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深水水道砂体是深海油气的重要储集体之一,其复杂的演化规律常常影响水道砂体储层的分布,无法充分了解深水水道的演化过程是阻碍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原因之一,增大了深海油气的勘探开发难度。以新西兰深水Taranaki盆地中新统深水水道为例,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应用地震地貌学、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及技术手段,探究水道的沉积演化规律及相关控制因素。研究区水道体系可划分为5个发育期次,即残余部分结构的复合水道Ⅰ、侧向迁移的复合水道Ⅱ、垂向叠置的复合水道Ⅲ、富泥充填的复合水道Ⅳ及零散分布的复合水道Ⅴ。复合水道Ⅰ和Ⅳ呈相对顺直的平面形态;复合水道Ⅱ多为侧向迁移运动,表现为高弯曲的平面形态,而复合水道Ⅲ多为垂向叠置运动,其弯曲度较复合水道Ⅱ有所减小;复合水道Ⅴ包括多条零散的细小单水道,不同单水道的平面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各期次复合水道的演化过程可归纳为初期下切侵蚀、中期充填沉积及末期填平消亡等3个阶段。深水水道沉积演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综合控制,早期水道结构会影响后期水道发育环境的限制程度,强限制性的复合水道Ⅰ~Ⅳ经历有序的演化过程,非限制性的复合水道Ⅴ则经历了无序的演化过程;重力流规模及能量的变化会影响各期次...  相似文献   

2.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E油田A油组发育重力流水道复合体沉积,由于内部水道期次多,叠置关系复杂,导致油田开发难度较大.通过对地震资料、测井曲线、岩心照片等资料的分析,梳理了A油组重力流水道复合体的沉积特征,探讨了水道复合体期次解剖的级次问题,明确了复合水道期次解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提出基于井-震联合多级旋回对比的复合水...  相似文献   

3.
重力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岩性地层圈闭对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弄清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重力搬运沉积特征, 基于近年新采集的地震资料和经典层序地层模式, 开展了该区的深水沉积特征研究.南海西北部深水区重力搬运沉积特征发育, 主要包括中新统三亚组发育的复合水道、上新统变形滑坡体及第四系深水浊积水道.三亚组复合水道具有典型的强弱振幅相互叠置特征, 上新统变形滑坡体具有典型的下部变形、上部滑坡的双层结构, 第四系深水浊积水道具有典型的侧向迁移、分支水道等特征.这些沉积特征的形成与越南隆起的物源供给有关.复合水道充填可作为潜在的深水储层, 滑塌体的形成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或解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构型分级是深水油气高效开发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指导方法。目前关于深水水道沉积体的构型分级方案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和标准,造成同一沉积单元的构型划分存在规模和成因等多解性问题,这制约了深水沉积理论的发展和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在不同构型单元的沉积规模、叠置关系、时间跨度以及成因演化等基础上,采用正序分级原则,建立了相对系统的深水水道沉积体构型分级方案和结构样式。方案将水道沉积体划分为11级构型单元,1级单元为沉积颗粒段,包括孔隙非均质性、颗粒非均质性和填隙物非均质性;2级单元为纹层,多表现为平直状、波状、弯曲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3级单元为岩层内均质段,如鲍马序列某一段;4级单元为岩层,如完整鲍马序列;5级单元为岩层组,包括“单一韵律叠置”和“砂体泥岩互层”两类;6级单元为次级水道单元,多呈透镜体型和楔形体型;7级为单一水道,可划分为层状充填、束状充填、侧积、切叠以及块状充填5种类型;8级单元为复合水道,由多期单一水道叠置,9级为复合水道系列,为多期复合水道叠置,8级单元和9级单元按其内部水道组合关系均可划分为离散型、拼接型和紧凑型三种类型;10级单元为水道体系,包括限制性、半限制性以及非限制性水...  相似文献   

5.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新近系深水重力流沉积是西非深水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OML130区块AKPO油田A油组主要发育复合水道体系,不同期水道垂向相互叠置,局部下切连通,开展水道储层的精细地质建模对后期开发至关重要。采用"宏观格架、砂组嵌入"两步走的框架搭建思路,再现了A油组七期水道垂向加积和侧向摆动迁移的特征。借助时移地震动态监测信息,拾取水驱区域,准确识别和表征出不同期水道间的下切连通区,形成了一套连通区定量识别的建模方法;通过对深水重力流沉积微相的多条件约束模拟,建立了可靠的沉积微相模型,为后期属性模拟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期生产动态的验证效果较好,证明这套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浊积水道是深水油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构型模式制约油田的高效开发.依据岩心、露头、测井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沉积岩石学的方法对西非M油田中下陆坡区浊积水道进行了半定量-定量化构型模式研究,并分析了其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3~5级构型单元为单一水道、复合水道、水道体系;单一水道弯曲度与坡度呈负相关,水道内部岩石相充填由底部到顶部、轴部到边缘粒度变细,厚度变薄;复合水道内部单一水道在平面上存在侧向和沿古流向两种迁移类型,剖面上存在水平式、斜列式和摆动式3种叠置样式.M油田O73油组主要发育半限制性和非限制性水道体系,平面上近物源端以发育半限制性水道体系为主,远物源端以发育非限制性水道体系为主;垂向演化规律以非限制性水道体系内部最为典型,从底部到顶部,单一水道下切能力逐渐减弱,侧向加积能力逐渐增强,弯曲度逐渐增大,水道砂体规模逐渐变小.综合分析表明,古地形坡度和物源供给是控制M油田浊积水道沉积类型及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湖相浊积扇沉积,砂岩储层以分布范围小、变化快、砂泥岩薄互层发育为特点。基于层序地层格架和储层成因类型的认识,利用纵向精细的测井资料和横向密集的地震资料,综合开展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三步骤"储层预测。研究表明:顺物源方向砂体呈前积叠置,分布较连续;而垂直物源方向,砂体分布变化快,多呈透镜状分布。受浊积扇南部断层下降盘的控制,南部砂体总体上较厚,浊积水道砂体也相对较厚。应用效果表明: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三步骤"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比较适合稀井网、大井距条件下的储层精细预测。  相似文献   

8.
