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大海岸整治修复力度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沙坝-潟湖海岸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因人类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是“蓝色海湾”等整治修复项目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辽宁省浮渡河口沙坝-潟湖为例,总结国内外河口沙坝-潟湖主要生态修复思路和方法,提出生态修复过程中沙坝-潟湖受损机制和生态修复评估体系构建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深入推进我国海岸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和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实践,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提升整治修复能力两方面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滨外坝沙体沉积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庄振业  李从先 《海洋学报》1989,11(4):470-480
山东半岛滨外坝-泻湖岸线约占全部岸线的21%以上,沙体平均长约7.5km,厚约7-8m半岛东部多海湾型滨外坝,坝多而规模小,泻湖宽而深;半岛西北和西南段发育开敞型沙坝,坝体长,泻湖窄浅,宽而长的老沙坝,多形成于4-6kaB.P,具有淤涨的海退型和稳定型层序;窄而低的新沙坝是近数百年的产物,近期遭受强烈侵蚀,具有海进型层序,水盆边缘滨外坝的组构和配置与一定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可为油气勘探提供有益的对比模式.  相似文献   

3.
福建金门岛东北海区牡蛎礁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十年代初期,晋江县沿海渔民在围头湾大伯岛附近捕捉对虾时,发现了牡蛎壳层富集。此后,陆继发现沿着安海湾口的内盘岛、大伯岛至围头岬角的大伯水道。堆积着丰富的牡蛎壳层,称为牡蛎礁。近些年来,金门岛东北水道也发现了同样的牡蛎礁堆积(附图)。大伯水道源安海湾口,经内盘岛、大伯岛至围头岬角,全长15—17.5公里,走向N310°—320°W,宽1000—2000米。根据水深不同,分上、中、下三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年秋季在唐山湾潟湖沙坝(石臼坨、月坨和打网岗)周边海域实施的表层沉积物粒级的大面站调查资料,阐述了唐山湾潟湖沙坝附近海域的沉积物粒级及其分布特征,并结合同步实施的水文观测结果,初步分析了调查区的沉积动力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唐山湾潟湖沙坝周边海域的平均粒度为4.18Φ,沙坝体近岸5m等深线以浅海域以单峰分布为主,5m等深线以深海域则为双峰分布,潟湖潮道处以单峰分布为主,潟湖内自潮道由东向西逐渐演变为三峰、双峰和单峰模式。调查海域的破波带以浅海域泥沙运动主要以跳跃搬运和推移搬运为主,以深海域中悬浮搬运逐渐占优。研究还表明打网岗岸线侵蚀程度不均匀,中北部岸段侵蚀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人工岬角对龙口市月亮湾浴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岬湾海岸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海岸形态,其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岸线的长期冲淤变化趋势。龙口市月亮湾海水浴场于2005年建成之前,本是龙口沙坝——潟湖体系的沙坝沿岸部分,该平直岸线区域一直处于蚀退状态,蚀退速度为3m/a。2个人工岬角在此建立之后,岬间海滩一直以1.5m/a的速度缓慢淤积,目前已趋于平衡状态。笔者运用经验抛物线模型,通过Mepbay软件对海滩形态进行了模拟,初步确定了月亮湾海滩的平衡形态。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的定位剖面测量数据显示,月亮湾海滩单宽体积变化为17m3/m左右。  相似文献   

6.
钦州湾近似于一个葫芦海湾。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外湾、内湾、湾颈。外湾是钦州湾的主体部分,指湾口至湾颈的区域;湾颈指龙门港附近;内湾指茅尾海一带。其中外湾湾口处最宽,可达28公里。湾颈处最窄,狭窄处仅1.3公里。内湾宽约13—18公里。整个海湾平均水深约10米。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莆田市人多地少,陆地资源有限,可利用的土地不多,但海洋资源丰富(海域而积1.1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336千米,湄洲、南日海岛岸线107千米),特别是辖区水域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港湾有半岛或岬角环抱,形成了"口小腹大"的港口,水深港阔、不淤不冻、风平浪静,航道深宽顺直、岸线资源丰富、地质条件良好,这就决定了莆田要实现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这"三湾".  相似文献   

