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川西坳陷中段原、次生气藏天然气特征及运移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的烃类组分、氮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干燥系数大小均是较好的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指标,其纵向变化规律显示天然气纵向运移特征.通过川西坳陷中段千余个天然气地球化学参数的系统分析,对川西坳陷中段原、次生气藏天然气特征及运移机制进行探讨.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氮气含量逐渐增大(0~9.63%),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减小(1.94%~0);次生气藏天然气沿着运移方向甲烷含量(83.48%~99.86%)、干燥系数(0.83%~1.0O%)逐渐增大;而原生气藏天然气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甲烷含量(99.93%~85.06%)、干燥系数(1.00%~0.85%)逐渐减小.地层压力和区域构造应力场是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次生气藏和三叠系原生气藏运移方式有着明显区别:上侏罗统天然气主要由下部须家河组天然气窜层渗流运移而来,断裂是其最重要的运移通道;中侏罗统部分气藏由须家河组气源沿高速运移通道运移而来,而部分气藏是通过下部气源以水溶相的方式运移聚集成藏;须四段天然气以扩散运移方式为主,反应该层段天然气成藏时储层已相对致密;须二段天然气则以渗流方式为主,断裂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南段天然气来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坳陷南段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前人对该区天然气的来源有多种见解。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此地区天然气的来源与运移,本文分析了平落坝、大兴西和白马庙气田16件天然气样品的C1-C4烃及CO2组份的碳同位素组成。所获得的同位素数据结合化学成份和地质资料表明,3个气田的烃类完全是热解成因的,都来源于气田下面的上三叠统烃源岩。这些气田的甲、乙烷碳同位素组成随深度呈不同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归因于烃源岩生烃的热解过程和烃类运移的动力学过程。平落坝气田中侏罗统气藏的烃类大部份形成于烃源岩低成熟和成熟的早期阶段并受到晚期成熟气体的不断补给。平落坝和大兴西气田多数气藏的烃类被认为是从源区垂直向上运移通过上伏地层而进入气藏的,白马庙气田的烃类被认为是沿断裂通道向上侏罗统气藏聚集的。平落坝和大兴西气田的δ^13Cco2值有很宽的分布范围(-10.7‰~-0.7‰),这表明气田的CO2由来自基底的海洋碳酸盐岩无机碳成份和沉积地层的有机碳成份混合而成。这些气田的[He/CH4]-[N2/CH4]值之间和δ^13Cco2-δ^13Cc1值之间的相关性表明,非烃气体在进入气藏前已同烃类很好地混合,并被CH4为主流相的气流携带着向气藏运移。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二、须四段致密砂岩的溶蚀孔洞、裂缝及砂岩层理界面上分布大量的沥青,沥青的热演化程度极高,须二段达到干气阶段,须四段达到湿气一干气早期阶段;经过针对砂岩中层理界面及裂缝、溶孔洞中充填的沥青及泥岩层裂缝中充填沥青取样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分析后显示:沥青具有较低的H/C、O/C比,须二段沥青残余生烃能力极小,须四段沥青还具有较大的残余生烃潜力;须家河组须二、须四段沥青为马鞍塘-小塘子组与须二段海湾相油型烃源岩在生油窗期成的古油藏,在后来的高温条件下裂解成天然气后残留物;须二,须四的古油藏构成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重要的气源.  相似文献   

4.
利用岩芯、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录井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在遂宁组沉积时期处于稳定坳陷阶段,沉积作用明显受周期性洪水注入影响,形成“洪水-漫湖”沉积体系。“洪水-漫湖”沉积主要发育冲积扇、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4个沉积相和若干个沉积微相,其沉积具有以下特征:①频繁的湖平面升降,形成砂泥互层的地层叠加样式;②缺乏大面积分布的半深湖-深湖沉积;③河流相为主要的沉积类型;④湖盆具有多物源、多期漫湖、满盆含砂的沉积特点。“洪水-漫湖”是川西坳陷遂宁组一种沉积充填新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为精细地刻画出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笔者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上沙溪庙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划分方案,并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搭建。在此基础上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编图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发现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可以划分为1个长期和4个中期(M1,M2,M3,M4)沉积期。M1和M2沉积期,研究区以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M3和M4沉积期,研究区转变为以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砂体的展布主要分布于两个地区:大邑—温江地区和中江地区,前者砂体主要发育于M1,M3,M4 3个中期旋回,后者砂体主要发育于M1,M2,M3 3个中期旋回。  相似文献   

6.