多参数储层流动单元识别是深水浊积水道研究的发展方向,其中判别参数的选择是多参数流动单元识别的关键。以 西非尼日尔三角洲深水浊积水道储层为例,结合开发中的动态资料,优选了泥质含量、孔隙度和渗透率三个判别参数。运 用快速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储层划分为 A,B,C,D 四类流动单元,并通过判别分析建立了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最后根 据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单井解释,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深水浊积水道储层流动单元的剖面与平 面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A 类和 B 类流动单元储层质量最好,一般在水道体系的中部和浊积水道的主体较为发育。在水道 体系演化过程中,不同期次的浊积水道迁移与叠置样式以及发育规模的不同,导致内部流动单元分布样式和类型存在差 异,平面非均质性很强。  相似文献   

9.
安哥拉深水水道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浅层(上新统)三维高频地震资料的剖面、切片和属性信息,对安哥拉陆坡区深水水道特征和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在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两个层次上建立了安哥拉地区浊积水道定量化地质知识库.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一水道活动方式类似于曲流河点坝模式,即单一水道仅沿侧向(垂直于古流向)整体迁移,不存在整体“下游扫动”分量,且在平面上其侧积复合体呈“同心半环状”,单一水道的砂体以垂向加积方式充填在轴部,厚度向边部减薄;单一水道的宽度与深度、弯曲弧长与弯曲度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复合水道样式按照内部单一水道的活动方式分为(Ⅰ)侧向迁移、(Ⅱ)斜列迁移和(Ⅲ)摆动迁移三类模式,且(Ⅰ)类主要发育在高弯曲段(弯曲度>1.3),Ⅱ类和Ⅲ类主要发育在低弯曲段(1<弯曲度≤1.3);该地质知识库成功应用到实际三维地质建模中,具有推广价值.本文研究不仅可以完善深水水道定量分布模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油田开发风险,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深水沉积砂岩储层是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重点领域之一,对于深水沉积模式认识、沉积类型划分、储层分布规律及宏观演化规律能否实现系统深入的认知也成为制约全球油气勘探获得更多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典型深水沉积广泛发育的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刚果扇盆地为研究区,以地震资料为主,钻井资料为辅,开展针对性的深水沉积体系层序界面识别,明确研究区层序及体系域划分方案,建立深水沉积层序地层格架;综合2个研究区的深水沉积特征,探索建立了一套西非地区的深水沉积类型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陆坡峡谷、块体流、水道体、朵叶体、半深海泥5种亚相;将块体流细化为滑移体和滑塌碎屑流2种微相,将水道体进一步划分为高侵蚀充填型水道、低侵蚀过路加积型水道、过路高弯度水道、废弃水道、堤岸-漫溢5种微相,将朵叶体细分为末端朵叶和决口扇朵叶2种微相;同时系统总结解剖了各微相的岩性组合、地震反射及平面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深水沉积体系的宏观演化特征及展布规律,认识到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沉积体系中水道体和朵叶体均有发育,自下向上,随着相对海平面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早期主要发育朵叶体沉积,晚期则转变为以发育大型浊积水道为主。刚果扇盆地深水沉积则主要为水道体沉积,朵叶体较少发育,早期水道规模小,中期开始发育多支复合水道并呈退积趋势,水道发育程度逐渐降低,至晚期水道能量及侵蚀能力复又转强,甚至形成较大的陆坡峡谷及多支水道体。  相似文献   

11.