8.
山东半岛北部海岸为岬湾式海岸,这里砂坝-潟湖广泛分布,形成本区海岸最重要的地貌景观。本区从湖间带至沿岸平原,从表层至地下,组成了一个形成于不同时代的砂坝-潟湖群。本区全新世后期的砂坝-潟湖的发育与演变,导致岸线向海推进。因此岸线的演变与砂坝-潟湖的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本区砂坝-潟湖的研究可知,自大西洋期以后,特别是距今4345a(~(14)C测年)以来,随着砂坝-潟湖的不断形成和衰亡及并陆,使陆域扩大,岸线不断向海移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荣成湾月湖沙坝-潟湖海岸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沙坝-潟湖海岸地貌的演化过程可进一步掌握其演化规律,对保护和修复沙坝-潟湖海岸地貌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本文以1975-2021年47期遥感影像和1934-2014年4期不同时期测量的海图为数据源,通过遥感(Remote Sensing,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月湖沙坝岸线进行提取,并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对岸线变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构建水下岸坡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对不同时期的等深线进行提取。结果显示:(1) 1975-2021年沙坝处于侧蚀变窄和切蚀变短的状态,坝尾内弯显著。1975年以来沙坝侵蚀后退较显著,从坝根到坝尾侵蚀速率逐渐增加。其中,1979-1986年沙坝侵蚀最严重,最大后退距离达95.7 m,平均蚀退速率为8.32 m/a。(2) 1975-2021年,沙坝面积逐渐减少,潮汐通道逐年展宽。其中,1979-1986年沙坝面积急剧减少,平均减少速率为0.014 2 km<...  相似文献   

10.
潮汐电站建坝对乳山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模型,对山东省乳山口湾进行了潮汐电站建坝前水动力环境的现状模拟和建坝后的预测模拟,模式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建坝前后乳山口湾,潮位特征、流场及余流场分布情况、海湾自净能力等水文环境要素进行了对比,系统分析了乳山口湾水文动力环境要素特征以及潮汐电站建坝对乳山口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我国山东白沙口,浙江江厦、海山、岳浦、沙山,福建幸福洋、大官板七个潮汐电站站址的基础上,认为理想的潮电站址要求地基稳定、地震烈度低于6度、潮差大、风浪小、陆域海域来沙少、水库淤积轻微、海湾腹大口小、工程量小等条件。湾中湾、河口湾是理想的地貌位置,我国浙闽沿海潮差大,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具有发展潮电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2.
灵山湾及其附近沿岸地貌层序与海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湾地处青岛南翼,在海岸地貌上属大小珠山之间的耳型海湾。沿岸南起海崖头外之龙门锅,北至灵山卫外之丁家咀,岸线长近20公里,湾岸流域面积360平方公里。南北两端因受大小珠山及其余脉之夹峙,使该段海岸形成相对独立的地貌系统。山前外黑涧老龙卧岬角,又将海岸分为南北西部分——灵山南湾和灵山北湾。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半岛3处连岛沙坝-潟湖(朝阳港潟湖、镆铘岛潟湖和林家流潟湖)为研究对象,利用1979—2009年间4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上述潟湖30 a间的变化信息,并应用分形方法讨论了潟湖岸线的复杂度。结果表明,总体上潟湖岸线趋于平直,其复杂度降低,稳定性增加,具体表现为:(1)朝阳港潟湖面积增加;青矶岛西沙嘴向东迅速淤积延伸,每年达30 m左右;东沙嘴随着口门不断东移而蚀退;沙坝长宽比增大;由于水产养殖的增加,导致淤积严重,水体变浅,潟湖逐渐走向衰亡。(2)镆铘岛潟湖面积变化不大;东沙嘴长度基本不变,宽度变窄,长宽比增大;潟湖南部被改造成水产养殖区,呈稳定状态;潟湖北部被开垦成盐田,流向潟湖北部的主流槽变窄、变浅,淤积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逐渐走向消亡,将演化成潟湖平原。(3)林家流潟湖面积增加;楮岛沙坝长宽比有所增大,岸线长度增加;潟湖西南部淤积;口门变窄,纳潮量聚减,趋势是发展为内陆湖泊。  相似文献   

