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北)俯冲于扬子板块东南边缘之下,形成江南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在东北段是皖-浙-赣火山岛弧和樟树墩-伏川弧后盆地;新元古代9.8~7.7亿年时发生了陈蔡弧(浙东地体)与皖-浙-赣弧的弧-弧碰撞造山作用,并导致樟树墩-伏川边缘海的崩塌和陆-弧弧后碰撞造山过程。江南古岛弧带经历了多次的后期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2.
华南中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中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可以划分为5个地质构造单元:乐平-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海相-滨海相沉积-火山沉积建造、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火山-火山碎屑岩系、东乡-龙游混杂岩亚带。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形成大地构造环境分析,认为它们分别形成于火山弧-弧后盆地、弧间盆地、大洋岛弧、洋中脊、火山岛弧、弧前盆地等大地构造环境;华南中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属陆-弧-弧-陆碰撞造山带,发育在汇聚型板块边缘地带,古洋盆为一个多岛洋体系。中元古代末期(约1024Ma)古华南多岛洋开始关闭,大约在850Ma左右,整个古华南多岛洋最终关闭。  相似文献   

3.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一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代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北)俯地扬子板块东南边缘之下,形成江南火山同岛弧和弧后盆地,在东北段是皖-浙-赣火山岛弧和樟树数-伏川弧后盆地;新元古代9.8-7.7亿年时发生了陈蔡弧与皖-浙-赣弧的弧-弧碰撞造山作  相似文献   

4.
赣东北万年地区万年群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年群是发育在江南复合混杂岩带中之赣东北进贤——万年地区的一套中元古代蓟县纪浅变质岩系。据其岩性组合、沉积环境等特征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枫树岭组、牛头岭组、皮库组和程源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大地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弧后盆地,其层位与弧后盆地之双桥山群安乐林组、修水组,溪口岩群,火山岛弧的双溪坞群和弧间盆地的张村群相当。但岩性组合差异甚大,属同时异相的产物。万年群的建立为华南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扬子地块东北缘中元古代的大地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康  刘聪 《江苏地质》1996,20(2):65-71
扬子地块东北缘存在四条主要的中元古代变质带,自南向北依次为江南变质带,沿江变质带,云台-张八岭变质带和连云港-泗阳变质带。它们分别为中元古代的古弧后盆地,火山岛弧,裂谷及弧前盆地。扬子地块东北缘中元古代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体系,苏胶变质造山带应解体,其中一部分属扬子大陆边缘体系。  相似文献   

6.
纸房地区晚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组合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房地区位于准噶尔东北晚古生代沟-弧-盆系和准噶尔南陆缘活动带。晚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相岩石组合较复杂。在晚古生代岛弧带、弧前海沟带、弧后盆地或陆缘活动带等构造环境下发育有不同的火山岩组合  相似文献   

