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思继 《贵州气象》1995,19(4):35-48,F003
本文通过对诸多的,已为人们熟知的,且既重大而又迄今大都未得解释的地学事实的考证,表明;(1)北太平洋实为巨大质量的磁性彗星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之交替时代撞入地球所形成的坑痕。由于该彗星的撞入,导致地球曾-度从黄道面上南附,以及其回归而获新生,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地学事实,(2)因地球的新生,引起了生物的巨大变化,(3)地球在众行星中的天文异常数据说明,只能缘于原生态的巨型彗星的撞入;月球实为其中后部  相似文献   

2.
比较太阳系各行星的大气,对了解太阳系和地球大气的现状及演化,提供无与伦比的指南。虽然地球大气比其他行星的大气便于观测得多,但在其他行星上出现的某些大气过程可能比在地球上出现的简单。苏联的金星和火星系列的太空探测器曾对该两行星的大气进行过直接测量;而美国发射的几个“航海者号”则使用遥感技术获得有关该两行星及水星的类似知识。美国的多个“先锋号”探测器曾发  相似文献   

3.
空间导弹──慧星和小行星谭田1994年7月香一木相撞,扣人心弦,蔚为壮观,是人类1610年使用天文望远镜以来首次观测到的天文现象。这次相撞虽然对地球无任何影响,但却引发了人类的沉思。与木星相撞的“苏梅克——列维S号营星”,初发现时直径为10km,质量...  相似文献   

4.
地球自其形成以来,是不断运动和不断变化着的。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圈也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大气运动就是指各种不同规模的大气环流及其所引起的天气、气候现象;大气变化是指大气圈与地球表层及宇宙空间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物理的和化学的)而引起的大气成分变化。大气成分的变化可以影响大气运动,也会给生息在地球上的包括人类的各种生物生存条件带来难以预测的后果。这就是当前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求保护地球大气的缘故。根据探测技术对行星大气的了解,地球大气的构成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但对地球上原始物质的分析后,有充分  相似文献   

5.
我站于1991年增加E601大型蒸发观测以来,历经两年的观测比较,在观测资料中发现,在同一天气条件下蒸发量的变化同小型蒸发比较基本无规律,而且常有余量大于原量的现象出现,即蒸发量为一负值,并时有造成记录缺测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尤其是蒸发量较小的日数更为突出,笔者根据记录误差和缺测等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得出引起蒸发误差而变化不规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仅因安装王求不@*楷.按照规范要求只注意蒸发桶放火坑内必须使“器口水平”的安装规定,而忽视了器内直管支撑与测针座的连接是否水平.由于安装原因。器内外座不…  相似文献   

6.
闰秒漫谈地球自转减慢谭田据报载,1994年6月30日英国BBC广播电台在原来午时的6声报时信号之后,又增加了一声报时信号来表示“闰秒”。闰秒是因地球自转变慢不能到达应有的黄道位置而增加的。自1972年以来,世界标准时间累计已闰19秒。其实,地球自转变...  相似文献   

7.
文摘     
地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地中。地震波是透视地球的“X射线”,不但地球上有地震,月球和别的星球上也有“地震”。 月亮上发生的“地震”叫月震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上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了地震仪。 月球上每年约发生近万次月震。而且多发生在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最接近于地球的时候。这说明月震与地球对月球的引潮力有关。此外,流星的碰撞也会引起月球的震动,总之,引起月震的原因来自月球之外,这正和地球相反。  相似文献   

8.
月相对江南春雨年际变率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日金  谭晶  潘蔚娟 《气象》2006,32(4):62-67
验证华南气候谚语“六月逢双暑,有米无柴煮”的符号正确率达到90%,其内部隐含的物理本质可能反映的是月球相对于地球的位相(月相)的年际变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将其推广到一般情况,求得月相与华南前汛期降水以及江南春雨的相关分布图,表明相关显著,特别是与江南春雨的关系更为密切。计算了月相与江南春雨的30年滑动相关,发现该相关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小波分析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2~3年显著周期,说明它们之间内部可能存在物理联系。因此,月相可以作为江南(华南)预测春季(前汛期)降水的一个重要的预报参考判据。月相对降水影响的内部物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日月的引潮力的年际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国会整理的一份报告称,地球气温正在上升,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可能有害,引起海平线升高,一些国家将受影响。警告“温室效应”潜伏着有害影响。“温室效应”是因大气层积聚着二氧化碳,阻隔了太阳的紫外线。 最近,美国环境保护局在一次报告书中提到,温室作用将在九十年代开始,比普遍意料的时间早许多,最终可能把纽约市等北部区域变成亚热带区域。海平线可能升高,淹浸各大港口,因为热量使世界海洋扩大,造成冰川溶解。  相似文献   

