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暴雨生兮月圆缺祁翔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在人类的视觉里,月球是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个亮体。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阴晴圆缺”的周期变化.并以此制定了”阴历”。近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测定,月球距地球的平均距...  相似文献   

2.
地球系统10~(-1)年变化原因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曾论述了地球系统100~108年变化的原因[1], 唯对10-1年(月一年)的地球系统变化未指出其变化原因。经过近年的研究, 现在可以明确地指出, 地球内部有两类流体: 地外核和岩石圈裂隙中地下流体(地气)的活动是引发10-1年地球系统变化的原因。外核的上升运动会使其上部岩石圈产生上抬和压缩, 在地表层就出现3.2 m地温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干热异常”, 经过“孕震三步曲”最终引发构造地震。外核的下降运动会使其上部岩石圈产生下沉和拉张作用, 地表层表现为3.2 m地温降低, 同时降水增多的“湿冷异常”, 最终可导致发生陷落地震。外核的脉冲运动是引发岩石圈中形成地热(冷)涡的“源”。地气环流也是旋转地球上的一种流体运动, 其特征速度(地下风速)约为0.2 m/s, 据此可推得“自然气候周期”约为8个月。地气环流是使地气系统得以“流”的动力源。地热(冷)涡的“源”、 “流”相结合是使短期气候呈现纷繁复杂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高空气象探测中 ,70 1测风雷达和经纬仪是非常重要的探测设备 ,它的标定是否精确直接影响探测资料的“三性”要求。目前《高空气象探测手册》中提出的标定方法为 :分别在 2 1、2 4、3、6时等几个时刻 ,观测北极星的实际方位 ,然后求其平均值进行订正。这样做既麻烦 ,又不够精确 ,它的最大误差可达 0 .5°左右。北极星为一恒星 ,地球绕地轴旋转 ,地球地轴与北极星之间约 1°的偏角。因此 ,1d之内 ,北极星位置发生变化的最大偏差 (即东大距与西大距之差 )约为 2°。  北极星的年变化非常小 ,月变化和日变化就更小。据查天文年历 ,这…  相似文献   

4.
随着“9210”工程在我区的全面投入使用,它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每天都离不开的设备。电话地球站是“9210”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区局同盟市各局及兄弟省市联系的纽带。它能为我们节省很多的电话费用,信号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日常业务,下面我结合区局电话地球站的一次故障判断及维修来说明一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一些新的流体力学实验结果及某些天气事实,建立了一个非静力平衡条件下旋转地球大气中重力惯性波和惯性对流的理论模型,并分别求出它在稳定层结,中性层结及不稳定层结三种情况下的点源扰动函数形式的解。 分析解的性质得知,中性及弱不稳定大气中可以激发一种主要由地球旋转惯性决定的大幅度垂直速度振动,其周期大于(至少等于)地球在该纬度的惯性周期2π/f。这也许能说明文献[1]所发现的那种准周期性惯性对流的某些动力性质。在稳定层结流体中,地球旋转参数对流体重力振荡的频率影响不大,层结越稳定,越类似于单纯的重力振荡,只有在层结接近中性时,f对重力振荡的频率修正作用才明显起来。 最后给出不同纬度处不稳定层结大气中所能产生的惯性对流的最大临界尺度。  相似文献   

6.
人们越来越多地注视到:中短期天气系统的变化和行星际磁场扇形结构的边界扫过地球有关。观测表明当“扇形边界”扫过地球时,常引起300毫巴、500毫巴气压场,涡度场…等高空形势的变化。什么是“扇形边界”,它怎样影响天气系统变化呢?以下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7.
森林之所以被人们誉为“人类绿色保护伞”“人类健康的摇篮”“地球之肺”等,这不仅是因为树木(含其他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化,它还能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和滞尘达到改善气候的目的。然而,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吸附和分解  相似文献   

8.
朱迅 《大气科学学报》1981,4(2):226-232
在旋转的地球上运动着的大气必然具有旋转地球给它带来的一些特有性质。陈久康在讨论球面行星波螺旋结构时曾对球面的δ效应对波的结构的影响作过讨论,指出:由于β效应的牵连涡度平流对东传波列的减速作用随纬度的差异,使北半球的行星波列成为东北—西南向的曳式波。下面我们推广朗(R.R.Long)和巢纪平等在β平面中对大气KdV波动的研究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δ效应(β随纬度的变化)的非线性性质。  相似文献   

9.
在旋转的地球上运动着的大气必然具有旋转地球给它带来的一些特有性质。陈久康在讨论球面行星波螺旋结构时曾对球面的δ效应对波的结构的影响作过讨论,指出:由于β效应的牵连涡度平流对东传波列的减速作用随纬度的差异,使北半球的行星波列成为东北—西南向的曳式波。下面我们推广朗(R.R.Long)和巢纪平等在β平面中对大气KdV波动的研究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δ效应(β随纬度的变化)的非线性性质。  相似文献   

