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边境城市的游憩资源发展研究是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延吉市环城游憩地进行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分析和空间方位、地形效应分析,得出延吉市各类型游憩地在方位分布上具有南部密集、西部分散的不均匀分布特点,距离市区3~6 km的范围的"带状"区域为延吉市环城游憩地发育最为成熟的区域,40 min单程车程为延吉市的最佳环城游憩半径;延吉市环城游憩地受地形阻隔作用明显,短途短时的环城游憩圈层结构沿中高等级公路走向延伸,环城游憩地这一空间结构形态反映出延吉市环城游憩地建设自发阶段的市场特点,环城游憩地空间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体系与北京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当前城市环城游憩带研究,提出了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的概念,用于描述环城游憩带的发展阶段与状态。建立了内部结构、区域整合、配套设施、网络空间信息4个准则层和13个指标因子的成熟度评价体系,实现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定量评价,并将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近成熟期、成熟期四个阶段。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以距市中心10km为单元,将北京环城游憩带划分13个圈层,对每个圈层进行成熟度评价。结果显示北京环城游憩带发展状态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在成熟度随距离衰减的整体趋势中存在明显波动。40~100km圈层是北京环城游憩带发展相对活跃的区域,也将成为北京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的重点区,并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区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福州环城游憩带发展日趋成熟,福州市区居民的环城游憩需求也日益旺盛,其游憩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福州环城游憩带游憩功能的发挥.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游憩形式、游憩吸引物及游憩区位3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区居民的环城游憩偏好特征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市区居民的环城游现状,为福州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区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福州环城游憩带发展日趋成熟,福州市区居民的环城游憩需求也日益旺盛,其游憩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福州环城游憩带游憩功能的发挥.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游憩形式、游憩吸引物及游憩区位3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区居民的环城游憩偏好特征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市区居民的环城游现状,为福州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州城市游憩地意象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游憩地意象空间分析对城市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意象草图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郑州市游憩地意象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居民和游客构图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并且草图中有一些城市意象5种要素无法涵盖的成分。通过对草图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对郑州市的游憩地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   总被引:165,自引:9,他引:165  
吴必虎 《地理学报》1994,49(2):117-127
由参与游憩活动的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构成城市游憩者。城市游憩者在空间上的流动规律将影响城市游憩设施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通过旅行测定手段获得基本数据,运用游憩活动空间和使用曲线分析技术,研究上海城市游憩者的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对中心城区发展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中心城区具有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商务活动平台优越、城市旅游兴起、旅游形式丰富等优势和机遇,但也存在着竞争压力大、与城市规划需要衔接等劣势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心城区旅游吸引物由特色旅游、游憩商业区、特色街区和环城游憩带构成,提出了开发休闲度假游、文化感悟游、娱乐购物游、公务旅游、工业旅游、公共资源旅游等旅游产品的思路,并针对这些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环城游憩近年来发展很快,大城市环城游憩地开发也呈现自身特色。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环城游憩地的相关研究,界定了大城市环城游憩地的范围,提出了环城游憩地开发的原则,并以武汉市为例结合所提原则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武汉市近郊、远郊的范围进行创新性划分并提出环城游憩地开发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9.
旅游用地时空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旅游用地时空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在海滨度假区、游憩商务区、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形态变化过程和变化机制以及旅游用地开发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具体有野外调查、模拟实验和长期监测,野外调查法被采用的最多.先进的3S技术在已被应用于旅游用地及其环境影响研究方面,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国内对旅游用地环境的影响研究多以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环境监测资料为依据,以野外调查为手段,缺乏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研究存在动态演变模型构建不足、时空尺度单一、生态环境效应的过程与机理研究薄弱、环境效应数据的动态监测缺乏等的问题.指出未来研究的趋势是:旅游用地时空演变机制的动态模拟;旅游用地时空演变环境效应时空尺度的扩展;旅游用地时空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定量评价;旅游用地时空演变环境效应的监测与预测等.  相似文献   

10.
