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顾桥煤矿1111(3)工作面地表岩移规律和覆岩破坏规律情况的研究,揭示并阐述了该矿综采放顶条件下的地表沉陷变形规律和覆岩破坏规律,为今后指导"三下"采煤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且为土地复垦、恢复与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厚松散层条件下采煤引起的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淮南矿区顾北矿13121工作面、谢桥矿11316工作面、张集矿1217(1)工作面等3个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并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进行研究,总结归纳了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产生的地表下沉系数偏大和地表移动变形活跃期等问题,获得了厚松散层条件下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指导矿井生产,鲍店煤矿专门在1310综放工作面上方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该区条件下综放开采时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有关参数,为矿区“三下”采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文针对滕东矿区具体的采矿地质条件,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获取地表移动观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了相邻工作面先后开采过程中关键层对上覆岩层与地表变形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可靠地结果,为相似采矿地质条件下开采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会导致开采沉陷,一直是煤矿安全的隐患。本文选取王楼煤矿13301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整理了历年来地表移动变形观测资料和观测站相关地质采矿技术条件,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曲线拟合、建立回归方程,系统性地得出地表移动值与岩移参数变化规律,求取出了矿区具体采矿技术条件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为矿区生产及类似地质采矿条件下岩移参数求取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GPS技术的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矿井安全开展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采煤工作的需要,合理地留设保护煤柱、节约煤炭资源,妥善安排采动区上方村庄搬迁时序等,需要提供矿区采矿条件下的准确可靠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本文结合在刘庄矿业有限公司建立的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研究了基于GPS技术的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方法。同时,根据目前的资料进行了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初步分析,求取了观测站的初步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条带开采工作面的地表移动规律,本文以4302工作面的已有资料和和该工作面的实际水准及水平观测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域地质条件下的彭庄煤矿4302工作面该条采工况推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陷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已有的理论基础沪指移动角制图并解算出地表各项移动参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结合实际观测情况上运用概率积分法对矿区地表形变进行了预计。预计结果表明,条带开采对于控制地表移动变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矿区观测成果整理效率,本文结合矿区实测数据,介绍了使用VC进行编程实现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成果内业整理计算,绘制移动变形曲线,实现了矿区地表移动变形成果的自动化处理,从而直观描绘出地下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VB与CAD的矿区地表移动变形求解及图形绘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区实测数据为例,介绍了如何应用VB与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进行矿区地表移动变形值的解算,分析了绘制地表移动变形凿线图的理论和方法,并以VB为基础,实现了矿区地表移动变形值的快速求解,从而达到了对地下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的直观性描述。  相似文献   

10.
合理地设计地表移动观测站,是准确预测矿山开采沉陷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基础。本文分析变形观测站设计方法,对该方法做了详尽剖析。结合淮南矿区的地质以及地表综合条件,设计适合淮南地区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设计的算法模式,并采用VB和MapObjects进行了实现。最后,以淮南市潘北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采用软件设计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能够有效反映沉陷区特征,且具有高效、可视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