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前人一直认为湘黔桂邻区的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的下江群、丹洲群与南华冰期的沉积序列是连续或部分连续的,没有明显的沉积-构造转换界面。本次调查的锦屏隆里剖面、黎平肇兴剖面、从江黎家坡剖面、三江泗里口剖面、罗城黄金友洞剖面等均显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的沉积转换非常明显,主要表现是界面上下的地层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和沉积相类型等迥然不同。其区域表现是:板溪沉积晚期为海退进积序列,从陆块内部到陆块边缘,地层缺失逐渐减少;江口冰期沉积从陆块边缘到陆块内部,显示出明显的渐次海侵上超特征,越靠近边缘早期沉积序列越完整。我们认为这就是前人提出的“雪峰运动”的沉积表现。因此,在扬子东南缘的湘黔桂邻区一带南华系地层序列是相对完整或近似完整的,应是层型剖面和点(GSSP)选择的最有利地区。目前首要问题是要进一步明晰“南华系”含义,而深入研究和探讨南华大冰期沉积前之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的构造属性及其与冰期沉积的转换过程则是建立“南华系”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甘肃龙首山区及马衔山区前震旦纪地层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前震旦系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及阿拉善区,可分南北两带。北带分布于龙首山及北大山一带,前人称“阿拉善群”,1967年,我队在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改为龙首山群,向西出露在三危山至东巴兔山一带的前震旦系称“敦煌群”;南带分布于阿尔金山及中祁连山一带,向东出露在兰州马衔山一带的前震旦系称“马衔山群”。此外,在北山区的洪格尔吉山及雅布赖西山等地尚有零星出露。  相似文献   

3.
震旦系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旦系”是我国最早提出并普遍使用的一个时间地层单位。1922年葛利普在其论“震旦系”的文章里[1],大致规定它的含义是:“在寒武系之下,变质的更老岩系(五台或泰山岩系)之上的未变质或浅变质的沉积层”。1924年,李四光记述了长江峡东区不整合覆于变质的三斗坪群之上,整合伏于寒武纪含三叶虫化石的石碑页岩之下的一套不变质地层,并援引葛利普定义而命名为震旦系。  相似文献   

4.
昆阳群厚度巨大,为一套遭受轻微变质或中等变质的沉积岩系,广泛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的破坏,对于昆阳群层序和对比的意见分歧颇大,有以下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 1.以云南冶金局地质研究所薛步高等为代表,对昆阳群的层序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5.
滇中地区前震旦系发育良好,可分为上下两套岩系,两者间存在早期构造活动(时限18—20亿年)形成的界面。下岩系(大红山群、直林群)为优地槽沉积建造,其下部具厚的火山岩系,并经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构成结晶基底,其中产有大红山式铁铜矿床,次要矿产有金、石墨和云母等;上岩系(昆阳群)为冒地槽沉积建造,以沉积岩占绝对优势,夹零星的火山岩,仅经受轻微变质,构成褶皱基底,主要赋存有迤纳厂式铜铁矿床、东川式铜矿床和鲁  相似文献   

6.
论震旦系划分与对比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22年葛利普根据我国早期地质工作者的资料和要求,把“震旦系”作为一个时间地层单位古生界的第一个系提出来,而其含义过于笼统而广泛,可以装进大量的、时间范围很长的地层。1924年李四光在长江峡东区确定了一个厚不过800米,时间范围较小的“震旦系”。1934年高振西等在河北蓟县又确定了一个厚达10000米,时间长达10多亿年的大“震旦系”。  相似文献   

7.
一、区域地貭簡述 (一)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以昆阳群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其余则为震旦系澂江组、灯影组、陡山沱组及部分古生代地层。昆阳群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主要为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砂岩及碳酸岩,厚度在10,000公尺以上,目前划分尚不一致。 (二) 构造本区在大地构造上为一隆起地块,其基底由昆阳群组成;而盖层由震旦系地层组成。隆起的东面、西面及南面均分别为大断层所围限,并作为隆起与凹陷带的分界线,区内主要断裂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  相似文献   

8.
按板块构造学说,郭令智等把“江南古陆”称为江南岛弧区。它的基底为前震旦纪浅变质岩系,上复震旦系。岩性特点是复理石建造广泛发育,并含有大量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夹层。目前该区已知主要的铀源层位有上震旦统及下寒武统,含矿主岩为炭硅泥岩。但前震旦系四堡群白云顶组、下震旦统板溪群的白竹组或五强溪组中局部也有铀源层的存在,其铀含量可高达30~40PPM。含矿岩性同上,但稳定性差,规模小,工业价值低。  相似文献   

9.
藏南亚东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岩系以往统称为“聂拉木群”。本次研究发现该结晶岩系可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二者之间原始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下部结晶岩系为本次新建的“亚东岩群”,其岩石组合为:下部为多种片麻岩夹少量细粒石英岩和黑云片岩;中部为多种混合岩;上部为多种片麻岩夹少量变粒岩、石英岩和片岩。不同部位的片麻岩和混合岩中含辉石岩、高压麻粒岩等“暗色”包体。研究表明,亚东岩群为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经历了多期深部构造层次的韧性变形,与“聂拉木群”显著不同。因此,认为“聂拉木群”代表喜马拉雅地区全部“前寒武系”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孙家 《地质科学》1985,(4):354-363
米士(1942)根据滇中澄江组与昆阳群之间的不整合面命名为晋宁运动,刘鸿允(1963)又提出以晋宁运动导致的不整合面作为震旦系的底界,这些意见曾被地质界普遍采纳。  相似文献   