10.
数字展宽地球同步卫星扫描云图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昌 《气象》1992,18(6):53-55
本文将地球作为旋转椭球体,推导出地球同步卫星扫描云图的定位公式,消除了以往把地球近似为球体所带来的定位误差,提高了精度。同时还介绍了在计算机云图处理中地球同步卫星扫描云图加经纬度网格及地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刘式达等利用非线性常微分方程中关于平衡点和相图分析的慨念,在力学的平衡点附近,设计了将非线性项作Taylor展开的方法,求得旋转地球大气中的非线性惯性波、重力波及Rossby波的椭圆余弦波解和弧立波解。本文将进一步地对旋转地球大气电的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求解。  相似文献   

12.
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地球上大气、海洋、地理环境和生态各圈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研究,并统一协调全球气候、生态与环境变化的有关研究(如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IPCC、Global Change等),现称为地球系统动力学。它是新兴的学科,其核心之一就是要建立地球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式并作模拟研究。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研制和发展的有关现状及近年来特别是中国科学院“三期创新”资源和海洋科技创新基地重要方向项目群“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研究”启动前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主要进展,指出了我国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发展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其主要特色,其中有不少结果是新颖的和具有我国特点的。  相似文献   

13.
文摘     
地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地中。地震波是透视地球的“X射线”,不但地球上有地震,月球和别的星球上也有“地震”。 月亮上发生的“地震”叫月震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上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了地震仪。 月球上每年约发生近万次月震。而且多发生在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最接近于地球的时候。这说明月震与地球对月球的引潮力有关。此外,流星的碰撞也会引起月球的震动,总之,引起月震的原因来自月球之外,这正和地球相反。  相似文献   

14.
大气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自然流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大气运动是极其多种多样的.在时、空尺度上以及在形态和性质上都有很大差别.大体上说可以分为全球规模的和行星尺度的运动——即所谓大气环流、大尺度天气系统、涡旋、波动、对流以及边界层湍流.我们这里只讲关于前三者的一些问题. 一、大气环流和大尺度运动的动力学 1.在引力和旋转力场中流体运动的一般特点简言之,大气运动是由地球吸收太阳辐射能所推动的.然而它又是在地球重力场和旋转力场作用之下.  相似文献   

15.
陈思继 《贵州气象》1995,19(5):37-47
4新生代以来的海进与海退地球自新生代以来,似乎也曾发生过多次海进与海退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地球自身的变形而引起的。如调整曲率,或可引起轻微的海进与海退。此外,曾与地球相碰后而“溜掉”尾部的那颗残留童星,受其影响,也可能引起海进。因它继续沿原有轨道运行,此间也许与地球相遇,其剩余物质还可能为地球所截获。但由于残留物质的递减,从近期相遇的结果表明,已无多大影响了。而今,由于南半球所剩覆盖不多(仅南极洲),且越来越少,而海洋地壳未见减速,故今后地球并无其它“宇宙来客”相访,海退当是持续的。近…  相似文献   

16.
“森林点缀着大地……它使人们懂得美好的乐西,唤起人们庄重的情绪。森林把寒冷的气候变得温暖……”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对森林的一段描述。这的确是对的! 森林占地球表面积近1/4,约为4000万平方公里,它在人类生活中确实起着特殊的作用,对所有自然过程的进程产生着强大的影响。比如,森林可以看做是氧气的大制造厂,正像有些人所说的,森林是地球的“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引进“类黄道”坐标系找到了多个运动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从而得到了只依赖于卫星的轨道倾角、周期及高度的红外云图的定位公式。1970年6月用于实际的红外云图定位中,其结果是较准确的。一、问题的提出及“类黄道”坐标系的引进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卫星又在绕地球不停地运动,它上面的扫描辐射仪也在不停地转动,对地球进行扫描观测,并随时将观测结果发回地球,地面接收站也不断收到其观测结果,这就给我们提出对观测结果进行定位问题。黄道坐标系是把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摘     
世界气候“瞭望塔”——青藏高原 300万年前形成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一片与南北极相媲美的冰天雪地。但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气海洋中,它却是个名副其实的热岛,因它而成的大型天气系统——青藏高原,直接制约我国乃至全球天气气候,被称为世界气候“瞭望塔”。  相似文献   

19.
柯甫 《气象》1976,2(1):29-31
一、天气学是综观分析大 气运动的学科 围绕地球周围的大气,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它是在不断地运动着。人们为了认识大气,预报天气,进一步控制天气,首先是在地球上一定的地点建立测站,观测气象要素(气压、温度、风等等)。然后把这些观测值通过电讯系统收集起来,填在特制的地图上,叫做“天气图”。然后再将图上所包含的天气事实,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综合分析,“天气学”就是如何对大气作“综观分析”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强度突变的动能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强度突变过程的动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美”突然增强时刻其低层总动能和旋转风动能突然增加,辐散风动能也有所增加,总动能的增加主要是由旋转风动能增加所引起的;其高层总动能和旋转风动能突然减小,而辐散风动能突然增加,高层动能下传是导致“桑美”突然增强的重要原因;“桑美”突然增强时刻高层辐散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达到最大,低层辐散风与旋转风相互作用动能项达到最大;“桑美”突然减弱时刻的高低层能量变化趋势与突然增强时刻相反,并存在着低层动能的上传;“桑美”强度突变时对总动能(K)、旋转风动能(KR)、辐散风动能(KD)变化的响应时间为6~1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