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2008~2012年)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5年(2008~2012年)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内容涉及可分辨云数值模式及模拟研究、云降水的观测与遥感反演研究、气溶胶对云降水的影响及人工影响天气相关的数值模式、观测试验研究等.提高对云降水形成过程、时空结构与演变机理的深入认识,对揭示大气水循环、气候变化过程,提高天气精细化预报、大气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WP) in China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most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are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 assimilation of satellite irradiances with a 3DVAR (three-diment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and a non-hydrostatic model with a semi-Lagrangian semi-implicit scheme. Progresses have also been made in model physics and model application to precipi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orecasts. Some scientific issue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短期预报评分系统利用Visual FoxPro6.0开发研制而成,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各模块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5.
天气气候与健康——兼论中国气候与中医养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之光 《气象》1999,25(3):3-8
人生活在大气之中,人的健康和疾病深受气象条件影响,我国盛行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和冷干夏湿,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诞生了中国的特殊医学-中医,中医是中国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并大大丰富了世界医药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6.
天气气候与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NCEP再分析及FY-2G TBB等资料,对贵州2020年1月24—25日的冰雹、雨雪共存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复杂天气主要由南支槽前强上升运动把低空急流带来的充沛水汽强迫抬升至-10℃以上,前期能量集聚使得大气不稳定度迅速加大,滇黔静止锋触发贵州南部不稳定能量释放,共同造成了此次天气。(2)冰雹是由高架雷暴造成的,暖湿逆温层、强垂直风切变、强不稳定层结和合适的温度垂直分布是发生强对流的主要原因。(3)冷锋及深厚南支槽是降雪发生的主要环流形势,中层水汽辐合的强度及厚度不断增长、槽前动力抬升使得水汽伸展到-10℃以上,配合气温不断下降共同造成了暴雪天气。(4)贵州西部较充沛的外部水汽输送为降雨提供有利条件,高低空急流的有效叠加及典型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大降水强度。(5)强上升运动在降雪前8 h出现、涡度平流在降雪前24 h出现跃增,低层辐合的强度大于高层辐散;较之冰雹、暴雪区,大暴雪区饱和区伸展更高、上升运动更强、涡度平流更强,但水汽辐合稍弱;大暴雪区表现为稳定的低冷高暖,冰雹区、暴雪区则表现为由低到高的"冷—暖—冷"结构。(6)降雪区TBB纹理较均匀,大部在-20~-32℃,TBB低值区对应降雪强度较大,降雪最强时段TBB达-52℃。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1—2008年柯坪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及周边气象站的气候整编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沙尘天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沙尘天气以浮尘为主,扬沙次之,沙尘暴最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每年3—9月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时段;浮尘年日数近38 a来无明显变化,沙尘暴和扬沙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沙尘天气总体分布自东向西逐渐增多。沙尘天气与当地降水量和大风的关系密切,降水偏多的年份,沙尘天气偏少,在吹偏西北风时易出现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9.
