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禹县煤田南部,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下部的潮坪沉积中穿插有一支潮道砂体,其厚7~201m,由南向北呈树枝状分叉。其上覆对应部位,二1煤层出现了可采薄煤带和无煤带。砂体底部与海湾相泥岩接触,其上局部也有此类泥岩或L10灰岩,二1煤层的全硫含量在薄煤带和无煤带附近明显偏高;此部位煤层夹矸、顶、底板泥质岩的粘土矿物组合类型、硼含量及某些相关微量元素比值都与过渡相接近。   相似文献   

2.
周卫博 《地下水》2022,(5):149-151
太原煤气化东河煤矿位于霍西煤田西南部,本文基于钻孔煤心和井下工作面获取煤样的测试化验结果,针对煤田2、10、10和11号可采煤层开展煤岩学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煤工艺性能研究,查明了各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结果显示: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山西组2号煤层和太原组10、10、11号煤层,10、10号煤层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2号煤层主要为1/3焦煤,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半暗煤为主,属高-特高发热量煤,发热量整体上明显高于其他3层煤。各煤层均为中粘结-强粘结煤,焦渣特征差别不大,2号煤层浮煤回收率级别属良,其他煤层浮煤回收率级别均属低等。研究成果可为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湖南大岭勘探区,位于永耒矿区北东端,走向长12公里,倾向平均宽约2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煤系地层厚404米,为上二迭统龙潭组,分上、下两段,上段厚180米,含煤11层,主要可采煤层为1、5、61、62煤层,局部可采为612和63煤层;下段厚224米,不含可采煤层(图1)。   相似文献   

4.
淮北煤田许瞳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自上而下共有10个煤组,其中5煤组为主要勘探对象。5煤组有1~3个分层,自上而下为51、52和53。53由一至数层煤线组成,特征明显,是判别5煤组的主要标志。51、52厚1 m左右,结构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
准确确定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的瓦斯含量临界值,对提高防突措施的针对性和降低防突成本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河南安鹤煤田龙山矿二1煤层为例,在大量测试瓦斯基础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矿的瓦斯突出特征,研究了二1煤层的吸附特征,对该矿瓦斯含量和工作面预测指标进行了跟踪测试,并研究了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龙山矿二1煤层变质程度高,在同等瓦斯压力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最终确定二1煤层的突出区域预测瓦斯含量临界值为10.0 m3/t。   相似文献   

