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腕足动物群中凉水分子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文  杨式溥 《地质学报》1998,72(3):205-210
笔者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石钱滩腕足动物群中,识别出凉水型腕足动物两种新种。石钱滩腕足动物群具有凉水-暖水混生动物群性质,古生物地理区划归北极大区为宜。晚石炭世早期准噶尔盆地可能已经成为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锡林浩特宝力根苏木乌勒吉图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大量腕足化石,共计18属23种。该腕足群落以长身贝目、石燕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可将其由下至上划分为2个组合:ⅠYakovlevia mammata-Anidanthus rugousa组合;ⅡAnidanthus ussuricus-Rhombospirifer zhesiensis组合。其中,组合Ⅰ地质年代为Kungurian期—Roadian期,组合Ⅱ地质年代为Wordian期。通过对腕足冷暖属性特征研究,发现组合Ⅰ属于凉水型-分异型,组合Ⅱ属于凉水型-微渗型。对比其他地区的哲斯腕足动物群可以看出,Kungurian期—Wordian期哲斯腕足动物群由单一的凉水型向混生型演化,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间的构造运动和晚古生代冰期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锡林浩特二叠系哲斯组腕足动物群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张雄华  杨欣杰  夏浩东 《地质通报》2017,36(10):1683-1690
内蒙古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哈尔呼舒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腕足化石,经鉴定计有22属42种,以长身贝亚目和石燕贝亚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根据其与邻区的腕足生物地层对比,确定该腕足生物群时代为中二叠世Wordian期。哲斯动物群中凉水型分子共计10属26种,约占种级总量的61.9%,暖水型分子仅1种,约占种级总量的2.4%,体现了典型的凉水型动物群特征。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北方生物地理大区。此外,哲斯组碳酸盐岩中颗粒组合属于苔藓虫-棘皮动物-腕足动物组合,代表凉水沉积环境,也印证了哲斯动物群的凉水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详细研究了广西凭祥剖面下-中二叠统界线(即Guadalupian统底界)附近的牙形石动物群,发现了M.idahoensislamberti-J.nankingensis nankingensis演化系列和M.idahoensis.idahoensis-J.nankingensis gracilis演化系列混生现象.前者与温水型牙形石分子M.siciliensis,M. rustagensis 和 Sweetgnothus subasymmetricus 共生,后者与凉水型牙形石分子M.prolongata和M.phosphoriensis共生.两个演化系列中温水型牙形石分子 J.nankingensis nankingensis 和凉水型牙形石分子J.nankingensisgracilis 首现在同一层位,从而准确地将 Guadalupian 统底界面标定在剖面中的第9-18层之底.在 Guadalupian 统底界附近的一套硅质灰岩标本中同时鉴别出混生的牙形石动物群,这说明在早-中二叠世转换期,来自高纬度区的凉水洋流上涌事件曾经发生并侵入到处于亚热带的扬子板块之中.  相似文献   

5.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中二叠统产丰富的腕足动物群,该动物群具有北方冷水动物和特提斯暖水动物混生的特点,划分为Spiriferella-Kochiproductus-Yakovlevia 组合,称为“哲斯动物群”。在生物古地理分区上,该区为北方生物大区和特提斯生物大区之间的过渡带,称为中蒙生物省。动物群的组成、丰度和分异度等特征在银-额(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东西部有明显的差异:盆地西部北山地区海水较浅,腕足动物群丰度高,分异度略低,以个体较大、壳体较厚的冷水分子占优势,共生少量的双壳类和珊瑚;东部杭乌拉地区海水略深,腕足动物群丰度稍低,分异度较高,含有大量的小个体腕足,共生冷水型珊瑚和丰富的海百合类,世界广布分子和暖水分子超过一半。说明该腕足动物群在受纬度和温度控制的同时,也受水体深度的影响,在同一海盆的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该动物群的起源、区域分布特点和共生生物的分析,认为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的哲斯动物群的时限为罗甸期—孤峰期。  相似文献   

6.
<正> 浙江长兴煤山地区是我国南部上二叠统长兴阶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的所在地。近十年来,我们先后在本区测制了6条上二叠统长兴阶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即剖面A.B.C.D.E和Z(Sheng et al.,1984)把下三叠统下青龙组底部的混生动物群层自下而上分成混生层1、2和3三层,混生层1包括两部分,下部为伊利石-蒙脱石粘土层,亦称底粘土(basal clay),上部为黑色泥岩,当时没有在底粘土发现化石。此后,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福建省建阳县虞墩剖面所采集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获6属5种,2个未定种,其中Paracrurithyris pygmaea,Tethyochonetes quadrata和Acosarina minuta在虞墩剖面为首次报道。综合化石时代分布和区域对比,将该动物群的时代确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含该动物群的地层为大隆组,而非文笔山组或泉上组。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古生态分析,并结合该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判断沉积环境为温暖条件下的浅海相。  相似文献   