10.
人们只要翻开年历便会发现,2000年的农历里没有“立春”这个节气,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盲春”年。   为什么会有“盲春”年现象呢?这是由于阴历和阳历各自的计时依据不同所造成的。众所周知,我国的农历也叫做阴历,阴历是以月亮圆缺一次定为一个月的,一年12个月才有354天。而阳历不同,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算是一年,共为365.25天。显而易见,阳历的一年时间要比阴历的一年时间多了11.25天。自我国于1912年同时采用阳历制后,为了克服阴历与阳历每年的差数,使二者配合得上,于是天文学家就采取了“三年一闰和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方法,由于时间的循环轮流的结果,便出现了有些年(如1998年)年初已有一个“立春”节气,年底又有一个“立春”节气的所谓“两春”年;另有些年(如2000年),全年连一个“立春”节气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盲春”年;再有些年(如1992年),如果“立春”日正好与农历的春节同日,这又叫做“同春”年。2000年之所以出现“肓春”,则是因为时间循环轮流的结果,已在1998年出现了“两春”的缘故。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流传着什么“盲春年头灾难多”和“同春好年份”的说法,这当然是毫无科学道理的。因为地球上的季节与气候是直接受到太阳的影响,每年阳历的季节与气候都是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变化着,它与阴历的人为置闰无关,因此,不管是出现什么“春”,都不会因此而影响到季节与气候的,故人们不能因为有“肓春年头灾难多”的瞎说而惊慌失措,也不应因为有“同春好年份”的说法而失去应有的防灾抗灾警惕。 (唐奇开)  相似文献   

11.
温室效应: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烃化合物等吸收地表放出的长波辐射后,本身加热升温,又增加返回地面的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引起地球气温升高的一种现象.地球气温究竟在怎样变化?地球气温升高是祸还是福?引起大气增温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这些问题在当今科技界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南极洲科研人员日前宣称,全球气温上升在下个世纪内可能使海平面上升20英尺,地球因此可能进入小冰河时期。南极洲“麦梅多考察站”的科研人员说,由于越来越多二氧化碳之类的温室气体被排放进大气层,使地球气温上升,南极洲西部广大的冰层不久就开始融化,如果这种情...  相似文献   

13.
我台的Novell网络是于1992年建立的,网络软件为Netware3.11,几年来网络上的故障多是网线、网卡接触不良或断线等引起的,现把一些常见故障现象及处理办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lx作站启动时出现“FileServern”tfound”死“Netwarherrorsending(rre-ceiving)onthenetwarh”信息当出现上述提示信息时,首先要弄清一个工作站出现,还是该网段上的其它工作站也出现问题。当只有一个工作站有问题时,其原因可能是与网卡BNC头连接的T型连接器松动,连接不好或者出毛病,这时拧动T型连接头,以使其和BNC头连接可靠。如果问题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14.
刘新  王军  吴国雄 《大气科学》2007,31(3):389-399
利用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气候模式F-GOALS的大气谱分量SAMIL,设计了有、无欧亚地形的对比试验,并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其流场、高度场、温度和涡度的差异,得到欧亚大陆地形对夏季大气环流场日变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地形对大气环流和气候日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对太阳辐射加热场的日变化最为敏感,随着日间加热场的增强,热力适应造成白天高原低层大气气旋性环流加深,相应地使周边地区向高原辐合增强,引起高原地区日间的上升运动更为强盛,而使大气高层反气旋环流增强,引起高原上空向外辐散气流增强。也就是地形效应在白天增强了高原“感热气泵”的效率,使其产生明显的日变化,随之带来高原及周边地区局地环流强烈的日变化。由于上升运动的日变化,引起高原南部地区降水的日变化,同时降水的增加正反馈于上升运动,使得上升运动在高原南部地区日变化尤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西北太平洋强地震的节律性与El Nino和地球自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00年来西北太平洋强地震资料分析发现:强震有明显的“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的现象。“强震活跃”与“E1 Nino事件”两者的同时相关系数达0.62,信度高于0.1%。“强震活跃”与地球自转减慢亦有很好的同步性。文中还对这三种重要的地球物理现象基本同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可能是叠加在太平洋地幔对流圈上的“正扰动”所同时产生的三个结果。  相似文献   

16.
《浙江气象》2013,(3):12-12
1.1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的“寒流”也引发过生态危机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危机,但这种危机也可能发生在较冷时期。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6日报道,一个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国家海洋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基尔海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对取自北大西洋海底的钻核沉积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微古生物学分析后指出,1.16亿年前地球上曾出现的一股“寒流”也引发过类似危机。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地理科学》上。  相似文献   

17.
“八月十五月光明”,并非中秋赏月心血来潮,浮想联翩;也不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幻觉产生的心理作用。而是有一定气象科学道理的。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自它诞生46亿多年以来,一直围绕着地球旋转不息。平均29天12小时44分钟绕地球旋转一周。它本身不会发光,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太  相似文献   

18.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东亚夏季环流型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大气运动影响的纬度效应,讨论了其与副热带高压就度特征影响程度的相关关系,分析了其对中国旱涝时空分布的影响,模拟了其纬向分量偏差场,西风廓线“形变”,西太平洋“附加环流型”。  相似文献   

19.
地球自转速率变异与长期天气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峻峰  王贵生 《气象》1994,20(9):3-8
近些年来,随着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基础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异是导致长期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该文概述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地球自转速率变异与长期天气变化相关关系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侧面归纳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异对长期天气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引起气候变化的可能机制包括:由于太阳变化引起地球轨道变化的摄动效应、火山活动、地壳构造的运动、太阳输出的变化、冰川活动以及海洋反馈。而在一个几百万年这样的时间尺度里,对于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的因子则是地球自转周期的增长,但这一因子目前尚未受到普遍的重视。这种增长是很小的(~2.5毫秒/百年),并且正在延续着。现在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率对于大气和海洋环流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然会影响到气候变化。所以研究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于古气候演变的影响并检验这种推断是否符合已知事实,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