6.
煤矿瓦斯赋存与众多地质因素相关,包括煤的变质程度、围岩性质、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构造发育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能只是少数,且在不同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可能不同。如何在众多的地质因素中确定主要因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研究清楚朝川矿区二1煤层瓦斯赋存影响主要因素从而服务于煤矿生产,文章基于瓦斯地质理论,通过定量的方式分析研究了朝川矿区构造、二1煤层钻孔瓦斯含量,生产矿井鉴定瓦斯相对涌出量、绝对涌出量等方面的关系及规律,确定了朝川矿区二1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质构造,次要因素为埋藏深度,而围岩性质、煤的变质程度和地下水文因素对瓦斯的赋存影响较小。本次研究成果,可为地质条件类似的煤矿在瓦斯研究、监测及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构造及沉积沉降特征的研究, 以影响和反映构造稳定及晚期生烃的基底性质、构造变形特征、印支面埋深、沉积沉降中心迁移特征等为依据, 将下扬子区划分为5个一级、17个二级地质结构区。以构造稳定、有效保存及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等为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南黄海中部晚期隆起稳定区(Ⅰ2)、江都-东台-南黄海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3)、泰兴-海安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Ⅱ1)、南通-南黄海南部晚期沉降浅推覆区(Ⅱ2)及太湖晚期沉降浅推覆区(Ⅱ4)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 南黄海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1)、江都-东台-南黄海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3)、滨海-大丰晚期沉降深下古卷入区(Ⅰ4)和泰兴-海安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Ⅱ1)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 南黄海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1)、滨海-大丰晚期沉降深下古卷入区(Ⅰ4)、金湖-高邮晚期沉降深下古卷入区(Ⅰ5)及泰兴-海安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Ⅱ1)为古潜山油气勘探有利区。研究对于该区海相中古生界勘探选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层碎软、渗透性低、工作面瓦斯抽采难度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两端对接分段压裂顶板水平井组的工作面瓦斯抽采全覆盖模式。选取淮北煤田宿县矿区某矿井为例,依据研究区地应力与工作面展布特征,结合研究区内瓦斯地质条件及煤层力学性质分析,利用交叉偶极子声波测井方法优选水平井水平段布置方位,采用Fracpro PT的压裂模拟技术确定水平井水平段距离71煤层的范围,即布置在煤层顶板2 m以内;采用抽采模拟技术对研究区试验工程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抽采3 a后工作面的瓦斯含量和压力都大幅度降低,达到了工作面瓦斯抽采全覆盖的要求。提出的抽采模式为国内类似地质条件煤矿地面瓦斯高效抽采提供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延安周边地区长7泥页岩地层中获得工业油流,使得针对该地区的勘探工作开始审视页岩油目标。基于此,开展了系统化的烃源岩品质评价工作以及页岩油气潜力分析工作,以期为深入的页岩油勘探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研究区页岩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平均总有机碳含量4.05%;有机质类型主体为Ⅰ型、Ⅱ1型及Ⅱ2型;整体进入了生油窗,处于成熟生油的热演化阶段。页岩的物质来源为陆地与湖泊的混合来源,其整体上沉积于弱还原弱氧化环境。三类有机质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则其生烃能力也越强;Ⅰ型有机质的生烃能力最大、Ⅱ1型有机质次之,Ⅱ2型有机质相对最小。Ⅰ型有机质、Ⅱ1型有机质及Ⅱ2型有机质,页岩油含量即总游离烃量分别为10.30 mg/g、8.99 mg/g、8.14 mg/g。页岩油相态以游离态为主,吸附态相对较少。可动用性方面,页岩油的可动用资源集中于Ⅰ型有机质,Ⅱ1型有机质可动用较差,Ⅱ2型有机质可动用性极差。在综合勘探潜力方面,最适于进行页岩油勘探的对象是Ⅰ型有机质,其次为Ⅱ1型有机质。Ⅱ2型有机质基本无页岩油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宋会香 《地下水》2023,(4):101-103
平顶山市中深层地下水系指平原区埋藏于上部浅层地下水含水层之下,具有一定承压性的地下水,是平顶山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通过对平顶山中深层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评价,进行中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与地下水资源保护分区,提出中深层地下水调节控制方案及保护建议。结果认为:(1)研究区按富水性划分为Ⅰ区(含Ⅰ1~Ⅰ5等5个评价单元)和Ⅱ区(含Ⅱ1~Ⅱ11等11个评价单元)2个大区、16个评价单元,中深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4 833.58×104 m3/a。(2)在多年平均条件下,全区中深层地下水开采系数为0.80,处于采补基本平衡状态。有开采潜力区主要分布在Ⅰ5、Ⅱ2、Ⅱ3、Ⅱ6、Ⅱ7、Ⅱ8、Ⅱ9、Ⅱ10区,该区域远离城区,人口密度较小,用水需求相对较小,可采资源量较大,开采潜力较大;采补基...  相似文献   

11.
钟家山煤矿位于桥头坵—竹山里向斜的东端,煤系地层为晚二叠世乐平组,厚420米。可采煤层位于老山段,含煤五层,其中B2、B3~1为主要可采煤层,B3~2、B4、B5为局部可采煤层,总厚5.26~6.00米。   相似文献   