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气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具有δ13C1<δ13C2<δ13C3 的正常系列分布特征,为典型的热催化成因的煤型气,天然气母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侏罗系天然气大部分来源于上三叠统须五段源岩,须四段和侏罗系本身源岩(如自流井组暗色泥岩)可能也有一定贡献;轻烃特征研究也说明了须五段源岩对侏罗系天然气有较大的贡献;δ13C1-Ro关系更进一步说明了侏罗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须五段烃源岩,而孝-新-合地区须四段和自流井组源岩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中侏罗统的千佛崖、沙溪庙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层位。通过沉积特征分析和对比,砂泥百分含量平面变化研究,建立了各亚段的沉积古地理面貌及可能的砂体叠合分布区。结合有利相带特征研究认为,千佛崖组的河床亚相或滨湖滩环境形成的砂、砾岩储集体具有相对较好的物性条件,沙溪庙组的储集砂体主要为辫状河道及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其它微相类型砂体较少见,在此基础上预测出了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库车前陆坳陷形成大气区的烃源岩条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赵孟军  张宝民 《地质科学》2002,37(Z1):35-44
随着勘探的深入,库车前陆坳陷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区.本文对其形成大气区的关键条件之一的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库车坳陷主要分布中-上三叠统浅湖-半深湖相泥质烃源岩和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具有厚度大、丰度高、类型差和成熟度高的特点.三叠-侏罗系烃源岩具有十分丰富的天然气生成量,天然气来源不是制约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的因素;根据三叠-侏罗系烃源岩的类型特征和成熟度特征认为库车坳陷资源丰富、以气为主,在天然气的生成上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要大于三叠系.  相似文献   

9.
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砂岩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重要的含气层.沙溪庙组储层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沉积相分异.龙门山前和川西坳陷内砂岩的碎屑组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具有"贫长石,高石英"的特征,后者则"富长石、低石英",前者成分成熟度高于后者.根据研究区地层斜层理对沙溪庙组岩层古水流综合分析表明,古水流方向以北西...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贝东 《矿物岩石》1995,15(1):58-62
本文通过分析川西坳陷20多个含气构造的主要地层压力资料,对川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川西高异常地层压力在纵向层位上主要分布于侏罗系和上三叠统,压力分段明显,相同的力段在不同的构造既不等时也不等深;在平面上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广泛,超高压区刚分布于川西北地区,并形成两个超高压中心,整个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虽然总体上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层位,不同时期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1.
尹世明 《矿物岩石》1999,19(4):40-46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为前陆盆地上红层碎屑岩建造。笔者应用成因地层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川西地区蓬莱镇组开展露头层序,测井层序及地震层序的综合研究,划分出区域上可供对比的5个构造-充填层序(S1-S50,并对每个层序的层序界面,沉积体系和岩相古地理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为查明蓬莱镇组沉积相的时空配置关系,正确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开展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二段气水分布特征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西坳陷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严重,气水分布十分复杂,已经成为制约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关键问题。在对须二段致密气藏地质特征、流体特征和气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地质条件,综合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揭示了该区复杂的气水分布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须二段天然气主要为煤型裂解气,地层水型主要表现为CaCl2型,属于高封闭环境下的地层水。试气资料和测井解释结果表明,川西坳陷深层须二段主要以气层和含气层为主,局部井为气水同层和纯水层,地层水无成层性,水的分布表现出串珠状残留地层水的特点。孤立的地层水不受构造的控制,水的产出并不表现出上水下气或上气下水的特点,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在深盆气形成过程中,气驱替水首先通过相对疏松的高孔高渗的储集空间,而对超致密砂体内已封存完好的水体则无力驱替,形成“残留地层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具有明显偏负的特征,相关图版的判别显示,这部分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储层沥青充填物,通过岩芯观察、显微照片、元素、热解等分析,发现该储层沥青充填物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分布形态、边界较为清楚等特征,且这些沥青充填物的反射率较高,尤其是须二段的储层沥青,这一特征与焦沥青的基本特征类似,表现为油藏裂解后残余物的特征,原油裂解气和焦沥青的发现证实了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古油藏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生油及裂解条件等,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古油藏裂解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这一过程分为印支晚期古油藏形成、燕山中期古油藏裂解、燕山晚期-喜山期气藏调整三个连续的阶段,这对深化认识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的成因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七五”以来,为配合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川西坳陷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化探工作,对该区油气的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川西坳陷的地质条件有利于微渗漏烃类以较高浓度赋存于土壤中,从而有利于油气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的使用。选择有代表性的大型气田——新场气田进行近地表地球化学场特征与石油地质关系解剖,结果表明气田上方近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是客观存在的,与本区独特的地质环境相对应,并优选出勘探天然气的有效指标组合。这些有效的油气化探方法在川西天然气富集区的预测中同样效果显著,以川西新都-金堂地区油气化探详查为例,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上述研究表明,油气化探技术在川西坳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库车坳陷中生界气源灶生气强度演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库车坳陷的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根据烃源岩厚度和有机相特征、埋藏热历史,采用BasinMod-1D软件,系统分析了库车坳陷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气源灶的生气强度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中上三叠统气源灶以克拉苏构造带为生气中心,向四周生气强度逐渐变小;中下侏罗统气源灶则以拜城凹陷和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为中心,向南北两端生气强度逐渐变小。无论是上三叠统还是中下侏罗统气源灶,现今累计生气强度在坳陷主体均在20×108m3/km2以上,生气中心则在(60~100)×108m3/km2。上三叠统气源灶的大量生气始于12Ma,中下侏罗统气源灶大量生气则始于5Ma,库车坳陷气源灶演化的特色表现在5Ma以来气源灶极高的生气速率。中上三叠统源岩生气强度类似于中下侏罗统,说明中上三叠统源岩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不亚于中下侏罗统源岩,库车坳陷气源灶存在充足的气源且近5Ma快速生气,这是库车坳陷形成高效天然气藏的重要原因,库车坳陷目前发现的大中型气田(藏)均分布在生气中心及其周缘。  相似文献   

16.
