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温度、盐度和压力是海洋重要的基本物理特性参数。温盐深测量仪(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Depth,CTD)是海水温盐剖面观测的关键仪器,在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观测、海洋国防建设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温盐深测量设备及移动观测平台,重点论述了CTD在Argo浮标、水下滑翔机等海洋移动观测平台上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水下滑翔机搭载的CTD在热滞效应、湍流等因素影响下产生的测量误差。最后探讨了以水下滑翔机为代表的海洋移动观测平台搭载CTD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移动平台真风观测的实现原理,利用仪器观测到的相对风和船风的矢量关系获取实际的风向风速。首次设计外场车载试验方案,开展移动平台周围环境、移动速度、移动方式、风传感器安装位置等因素对真风观测影响的研究。船舶自动气象站研发阶段,通过车载试验验证移动平台真风观测算法的合理性,对算法不断改进,使真风更加接近观测事实。船舶自动气象站应用阶段,对船舶进出港时动态和静态真风数据,以及与航线附近海岛站观测的风进行对比分析,利用二者的均方根误差表征船舶站风和自动站风的误差大小,以此评估真风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自升式作业平台是勘探开采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装备。在其使用期内,需要多次移动位置。移动之前,自升式平台通过桩腿拔出桩靴。拔桩过程可能因地质条件复杂而费时费力。喷冲系统对降低拔桩阻力的功效明显。通过单喷嘴试验,本文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喷冲参数变化规律,并探讨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桩靴模型喷冲试验,验证喷冲系统降低拔桩阻力的有效性。试验结果将为进一步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自升式平台拔桩阻力的喷冲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海洋平台摇摆墙体系基础上,提出在海洋平台和摇摆墙之间刚性连接杆的铰接点处安装粘弹性转角阻尼器的减振措施,对海洋平台进行进一步减振控制。对粘弹性转角位移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可知阻尼器的阻尼与刚度在结构减振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存在特定范围内的优化值。以JZ20-2北高点井口平台为例,利用ANSYS进行地震荷载作用和实测挤压冰荷载下的仿真分析,研究了粘弹性转角阻尼器在海洋平台和摇摆墙之间刚性连接杆铰接点处的不同安装方式,对比分析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在该体系刚性连接杆的铰接点处安装粘弹性转角阻尼器能显著降低结构的振动反应,连接杆右侧安装粘弹性转角阻尼器的方式为减振效果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5.
嵇春艳  刘聪 《海洋工程》2013,31(2):19-27
基于BP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自升式海洋平台的智能控制系统。为了验证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以墨西哥湾海域某典型深水自升式海洋平台为原型,根据动力相似准则按照1∶40的相似比设计海洋平台试验模型,采用磁流变阻尼器作为实施该智能控制方法的控制器,并对其主要参数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在波浪水池中分别对有、无安装控制系统的自升式海洋平台模型进行了多工况的波浪试验,通过对比安装控制系统前后平台结构的响应幅度,研究了控制系统的振动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磁流变阻尼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升式海洋平台结构的动力响应,且控制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浮托安装法,是相对于传统吊装法的一种新型海洋平台安装方法,具有起重能力大、作业周期短、安装费用低、适用范围广、操作安全方便等优点,解决了海上大型平台组块的安装问题。为了研究横荡护舷对浮托安装的影响,首先对海洋平台浮托安装中的护舷装置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某工程实例应用AQWA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模型验证。从时域方面对就位状态下的浮托模型进行了耦合动力分析,研究了横荡护舷参数对驳船运动和撞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横荡护舷可以有效地减小驳船运动和撞击力,其限位和缓冲作用与护舷尺寸及护舷刚度均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实际浮托安装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型海洋工程结构一般采用吊装法进行海上安装。随着海洋结构物重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受到起重船吊装能力的限制,大型海上结构物浮托安装技术正成为海上施工安装的1种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浅海固定式平台大型组块和深海浮式海洋平台的海上安装。本文介绍了海洋平台海上浮托安装的步骤、关键缓冲设备,列举了一些国内外的安装工程实例,指出了浮托法的关键技术,最后针对某工程实例,利用SESAM软件进行浮托法水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型海洋工程结构一般采用吊装法进行海上安装.随着海洋结构物重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受到起重船吊装能力的限制,大型海上结构物浮托安装技术正成为海上施工安装的1种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浅海固定式平台大型组块和深海浮式海洋平台的海上安装.本文介绍了海洋平台海上浮托安装的步骤、关键缓冲设备,列举了一些国内外的安装工程实例,指出了浮托法的关键技术,最后针对某工程实例,利用SESAM软件进行浮托法水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9.
