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吝 《海洋信息》1997,(5):20-21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河口对虾拖网作业遍及5个渔港,年产值约700万澳元,与世界大多数对虾拖网渔业一样,大量非目标生物,即副渔获,与目标对虾一起被附带捕获。 80年代中期,虾拖网渔业的副渔获成为各国家日趋担忧的问题。1990年~1992年为期3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虾渔业中,捕捞效率最高的是虾拖网。因此国外不断改进虾拖网渔具渔法或设计新型虾拖网。在我国南海,现有的虾渔具为拖网、流刺网、张网、敷网等,也以拖网渔获量占居优势。长期以来,鱼虾混获成为世界虾拖网渔业者迫切希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南海虾拖网渔业中,鱼虾混获问题也十分突出。 (1)南海现用的虾拖网主要是扒罟网,这些网的网目尺寸比鱼拖网小得多,尤其是  相似文献   

3.
阿根廷国家渔业发展研究所(INIDEP)在挪威单栅栏选择性虾拖网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研制,在一顶双支架式虾拖网的囊头网中缝制了两个镀锌铁栅,向后倾斜45°左右,前栅栏杆的间距是47毫米,后栅栏杆的间距是25毫米。在两个铁栅的上部都有一个鱼类逃逸口,  相似文献   

4.
浅水区抗拖网ADCP海床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海床基是实现浅水区水文环境长期监测的有效装置。针对现有ADCP海床基不能避免渔业拖网破坏的缺陷,对海床基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全新设计,成功研制了新型抗拖网ADCP海床基,并设计了合理有效的布放回收方法。海上应用表明,抗拖网ADCP海床基能够在浅海渔业捕捞区完成水文数据的采集,可实现对海洋环境的长期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5.
水下文物遗址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历史、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无价瑰宝。拖网捕捞作为最为广泛的渔业活动,会威胁和影响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因而有必要研究水下文物遗址与拖网捕捞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以及寻求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利益之间的平衡。我国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包括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研究亟须加强,相关保护管理有待完善等方面。通过注重教育、文旅协调、强化监管、夯实研究等措施,可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捕虾是美国重要的渔业之一,而海龟和幼鱼又是国家保护的海洋动物和鱼类资源,但拖网渔业导致海龟和幼鱼死亡的数量很大。据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的统计,美国虾渔业每年附带捕获海龟45000多只,其中约有12000只死于虾拖网渔业。美国虾拖网渔业混获幼鱼的数量也相当可观,据报道,虾与幼鱼的产量之比为1∶3~1∶20,仅墨西哥湾北部捕虾船队每年混获幼鱼就多达51万吨。由此可见,常规虾拖网导致海龟和幼鱼死亡的数量实足惊人。  相似文献   

7.
杨吝 《海洋信息》1997,(1):22-22
近年来,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已研制了各种副渔获减少装置(BRDs)来减少通常在虾拖网副渔获中占优势的小鱼渔获量。这些BRDs有许多(如“鱼眼”、方形网目窗等)是根据鱼的游泳能力比虾强这一特点来帮助鱼类排出拖刚的。这些BRZDs安装在网囊的上部,泳力较强的鱼游过逃逸口,虾被动地落入网囊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遥感技术的概述及目前我国机轮渔业渔场的特点来探讨遥感技术在我国机轮底拖网渔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根据我国机轮底拖网渔业渔场的特点——鱼类的垂直及水平集群都和其生活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分别对带鱼和马面鱼二大渔期的垂直和水平集群条件加以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卫片获取环境因子,并利用其独有的同步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优点来迅速判断渔场环境变化,从而达到指导渔业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黄海区虾拖网网囊网目对副渔获物的选择性,运用套网法对30,33,40 mm 3种网目尺寸的网囊进行了选择性试验。用统计学方法求得几种优势副渔物的逃逸率,并用极大似然法对渔获数据进行处理求得相关的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大部分副渔获物的逃逸率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在网目尺寸为30,33,40 mm时矛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的逃逸率分别为48.3%,59.7%和62.6%;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的逃逸率分别为67.0%,68.2%,68.7%。矛尾虎鱼的选择性参数也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在网目尺寸为30,33,40 mm时,矛尾虎鱼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81.858,86.715和88.028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41.097,45.007和50.423 mm。研究表明,单靠放大网囊网目尺寸来释放虾拖网中副渔获物,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0.
关于拖网选择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渔业资源的下降,除了通过渔业法规严格管理渔业生产行为外,更应该使用高选择性的渔具。拖网是1种选择性比较差的渔具,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提高拖网选择性对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影响拖网选择性的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近海底层防渔业拖网多参数监测平台的设计、组成与海上应用情况。平台设计上兼顾了工作的安全性和测量的多功能性,通过对浮体加工、仪器布局、平台集成和布放、回收等技术的研究,完成了此平台的研制。平台适用于我国150 m以内的浅海域进行2个月以内的多学科水质参数连续监测,它可同时搭载1个海流计、1个多参数水质仪、1个营养盐仪、2个声学释放器和1个电池筒。平台至今在我国东海已布放使用20站次,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长江口海域进行底层缺氧现象相关水质参数的监测。2009和2011年夏季长江口北部海域站点监测实况表明,平台在防渔业拖网性能方面表现良好,仪器测量在"梅花"台风正面冲击时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食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其永  张雅芝 《海洋学报》1983,5(3):349-362
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是暖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日本南部、东海、台湾海峡、台湾浅滩、南海北部以及印度尼西亚沿岸,为我国东南沿海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北部湾和南海北部沿岸二长棘鲷资源严重衰退,唯独台湾浅滩地形复杂,底拖网不易作业,二长棘鲷资源却受到自然保护.在闽南-台湾浅滩底拖网渔获中,二长棘鲷仍然是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挪威渔业的电子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电子仪器相继产生,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例如,新的网位仪可测2000米距离内的网位状况。它能测出拖网的网口是否对准鱼群、进网鱼群的数量和鱼群在网上网下通过的情况,还可显示出拖网上纲离水面、下纲离海底的距离。又如囊网渔获指示器有四个传感器分  相似文献   