川西坳陷天然气运聚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多年勘探、发现其成藏聚集规律复杂,利用天然气运移模拟研究能有效地降低钻井风险。通过适合川西坳陷地质特征的二维沉积史、地热史、生烃史的模拟,证实了川西坳陷存在两个烃高峰期(三叠纪末和侏罗纪末-白垩纪),模拟出相应于两个生烃高峰值时的古构造,明确了砂岩的致密化进程,采用动态运移模型使得天然气运移模拟更加精确,并提出几个有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7.
叶素娟  李嵘  张庄 《沉积学报》2014,32(5):930-940
作为川西坳陷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区及物源方向的研究是明确沉积体系、砂体及储层空间展布的基础。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对于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展布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根据碎屑组分、重矿物、微量元素以及古地貌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蓬莱镇物源及沉积体系进行了重新认识。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存在龙门山中段、北段、米仓山多个物源区。其中,研究区西部物源主要来自龙门山中段,发育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近源、短轴三角洲沉积体系,砂岩分选差、粒度相对较粗、矿物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储层不发育;研究区中东部沉积物则主要来自龙门山北段以及米仓山,发育北东-南西向展布的远源、长轴三角洲沉积体系,砂岩分选好、粒度相对较细、长石含量及矿物成分成熟度较高,物性条件较好。同时,蓬莱镇组不同时期主要物源体系存在差异。自蓬一段至蓬四段,主物源方向由西、北西向北、北东方向转变,主物源区由龙门山中段向龙门山北段迁移。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认识可能造成天然气中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原因的基础上,分别对川西坳陷构造变形强度不同的北段、中段、南段3地区天然气中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变形强度相对较弱的北段与中段地区,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相对较少发生,倒转现象仅出现在须二段,北段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成因是同源不同期天然气混合,中段2类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成因分别是同源不同期天然气混合与不同成因天然气混合;构造变形强度相对较大的南段地区,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现象明显增多,中侏罗统、须四段与须二段都有倒转发生,中侏罗统与须四段倒转成因主要是同型不同源天然气混合,而须二段倒转成因则为天然气同源不同期混合。对川西坳陷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特征与构造变形强度的关系分析表明,构造变形强度对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有一定的影响,在构造变形强度相对较大的地区,构造变形对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的发生起了促进作用,使得该地区碳同位素倒转现象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有机包裹体在珠三坳陷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研究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储集层中的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认为成岩作用对珠三坳陷油气聚集空间的分布起了主要控制作用,在珠海组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是储层研究的重要目标;晚成岩期A亚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时期,主要运移时间为上新世中晚期—第四纪,与珠三坳陷构造、封堵条件的形成时间具有空间上的最佳配置关系,该区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条件;对该区油气运移方式、通道及水介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运移方式是垂向和侧向运移方式的结合,油气运移通道有断层、砂岩层以及不整合面,古水体分析表明珠海组地层确实是珠三坳陷聚集烃类的良好地带。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盆地模拟技术,首次对济阳坳陷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扩散动态过程以及油溶气释放规律进行了精细解析,提出了溶解气起始脱气点的计算方法并得出起始脱气点的深度为1700 ̄2000m。研究认为,济阳坳陷各洼陷中心为大量生气区;主要的生气、排气、二次运移和成茂期在明化镇组和第四系沉积时期;主要散失期为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主要聚集层为馆陶组、明化镇组、沙二段、沙一段以及东营组;二次运移受气体压力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