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变一:出现生命第一次奇变是在1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塞尔维亚尼什哲学院副教授帕夫莱博士在一块19亿年前形成的岩石中发现了植物含有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表明地球已有生命。奇变二:出现昆虫第二次奇变是在4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1厘米长的小昆虫。它是由...  相似文献   

2.
张家诚 《气象》1975,1(5):20-21
1972年前后,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于是国外有一些学者“推论”说未来世界气候将继续恶化。情况究竟怎样呢? 根据气候纪录、历史记载和考古、地质发现,证明世界气候在地球史上曾经有过显著变化,几亿年的气候史中主要是温暖的气候,这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冰雪复盖,北极与南极地区也是这样。但在几亿年漫长的气候史期间,也出现过若干次寒冷时期。在寒冷时期,冰雪很多,冰川由高山发展到平原,例  相似文献   

3.
1引言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根据IPCC的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世界各地极端、恶劣气候事件频发、程度趋重,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地质气候主要是指10~6一10~9年时段的气候变化。研究地质时代气候能帮助我们弄清气候变化机理,认识当代气候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为气候预测提供背景材料。地球的原始地核约形成于45亿年前。在30多亿年前开始出现海洋,地表面布满液态水,大气圈中CO_2很多,气候比现代温暖潮湿的多.气候分布均匀,温度梯度很小。由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发生变化和地形构造运动,气候逐渐变冷,由简单变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地球系统10~(-1)年变化原因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曾论述了地球系统100~108年变化的原因[1], 唯对10-1年(月一年)的地球系统变化未指出其变化原因。经过近年的研究, 现在可以明确地指出, 地球内部有两类流体: 地外核和岩石圈裂隙中地下流体(地气)的活动是引发10-1年地球系统变化的原因。外核的上升运动会使其上部岩石圈产生上抬和压缩, 在地表层就出现3.2 m地温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干热异常”, 经过“孕震三步曲”最终引发构造地震。外核的下降运动会使其上部岩石圈产生下沉和拉张作用, 地表层表现为3.2 m地温降低, 同时降水增多的“湿冷异常”, 最终可导致发生陷落地震。外核的脉冲运动是引发岩石圈中形成地热(冷)涡的“源”。地气环流也是旋转地球上的一种流体运动, 其特征速度(地下风速)约为0.2 m/s, 据此可推得“自然气候周期”约为8个月。地气环流是使地气系统得以“流”的动力源。地热(冷)涡的“源”、 “流”相结合是使短期气候呈现纷繁复杂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全球变暖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氧化碳被搞得声名狼藉,而且这也是罪有应得。然而,科学家们称,5500万年前地球温度有过一次神秘的升高,但是这次升高不能完全责怪二氧化碳。新的研究显示,当时还有其他情况造成了地球的升温,只是没人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浙江气象》2015,(1):49
<正>大多数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集中在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而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洋环流对调节地球气候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在270万年前,地球北半球的冷却和大陆冰川的积聚与海洋环流的变化一致,大西洋深处的二氧化碳和热量被从北到南输送到太平洋中释放。研究人员认为,海洋输送系统变化的同时,北半球冰川体积扩张,以及海平面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8.
姚华栋  沈文海  马开宇 《气象》1988,14(10):48-50
综合海洋-大气资料集(Comprehensir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简称COADS。是“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合作计划”中,美国向中国提供的一份资料,该资料集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科罗拉多大学联合环境研究所(CIRES),国家海洋大气局环境研究实验室(REL),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以及国家气候  相似文献   

9.
一 45亿年前地球形成以来,气候一直是十分稳定的,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海洋和大气一直维持着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然而,在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气候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过去三百多万年以来,冰期和目前所处的间冰期大约每隔十万年交替一次。把时钟拨回到一千五百万年以前,就会发现那时的地球在两极几乎没有永久冰层,气候总的说来暖和得多。在过去几亿年里,大  相似文献   

10.
把时钟拨回到大约40亿年前,回到太古代(Archean),当时的太阳光线比现在要弱大约30%。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太阳虽然为地球提供了热量,但不足以避免海洋结  相似文献   

11.
文摘     
世界气候“瞭望塔”——青藏高原 300万年前形成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一片与南北极相媲美的冰天雪地。但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气海洋中,它却是个名副其实的热岛,因它而成的大型天气系统——青藏高原,直接制约我国乃至全球天气气候,被称为世界气候“瞭望塔”。  相似文献   

12.
《浙江气象》2013,(2):5-5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2日报道,在热带地区高度超过16.09km的上空,大约每隔一年盛行风是交替强劲的东风和西风。热带高层大气的这种缓慢的“脉动”简称为准两年周期振荡(QBO),其影响着全球大气的风和化学成分,甚至地球表面的气候。而一项由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日本海洋地球科技署科学家的共同研究显示,过去的60年里,  相似文献   