14.
黄海北部日本枪乌贼的分布和渔获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枪乌贼Loligo jaaonica Steenstrup在我国,仅分布于黄、渤海;在日本则分布于南、北部暖水海域,分布中心为北部海域。黄、渤海区有较高渔获量,是拖网渔业及某些定置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种与火枪乌间、  相似文献   

15.
东、黄海底拖网渔业渔捞努力量修正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捞努力量在渔业资源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参数。在以往的东、黄海底拖网渔业资源研究中,投网次数常作为渔捞努力量的度量单位。在底拖网渔业中有很多影响渔捞努力量的因素,其中船型大小、实际捕捞时间的长短以及网具改进是主要因素。本文针对这三个因素应用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的资料,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并对修正后标准渔捞努力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区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渔获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拖网是南海区常见的作业方式,由于其网囊网目选择性差,虾拖网作业常产生大量的副渔获物。为了优化虾拖网网囊结构,提高其选择性,2015年8月在南海北部渔场用方形网目与菱形网目混合网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虾拖网的渔获种类有34种;渔获种类中,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黑尾吻鳗(Rhynchoconger ectenurus)、中线天竺鲷(Apogon kiensis)和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 boro)的尾数逃逸率均超过80%;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的尾数逃逸率最低,仅为6.18%和2.07%;周氏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0.79 mm和53.858 mm;脊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的L50为62.51 mm;丽叶鲹(Caranx kalla)、中华青鳞鱼(Harengula nymphaea)、中线天竺鲷(Apogon kiensi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和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L50分别为53.77、78.87、47.17、60.92和60.55 mm;混合网囊对鱼类副渔获的释放率较高,但对幼虾的释放率较低。建议今后放大网囊菱目段的网目尺寸进行相应的试验,提高混合网囊对目标种类的L50值,使其在释放鱼类副渔获物的同时释放幼虾,达到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从1993年1月起,澳大利亚渔业管理局就开始使用卫星技术对在南东渔场(SEF)的渔船活动进行监控。 SEF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主要渔场,它为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塔斯马尼、南澳大利亚四州提供很多种类的鱼产品。在渔场出产的大约70种鱼产品中,有16种是受到捕捞定额限  相似文献   

18.
过洋性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朗阿曼湾渔场是我国新开发的过洋性渔场,单船底拖网是主要的作业方式。文章从过洋性渔业生产的推力、阻力以及过洋性拖网渔具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目前单船底拖网油耗偏高的问题,并针对阿曼湾渔场的特点,在网型、网衣尺寸、网板以及拖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与探讨。同时提出4点建议:提高网口高度,增加侧身力纲;增大网目尺寸和网口周长,确定合理的身周比;采用柔性网板;采用瞄准捕捞技术以及网囊实时监测、自动脱落和提网技术。拖网性能的提高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实现海洋强国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双船中层拖网网位控制的静力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层拖网是开发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否有效实施对拖网作业水层的控制,是实现瞄准捕捞和提高捕捞生产效率的关键。本文提出了1种基于有限元原理的拖网曳纲形状与张力的理论计算方法,以期依据中层拖网拖曳过程中不同拖速、曳纲长度和重锤配备条件下曳纲响应的计算机模拟结果,预测拖网可能的作业水层,以实现中层拖网网位控制,为中层拖网曳纲设计和网位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前 言 作为海洋渔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渔场安排和船只调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捕捞效果和经济收益,这是海洋捕捞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然而要合理地作出渔场安排和船只调度,必须对生产海域的海况环境变化及时有所了解,而卫星遥感图象所提供的海况环境要素变化的信息,在同步、及时、宽广性上无疑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引起国内外渔业界的高度重视。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已将卫星遥感信息应用于中上层渔业生产,对指导渔民寻找金枪鱼、鲱鱼和鲐黪鱼渔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我国目前海洋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是近底层鱼类,主要作业方式是对船底层拖网。在黄、东海生产的近千艘渔轮,90 %是从事底拖网作业的,沿岸4万多条群众机帆渔船亦以底拖网生产为主。因此能否在以底曳网生产占主要成分的我国海洋渔业中,应用卫星红外云图提供的遥感信息,是广大水产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遥感信息渔业应用的发展前途。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黄、东海海洋环境要素变化特征和卫星红外遥感信息与渔场相关性的分析,论证卫星红外云图在我国底拖网渔业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