依据录井、测井、岩芯和孢粉化石分析等,认为牛庄洼陷发育于原沙三下亚段上下两套油页岩之中的砂体应属于沙三中亚段低位体系域,为水下冲积扇和深水浊积扇;并阐明了其沉积分布特征,且进一步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认为研究区低位域砂体沉积相组合-层序及体系域叠置模式为低水位深水浊积扇-湖平上升初期的低水位水下冲积扇-后期的湖侵水道。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车15井区浊积扇沉积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心、地震、测录井资料,在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15井区的沙三下砂砾体中识别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其中,车古25井以具水道补给的(有根的)滑塌浊积扇为特色;内扇及水道最发育,为碎屑流夹浊流的巨砾岩、中细砾岩(厚10~20 m)与砾质砂岩夹薄层深灰、灰色泥岩;崩塌成因的巨砾(大小1.06 m)反映了陡的斜坡;地震上呈楔状外形,内扇为弱反射,中扇与外扇为发散、亚平行的连续反射。车57井以粒度偏细且有根的深水浊积扇与深湖相互层为特色;中扇发育,为厚(5~11 m)的水道碎屑流细砾岩与砾质砂岩,夹深灰色泥岩;水道沉积表现为钟型测井曲线。顺水道方向滑塌浊积扇由北而南产生进积,向盆出现深水浊积扇;2类扇体沿主构造线串珠状排列,包裹于大片的深湖相中,呈现"深湖包扇"的沉积格局。不同类型浊积扇的识别及其边界的确定,对于该区隐蔽圈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深水勘探风险,准确识别白云深水区岩性圈闭边界,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深水沉积岩性圈闭的边界进行研究。在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控制下,锁定岩性圈闭形成的有利区带;建立深水重力流沉积储层岩相组合正演模型;利用地震波形分析技术,识别储层与非储层,精细刻画水道沉积充填特征、扇体内部结构、砂体堆砌方式等微观结构;结合储层反演,以及多种地震属性,进一步综合识别岩性圈闭边界。研究成果总结了白云深水陆坡重力流水道砂岩,斜坡扇、盆底扇砂岩岩性圈闭的边界识别特征,并应用到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14.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西段莺歌海组沉积演化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育于琼东南盆地乐东凹陷、陵水凹陷、松南低凸起的中央峡谷西段,早期充填了厚达700 m的深海重力流沉积.基于两口钻井和两块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内中央峡谷早期的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地震剖面波组特征和对比井震资料,将峡谷充填划分为5个沉积期次;在井震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反射特征、地震切片及属性分析,识别出四种主要的沉积类型:水道复合体、水道-天然堤、浊积席状砂、块体流.沉积期次1主要为水道复合体,沉积期次2和3主要为水道-天然堤,沉积期次4主要为块体流和水道-天然堤,沉积期次5主要为块体流和浊积席状砂.峡谷DS1~DS3主要受轴向物源控制,以浊流沉积为主,富砂;DS4~DS5逐渐受北部陆坡物源控制,以块体流沉积为主,富泥.浊流沉积是峡谷内优良的储集体,普遍发育于峡谷充填下部,与上部块体流沉积可以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洪积扇相砂砾岩体储层构型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厘定其不同层次界面成因的基础上,把Miall研究思路成功移植到洪积扇相复杂储层中,建立了与开发精度相匹配的洪积扇储层内部结构研究的层次分析法,即复合水道、单期水道和高渗透段3个层次。划分出洪积扇砂砾岩储层5级构型界面:5级界面为洪泛沉积发育稳定的泥岩,构成油田开发中的隔层;4级界面由厚度变化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形成流体渗流屏障;3级界面为形成的支撑砾岩体与周围储集体的岩性突变面。总结了复合水道规模扇缘亚相单期条带状、扇中亚相多期交织的宽带状及扇顶亚相多期垂向叠加的厚层板状砂砾岩体的分布特点。提出了洪积扇单期水道研究方法,即分别从单期水道4个方面的垂向识别特征和4种单期水道的侧向界面识别标志入手,在3种单期水道空间组合模式指导下开展三维空间组合研究。2个典型井区的实例分析表明,扇顶亚相单期水道的边界沿着古水流方向近似呈直线分布,多期水道呈楔形叠瓦状前积叠加,垂直物源方向为垂向加积切割叠置关系;扇中亚相单期水道边界类似曲率较小的辫状河道边界,多期水道具有侧向叠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韩文明 《沉积学报》2013,31(4):699-705
本文针对深水储层预测中的两个隐蔽而且关键的问题,即电测曲线无法识别深海-半深海泥与深水重力流沉积泥岩,以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内部砂岩和泥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非常接近,常规测井与地震联合预测方法无法描述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内部砂岩特征,作者提出了新的深水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常规地震属性能够清楚识别和刻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优点,首先提出深水沉积研究面-线-点的新思路。第一步从地震资料入手,自下而上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确定不同时期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平面分布,建立深水沉积模式;第二步创新多元井震精确时深标定法解决了深海泥和深水重力流沉积泥无法进行电性区分的问题,即将地震剖面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顶底时间界面通过合成记录标到测井曲线上,进行单井相研究、沉积单元划分和不同沉积微相单元钻井砂地比的精确计算等基础工作;最后优选地震属性,拟合出不同沉积微相单元地震属性和砂地比的最佳关系公式。进而将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地震属性平面图按不同的沉积微相单元转化成该沉积体的砂地比平面图,实现对整个深水沉积体系砂体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17.
