473-482
数学地质可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图件综合显示多元地球化学数据中的核心信息,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凉城草几坝一带1:2.5万土壤化探测量显示出本地区矿化异常是一个以Au为主,伴随有As、Cu、Ag等元素的多元素组合异常.本文应用数学地质分析方法对凉城草几坝一带的南伙房1:2.5万土壤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区异常主要是由一系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所形成的矿化异常.南伙房和坝底地区的土壤化探数据聚类分析表明,8种微量元素可以分为4类,Cu、Ag、Au、As为一类,Pb、Zn为一类,Bi和Sb各为一类.第一类是反映石英脉或蚀变岩型矿化的指示元素组合,第二类反映了中低温的矿化元素组合.南伙房土壤化探元素主因子F1可能代表了石英脉-蚀变岩金矿化.对南伙房440个样品分别计算F1因子得分,得分大于1的有33个,F1因子得分异常等值线图与南伙房工作区Au、As、Cu异常等值线图异常分布情况大致相吻合,因此,Au、As的异常区域及F1因子得分>1的样品所在的区域重叠处应该是以Au为主的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成矿带北亚带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单元。为缩小找矿靶区,在常家山地区开展了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对采集到的1 141件样品中的Au、Ag、As、Sb、Bi、Cu、Pb、Zn、W、Mo 10种元素进行核密度估算等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浓度高于全国水系和区域水系沉积物的平均值,表明研究区成矿潜力大。通过因子分析得到F1(Bi、Cu、Zn)、F2(Au、As、Sb)、F3(Ag、Pb)、F4(W、Mo)4个主因子。使用浓度-面积(C-A)分形模型得到各元素和因子的异常阈值,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相应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图;结合区域控矿因素和异常分布特征圈定出Hz1、Hz2、Hz3 3处综合异常,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显示出自西北向东南分布的趋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构造控矿特征明显,北西方向的礼县—闾井断裂是常家山地区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9.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沟里地区,具有多元素共生特征,这些共生元素不仅具有综合利用价值,也是重要的找矿指示元素。文章依据工作中系统采集的81件样品的11种元素(Au、Hg、V、Mo、Ni、Cu、As、Co、Ag、W、Pb)测试数据,进行了元素的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分块段将各因子得分与矿体Au品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矿区地质情况进行了解译。结果表明,主成矿元素Au与Ag、Pb、Cu、Mo显著正相关,与Hg、W、As弱正相关。伴生元素中As与Hg、Pb与Ag为强正相关,Pb与Cu、Cu与Ag、W与Mo为正相关,Ni、Co与V元素呈弱正相关。因子分析结果显示,11种元素可分为四个因子组Au-Cu-Ag-Pb(F1)、W-Mo(F2)、Hg-As(F3)和Ni-Co-V(F4)。F1因子为中温多金属硫化物元素组合,在矿床主成矿阶段形成,该因子得分情况在矿区西部区域与矿体Au品位变化规律完全一致,因此,Au-Cu-Ag-Pb组合异常对矿区西部区域找矿具有指示意义。F2因子属高温岩浆热液元素组合,该因子上Au有一定载荷,推测矿区华力西-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对Au成矿具有重要意义。F3为低温热液元素组合,矿区自西往东分段统计结果显示,该因子得分变化情况与矿体Au品位变化规律具一致性,可运用As-Hg组合异常进行成矿预测。F4因子与地层中的基性火山组分有关,与其它元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因子得分统计结果显示,矿区中部是与Au相关多元素富集中心,该区段为多种成矿因素复合叠加的中心,应加强该处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宿晓静  戴立新 《世界地质》2010,29(1):60-167
根据玲珑金矿田东山矿床地表及浅部勘查工程与采矿资料, 确定了成矿成晕元素种类。对成晕元素侧向分带特征和垂向分带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矿体上盘晕元素异常组合为Cu-As-Ag, 下盘晕元素异常组合为Cu-Te-As, 由此确定Au /As、Au /Pb、Au /Ag、Ag/Pb比值具有成矿判别意义, 即判别式Y1 = 0.000 5 Au /As + 0.037 6 Au /Ag + 0.085 7 Au /Pb - 0.045 4 Ag/Pb > 0.009 2时指示含矿, 否则不含矿; 同时建立了基于Sb /As比值和Au、Ag、As、Sb 含量特征的见矿深度估计模型(H1 = 1.104 9 + 79.63 k ( Sb /As) ×102 ) , 并对东山矿床主要矿体的可能成矿地段、见矿部位做出预测评价, 提出东山矿床9号、18号、47号、50号和52号支脉在175~ - 70 m标高范围内赋存金矿化或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1.
