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昆仑山隧道施工期间围岩冻融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双林 《冰川冻土》2003,25(Z1):100-103
结合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的设计、施工及科研情况, 参考昆仑山隧道施工期间的气温、地温测试资料, 对多年冻土隧道冻融圈的大小、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昆仑山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温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现场实测气温和地温资料表明,施工期间隧道衬砌现浇混凝土水化热、冬季施工采取的保温措施以及其它人为活动,造成了该隧道围岩的多年冻土融化较多.考虑水分迁移和冰水相变耦合影响,根据瞬态温度场问题的热量平衡控制微分方程和质量迁移方程,应用伽辽金法推导出了有限元计算公式,在ANSYS计算软件的工作平台上开发了计算软件,运用该计算软件对昆仑山隧道施工期间的融化进行了回冻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保温材料对昆仑山隧道的回冻起着阻碍作用.在现场观测寒区隧道围岩的温度和应力时,必须考虑施工期间的融化圈的影响,而观测时间要长一些,否则,测量的温度和应力与隧道稳定后的温度和应力将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施工温度场的控制对于多年冻土隧道的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青藏铁路昆仑山、风火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度的测试,综合分析冻土稳定、混凝土施工、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等各方面的因素对施工环境温度的要求,提出了适合于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隧道的施工环境温度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4.
昆仑山隧道洞内防排水及衬砌隔热保温层施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晋筑 《冰川冻土》2003,25(1):106-111
介绍了高原多年冻土世界第一长隧道——昆仑山隧道洞内防排水及衬砌隔热保温层的设计特点, 通过材料性能优选和工艺试验, 选定了适宜于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洞内防排水及衬砌隔热保温层施工的材料,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确保昆仑山隧道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主要论述了昆仑山隧道这一高原冻土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就隧道区多年冻土的认识及具体的工作方法、古冰川作用及冰锥的分布及其成因和隧道山体地下水情况分析等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及工程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6.
梁文灏  黄双林 《冰川冻土》2003,25(Z1):95-99
施工温度场的控制对于多年冻土隧道的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青藏铁路昆仑山、风火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度的测试, 综合分析冻土稳定、混凝土施工、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等各方面的因素对施工环境温度的要求, 提出了适合于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隧道的施工环境温度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7.
江亦元  王星华 《岩土力学》2006,27(8):1339-1343
昆仑山隧道是青藏铁路550 km连续多年冻土区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在高寒缺氧、低气压地区修建铁路隧道所遇到的是全新的技术难题。室内和现场试验及施工结果表明:在多年冻土隧道施工中采用湿喷混凝土支护,使混凝土与冻土围岩黏结牢固,并能保证支护混凝土的质量,证明湿喷混凝土支护在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主要论述了昆仑山隧道这一高原冻土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 特别就隧道区多年冻土的认识及具体的工作方法、古冰川作用及冰锥的分布及其成因和隧道山体地下水情况分析等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及工程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昆仑山和羊八井现今地应力测量及其工程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青藏高原昆仑山和羊八井的地应力实测结果表明,昆仑山的最大水平主应力量值为6.8-12.9MPa;羊八井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3.3-10.4MPa,总体来看,昆仑山的应力值比羊八井高。与中国其他地区表层地应力测量结果比较,从区域应力分析角度来看是属于高应力区。它们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与NE和NEE。这与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此外,结合工程地质调查结果,对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和羊八井隧道群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高海拔、高寒区、冻土隧道洞内施工环境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全  贾晓云  张雪雁 《岩土力学》2006,27(12):2177-2180
