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叙述了目前海水现场水色测量的弊端,指出数字化海洋水色的潜在应用价值;根据色度学及色度学的三原色基本理论,确定海洋现场水色的色度要素,使海洋现场水色标号统一为物理学中严格的颜色物理量。结合1996年渤海水域光谱反射测量,对渤海水域4个典型站位的反射光谱做了水色色度分析,并进行了2种测量方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水下光谱辐射测量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水中的叶绿素、泥沙、黄色物质等及其含量直接影响海水的光谱特性。此外,海洋水色遥感算法的建立及验证也离不开现场相关光学参数的测量,准确的海水现场光谱辐射测量,是提高海洋水色定量化遥感精度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开展水下光谱辐射测量方法的讨论、仪器总体方案的设计及相应的试验的结果分析,提出了有关水下光谱辐射测量仪器构成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影响海洋光学遥感的海面白泡云研究回顾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国内外影响海洋光学遥感的白泡云的反射率和覆盖率的研究进展情况。根据海洋水色高光谱遥感发展的需要,指出应当开展海洋白泡云中信号白浪和白沫光学反射特征的测量和研究,以便评价和排除白泡云的反射分量在光学遥感中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海洋光谱测量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海洋水色遥感的基础之一是海洋光谱特性的精确测量与分析。海洋光谱分析对改进反演算法、最佳波段选择、辅助大气修正、系统定标与校验等方面有很大作用,因此为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海洋光谱机理的基础上,就光谱现场测量方法和分析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一个典型海域的史谱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由于我国尚缺乏满足水色应用要求和水下光学测量仪器,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瞬态光谱仪在水面以上进行离水辐射率测量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渤海和北黄海水色光谱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的主要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近岸部分都属于二类水体,这些海域的光学特征极为复杂。针对不同海域的海洋光学特征进行研究,对于反演二类水体叶绿素、悬浮泥沙和黄色物质的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渤海和北黄海海域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的水色调查数据,对调查海区的水色光谱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区的水色光谱类型主要分为4个类型:类型的主要特点是光谱峰值位于570nm,谱峰比较窄,随波长远离谱峰波段,遥感反射率迅速减小,主要分布海域为渤海湾、莱州湾及辽东湾。类型2的光谱峰值位于550nm左右,谱峰比较宽,随波长增大,遥感反射率迅速减小,主要分布在渤海中部海区。类型3光谱峰值位于500—550nm范围内,440nm存在极小值,主要分布在渤海海峡和渤海中北部的一块海域。类型4类似于大洋一类水体的水色光谱,其特点是在可见光波段内,随波长增大,遥感反射率逐渐减小,主要分布在渤海海峡以外、远离海岸的北黄海海域。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岸Ⅱ类海水光谱特性的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近岸的广阔海域均为Ⅱ类水体,这也是我国海洋水色遥感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多年海上现场测量数据,对我国近岸Ⅱ类海水光谱特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Ⅱ类水体的光谱测量技术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东海试验区水体光谱特性现场测量与数据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星载水色遥感器 Sea Wi F S 已业务化地为海洋学家提供高质量的海洋水色遥感数据。要有效地利用水色遥感数据,需要经常地对遥感器进行定标,并对测得的离水辐射率以及导出的生物—光学特性进行真实性检验。1998 年5 月, 我们在东海试验区,应用多光谱剖面/ 表面辐射仪( S P M R/ S M S R) ,进行了光谱测量。本文介绍了现场测量的方法,以及根据我国海区的特点对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8.
关于赤潮水色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潮是一种经常爆发的海洋现象,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本文利用地物光谱仪和水面之上测量方法测量所得到赤潮海域水色光谱数据,对赤潮的水色特性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通过研究能够得到赤潮对水色影响的一些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水体光谱特性的测量与分析是海洋水色遥感的基础工作之一。水体光谱特性包括两个方面:表观光学特性和固有光学特性。现场直接获取表观光学特性有剖面法和水面之上法。在多次现场试验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二类水体从误差来源的角度来对水面之上法进行方法研究。同时,借鉴一类水体水面之上法的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二类水体水面之上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水色是描述海水光学性质的主要参数。本文收集了渤海、黄海和东海23a的海洋调查资料,绘出了这些海区的水色分布图,并且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1.