11.
柯元  伍震 《地质科学》1976,11(2):157-168
自从1924年李四光等在长江峡东区和1934年高振西等在河北蓟县各自建立震旦系的划分系统以后,一般就把这两个地区的剖面看成为同时代。  相似文献   

12.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0):1146-1152
Differences in altitude, degree of metamorphism, radiological dating, and paleontological evidence support the claim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Sung-yang movement represented by the unconformity between the Teng-feng complex and the overlying Sung-shan group in Western Honan. The Sinian system unconformably underlies the tillite bed in Western Honan, or, if the tillite is missing, the Early Cambrian Kuang Ko conglomerate. The base of the Sung-shan quartzite of the Sung-shan group serves as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Sinian system because 1) algal fossils are found in the Sung-shan group and 2) lithologically the Sung-shan group is similar to the Lower Sinian Chang Cheng series in Yen-shan region. Other evidence convinces the author that the Sinian system represents an era or sub-era of Precambrian time, instead of wha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n epoch. The tillite bed in Western Honan is Early Cambrian, consequently younger than the Sinian glacial deposits in South China. – Author.  相似文献   

13.
青白口群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秀夫 《地质科学》1976,11(3):246-265
青白口群地层学的研究,涉及我国震旦系的范围和界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丰硕成果和对震旦系的深入研究,目前有更好的条件重新讨论青白口群的层序、界面、内部分组、区域分布、对比及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 一、青白口群岩石地层单位的讨论 表1概括地表示青白口群及其地层单位划分和时代界线的研究史略。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东部地区震旦纪事件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峡东部地区震旦纪先后发生了热事件、冷事件、重力事件等突发性灾变沉积。早震旦世发育由河流作用与陆地冰川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沉积;晚震旦世则发育由两次台地-盆地-台地的海进-海退旋回形成的巨厚海相碳酸盐沉积。热事件沉积产物见于下震旦统莲沱组,夹于河流相沉积的砂岩及粉砂岩中。根据凝灰碎屑的岩石学特征,可将其分为降落型凝灰碎屑和水携型凝灰碎屑两类。冷事件沉积产物为下震旦统南沱冰碛层,属低纬度低高程的大陆冰川沉积。重力事件可分为滑塌事件和浊流事件,其沉积产物均分布于上震旦统,夹在大套的深水碳酸盐岩中。其中滑塌事件的沉积产物主要为滑塌角砾白云岩(石灰岩),浊流事件的沉积产物主要为浊积颗粒石灰岩(白云岩)。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东部系指东川-昆明-玉溪一线以东(图1)。这一地区的下震旦统,长期以来认为只有澄江组一个地层单位。1960年刘鸿允等[1]通过对陆良牛头山区的调查,在南沱组之下建立了牛头山组,其层位认为在澄江组之上或部分与澄江组相当。  相似文献   

16.
震旦系质疑及有关上元古界地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5年全国震旦系讨论会,根据近年来地层、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成果,认为南方震旦系和北方震旦系是上、下关系;并暂定南方震旦系(三峡层型剖面)称震旦系,北方震旦系(蓟县层型剖面)另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与上述震旦系合称震旦亚界,归入上元古界。1976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和亚洲地质图的元古代地层图例,即根据此方案编制的。这个方案虽是过渡性的,它对确定我国震旦亚界的地层层序,推动前寒武纪地层的深入研究,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容讳言,对上述方案,有许多地质工作者曾表示不便反对,也不敢赞同。希望多做些工作,以求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北坡,陕西洛南地区,有一套古老的冰碛层,在洛南县石门以北,洛(南)-华(县)公路23公里处、上张湾一带出露良好,该处地层剖面清晰,露头连续,顶底界限清楚,岩石变质轻微,岩性特殊,结构明显,便于观察研究。 自1958年杨志坚报告豫西“临汝冰碛层”以后,1963年王日伦指出,洛南地区有冰碛层存在,并与罗圈组对比。1976年陕西省地质局六队、区调队,进一步肯定了冰碛层的存在,并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其间,西北大学、西北地质研究所、河南省地质研究所等亦曾进行过一些零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寒武纪至寒武纪的交替时期是地质史和生命史的重要转折。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黑色岩系。文中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湘西黑色岩系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干酪根的结构以及碳同位素的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黑色岩系的形成条件 ,恢复了震旦纪 /寒武纪地史转折期的古环境。研究认为 ,湘西地区在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地史转折期的生物爆发和高有机质的产率是形成缺氧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碧口群内前人曾怀疑为冰碛岩的一套岩石,已取得了大量冰川证据,肯定了冰川作用的存在。其时代属早震旦世。据沉积特征、层位及上下接触关系等,将其划为长安、南沱两个冰期,南沱冰期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冰期,并分别与国内外有关地区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