郑州城市生态旅游空间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给城市旅游发展带来了障碍.因此,寻找一种基于生态和谐的旅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郑州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优势条件和旅游空间结构,从网络、板块以及环城游憩带3个方面构建郑州城市生态旅游的基本体系,并提出发展郑州城市生态旅游必须注重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实施城市旅游承载量管理、增强城市生态保护意识、进行旅游与其他资源整合、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旅行社作为联结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纽带,其营销行为不仅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旅游目的地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力,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旅游地产品乃至旅游地的前途命运:旅行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营销行为以及规避“外部经济”的产品开发行为可直接导致旅游产品的大众化趋势,继而加速旅游地的发展、成熟乃至衰退过程;旅行社特殊的业务功能和行业地位,使其自身拥有旅游开发与促销的影响优势,对旅游市场和旅游目的地均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诱导力。以滇西北旅游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遵循协作共生原则,实施“联合营销”举措是谋求旅游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官海滩旅游规划的客源市场分析与容量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李官海滩的客源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引力模型,还考虑到影响李官海滩旅游市场开发的的因素,运用比例缩小法和类比法分析李官海滩旅游规划的客源市场结构,并根据李官现有的旅游环境和设施接待能力,综合分析李官海滩旅游开发的客源容量。对比分析李官客源地的居民生活水平,以距离衰减规律为依据,预测出客源市场规模,并将客源市场进行分级分类。  相似文献   

13.
入境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及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的产业化水平,以入境旅游典型区域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入境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和设施等促成因素构成了目的地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产品价格、旅行时间和旅行距离等限制性因素的作用位居第二层次;而旅游景区、东道主好客性等核心吸引物的作用最小。由于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和旅游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欧美等洲际客源在选择目的地时更多地考虑吸引物因素;而洲内客源则更多地考虑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休息日与工作日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因素及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静  柴彦威 《地理科学》2011,31(1):29-35
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往往将时间与空间分裂开来单独进行考虑,忽略时间与空间自身的内在联系。利用2007年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通过构建影响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的9个选项,利用多项Logit模型,探讨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决策因素,并对休息日与工作日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休息日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属于单因素主导影响模式,购物持续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工作日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属于多因素综合影响模式,是否多目的购物和巡回次数的影响显著提升。说明工作日由于受到工作等生存性活动的影响,购物等非生存性活动的时空间选择受到较大制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巡回的北京市居民出行时空间决策的社区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彦威  马静  张文佳 《地理研究》2010,29(10):1725-1734
国内以往关于城市空间结构与居民出行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出行角度的分析之上,以巡回作为基本单元,从出行决策视角探讨居民出行时空间决策社区分异的研究尚少见报导。利用2007年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构建基于巡回的出行时空间决策概念模型,并采用嵌套Logit对北京市居民工作日出行时空间决策的社区分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居民巡回类型决策的社区分异较为显著,但会随出行目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巡回中主要活动起始时间决策的社区分异并不显著,但起始时间与活动类型存在较强的内在联系;出行距离及交通方式决策的社区分异较为显著,对单位社区及政策性住房社区应给予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黄金周"山地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景宜 《山地学报》2002,20(5):531-535
山地旅游是“黄金周”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9个重要山地旅游目的地的“黄金周”旅游业绩为基础,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构建出一个能综合定量描述旅游市场竞争格局的动态模型,据此将旅游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四种类型,并指出市场竞争态的转移规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波动型、衰退型4种模式,以发展的观点对名山旅游市场的演变进行研究,确定市场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各山地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铁网络化时代旅游地理学研究新命题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汪德根 《地理研究》2016,35(3):403-418
交通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伴随中国进入高铁网络时代,高铁"时空压缩"效应对区域交通可达性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引致"哑铃型"旅游系统或旅游"人地关系"体系中一系列区域旅游要素产生"多米诺"效应,尤其是高铁对旅游空间行为,旅游市场需求和客源结构,旅游资源吸引力格局,与其他交通系统竞合,旅游产业结构,旅游空间格局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更加凸显,由此催生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20个新命题.梳理这些新命题既能为系统性开展高铁旅游研究提供思想启示,又有利于推动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组团旅游空间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组团旅游在旅游地开发及旅游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旅行社设计的组团旅游路线在空间上表现出异于个体旅游的特点,从而对景点的开发和服务设施的选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铁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京沪高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根  牛玉  王莉 《地理研究》2015,34(9):1770-1780
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得到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旅行时间、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的交通通达性、旅游地的服务设施系统等4个指标;由此构建旅游需求—供给引力模型,测度高铁条件下主要因素对旅游者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影响程度变化。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前客源地和旅游地的空间距离是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且起到出游阻力影响;而高铁开通后主要影响因素对选择出游目的地的作用程度发生很大变化,客源地与旅游地的空间距离对出游阻力影响变得很小,而旅游地的交通网络密度、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铁时代下旅游目的的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在高铁条件下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要素体系,实现旅游地系统升级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