7.
许德如  林舸等 《岩石学报》2001,17(4):598-608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性岩类具有的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海南岛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石圈的演化史。古中元古代时,琼中屯昌变基性-超基性岩,为大洋型火山岛弧低钾拉斑玄武岩,明显具有镁铁质-玄武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高度亏损的地幔;与之同时代的琼西,则为一套具洋底玄武岩和岛弧拉弦玄武岩的过渡型玄武岩,是古俯冲带上部地幔楔和自消减带卷入地幔楔地壳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端元部分熔融产物,具低亏损地幔特征,产生于弧后(或弧间)盆地环境;中新元古代的琼西变基性-超基性岩具铁镁质-超铁镁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较高亏损的地幔,产于大洋板块边缘的构造环境。据此,可以推测,海南岛前寒武纪岩石圈演化至少经历了古中元古代的古板块俯冲、中新元古代的裂解二次事件,并伴随洋盆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智利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成矿规律、控制因素与成矿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利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成矿带位于海岸科迪勒拉山带,与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共同组成了南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上成矿系统组合。在成矿时代上,IOCG矿床成矿时代集中在175.6~141,140~100和99~66 Ma BP。IOCG矿床位于弧前盆地、主岛弧带和弧后盆地等五级构造单元中;而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位于主岛弧带和弧后盆地中,与IOCG矿床成矿带成对出现。综述了智利超大型IOCG矿床研究和勘查进展,认为智利IOCG矿床主要为富铁质岩浆的火山喷溢作用、岩浆热液—盆地流体混合成矿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等3种端元类型。侏罗—白垩纪弧前盆地、主火山岛弧带和弧后盆地等五级构造单元是IOCG矿床定位构造,在晚白垩世发生构造反转后,在安第斯大陆边缘从伸展构造体制转变为走滑挤压收缩构造体制,同时形成了平行于岛弧带的阿卡塔玛(AFZ)断裂系统,AFZ断裂系统导致弧前盆地—主岛弧带—弧后盆地发生构造变形并伴有同构造期岩浆侵入,主岛弧带岩浆活动停滞,晚白垩世深成岩浆弧向东迁移,在岛弧带和弧后盆地反转过程中因岩浆—构造叠加程度不同,形成了IOCG矿床叠加成矿序列,同期,白垩纪斑岩型铜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相伴形成。提出富铁基性—超基性岩、IOCG矿床和斑岩型铜金矿床等与弧后盆地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板块构造理论是古板块分区的基础。古板块构造分区和命名必须有明确的时空概念。按照威尔逊旋回,大洋俯冲阶段的构造分带最复杂、最明显,应该以该阶段作为分区的时间区间,一级构造单元是岩石图板块,以大洋型蛇绿混杂岩带作为分区界线;二级构造单元以地壳性质作为分区原则,可分为过渡壳和陆壳,地壳性质依据蛇绿岩(套)、沉积建造、岩浆岩组合特征来综合判别;三级构造单元是在二级构造区内以沉积岩、火山岩、岩浆岩建造的显著差异为分区原则,如岛弧弧盆带内分为弧前隆起、弧前盆地、岛弧带、弧间盆地、弧后盆地,在陆壳区内分为稳定陆壳区及活动陆壳区。四级构造单元是在三级构造区内以构造形态或局部地质特征作为分区原则,分为复背斜、复向斜、断褶带、岩浆岩带、蛇绿混杂岩带等。  相似文献   

10.
江南东段构造格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江南造山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自中元古代以来多期作用形成的造山带。主体形成于晋 宁期,东段出露自北向南为九岭被动陆缘(Ⅲ),障公山弧后盆地(Ⅱ)和怀玉火山岛弧(Ⅰ)。各单元之间 以宜丰-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和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相拼贴。后期被赣江断裂、赣东北断裂左行平移成 西、中、东三部分。沿赣东北断裂带燕山期形成了该区重要的岩浆带和铜、金、银、铅、锌成矿带。  相似文献   

11.
田忠华  许王  刘利双  冀磊 《地球科学》2020,45(9):3217-3238
前寒武纪盆地演化及造山作用一直是造山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胶-辽-吉构造带中辽东半岛河栏镇火山-沉积岩进行深入的野外及室内研究,反演该地区古元古代大地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对辽河群里尔峪组火山岩、高家峪组钙质泥岩以及大石桥组碳酸盐岩野外的详细构造解析,识别出各类岩石单元中发育同沉积伸展构造(D1-0),包括同沉积不对称褶皱、层间平卧褶皱和滑脱面理及线理,指示辽吉弧后盆地早期伸展张裂过程.通过对河栏镇蒲石河地区基性侵入岩及喷出枕状熔岩进行详细的野外构造填图及解析,提出伴随基性枕状熔岩的喷发,辽吉弧后盆地张裂到最大程度.此外,在各组相关岩石中观察到大量逆冲推覆构造及不对称断展褶皱,构造归为D1-1或者D1-2,指示辽吉弧后盆地受挤压应力影响发生收缩.锆石年代学研究指示高家峪组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于~2.5 Ga基底,少量来自古元古代(2 172 Ma)火山弧.综合区域内已有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资料,研究表明辽吉弧后盆地的拉张及闭合过程伴随着古元古代增生造山作用,并暗示板块构造在古元古代已经开启.   相似文献   