海洋移动自主观测平台在海洋观测技术中越来越为人们所倚重,发达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和部署.研究一种具有全天候、长续航力的海洋移动自主观测平台是当前一系列海洋装备中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尤其是最近5年,这项工作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针对长续航力海洋移动自主观测平台的特征,文中将其分为长续航力自主潜航器系列和水下滑翔机系列两大类,结合其共性问题分析了世界各国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最后简要讨论了这些平台未来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海洋平台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代最优控制理论建立海洋平台磁流变 (MR)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采用白噪声过程通过滤波器来近似随机波浪力谱。以典型导管架平台为算例 ,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参数设计。分析了 MR阻尼器对海洋平台振动控制的有效性 ,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海洋平台进行半主动控制能够有效的减小平台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基于手机短信的气象观测浮标数据库查询及报警系统的原理、硬件组成及软件开发。气象观测浮标通过北斗通讯将气象数据传输到指定计算机存储,系统实时监测定位信息、气象要素和接收短信命令,并将报警信息和命令响应通过短信发送至指定手机,达到实时掌握浮标状态的目的。在实际项目应用中,取代了人员值班,保证了报警实时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气象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每天都可以收到极其大量的海洋气象信息,面对浩瀚的信息,如何快速获取有用的结果成为新的问题。为了海军实际应用、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军事海洋学科网站上建立了军用海洋气象信息释用系统,将无法直接使用的原始资料转换为可以直接使用的信息,根据海军实际应用、教学和科研对海洋气象信息的需求将有用的资料提取出来,并在网页上列出,上网就可浏览。同时,整理存放历史资料,便于电子检索。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型综合发电船,其主要由驳船、波浪能转换装置、风能转换装置、太阳能转换装置和其余发电相关设施五个部分组成;本装置基于驳船这一可移动载体,能够根据实时能源情况更改工作场地,是一个可移动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它能够综合利用选定区域内的波浪能、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解决现有海上能源发电系统存在的发电效率低、稳定性差和单元发电成本高等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该发电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从设计、运用等方面浅析了该发电装置的优点。这种综合发电船具有较大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董文  张新  江毓武  池天河 《台湾海峡》2010,29(4):571-577,595,596
在分析海洋环境标量场要素数据特点,了解常规的海洋环境要素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在三维球体模型上实现海洋标量场要素时空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海洋标量场要素数据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以此为基础利用VC与Open GL技术实现纹理数据的实时绘制,并采用基于对象的方法在三维球体上对其进行可视化表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基于地球球体模型的海洋标量场要素的可视化.该基于球体的可视化方式能更好地表现研究对象的区域特点,特别是在进行大范围区域乃至全球性研究时更具优势.同时,通过按需进行数据抽取,系统在数据加载效率与数据承载总量上都有所提高,在"数字海洋"原型系统中目前已经加载了全球范围多个精度的温度、盐度、密度、声速等标量场数据,并实现了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GPS接收机与PC机间串口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公丕波  郝金明  朱伟刚 《海洋测绘》2005,25(3):35-37,41
简要介绍了当前流行的几种串口通信程序开发模式以及GPS接收机广泛采用的NMEA0183通信协议,设计了串口通信类CSerialPortGPS,该类能够实现GPS接收机与Pc机问的串口通信,并且能够对遵循NMEA0183协议的GPS数据进行数据校验和数据提取,并成功地将该类应用到了车载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16.
Forecasting of ocean wave heights, with warning time of a few hours or days, is necessary in planning many operation-related activities in the ocean. Such information is currently derived by numerically solving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representing wave energy balance. The solution procedure involved is extremely complex and calls for very large amounts of meteorological and oceanographic data.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lementary and simple method to make a point forecast of waves in real time sense based on the current observation of waves at a site. It incorporates the technique of neural networks. The network involved is first trained by different algorithms and then used to forecast waves with lead times varying from 3 to 24 h.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training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neural output is further compared with the statistical AR models.  相似文献   

17.
A pair of buoys (system), MET and OPTICAL, consisting of fully automated hyperspectral radiometers, fluorometer, and meteorological sensors, has been realized and deployed in deep ocean case-I site at Kavaratti in Lakshadweep, Arabian Sea, for preprogrammed in situ data col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via INSAT-3C satellite. The buoy of described configuration is capable of measuring in-water optical and biological parameters in an unattended manner for long-term time series with less vertical tilt. A robotic sun/sky photometer installed on Kavaratti Island simultaneously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aerosols over the site. A combina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available hourly in real time throughout the day from unattended systems in the ocean as well as on island provides an ideal reference site. The paper reports recent collection of bio-optical marine observations over the site and use of the data for OCM-2 vicarious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geophysic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18.
《Ocean Engineering》1999,26(3):191-203
Forecasting of ocean wave heights, with warning time of a few hours or days, is necessary in planning many operation-related activities in the ocean. Such information is currently derived by numerically solving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representing wave energy balance. The solution procedure involved is extremely complex and calls for very large amounts of meteorological and oceanographic data.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lementary and simple method to make a point forecast of waves in real time sense based on the current observation of waves at a site. It incorporates the technique of neural networks. The network involved is first trained by different algorithms and then used to forecast waves with lead times varying from 3 to 24 h.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training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neural output is further compared with the statistical AR models.  相似文献   

19.
海洋Sensor Web(传感器万维网)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海洋信息的实时获取、系统集成和高效共享具有重要作用。对Sensor Web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Sensor Web的体系结构和集成标准,并对海洋Sensor Web的研究与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海洋Sensor Web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可用于观测海洋内波的数据源越来越丰富。本文基于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连续观测的优势,开展了FY-4A气象卫星海洋内波观测研究。首先计算得到了FY-4A遥感影像耀斑区位置,并基于遥感影像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然后,以此为依据选择了适用于内波观测的FY-4A数据,对比了FY-4A与MODIS遥感影像成像的差异,表明了在一定条件下FY-4A遥感影像可观测到海洋内波;最后本文利用FY-4A遥感影像计算了内波的传播速度。本研究表明随着遥感器空间分辨率的提高,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海洋内波观测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为海洋内波的研究提供跟踪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