14.
实施人工岬角和海滩养护的软硬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是探索解决海滩侵蚀问题的新举措之一。基于验证良好的水动力模型建立了泥沙输运和海床演变模型,对秦皇岛市新开河口至南山岸线海滩经整治修复工程实施后的泥沙输运和海床演变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大潮与常浪耦合作用下,研究区域周围海域流速整体上落急时刻大于涨急时刻,沙坝掩护水域的流速较弱,波浪在沙坝处增强并在沙坝后破碎并减弱;在沙坝处出现高悬沙浓度区域,悬沙浓度分布主要由底床切应力控制,部分受水动力影响。大潮与强浪耦合作用下,在沙坝处出现远大于常浪时的增强水流(波生流),方向与强浪向一致,波浪在沙坝处已破碎且沙坝对强浪的削减效率大于常浪;与常浪作用下不同,悬沙浓度场在强浪作用下沙坝处没有出现明显的高浓度区域。波流耦合作用下,人工岬角单独存在时护岸效果有限,工程实施后在人工岬角和人工沙坝的配合下,沙坝处侵蚀而沙坝后侧掩护区域淤积,沙坝起到了有效养护海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浮山湾位于胶州湾以东约六公里,是由太平角、燕儿岛及浮山环抱而成的自然海湾,湾口长2.3公里,湾顶进深由0米水深线到10米水深线约1.2公里,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面向外海,东南、东、西南方向的波浪,在湾内先呈折射状态,后呈绕射状态,是研究波浪绕射折射很典型的水域。在模型试验以前,已由计算机作了折射图,模型中得到的资料与计算机给出的资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1986–2019年113景Landsat影像提取高潮线,辅以2015–2019年实测剖面数据,开展了海湾尺度上海岸线的中长期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望湾以中间小型基岩岬角为界划分出的西侧海滩和东侧海滩分别具备4种和3种不同的空间特征;超过一半的区域其海岸线演变表现为非线性行为;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显著性分析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已有研究中对研究时段划分缺乏依据的问题;近5年的实测剖面数据也验证了企望湾近期显著的淤积和侵蚀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自西向东的沿岸输沙过程是近期海岸线演变主要的驱动机制,东侧防波堤因为改变了控制性“岬角”的位置,造成了海湾平面形态不平衡,而中间小型基岩岬角也影响了企望湾侵蚀和淤积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对于预测未来岸线位置和控制岸线侵蚀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岬湾海岸中一般在岬角的右侧与左侧(面向大海方向)分别发育顺时针与逆时针涡流。这些涡流的存在对泥沙输运、海底地形演变、污染物扩散等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在海洋中岛屿的存在将产生局部的岛后尾流。如岛屿与岬角距离较近,岛后尾流可能与岬角涡旋相互作用,反之则相互影响较小。本文以海南岛铺前湾为例,研究在岬湾海岸中湾口处的人工岛建设对湾内涡旋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人工岛建设对整个海湾海底冲淤变化的效应。本项研究主要采用COAWST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潮期在海湾内发育大范围的顺时针涡旋,小潮期涡旋发育不明显,以东向余流为主。人工岛建设并未影响整个海湾的涡旋结构,但人工岛分隔了湾内顺时针涡旋,且在周围产生局部的逆时针与顺时针涡旋。海底冲淤变化的基本格局为湾内以淤积为主,人工岛建设加强了这种趋势,但在人工岛与岸线之间的狭窄通道内,海底出现冲刷。本项研究对岬湾海岸的科学开发管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海岸,是黄海的一个海湾,也是我国伸入陆地的优良海湾,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它东西宽15浬,南北长18浬,岸线全长88浬,满潮时面积达五百七十多平方公里。东有崂山,西有珠山,隔海相峙,陆域多为低山环抱,湾口朝东南,口狭内宽,湾阔港深,湾口前和湾内有薛家岛、团岛、黄岛和小青岛作为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19.
滦河口北岸海岸沙丘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滦河口北岸,海岸带分布有往北延长约40公里,宽1.5—2公里的大沙丘。走向NE—SW,与沿岸沙坝平行,单个沙丘的迎风缓坡也朝向东北,所以沙丘的形成与东北强风有关。一、沙丘的物源海岸大沙丘,呈棕黄色,一般高程20—30米,中上部沙层,具有高角度的板状斜层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时期的水深对比对龙口湾拦江沙坝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从其形成过程和现代泥沙运动的角度对拦江沙坝冲淤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沙坝范围和轮廓稳定,但坝体泥沙在波浪作用下发生沿坝输移和横向输移,在人工开口情况下有较为明显的冲淤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