12.
傅碧宏 《沉积学报》1995,13(4):153-160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奥陶统和下志留统各组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选择了TM3/1(Y)2/3(M)7/5(C)减色比值合成影像对研究区岩石地层层序进行划分和对比,划分出O12、O22、O32、S11和S21等5个影像岩石地层单元,它们与研究区的岩性组一致,但其精度高于研究区1:20万地质图。通过影像岩石地层的对比研究发现,研究区西部皮羌断裂以西在中奥陶世几乎未接受沉积,皮羌断裂以东出现了坎岭组,再往东至研究区东部,中奥陶统沉积较全;早志留世早期研究区西部沉积了海相红层,往研究区东部则相变为海相绿色地层。尤其是通过TM比值图像的分析,发现前人认为分布很局限,但具有很大生油潜力的印干组在研究区分布范围较广,并推断其沉积中心位于与研究区相邻的塔北隆起和北部坳陷一带。这为塔里木盆地油气评价和勘探提供了新的资料,并表明TM遥感数据的应用是沉积盆地油气勘探研究中的一种很有潜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较好的成效,该层位弱含水性制约着煤层气的排采。为揭示多煤层合采条件下煤储层的压降特征,以平面径向渗流理论为指导,利用松藻矿区Q1井地质工程数据,基于井底流压、套压、日产水量、日产气量数据的综合分析,建立了纵向上不同储层的井底流压数学模型,并分析不同储层的压降特征。研究表明:M6、M7、M8煤层的初始产气时间分别为45d、162d、217d;储层压力和渗透率控制储层供液能力,导致压降效果随层位的降低而降低;储层临界解吸压力相差较大(4.07 MPa)和日产水量低(0.23 m3)影响多煤层的合采效果。加强选层综合研究、产水特征分析和注水时机研究,开展递进排采相关工艺设备研发和工程探索是弱含水煤层群合采的重要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测平煤五矿己15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结果,从力能角度分析了地应力、瓦斯和煤强度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发现己四采区己15煤层受地应力作用,煤体弹性潜能远大于瓦斯膨胀能,即以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为其突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合己四采区地质因素和己15煤层瓦斯可解吸量,确定该采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的下限指标为原煤瓦斯含量达到5.4 m3/t,绝对瓦斯压力为0.79 MPa,该下限指标对应的煤层底板标高为–600 m。因此预测–600 m标高以浅为无突出危险区,–600 m以深为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抽采效率低等问题,基于CO2-CH4多组分气体竞争吸附作用,开展了注CO2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气-水两相流与Klinkenberg效应的煤层注CO2促抽瓦斯流-固耦合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了煤层注CO2后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和瓦斯抽采率等参数变化规律,并应用于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气-水两相流瓦斯抽采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可靠、合理;注入CO2抽采煤层气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均比未注入CO2抽采下降速率快;现场试验后,注气抽采条件下瓦斯抽采浓度平均值是未注气条件下的2.02倍,瓦斯抽采纯量是后者的3倍。煤层注入CO2气体后,瓦斯抽采量增加,显著促进了煤层瓦斯抽采。   相似文献   

16.
许疃井田位于淮北煤田的最南部,面积约60km2。井田全由第四系覆盖,其下伏含煤地层为一走向南北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4煤段位于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上部,厚70m。对穿过4煤段126个钻孔岩芯的野外鉴定及室内分析,划分出2个大相,23个微相,并作出了4煤段中较稳定发育的三层煤(41、42、43)的成煤占地理图,以探讨沉积环境与煤层厚度的关系,从而查明了煤层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陕北地区马家沟组五段沉积时期(简称马五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为明确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在对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研究区内98口井的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北地区马家沟组马五10—马五1各亚段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马五10—马五1各亚段以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包括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3种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 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泥云坪、灰云坪、灰坪、颗粒滩、云灰坪、泥灰坪、膏盐湖等10种沉积微相;从马五10到马五1岩相古地理单元整体表现为自东向西的环带状分布特征,环带中心主要位于延长、延川和清涧一带,值得注意的是,马五2沉积时期由于受南部较强构造抬升作用影响,古地理单元环带中心呈现出向西北挪移的特征,环带中心位于靖边、子长一带;马家沟组各沉积时期的旋回性环带沉积为储集层叠合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颗粒滩微相易于形成有利储集空间,纵向上的马五1+2、马五4、马五5、马五7、马五9亚段为该类相带较发育的层位,是区域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新郑矿区太原群发育,有薄层石灰岩9层,自下而上命名为L1~L9,总厚约35.67m。它们属岩溶裂隙含水层,距上覆主要开采煤层二1煤平均为7.8m ,与下伏一。煤层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9.
新郑矿区位于新郑县城西北部,勘探区面积约120公里2。本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二1煤、一1煤。太原群中发育的G3L7-8和C3L1-4两层段灰岩,分别为二1煤的底板和一1煤的顶板,是这两层煤的直接与间接充水含水层。因此,搞清这两层灰岩的岩溶发育特征,将会为今后建井、开采选用有效的防治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嵩山-箕山地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其中北西向断裂是煤田的主要控煤构造。本文研究了其中的五指岭断裂的变形演化特点,探讨了其与上庄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之间的联系,认为五指岭断裂对煤层厚度的后生变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