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四川5.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特别是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本文主要报道了四川境内震中附近几个重灾山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初步调查成果, 简要论述了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和沙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害, 提出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某些发育规律方面一些认识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对于灾后重建和高烈度区城镇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参阅研究"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的公路地震灾害现场调查及已有相关文献资料,对地震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主要次生地质灾害对山区公路的危害模式进行了归纳、剖析和探讨,阐述了地震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对位于地震区的山区公路在规划建设、在建、已建公路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次生地质灾害的防灾研究。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区地灾评估结果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紧急组织开展了四川、甘肃、陕西受灾地区的地质灾害综合评估。通过遥感调查和实地排查,共确定汶川地震灾区84个受灾县(市)的主要地质灾害点16644个,其中四川灾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点218处。这些地质灾害点威胁大量居民地和水库、损毁公路和耕地林地、危害河道和桥梁等。评估成果将为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领导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四川省平武县次生地质灾害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形成了堰塞湖等.以多类型、多时相的遥感图像为信息源,在地学知识的支撑下,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解析了5.12汶川地震形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及潜在地质灾害体.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技术,探讨了四川省平武县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分布与基础地质背景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沿平通镇-南坝镇北东向断裂带(为区域上的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北段)分布大量的滑坡体,水观乡-坝子乡-南坝镇一带震旦系地层区灾害点的数量、规模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区,山河再造中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其研究成果对灾害遥感机理研究具有科学意义,对灾后重建、地震多发地区的防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地质灾害调查和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评判方法,利用GIS技术对重灾区14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进行快速定量的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评价。强烈的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和崩塌,其次为地裂缝、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局部有沙土液化,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及山区。总结了14个县市重灾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共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若干个亚区。对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区带进行了分析预测,针对高危险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的汶川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军  杨青华  严嘉  薛重生 《地球科学》2010,35(2):324-330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针对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重灾区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平台,获取了研究区的次生地质灾害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内次生地质灾害与各影响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系、地震断裂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并结合信息量法模型进行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高度、中度和轻度危险区的面积分别为1 130.196 km2、1 739.584 km2、1 213.219 km2.本次地震触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集群式分布的特点,即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地质灾害集中发育,而远离断裂带区地质灾害很快衰减,呈零星分布;从灾害发育的区域特征分析,汶川县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呈现出北部和东部重、西部和南部轻的特点.所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表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信息量模型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以及危险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快速全面的获取地震灾情信息对于减少灾害损失、预防次生灾害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凭借其快速、大范围、高精度地获取地面信息的特点在震后信息提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光学遥感数据由于受到震后多云雨天气的影响,往往难以获取有效数据。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全天候获取数据,已成为震害评估的重要数据源。随着遥感图像向着高分辨率方向发展,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更有利于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本文以2017年九寨沟地震为例,采用高分辨率光学和SAR遥感图像为数据源,从道路震害分析、滑坡次生灾害提取、同震形变场计算等多个角度开展应用研究,对此次地震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结合高分辨率光学和SAR遥感影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在地震地质灾害信息全面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官渡区为云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对研究区地质概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收集了ETM、高分一号、Quickbird等遥感影像,从而对研究区内进行灾害遥感解译。综合分析官渡区内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以及分布规律,建立该区的地质灾害解译标志;并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分析地质环境发展趋势,为野外勘查提供合理路线。本次共解译了地质灾害点共43处,以滑坡、崩塌灾害为主。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在煤矿开采区详细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煤造成的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常规手段难以对其定量化调查研究.利用IKONOS卫星影像高分辨率的特点,以白银煤矿区为例,分析该区的地质灾害特点和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塌陷和地裂缝的遥感解译标志,并运用3S技术手段,对该区地质灾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化分析,为该地方政府决策和当地的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藏铁路加查至朗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资料收集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对川藏铁路加查—朗县段的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在铁路线两侧各5 km约780 km2范围内发现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共139处,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新发现拉岗村高速远程滑坡和日阿莫大型滑坡,并研究了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调查结果表明:在雅鲁藏布江断裂对区域地貌和岩体结构控制作用下,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密集分布是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主要特征之一,约有53%的崩塌滑坡滑动方向垂直于断裂走向,30%的崩塌滑坡与断裂带走向近于平行;在地壳强烈隆升和河流侵蚀作用下,雅鲁藏布江宽谷段和峡谷段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断裂活动特别是断裂剧烈活动诱发地震导致该区具有高速远程滑坡发生的背景,如拉岗村高速远程滑坡;在断裂活动、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该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更加复杂,部分滑坡稳定性差且多次发生活动,给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指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Ⅵ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NE向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相似文献   

12.
胡涛 《矿物学报》2007,27(3):545-548
地处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较典型的山区,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其所辖8县1市1特区,总面积18032km^2,总人口360.72万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至上百万元,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随着土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气候的变化,地质灾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本文从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Using RS and GIS mean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gener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ructural belt distribution features in Wenchuan County,Sichuan province,P.R.China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rge-scale landslides,mud-rock flows,earthquake lakes,etc.,after the earthquake on May 12,2008.Based on the above work,comprehensive indoor and outdoor research is launched on disaste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arthquakes,terrains, strata,lithology,an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Using RS and GIS mea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gener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ructural belt distribution features in Wen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P.R. China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rge-scale landslides, mud-rock flows, earthquake lakes, etc., after the earthquake on May 12, 2008. Based on the above work, comprehensive indoor and outdoor research is launched on disaste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arthquakes, terrains, strata, lithology, and structures. Weights of evidence method is utiliz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s after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3 remedying grades for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weights of Evidence, followed by suggestions given to remedy earthquake secondary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直接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造成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和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强度和破坏程度差异甚大。该文将全国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灾害区,每个灾害区又划分若干亚区。地质灾害活动具有不规则的周期性和累进性特点。多数地质灾害在强弱变化中显示不断增强的趋势。未来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防治地质灾害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掠夺式开采以及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为了保护矿山环境,本文论述了主要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危害、诱发因素和产生机理,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措施。地质灾害的勘查应该综合使用地球信息技术、地球物理技术和土质土力学实验等方法。最后提出了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预防对策,建立灾害的监测、预报和评估信息系统,这样才可以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胶东半岛的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半岛地处东北亚,是带动山东半岛乃至全省经济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在地质环境脆弱地区诱发的地质灾害逐渐加剧。本文分析了胶东半岛地质环境条件及其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对胶东半岛地震灾害、地面变形灾害、斜坡环境变异灾害、流体灾害等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很大,由于大地震的影响,其震前震后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搜集前人资料,现场调查,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泥石流为主,地震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其次为泥石流和滑坡。地震使汶川县地质灾害数量极大增加,同时,也使得其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