8.
<正> 重庆中梁山北风井剖面经杨遵仪等(1987)和朱梅丽、张世家(1987)研究后,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长兴阶重要剖面之一。笔者曾在此详细采集了长兴组的腕足动物化石。现就腕足动物群性质、组合序列等问题作一探讨。 野外工作期间,得到了重庆煤校张世家的帮助,室内整理期间朱梅丽给予了帮助,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疆柯坪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康克林组和巴立克立克组腕足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46属82种,根据垂向分布将腕足动物群划分为5个组合,其中康克林组自下而上划分为Avonia-Dictyoclostus组合,Schizophoria-Brachythyrina组合,Orthotetina-Chonetes组合和Compressoproductus-Enteletes组合;巴立克立克组划分为Plicatifera-Liraplecta组合。区域对比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生物古地理区属于特提斯大区,混有少量北方大区冷水型分子,早二叠世混生的冷水型分子较晚石炭世明显增加。从Orthotetina-Chonetes组合开始,明显出现早二叠世分子。腕足动物的演化阶段特征表明,腕足动物群对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的响应明显滞后于牙形刺和类等生物门类,即明显变化发生在康克林组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10.
四川岳池龙潭期地层及腕足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勇 《地层学杂志》1996,20(1):35-39
首次系统地报道了四川华蓥山地区岳池县李子垭剖面中的龙潭组地层及其腕足动物群,并对该腕足动物群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同时,与国内其它有关地区的同期的腕足动物群进行对比、讨论,指出该动物群为华南区晚二叠世早期比较典型的腕足动物群。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昆明地区关山动物群自1999年命名以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新进展.简要叙述了关山动物群的研究概况、地层位置、生物群组合特征和关山动物群的研究意义.在关山动物群中首次发现了古虫动物门的Vetulicola gangtoucunensis Luo,Fu et Hu,吐卓虫Tuzoia sp.nov.,古蠕虫Palaeoscolex sp.nov.,腕足类Heliomedusa sp.nov.及三叶形虫、海绵动物新属种.指出关山动物群是一个由多门类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组成的伯吉斯页岩型的动物群,时代介于澄江动物群与凯里动物群(或伯吉斯页岩动物群)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寒武纪早期生物演化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沙县金波附近的 Spirifer subgrandis Rotai,Unispirifer extensus Tan,Fusella tornacensis (Koninck) ,Punctospirifer insculptus (Phillips) ,Marginatia huaqiaoensis Tan,Palaeochoristites sp.,Megachonetes sp.,Plicochonetes sp.,Schuchertella sp.,Pustula sp.,Sentisia sp.,Crurithyris sp.,Rhipidomella spp.等是海南岛首次发现的最丰富的杜内早期腕足动物群。据此 ,该地区含化石的南好组第四段确定为下石炭统岩关阶 ,似可与湖南马栏边组、黔南汤耙沟组等层位对比。以石燕贝类最繁盛、长身贝类数量少为特征的该动物群与华南其他地区同期腕足动物群存在诸多相同属种但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A small brachiopod fauna is describ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Yenduyet Formation near Son La, northwest Vietnam. The fauna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pecies: Peltichia kwangtungensis (Zhan), Acosarina minuta (Abich), Rhipidomella hessensis King, Schuchertella cf. cooperi Grant, Derbyia sp., Waagenites soochowensis (Chao), Spinomarginifera chenyaoyanensis Huang, and a Marginiferinae gen. and sp. indet. The fauna is most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brachiopods from the lower Changhsingian Stage of South China and the lyttoniid fauna from the Huai Tak Formation of northwest Thailand. In view of these correlations, an early Changhsingian (Late Permian) age is proposed for the Son La brachiopod assemblage.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了广西玉林林木北均塘组校深水相腕足动物群。论证了其较深水相的性质;讨论了部分种的演化;建立了四个腕足生物带;简述了与笔石带的关系并进行了国际对比;确定其时代为晚洛赫柯夫-早布拉格早期,得出腕足动物集群具有快速迁移能力的结论;鱼化石的发现也为我国华南早泥盆世早期海相与陆相地层的对比提出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
曾勇 《地层学杂志》1991,15(2):150-152,T001
<正> 四川华蓥山二叠系露头良好,栖霞组在华蓥山中段出露比较完整,分为下部含煤线的碎屑岩梁山段和中部、上部的灰岩段。梁山段平行不整合于中志留统罗惹坪组之上,厚度为7.8m。梁山段的下部为夹粉砂岩薄层的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中部和上部为浅灰色粉砂  相似文献   

16.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太子河流域发育了一套红层沉积,泥岩中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计21属39种。系统分析了腕足动物群性质;结合围岩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它生活在与广海相连的浅水海湾低潮线附近地带;对同期腕足动物群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提出当时研究区属于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黔南地区宾夕法尼亚亚纪逍遥阶礁相地层中腕足动物普遍发育,主要产长身贝类和石燕贝类。本文主要研究该区腕足动物与造礁生物叶状藻和Fomitchevella 珊瑚之间的生态关系。在叶状藻礁内,小个体腕足动物常附着在藻叶上营假漂浮生活; 但藻叶密集处,小个体腕足动物也难见,可能藻丛造成水流循环不畅使腕足动物难以获得充足的食料; 藻叶稀疏处,腕足动物个体加大,数量增加。在大型Fomitchevella 珊瑚格架礁内,腕足动物与Fomitchevella 之间不存在食物上的竞争。腕足动物介壳层为Fomitchevella 幼虫定殖提供了生物成因的硬质基底,在此基础之上发育了大型珊瑚礁。腕足动物在 Fomitchevella 进入统殖阶段由于生态空间受到局限而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中部早石炭世杜内期的腕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的化石是采自吉林省中部杜内期北通气沟组,共17个属24个种,包括3个新种。这个动物群的特点与我国南方杜内期动物群的特点不同,而与美国密西西比系金德胡克组、苏联库茨纳兹盆地和莫斯科盆地杜内期的动物群非常相像。类似的动物群在新疆、甘肃和内蒙等省和自治区均已发现。吉中地区杜内期腕足动物群,属于北美—西伯利亚古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