伊春市伊东林场金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伊春-延寿岩浆弧伊春火山盆地边缘,位于伊春Fe-Pb-Zn-Mo-W-Sn-Cu-Ag成矿亚带的中段。1∶5万水系沉积物Au、Ag、As、Sb元素异常强度较高,规模较大,是金及多金属成矿有利部位。选定了该异常区利用物化探综合方法进行找矿。土壤异常以Au、Ag、As、Sb、Mo元素异常为主,Au、Ag元素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高,伴生Cu、Pb、Zn、Hg元素异常,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套合较好。磁场特征为低磁,电场特征为低阻高极化。经过对物化探异常验证,发现了伊东林场金矿床,说明在伊东林场利用物化探综合方法找矿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甘肃大水金矿深部成矿潜力,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水金矿Au2主矿体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表明,大水金矿矿床元素组合为Au、Ag、Hg、As、Sb、W,矿区Au、Sb、Ag、As、Hg、U等元素背景含量较高。矿体轴向特征研究显示,大水金矿床Au2主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具有"前、尾晕共存"或"反分带"特征,表明大水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征。在矿体上部(标高3800m),前、尾晕形成叠加或共存,指示上部矿体已剥蚀;而在矿体尾部(标高3500m),Hg、Te、As、Sb等前缘晕元素又发育内、中带强异常,形成了前、尾晕叠加或共存,指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数学地质方法对东溪—南关岭金矿及外围1:10000土壤化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u及相关指示元素异常主要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土壤地球化学元素R型聚类分析表明,12种微量元素可划分为:F1因子为Cu-Pb-Zn的中温元素组合,代表硫化物矿化因子;F2因子为Sb-As-W-Mo组合,反映可能存在多期次叠加;F3因子为Bi-Hg-Sn组合,反映多期次叠加的特征;F4因子为Au-Ag组合,反映成矿元素组合。对研究区1910个样品分别计算F4因子得分,F4因子得分0的异常等值线图与Au异常等值线异常类似,与已知矿体吻合度高,认为F4因子得分异常区域及Au元素异常区域是重点找矿区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木兰县六块地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成矿区带为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查明该区各成矿元素和矿(化)体的分布特征,实现找矿突破,开展了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成矿预测工作。利用12种成矿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单元素异常分析和组合元素异常分析,圈定了元素异常区,优选了找矿靶区。结果表明,区内Au、As、Sb、Mo元素变异系数值高,成矿潜力较强;As、Sb元素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73,R型聚类分析将成矿元素分为4类,因子分析将分析元素分为4组;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共圈出单元素异常113处,组合异常3处;测区主攻矿种为Au和Zn, Au元素主要找矿靶区为Au-5和Au-7异常区,Zn元素主要找矿靶区为Zn-6异常区,As、Sb、Mo找矿前景非常好,可作为第一找矿目标元素。  相似文献   

15.
陕西安康梅子铺金矿区化探异常剖析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安康梅子铺金矿区位于秦岭褶皱系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牛山地背斜南缘,通过土壤正规网地球化学测量,重新圈定了化探异常,Au、Ag、Cu、Pb、As、Sb、Bi异常明显,Au—AgPb,As—Sb—Bi相关性较好。通过对异常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或成矿热液自东南向西北方向运移。对重点化探异常进行了优选验证,认为土壤异常与云母石英片岩、北东向片理构造三者配套是确定金矿化富集部位的“三位一体”找矿标志,构造和岩浆活动为主要控矿因素。Au—As—Pb—Ag—Sb异常元素套合良好,浓集中心明显,为矿致异常。Mt-2、Mt-4、Mt-5土壤异常是本区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地段。异常组合特征指示本区东部剥蚀程度较高,西部较低,推测西部可能存在金的隐伏矿体,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石嘴金矿区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发现,在矿区内Au、Ag元素在矿区内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13×10~(-9)、0.151×10~(-6);各地质单元中元素分布不均匀,其中震旦系坝里组(Z_1b)中Au元素背景平均值最高,构成了矿区金矿主要矿源层;早白垩世岩浆侵入带来了较多的Sn、Mo、Pb、Zn、As、Bi,是矿区多金属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因子得分异常出现在F1、F3断裂两侧,显示这里是矿区Au多金属成矿有利地段;Au-Ag-As-Sb元素组合相关性好,构成了矿区金矿化特征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7.