12.
付长垒  闫臻 《地球学报》2017,38(S1):29-32
祁连造山带是原特提斯洋闭合过程中, 阿拉善和柴达木地块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拼合的产物。它是由蛇绿岩残片、海山、岛弧、弧前/弧后盆地等多个构造单元构成的典型增生型造山带, 表现出在多个元古代微陆块周围分布有蛇绿岩和岛弧火山岩的特征。蛇绿混杂带广泛分布于北祁连和南祁连中, 在南祁连主要出露寒武纪玄武岩、安山岩、辉长岩、超基性堆晶岩、硅质岩、灰岩、砂岩和少量地幔橄榄岩, 呈现出蛇绿混杂带的典型特征, 其中拉脊山蛇绿混杂带是该蛇绿混杂带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 拉脊山蛇绿混杂带的来源和形成构造背景对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构造的复杂性以及系统的野外和岩石学方面研究的缺乏, 拉脊山蛇绿混杂带的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和构造背景仍然不清楚, 从而严重制约了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例如, 前人根据灰岩中三叶虫化石将拉脊山地区火山-沉积岩系划归于寒武纪, 然而其它岩石单元的同位素年龄和来源信息相对缺乏, 而且灰岩究竟是本地岩块还是老的异地岩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表明寒武纪玄武岩具有MORB、WPB或者OIB的特征, 且部分玄武岩具有岛弧亲缘性。因此, 大陆裂谷、弧后盆地、多阶段抬升构造窗或俯冲-增生杂岩等模式相继被提出。这些分歧严重影响了我们对祁连造山带和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认识。究其根本原因, 是由于缺乏将蛇绿岩和岛弧形成视为沟-弧-盆体系演化过程中一个具有成因联系的有机体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赣杭构造带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南前寒武纪构造格架的确立,是在长期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并完善的。通过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综合分析表明:华夏古陆是一个被肢解了的早前寒武纪古大陆;中元古代晚期浙西—赣东北为华夏古陆的活动陆缘;武陵运动是华南最重要的造山运动,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在赣东北断裂带碰撞,形成了统一的“华南古大陆”;晚元古代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各地碰撞后的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差异。赣杭断裂带是一条晚元古代早期“A”型俯冲带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抱板群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综合研究表明 ,抱板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洋中脊型拉斑玄武岩和岛弧型拉斑玄武岩的双重特征 ,起源于亏损地幔 ,是古俯冲消减带上部岩石圈地幔楔、自消减带卷入地幔楔地壳物质及俯冲洋壳析出的流体构成的三元混合物部分熔融结果 ,产生于扩张弧后 (或弧间 )盆地环境。地球动力学分析表明 ,古中元古代时 ,海南岛西部可能经历了一次由“开”向“合”转变的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15.
三江中北段弧—盆格架与地质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弧—盆体系中岛弧与弧后盆地相间并存是一大特色。本文以昌都地区三叠纪弧—盆格局为例 ,阐明了岛弧、弧后盆地与夹于其间的微陆块等地质特征 ;划分出 2个构造演化阶段 ,一是早中三叠世江达—阿中岛弧与弧后盆地的发育 ,二是晚三叠世滞后型岛弧与生达残留弧后盆地的形成 ,并揭示了其演化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丹凤—信阳蛇绿混杂带作为秦岭—大别碰撞造山带主缝合带,其南部属于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研究区域位于东秦岭南翼,是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①晚元古—中震旦世,扬子板块北缘(东秦岭段)为活动型大陆边缘,发育有陡岭岛弧和武当弧后盆地;②晚震旦—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缘转为被动型大陆边缘,陡岭古岛弧构成边缘地块,武当古弧后盆地演化为边缘盆地;③早古生代晚期,华北板块南缘的秦岭岛弧首先与扬子板块北缘的陡岭边缘地块(古岛弧)碰撞,造成武当边缘(古弧后)盆地的闭合,并形成刘岭前渊和二峪沟前陆盆地;④由于岛弧—边缘地块碰撞加之弧后和边缘盆地的存在,因此在早古生代末期,秦岭—大别山并未大规模隆起,造山带只具雏形。直至中生代早期,华北与扬子两个板块间进一步的陆内俯冲作用才使秦岭—大别山大规模隆起。陡岭古岛弧和武当古弧后盆地的确认合理地解释了秦岭—大别碰撞造山带“加里东碰撞不造山,印支造山不碰撞”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扬子块体南缘构造侵位于板溪群(及相应地层)的皖南和赣东北晚元古代蛇绿岩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套蛇绿岩具有类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即二者的火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类似于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但是,两套蛇绿岩的Nd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赣东北蛇绿岩具有相当均一的高εNd(T)值(+5.5±1.2),表明来源于一较亏损的上地幔源区,并且没有受到明显的较成熟地壳物质的混染。相反,皖南蛇绿岩的εNd(T)值低,并有较大的变化范围(+4.5──1.0),并和Sm/Nd、Nd、MgO、SiO2呈明显的二元混合相关关系,表明蛇绿岩是由亏损幔源岩浆(初始εNd(T)≈+5.5)在结晶分异过程中与地壳组分(初始εNd(T)≈-1)混合形成的。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的Nd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同时代花岗岩和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用华南和扬子元古宙陆-弧-陆碰撞模式来解释。大约在1.0Ga前,扬子和华南块体之间存在一多岛弧洋盆。大陆边缘岛弧和大洋岛弧在扬子块体南缘发育演化。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就是在大陆边缘盆地和弧间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洋壳构造侵位的碎片。该地区I型  相似文献   