利用洛阳机场1989~1998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洛阳机场雷暴、大风、雾等中小尺度天气现象的气候特征和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1951~2008年北京极端天气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51~2008北京国家气候观象台的气温、降水、雷暴、雾、沙尘、大风、霜冻、相对湿度等逐日观测资料以及逐时降水资料, 分析了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0.39 ℃·(10 a) -1、1.0 ℃·(10 a) -1的趋势升高;轻雾天气增加趋势比较明显[12.4 d·(10 a)-1];日最大降水量以-10.8 mm·(10 a)-1的速率呈渐弱趋势;降水日数、相对湿度、大风和雷暴天气均有不同程〖JP2〗度的减少,变化趋势分别为-1.90 d·(10 a)-1、-1.17% (10 a)-1、-2.64 d·(10 a)-1和-1.24 d·(10 a)-1;沙尘天气减少较明显[-9.39 d·(10 a)-1];极端最高气温、小时雨强最大值、暴雨天气日数、霜冻、大雾、高温天气日数波动幅度较大,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2)暴雨、高温、极端最高温度和沙尘事件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大风、大雾事件周期性特征在不同时段表现不同。雷暴、霜冻、极端最低温度、日最大降水量事件分别有6年、7年、16年、12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轻雾除存在12年左右的主周期外,不同时段具有不同尺度次周期。(3)城市的扩展对记录到的变暖趋势有重要的贡献。各种极端天气事件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受城市发展影响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云图和物理场,对2012年7月21—22日兴安盟地区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此次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贝加尔湖低涡底部小槽携带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在兴安盟地区形成交汇,在850h Pa切变触发下形成的,而高低层湿度的配置不同导致了前后两种不同性质的降水;在各个降水条件满足的前提下,云系的"列车效应"是产生暴雨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11~12日平顶山市沙尘天气中尺度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和同时间的探空、地面资料,分析了2006年4月在平顶山市出现的沙尘天气过程的天气气候背景、影响系统及这次过程的演变和动力机制,结果发现: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强冷平流一方面使低槽、冷锋东移南压,另一方面与暖平流共同作用促进蒙古气旋的发展,造成平顶山市这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上空螺旋度垂直分布及演变与沙尘天气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高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产生两个独立的次级环流,在直接环流北分支的下沉运动有利于高空急流动量下传,促进对流层中低层风力加大,冷锋南压,触发不稳定层结大气,驱动这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层气象台气象网站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进山  宋东  李芳 《山东气象》2010,30(1):51-53
根据多年网站管理和网站编程的经验,总结了基层气象台站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网站规划、注意事项及编程技巧,提出了基层气象网站的目的、作用、安装方法、管理方式和安全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地区的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从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及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东移的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偏东气流为降水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烈上升运动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6.
和预报员谈数值预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薛纪善 《气象》2007,33(8):3-11
用尽可能非专业的词语,向预报员介绍数值预报的成就、问题与应用。在简单回顾数值预报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近十几年来数值预报的主要技术进步与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比了数值预报与主观经验预报的各自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业务预报的重要性。还分析了数值预报的技术进步对于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影响,以及预报员参与数值预报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对2016年8月27日芒市地区产生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对流单体和飑线系统汇合加强影响下产生的短时强对流天气,RCS剖面对流高度能直观反应出单点强对流的发展情况;飑线生成、发展壮大过程中,飑线产生的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天气是逐步加强的,而飑线系统与强对流风暴合并短时内导致雷暴天气加强和降雨量增大;飑线衰弱过程与雷达二次产品SS中的最大反射率所在位置高度的递减规律趋势符合,是飑线系统减弱的预报指标。这次强对流过程从天气形势上未做出准确预报,希望从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中得出的预报特征能帮助今后提前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  相似文献   

18.
利用Mieaps3.0、汕头站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09年4月13日揭阳市冰雹天气过程;结果发现:高窄槽和850 hPa切变线快速过境有利于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中层冷空气入侵及地面冷锋触发作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抬升作用共同造成揭阳市冰雹发生;假相当位温θ,的垂直分布表明揭阳市中低层大气存在对流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赵步达 《气象科技》2013,41(3):591-593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每10 mm降雨误差±0.4 mm,运行中常见故障为雨量记录超误差,即采集器记录或计算机生成的雨量比实际值偏多或偏少.通过近几年的使用维护,积累了一些经验.例如,在确定是传感器原因时通过调整基点,即改变传感器计量翻斗的偏转角度,通常情况下可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介绍的SL3-1型雨量传感器两例特殊故障的处理,是指在调整计量翻斗误差调整螺钉无效果的情况下,对传感器有规则多计数和无规则多计数超误差故障的修复处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MICAPS、NCEP再分析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4年3月29—31日肇庆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单站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环境条件及能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发生在200 h Pa高空急流轴南侧辐散分流区、500 h Pa高空槽前强西南气流、850 h Pa低空急流和地面显著流线汇合的重叠区域;气压最低值出现在强降水峰值出现前1~2 h,强降水发生前2~3 h,气压突降;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差值在0.5℃以内的时段与强降水集中的3个时段基本吻合;暴雨临近至暴雨发生期间总温度在肇庆附近维持强梯度,暴雨区向正变温平流的下风方向移动;总温度高中心配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导致肇庆大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