13.
陈思继 《贵州气象》1995,19(5):37-47
4新生代以来的海进与海退地球自新生代以来,似乎也曾发生过多次海进与海退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地球自身的变形而引起的。如调整曲率,或可引起轻微的海进与海退。此外,曾与地球相碰后而“溜掉”尾部的那颗残留童星,受其影响,也可能引起海进。因它继续沿原有轨道运行,此间也许与地球相遇,其剩余物质还可能为地球所截获。但由于残留物质的递减,从近期相遇的结果表明,已无多大影响了。而今,由于南半球所剩覆盖不多(仅南极洲),且越来越少,而海洋地壳未见减速,故今后地球并无其它“宇宙来客”相访,海退当是持续的。近…  相似文献   

14.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约诞生于50亿年前,先后经历了前寒武纪、击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漫长的地质时期。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第四纪约始于200万年前,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我国青藏高原的喜玛拉雅山脉就隆起于第三纪末的中新世和第四纪。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的气候曾经历过一些较为寒冷的时期,称之为冰期。冰期大约占地球历史的卜5-10%,二三百万年前,地球的气候进入7最近的一次冰期,称为第四纪冰期。虽然未次大冰期已于一万年前结束,但至今地球上的一些地方仍存留有它的痕迹。例如在我国著名的庐山就存在第四纪冰川擦过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一颗行星,她平静而和谐,载着几十亿儿女在宇宙海洋中宁静地行驶。可是近几年来,地球患了“重感冒”:时寒时暖,忽风忽雨,有时发低烧,有时又高烧不退。地球感冒了,这可不是件小事情。因为地球的灾难就是全人类的灾难。可以说地球患感冒,人类首当其害:1991年地球打了个“喷嚏”,使16万人染病身亡,是过去15年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1992~1995年,地球连续发烧感冒,又分别使拉美1800万人染上“查格式病”,非洲46万人染上霍乱、g000万人受疟疾折磨、88O万人染上结核病,先后使上百万人离开…  相似文献   

16.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一颗行星,她平静而和谐.载着几十亿儿女在宇宙海洋中宁静地行驶。可是近几年来,地球患了“重感冒”:时寒时暖,忽风忽雨.有时发低烧,有时又高烧不退。地球感冒了,这可不是件小事情。因为地球的灾难就是全人类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程也 《气象科技》2006,34(4):508-508
美国特拉华大学、NASA喷气推进试验室和中国海洋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来自美国与欧洲卫星的探测资料开发了一种探测西班牙与葡萄牙附近大西洋中高盐度水下0.8km以下涡旋(Meddies)的方法。这些温暖、位于海洋深处的涡旋是海洋复杂环流系统的一部分,驱动着调节地球气候的洋流。该项研究标志着科学家首次能够探测从深海到太空所发生的现象,利用一种新的多探测器技术追踪海洋盐度的变化。该研究的负责人为特拉华大学的Xiaohai Yan和Mary A.S.Lighthipe等,  相似文献   

18.
龙红 《广东气象》1997,(2):9-10
世界气象组织为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每年都要选择一个专题,1997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天气与城市水问题”。l水资源保护是世界性的大课题地球上水的拥有量是巨大的,据测算全球水的总量为1.35X10‘’立方米(13.5亿立方km)。但绝大部分是海洋中的咸水,淡水量仅占2~3%且包括冰原、冰川、河流、湖泊、地下水和空气中含水量,淡水对陆地生物和人类尤为重要。随着人口膨胀、生产力的发展,对淡水的消耗量激增,90年代以来淡水用量比过去增加了9倍;加上水源污染,水荒的呼声日高,早在1977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  相似文献   

19.
<正>环绕地球的大气层与覆盖地球表面70%的海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在人类对大气和海洋的认识历程中都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160年前的1853年,第一次国际海洋气象会议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会议的参加者虽然只有来自比利时、丹麦、法国、英国、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和美国等9个国家的主要是海军军官的12名代表,但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讨论并就航行于全球海洋上的船只进行气象和海洋观测达成了一致意见,意  相似文献   

20.
引言历史的长河流到二十世纪,借助最新发展的高科技,人类才第一次从太空遥望自己的家园。啊,茫茫宇宙,无际无涯.浩瀚的银河,只不过一团星云而已。人类的家园呢,星云中那么渺小的行星一颗,远远没有从前想象的那么宽广、辽阔。可是,就在这颗不起眼的行星上,熙熙攘攘拥挤着50多亿人。还正在迅猛地膨胀呢!给地球系统带来了愈来愈大的冲击:气候变暖,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急剧增加.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平均每年泥沙流量高达16亿吨,创世界之最。有识之士在感叹:“黄河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每年16亿吨,这已不是微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