18.
青海柴达木板块石炭纪沉积特征与构造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沉积岩沉积特征及岩浆岩岩石化学特征,建立了柴达木板块石炭纪构造模式图、即海沟—岛弧—弧后盆地—克拉通台地微大陆体制,并对石炭系沉积相特征及展布进行了概括和推测。  相似文献   

19.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地层单元划分与构造属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造山带的沉积构造背景和地层格架长期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表明,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沉积环境为一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经历了早期弧后盆地扩张和晚期盆地收缩-俯冲-造山的演化过程。北辽河群的浪子山组—里尔峪组(含老岭群达台山组)与南辽河群的里尔峪组和老岭群的蚂蚁河组应是同时异相的产物,前者沉积在弧后盆地大陆边缘一侧,以陆缘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后者发育在弧后盆地岩浆弧一侧,火山作用强烈。集安群(荒岔沟组和大东岔组)和南辽河群的中上部(南高家峪组—大石桥组)所构成的孔兹岩系为弧后盆地收缩-俯冲阶段的沉积建造(相当于弧前构造背景),遭受了~1.9 Ga的变质作用,并被~1.9 Ga的石榴石花岗岩侵入。河栏—草河口地区的"大石桥组一段"为一套大理岩夹变质基性火山岩的沉积建造,变质基性火山岩和变质基性岩脉均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特征,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背景。依据其中基性火山岩~1.87 G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推测其为弧后盆地俯冲收缩阶段的产物。狭义的盖县组及其相当地层的碎屑锆石反映出大量古元古代的年龄信息,太古宙年龄信息相对较少,故推测物源区主要来自南侧的岩浆弧,所谓的"狼林地块"不是一个太古宙陆块,而主要表现为一条古元古代岩浆弧。  相似文献   

20.
吴晓智  王旭 《沉积学报》1996,14(A00):206-219
新疆北部福海地区处于西伯利亚与哈萨克斯坦两大古板块的汇聚带,构造活动强烈,属岛弧及弧后盆地构造环境。占古生界沉积盆地类型多种多样,有尖盆,残留海盆地,岛弧盆地,陆缘弧盆地及陆内裂隙盆地等;岩相类型齐全,深海,浅海,滨海,三角洲及河,湖,沼泽均有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