青藏高原腹地的青藏铁路风火山和昆仑山隧道,近5 000 m海拔的高原缺氧和严寒恶劣气候,以及多年冻土不良地质,使施工作业人员生命与健康、冻土保护和隧道质量问题严重。通过创建洞内施工环境流体温度场和冻土围岩温度场理论和温度场计算模拟,研制和使用施工通风与供暖一体化机组、制氧与供氧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洞内气温、空气质量的全面控制,为两隧道的顺利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合适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王星华  汤国璋 《岩土力学》2006,27(9):1452-1456
从分析昆仑山隧道渗漏水地形特征入手,得出沟谷地形是多年冻土隧道渗漏水的原因,重新定义移动边界概念,提出产生移动边界特征的充要条件,为进一步认识多年冻土提供了理论依据。引入移动边界计算模型,分析了计算参数的取值原则,采用有限元技术,利用该模型计算和预测冻土的融化深度,并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昆仑山隧道冻融区的变化规律,为隧道病害治理提供了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多年冻土地区隧道涌水量的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星华  巢万里 《地质与勘探》2003,39(Z2):158-162
文章归纳总结了一般山岭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并根据多年冻土地区隧道的特殊性,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隧道涌水量计算应该分段进行的原则,同时根据热传导原理,提出了昆仑山隧道最大涌水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年冻土区昆仑山隧道2#冲沟帷幕注浆的机会,将注浆孔当作测试孔,测试每个孔的水位和孔温。通过测试孔水位、孔温和注浆量变化分析,判断2#冲沟融区发育特征,得出2#冲沟沟底的融化深度远大于通常的冻土上限;阳坡地温高于阴坡地温;在2#冲沟段,昆仑山隧道中心线左右至少7m范围内为融化区,融区深度在隧底25m以下;阳坡地层的孔隙率高于阴坡孔隙率,沟底岩层与地表有较为畅通的地下水流通道,沟底地下水渗流通道明显优于两侧山坡,沟心纵断面位置附近存在至少一条未被冻结的地下水通道,且该通道的埋置深度至少可达1730m,为昆仑山隧道渗漏水病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地质构造分析,地应力测量,地应力场的反演和岩石力学实验的基础上,对昆仑山隧道多种断面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有限元计算,给出了不同断面的应力分布图象,指出了不同断面应力分布的特点以及断面形状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同时计算了围岩的强度与应力比,对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比,优选了隧道断面形状。  相似文献   

15.
张延 《探矿工程》2001,(4):65-67
讨论了铁路隧道施工中的瓦斯隧道合理的界定标准、监测方法、正常防范的施工技术和紧急防范对策,并通过黄莲坡瓦斯隧道工程实例,强调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隧道施工中的常见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天俊  吴立 《探矿工程》2003,30(4):62-64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问题常常是影响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结合工程实践,讨论了现代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塌方、突水、涌水、地面沉陷和塌陷等地质灾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朝晖 《探矿工程》2007,34(7):59-62
结合金龙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的确定,阐述根据隧道的长度、掘进坑道的断面大小、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诸多因素来确定隧道施工通风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5日,武汉长江过江隧道东线孔洞已挖掘了1440m,顺利穿过长江中心线和隧道的最深处。据长江隧道中隧联合体负责人介绍,国庆期间,隧道施工人员仍坚持上班,每天以10m的速度向前推进。据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盾构机已达到设计速度,最快一天可掘进18m。据悉,在东线盾构施工挖掘1440m、安装管片720环后,西线隧道盾构长度也达到了1050m,顺利进入了长江之中。施工方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江隧道在水下近60m处施工,水压较大,施工的风险也多。东线隧道已挖过隧道最深的地方,开始稍稍“抬头”。向汉口方向施工。长江隧道东线、西线两条隧道均从武昌向汉口掘进。单条隧道长2540m。  相似文献   

19.
张俊儒  仇文革 《岩土力学》2006,27(Z1):564-568
冻胀力是冻土隧道支护结构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掌握多年冻土区昆仑山隧道冻胀力的分布形态以及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昆仑山隧道整个支护结构是安全可靠的;冻胀力随着气温、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004年后其变化基本趋于稳定,实测到的冻胀力最大值为0.3 MPa,分布于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仰拱部位;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冻胀力很小,二次衬砌支护强度可考虑适当减弱;运用影响线理论绘制出了冻胀力包络图,其为确定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最不利荷载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贺梁 《探矿工程》2005,32(1):61-64
结合渝怀铁路武隆隧道进口瓦斯地段安全施工实例,介绍了隧道瓦斯地段的各种施工技术措施,保证了瓦斯隧道的施工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