渤、黄海海冰的变化和预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2000年的渤、黄海的海冰资料,用小波分析和最优气候均态法对渤、黄海的海冰冰级进行分析和预测。小波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渤、黄海海冰的变化规律,使对海冰的研究更符合实际情况。这必将有助于研究海冰变化的机理和不同尺度变化的相互作用。最优气候均态法较好地实现了对渤、黄海海冰的预测。此方法在海冰预报中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上世纪50年代—2010年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资料,对其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冰情总体呈缓解的趋势,2000年以来冰情略有加重。研究发现太阳活动与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变化关系密切,太阳活动可能是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长期变化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太阳黑子的周期长度比上一个周期长,那么周期内冰情较上一个周期严重。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1-2013年间的渤海冰情等级资料,利用最大熵谱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渤海冰情等级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了局地气候、大气环流、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海冰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海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在1972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由重到轻的气候跃变,在跃变后冰情较跃变前平均降低了0.7级。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结果显示,渤海冰情的年际变化除受局地气候的影响外,还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极涡和欧亚环流的共同调控,特别在1972年以后,秋季副高、冬季欧亚和亚洲纬向环流对渤海冰情的年际变化均有重要影响,可作为渤海海冰预报的重要因子,而春季PDO、ENSO、冬季副高及欧亚和亚洲经向环流则是渤海冰情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海冰是低温条件下的海水冻结物,在我国渤海,每年冬季有4个月左右的结冰期,形成大范围的海冰。海冰具有灾害性,常对冬季海上运输及海洋生产构成危害,但因其含盐量较低,海冰还具有资源性,有可能以较低成本转化为淡水。自1995年以来,我国学者开展了渤海海冰淡化利用研究,在国家有关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已在海冰资源特性、资源量估算、海冰淡化技术和海冰水农业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是对这些研究进展及尚需解决问题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渤黄海沿海2月份海平面异常偏高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1980—2010年的水位、气温、海温、气压和风场资料,对中国渤黄海沿海2月份的海平面变化特征以及异常偏高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渤黄海沿海2月份海平面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9年和2010年2月份的海平面达到近30年的高值,冬季高海平面导致全年平均海平面偏高。近两年2月份海平面处于多个长周期振动的高位重合期,各振幅叠加的结果近100 mm,对海平面起了明显的抬升作用。高海平面使得辽宁、河北以及山东等沿岸地区的海水入侵距离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均有所增加,海岸侵蚀加重;上海在2009—2010年连续2年2月份发生了近年较严重的咸潮入侵。2009年和2010年2月份,气压较常年同期显著偏低,冬季季风显著偏弱,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使用ROMS(regional oceanic modeling system)模式模拟了40年的渤黄东海温盐流,数据包括三维的温度、盐度、流速、流向和海表高度,同时包含了逐小时的潮汐信息。将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和卫星反演数据进行对比,检验了模式准确性。整体上,模式模拟的水位与近岸观测值基本一致,能够准确再现风产生的增水;模式较为准确的再现了渤黄东海的温度分布,在深水区模拟的温盐剖面与观测值基本一致;模式模拟渤黄东海区域的海表高度和海表流与卫星反演结果相比偏小,但分布趋势相近。模式结果可以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水位的影响和黄海暖舌的扩散过程等现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5 831 continuous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on the sea surface p(CO2),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d chlorophyll-a(Chl a) concentration in 2010 winter,spring and summer of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Bohai Sea,the inherent relations among them are investigated preliminarily.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SST and Chl a concentr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CO2).The authors have proposed a new algorithm to estimate p(CO2) from SST and Chl a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Compared with the vessel data,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of p(CO2) retrieved by using the new model is 13.45 μatm(1atm=101.325 kPa) and the relative error is less than 4%.Then,SST and Chl a concentration data observed by satellite are used to retrieve p(CO2) in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Bohai Sea;and a better accuracy can be obtained if the quality control for sea surface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observed by satellite is used.The RMSE of retrieved p(CO2) data with quality control and that without quality control are 15.82 μatm and 31.74 μatm,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刘煜  白珊  刘钦政  吴辉碇 《海洋预报》2005,22(Z1):35-43
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应用于渤海的质点-网格海冰模式.该模式采用质点-网格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海冰模式的数值扩散问题.该模式采用冰厚分布函数取代传统渤海业务海冰预报模式中平整冰、堆积冰和开阔水的三类海冰分型.应用质点-网格海冰模式对2003年~2004年冬季渤海冰情进行了业务化逐日数值预报试验,并对预报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Relation Matrix of Water Exchange for Sea Bays and Its Applic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Water exchange of sea bays is a basic issue for marine environment study. Water exchange be-tween a coastal area andthe outside area dueto advection and diffusionis animportant waytoimprovethe water qualityinthe coastal area . Withthe rapid…  相似文献   

20.
朱星源  苏洁  宋梅  杨茜  梁韵 《海洋学报》2022,44(12):70-83
海冰厚度是监测与研究渤海海冰的重要参数。为了获取更加可靠的渤海海冰厚度数据,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对海冰厚度反演中的冰水分离环节和冰厚计算方法都进行了改进。对于冰水分离环节,本文在Canny边缘检测算子提取海冰基础上,加入了二值化处理、阈值判别等步骤,实现了较高精度的渤海海冰范围自动化提取。通过试验确定了海冰厚度与反照率指数关系模型中的参数,包括海冰衰减系数和海水反照率参数,使其更加符合渤海海区的物理特征。将改进后算法的海冰厚度反演结果与渤海海上石油平台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了误差来源。结果表明,经过对算法的改进,海冰厚度与反照率指数关系模型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由7.05 cm缩小到2.74 cm,相关系数由0.434提高到0.4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