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形变网中选择基准的意义,指出为了研究形变机制与过程,选择在一定时期内点之间相对稳定的点组,以其重心为位移埸的参考基准是较为理想的。文中讨论了水准网中选择稳定点组的方法,对京津地区部分水准网作了处理,证实北京原点从1966年到1976年每年下沉约2毫米左右,因此在许多问题中不宜选此点作为参考基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弹性回跳学说出发,介绍一种分析方法。以唐山大地震为例,处理了1969—1975年唐山市周围区域的水准复测资料。结果表明,震前在发震断裂两侧及其两端存在明显的垂直应变积累。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利用 195 2~ 2 0 0 2年间我国大陆部分地区 (90 .5°~ 12 7.3°E ,2 1.5°~ 4 4°N)的精密水准测量结果研究了这些地区的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及其发展演变特点。将 5 0年的地壳运动分成两个时间段 :第一时间段的中心时刻 (资料观测时间的平均值 )为 1972 .87;第二时间段的中心时刻为 1983.17。对于这两期资料都采用了伪逆基准下的线性动态运动模型 ,求得的运动速率都归算到北京水准原点 (假定北京原点的运动速率为零 )。  相似文献   

4.
德州市临盘采油区地面沉降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南市的鹊山上设立了3块岩层水准标石的原点组。使用美国Tri mble Di Ni 12电子水准仪和条码式铟钢水准标尺施测一等精密水准82.2 km,二等精密水准30.8 km,联测各类水准点35个。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表明,在临盘采油区(以后仓西北采油四队LY18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明显的沉降区域,年沉降量为54.3 mm。建议在其周边增埋地面观测标石,进行加密观测,以掌握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科普园地     
什么是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地面上任何一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由于地球各处的引力不同及观测的精度不同,我国的绝对高程是以青岛港所设立的验潮站,经长期观测和记录黄海海水面的高低变化,取其平均海水面的高程为零,作为大地水准面的位置,并作为我国计算高程的基准面。在青岛市内一个山洞里,建立了水准原点,其高程为72.289m。全国各地的高程都是以它为基准测算出来的。这就是我国规定的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当有些地区引用绝对高程有困难时,可以采用假定高程系统,即采用任意水准面为起算高程的基准面。在该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InSAR技术对山东省地表形变监测发现,黄三角、鲁西南等地区地表沉降明显,这些地球形变的发生,使测绘基准成果的可靠性变差,严重影响了测绘基准的应用服务。高程参考框架本身也是动态的,开展高程参考框架的动态监测与维护是必要的。通过对CORS站网2015—2019年的连续观测成果进行精细处理,2019年开展对CORS站、B级和C级点、水准点进行二等水准观测,通过2015年、2019年两期水准成果检核CORS站点正常高值,探索出一种基于CORS实现对大地高程参考框架的动态监测与维护的新方法,通过研究还发现,大多数水准点发生了沉降,少数水准点发生了抬升,CORS和水准的数据成果也验证了InSAR对地表形变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仅就北京西北延庆县张山营短水准所跨断层两盘的岩石热膨胀性的测量结果,讨论了该处的热形变特征,从而使消除热形变干扰后的短水准曲线中的地震异常幅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地面沉降作为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为了探究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的地面沉降情况,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70景Sentinel-1B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该路段沿线地面沉降展开监测,并采用外部水准观测方法对InSAR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3类9个影响因子数据对沿线地面沉降进行空间模拟,通过对比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后选取相对最优模型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表现出不均匀沉降特征,最大年均沉降速率超过-90 mm·年-1;研究区主要分布有6个明显的沉降中心,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经过其中3个;采用模拟效果相对最优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可知,第四系沉积厚度和地下水位变化对沉降的影响较大,而地形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云南地区1951—2011年的水准复测资料,计算获得了1951—1980年、1980—1994年、1994—2011年、1951—2011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图和各个阶段的形变增量场,结合该区的地震活动,研究了垂直形变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升区,与区域性上升有关;地震多数发生在垂直形变速率增量场的正值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周坪地震台1981年4月—6月份短水准、固定角测量异常与1981年7月5日当阳3.8级地震的关系。并认为这次地震不是水库地震,而是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作者对兴山建阳坪——秭归西四十多公里水准线、十二个水准点的稳定性与点位附近可能存在的干扰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分析了1954年以来的六期施测成果,认为所有四个基岩点成果稳定可靠,是分析地壳运动的主要依据。