袁和 《地质与勘探》2017,53(3):472-481
本文通过在西藏邦卓玛地区开展的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运用元素的变化系数、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对邦卓玛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12种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论述了12种微量元素的成矿潜力,得出Au、Ag、W、Pb、Sb 5种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并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确立了测区内元素组合特征,共划分了三组主成矿元素组合(即Au-Ag-Cu-Bi-W;PbSn;Sb),运用衬值异常法在区内圈定组合异常,结果显示,组合异常明显,异常套合较好,大体呈NW向串珠状展布。根据组合衬值异常叠加,在研究区内圈定了4个重点靶区,为下一步在该区内寻找Au、Ag、Sb、W、Pb等多金属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优选青海省都兰县金水口找矿靶区,在了解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基于原始测量数据,运用区域浓集系数(RCC)等特征参数对Au、As、Sb、Bi、Hg、Co、Cr、Ni、Zn共9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推断出Zn、Au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5对9种元素进行R型系统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R型因子分析,共划分F1(Co-Cr-Ni)、F2(Au-Bi-Zn)、F3(As-Sb)、F4(Hg)4组成矿元素组合。采用衬度异常法求出各元素及元素组合异常下限,运用Surfer15软件将元素及元素组合衬度数据编制成异常图,结合区内元素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共圈定5个预测找矿靶区。对Ⅰ-1号靶区1号多金属矿化体进行异常查证,拣块样化学分析显示锌、全铁含量均达最低工业品位。对Ⅰ-2号靶区2、3号多金属矿化体进行探槽工程揭露,经取样分析显示部分锰、锌含量已达边界品位,全铁含量接近边界品位,金具备一定成矿潜力,表明金水口地区有较大的锌铁金锰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山东招远前孙家金矿床地质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矿区地表和井下四个中段共采集地层、岩体、蚀变岩、石英脉和矿体样品503件,测试了Au、Ag、As、Sb、Cu、Pb、Zn、Sn、Bi、Mo、Co、Ni、Mn、Cr、V、Ti、Ba、Rb和Sr等19种元素的含量,运用Suffer软件编制了19种元素的矿脉地球化学纵剖面图,根据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了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带,建立了原生晕地球化学立体分带模式。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得出以下认识:由花岗岩→钾长石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岩→绢英岩→石英脉或硅化带→金矿石,随着蚀变作用增强,成矿元素Au、Ag、As、Cu、Pb、Bi、Mo、Sb增加,然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绢英岩化后的硅化阶段。矿区成矿元素Au、Ag、As、Cu、Pb、Sn、Bi、Mo、Co.Ni含量呈多峰分布,分布范围大,离散度大,其中Au、Ag高含量峰值区峰型突出,成矿富集趋势强烈。矿区成矿阶段可分为:石英-金-黄铁矿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F1因子(Au、Ag、As、Co、Ni、Sn、Bi)为主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F3因子(Mo、Sb)和F5因子(Cu、Zn)反映了成矿热液活动的多期叠加。F4因子Rb、Sr、Ba组合在本区最具典型意义,Rb与Sr、Ba为对抗性元素,Sr、Ba、Ca低值带,Rb、K高值带恰好与Au、矩高值带吻合,显示花岗岩长石类矿物的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与成矿关系密切。与矿体的侧伏方向一致,总体上矿脉纵剖面地球化学高值带均向SW侧伏。其中Au、Ag高值带宽且比较连续,上下均未封闭,结合金矿体虽已出露地表但规模不大和原生晕分带特征,推测为一浅剥蚀矿床,向SW深部仍有一定延深。矿区原生晕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Hg2、Sr、Ba、Rb)→(矩、Au、Sn、Mo、Cu→(Zn、Pb)→(Sb、Mn)→(Ni、V、Co、As、Hg1、Bi)。As、Sb、Hg高值带偏于中下部,可能指示下部隐伏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早子沟金矿深部找矿潜力和找矿方向,以早子沟金矿61个钻孔为研究对象,对矿体出露较厚大的70勘查线原生晕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1)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反映,与主成矿元素Au相关性最密切的元素为As、Ag;(2)原生晕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矿体原生晕发育,且分带明显,矿床的前缘晕元素为As、Sb、Hg,近矿晕元素为Au、Ag、Cu、Pb、Zn,尾晕元素为W、Mo、Bi;(3)对原生晕数据进行三维插值分析,构建了早子沟金矿各元素原生晕三维模型。Au、As、Sb、Ag等指示元素和As+Sb/Au+Ag元素异常累加比值的异常模型显示,在2500 m以浅,异常规模较小;在2500 m以深,异常规模呈现出向深部越来越大,且延伸稳定。结合异常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早子沟金矿78~85勘查线2000 m以深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