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旅游活动要素及其空间效应着眼,对"景区化"与"乡村民族社区景区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把社区事象的景观化、经济功能的旅游化、组织管理的业缘化等视为"乡村民族社区景区化"的具体表征;认为乡村民族社区景区化的结果,必将导致乡村民族社区向旅游社区的演变,并对乡村民族旅游社区的内涵及其类型特征作了初步探讨,进而细分出名义在场型、从业参与型、景观资产型、混合平衡型4种类型。对云南曼听五寨、雨崩村、泸沽湖落水村和里格村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除了曼听五寨属于名义在场型外,其余为从业参与型旅游社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泸沽湖摩梭人的历史与现实,阐明其母系文化所内蕴的超越“母系”意义的“重屋尊女”本质内涵及其具体表征;并运用人文哲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理念和分析框架,从文化与文化、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多元互动态势中,对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及其“孤岛”现象的形成、维护与强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和剖析,认为摩梭本族人口的低速抑或负增长趋势,“计生”、外出打工、旅游经营制度及过度旅游开发等文化生态因子正在对摩梭母系文化的存续构成潜在威胁,进而从文化主体、文化客体及其生态建设等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保护与调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行社作为联结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纽带,其营销行为不仅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旅游目的地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力,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旅游地产品乃至旅游地的前途命运:旅行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营销行为以及规避“外部经济”的产品开发行为可直接导致旅游产品的大众化趋势,继而加速旅游地的发展、成熟乃至衰退过程;旅行社特殊的业务功能和行业地位,使其自身拥有旅游开发与促销的影响优势,对旅游市场和旅游目的地均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诱导力。以滇西北旅游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遵循协作共生原则,实施“联合营销”举措是谋求旅游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维艳  林锦屏  沈琼 《地理研究》2007,26(4):673-684
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并协同共生(symbiosis)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跨界民族文化景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作了界定,并就其共生关系、共生模式进行了模型建构;结合泸沽湖景区典型案例,构建了该类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博弈框架。研究表明:"S-S"理论的协同应用,对于跨界民族文化景区业已显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问题的剖析与诊断具有较强的分析力和解释力,可为整合冲突与建立协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对滇、川两省告别"一湖两治",共同申报泸沽湖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