八个土层水准点其中四个成果尚可作比较之用,另四个受干扰而严重下沉,不宜作分析用。 稳定可靠点的成果经数据处理后用来分析该区域地壳变动,初步认为:在十八至二十五年中,黄陵背斜与秭归盆地无明显的断块式的升降运动;1960—1962年的显著倾变较好地对应了1961年2月8日潘家湾 Ms=5.2级地震,其前兆表现形式为黄陵背斜与秭归盆地同时北升南降的掀倾运动,震前倾变量约为0.3″~0.4″,倾变矢量指向震中。巴东M_S=5.1级地震(1979.5.22)前秭归盆地的倾变也有所对应。当前该区域趋于正常状态,并无大震背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严格按国家标准GB3840-83中稳定度分类法得出重庆近12年大气稳定度频率,分析了其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及其与局地天气、气候的关系。对国家标准中有关日、夜分界、δ取值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用计算级差的方法对重庆沙坪坝站和陈家坪站的稳定度差异进行了讨论,指出用沙坪坝站的资料可以进行陈家坪站区内的大气稳定度评价而不会带来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12月9日揭晓,《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舒德干教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辑部在此特向舒德干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舒德干院士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学专业,1981、1987年分别在西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是德国洪堡学者、中国长江学者,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改进的Pasquill-Turner法统计了成都近8年的大气稳定度频率,分析了其分布和变化特点,研究了变化原因,指出,由于局地环境和气候变化及热岛效应的增强导致稳定度频率的明显逐年改变;并提出用计算级差的方法,处理近郊和远郊的稳定度调级订正问题。结果表明:对不稳定类,近郊比远郊向不稳定方向高一级左右;中性,近郊和远郊无级差;对稳定类,近郊比远郊向稳定方向降约0.3~0.4级。由此推测;当用近郊稳定度推算市心区稳定度时,对不稳定类,市心区相对于近郊至少要向更不稳定方向提级修正一级,中性不修正,考虑热岛效应影响,稳定类可基本不作修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气热力—动力学方程出发,导出形式较为简单的热岛分析解,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城市热岛强度与影响因子(如平均风速,城市加热量,摩擦效应和大气稳定度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区域水准、跨断裂水准资料,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后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垂直形变。结果表明:震前近10年,垂直形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化特征。其中,祁连 河西地区垂直形变主要反映祁连山下沉、河西走廊相对抬升的逆继承性运动;西吉、海原、固原地区构造运动相对平稳;兰州、天水、漳县 武都以西的岷山隆起抬升速率明显增大并伴有形变高梯度带。这主要反映了震前青藏高原北向推挤作用相对减弱,东向挤压作用明显增强;震后,2008年8—10月的观测显示,垂直形变出现反向大幅变化;2006—2008年岷山隆起区相对临夏呈现逆继承性的快速下沉,反映由于地震的发生,导致青藏高原东向挤压运动减弱;2010年的监测表明,垂直形变幅度减小,2008—2010年合作相对临夏仍呈现反向下沉,但差异运动明显减弱,显示当前包括岷山隆起在内的区域构造活动已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2):F0002-F0002
舒德干教授男,1946年2月出生,湖北鄂州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学专业,1981、1987年分别在西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是德国洪堡学者、中国长江学者,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协常委。其科研成果曾被评选列人“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4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中;  相似文献   

18.
正舒德干院士男,湖北鄂州人,1946年2月出生于湖南湘潭,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学专业,1981、1987年分别在西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系德国洪堡学者和中国长江学者,2011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西北大学博物馆馆长及地质学系教授。他的科研成果曾被评选列入"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4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  相似文献   

19.
磹紫菜 Porphyra haitanensis,原产地在福建平潭、惠安沿海一带,是人工养殖紫菜的优良品种。为了大力发展紫菜养殖生产,我场于1965年开始进行移植试验。在自然水温较高的广东海丰海区,1966—1968年仅获得了少量产品,1969年深水养植亩产165斤,1971年小面积浅滩试养亩产285斤,1975年浅滩养殖大面积平均亩产290斤,深水养殖亩产179斤。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在山西某电厂进行的大气环境测试中用两部激光测烟雷达同时分段对210米烟囱排放的烟羽探测的资料,并对几个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烟气抬升高度计算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实测数据表明:在近中性类稳定度条件下的烟流抬升路径与“2/3次律”相近。在此基础上经验拟合出了适用于该测试地区C、D和E—F类大气稳定度条件下的烟气抬升高度计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