赵鹏飞  杨香华  张会来  卜范青  武静 《地球科学》2017,42(11):1972-1983
尼日尔三角洲前缘浊积扇朵叶复合体是西非深水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但相关的沉积构成特征与油气水系统研究相对滞后.通过对地震相识别、地震属性刻画、岩心观察及钻井储层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研究区的朵叶复合体的沉积构成及储层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据MDT(mouldar formation dynamics tester)和DST(drill stem testing)测试资料,对朵叶复合体的油气水系统进行了探讨.K油田深海浊积扇朵叶复合砂体在地震剖面上外形呈丘状,内部为弱反射,与泥岩分界面为强振幅反射面,在空间上具有侧向和沿古水流方向迁移的多期叠置特征,平面上呈扇形或"舌状";测井相以钟形或箱型为主,与周围泥岩呈突变接触;每期朵叶均由朵叶主体和朵叶侧缘构成,重力流水道较为发育.朵叶复合体中的块状砂岩是油田开发的优质储层,该类砂体分布面积相对较大,横向连续性好;目的层段发育多套独立的朵叶复合体油气水系统,每个单一的朵叶复合体油藏上下均受厚度较大的泥岩分隔,具有形成简单完整、统一压力系统、高速渗流能力且水体能量充足的高产油藏的有利条件.K油田朵叶复合体内部结构清晰、砂体侧向连通性好且具有统一油水系统,可作为大陆边缘三角洲前缘深水区富泥背景下深水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发育厚层砂砾岩油藏。砂砾岩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是制约油藏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系统研究砂砾岩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发育冲积扇沉积,可划分出辫状水道、泥石流、漫流沉积、径流水道及洪泛平原5种沉积微相类型,可建立“泛连通体”夹间歇性水道、稳定水道形成的叠置分隔复合水道、辫状水道与漫流沉积侧向相间、径流水道镶嵌于洪泛平原泥岩4个沉积构型单元。垂向上,冲积扇整体表现为粒度下粗上细、湖进退积型的沉积序列;平面发育6个冲积扇体,呈由北向南迁移的规律。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具明显控制作用,沉积构型单元控制油气纵向富集,扇体变迁控制油气平面聚集。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三叠系地层主要由深水沉积物组成。选取西秦岭直合隆地区出露较好的三组剖面进行研究,按重力流类型及静水条件下所发生的沉积现象,总结出六种岩石相类型,即滑塌岩相(F1)、碎屑流相(F2)、超高密度流相(F3)、高密度浊流相(F4)、低密度浊流相(F5)、深海泥岩相(F6)。通过对三处剖面的横向追踪对比,结合不同沉积环境下表现出特定的岩石相占比及砂体堆叠样式,共识别出限制性水道、弱限制性水道及水道天然堤三类沉积单元。限制性水道中砂体叠置关系复杂,以超高密度流相占主导地位,次为碎屑流相;弱限制性水道中砂体叠置较规整,以超高密度流相占主导地位,次为低密度浊流相;而水道天然堤表现为砂泥互层(总厚度约15 m),主要为低密度浊流相和深海泥岩相。最后建立了研究区内深水水道沉积演化阶段模式图——早期限制性环境下水道较顺直,水道较窄,砂体叠置关系复杂;中期限制性环境相对早期有所减弱,水道弯曲度增大,水道变宽,出现溢岸沉积,砂体叠置关系复杂;晚期为弱限制性环境,弯曲水道两侧发育天然堤,砂体叠置规整。本次研究利用野外露头建立的深水水道沉积演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其相关的重力流演化过程及发育期次,对全球其他类似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塔河地区三叠系阿克库勒组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砂体与低幅度构造匹配,形成了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但由于河道砂体横向迁移变化快、砂体厚度薄、非均质强等原因,对储层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制约了开发效果。基于此,笔者利用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资料,在模型正演、反射特征分析基础上,进行层序格架约束下多种属性提取,并结合地层切片等方法,明确了该地区河道砂地震反射特征类型,准确刻画了河道边界形态,最终完成河道期次划分,储层厚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多属性分析、地层切片等方法能准确识别河道边界,划分河道期次,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